三月桃花含面脂,五月新油好煎泽。莫复临地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
三月桃花含面脂,五月新油好煎泽。莫复临地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

biéshīèrshǒuèr--xiāo

sānyuètáohuāhánmiànzhīyuèxīnyóuhǎojiānlínrénmándàojiāngzhōng

萧绎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1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离恨如旨酒¹,古今饮皆醉。
注释:¹旨酒:美酒。旨,美好。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伊余¹非此辈,送人空²把臂(bì)³
注释:¹伊余:犹我。伊为助词,无实义。²空:犹祇。³把臂:握人手臂以示亲密。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他日再相逢,清风¹动天地。
注释:¹清风:清凉或清净的微风,比喻心地清澄静谧,了无挂碍。
乐府《杂曲歌辞》中有篇名为《古别离》,以南朝梁江淹之作为最早,内容写男女别离之情,其后历代诗人多有此题作品。这首五言古风为《古离别》,颠倒一字,其义实同。本诗将世俗的离愁别恨之扰人比喻成美酒之醉人,又将儿女别离伤感之泪比喻成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联想奇妙,意味隽永。清人延召寿《老生常谈》评本诗前四句说:“此种妙思,非太白不能。”事实上,本诗前四句被当作一首五言绝句,流传甚广。后四句则告诚佛门中人(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应该断然弃绝俗世情思,不要也陷入离情别绪中去。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此花名价别¹,开艳益²皇都³
译文: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
注释:¹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²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³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香遍¹(líng)(líng)²死,红烧踯(zhí)(zhú)³枯。
译文:芳香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
注释:¹香遍:香满。²苓蓤:《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³踯躅: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见《本草纲目》卷一七。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软光¹笼细脉²,妖色³鲜肤
译文: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
注释:¹软光:柔和的光泽。²细脉:犹言气脉。³妖色:艳丽姿色。⁴暖:原缺,据席本、《全唐诗》补。⁵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满蕊(ruǐ)¹攒黄粉²,含棱³缕绛苏
译文: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
注释:¹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²攒黄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³含棱:翻卷的花瓣。⁴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好和薰(xūn)御服¹,堪画入宫图。
译文:香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态美丽应当画入宫图。
注释:¹“好和”句:写牡丹的花香,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晚态¹愁新妇²,残妆³望病夫
译文: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
注释:¹晚态: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态。²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³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⁴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教人知个数¹,留客赏²斯须³
译文: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
注释:¹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²赏:席本作贵。³斯须:片刻、一会儿。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译文: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

  中唐时期牡丹诗佳篇迭出,王建此篇不写牡丹一时之态,而是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再写牡丹凋零,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道尽惜牡丹之情。

  诗作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用一个益字,生动的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诺大的长安城处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此“益”引申为“满”,如同韩昌黎“绝色烟柳满皇都”,两诗皆非单讲数量之多,而是从更深层的去讲,韩诗更多的是写春满长安,而王建此句是讲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了长安。用笔夸张大胆,用字生动准确,令人深切感受到牡丹之盛。

  后句用反衬的写法进一步说牡丹之美,苓蔆是传说中的香草,却被牡丹的花香比的羞愧欲死;山踯躅是颜色红艳的花,遇到牡丹的艳色却显得黯然失色几如枯萎。这样的描写下,即使没见过牡丹的人也能感受到牡丹超绝的鲜艳和芳香。紧接着,作者描写牡丹的气韵。枝干为柔光所笼,而花朵被妖艳的色彩晕染了娇嫩的肌肤。前句描写牡丹纤细的枝干姿态和气质,后句则以美女嫩肤为比喻写牡丹的花朵的质感,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描述牡丹花的娇美。随后,作者用大量比喻,描写牡丹花的细节。用金粉来比牡丹花的黄蕊,而满字也生动的写出牡丹花蕊之繁;用缕缕红流苏来比牡丹翻卷的花瓣,写出了牡丹花瓣色泽和形态。“好和”句,以衬托笔法写牡丹之贵。香气可以熏染御衣,姿态可以描画入宫图,都是用皇家所用来衬托牡丹气质的高贵。

  随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开始写牡丹的晚态和凋零,用哀愁的新妇,望着病夫的女子,分别写牡丹的将谢和凋零。用拟人的笔法,写出了牡丹的晚态,惹人怜惜。从写牡丹之盛到牡丹之贵再到牡丹之美转而写牡丹将谢,再写牡丹凋零,作者一步步引导大家从赞叹到喜爱再到怜惜。这时作者发出感慨,请大家珍惜花时,客人能多赏一会儿就多赏一会儿吧。这时的感慨已经是水到渠成,通过前面的描写,读者此时对牡丹的怜惜应也感同身受,仿佛作者是道出了我们心中之所想。

  最末,作者用一夜清风起,千金买亦无,道出了花时难久的怅然。开篇之盛艳,末尾之冷清,强烈的对比让末尾仿佛一副大留白的画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风吹过,花亦凋零,这其中是不舍,是怜惜,是冷清,种种情感由人品读。

  借凋零写惜花非王建独有,白居易就有《惜牡丹花》开一时之风气:“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此后李商隐的效仿作《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亦作:“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而尽管王建的牡丹诗同样是写凋零写惜花,却是从花开写到花落,借对情感的把握的细致入微,用精心的铺垫将读者引入到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景当中。诗作描写过渡自然,惋惜怅然之情水到渠成。王建的牡丹诗从单纯的赏牡丹落笔,惜牡丹入情,不寄托政治抱负个人得失,就是写一个“赏”字,且赏出了独特的风格,乃唐代赏牡丹诗作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797-798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沱江自岷(mín)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péng)¹以揵(jiàn)²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gài)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tuó)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³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译文:长江、沱江由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做蜀郡太守的时候,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江水,然后又拓宽沟渠引导水流,灌溉蜀郡、广汉的田地,而蜀郡因此而富饶。现在成都的两条河,都是长江和沱江的支流,它们来自西北而 汇交于成都府东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江过去沿南城流动,与长江合并后向东流去。
注释:¹堋:土墙。²揵:遏制、堵塞。³循:沿着、顺着。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唐人髙骈(pián)始凿新渠,缭(liáo)¹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zhǔ)²者,合江故亭。唐人宴³(jiàn)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fú)不治,余始命葺(qì)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lù),与烟林篁(huáng)竹列峙。于其前。鸣瀬(lài)¹⁰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译文:唐朝高骈(做蜀郡太守)时指责沱江污染严重,开凿新渠,(使江水)环绕成都府城墙而后向北流动,但是,仍然与长江在旧河口交汇。这河口,就是合江旧亭。这里是唐代时人们举行宴会或饯别的地方,当时名士的题诗在这里随处可见。然而现在这里杂草丛生,无人治理,我才下令将这里重新修葺,作为管理船只官员的办公之地。这里可以俯瞰江水,青色的波浪向远处荡去,越发宽广,望去依稀有好几里远。东边是满是翠绿树林的山麓,和水烟、树林和竹林并立在江水前。湍急的江水发出抑扬顿挫的鸣声,鸥鸟在江上飞上飞下,商船和渔船在江水错落游弋。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摆下酒宴,也是成都府全城的美景啊。
注释:¹缭:缠绕、环绕。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河口。³晏:同“宴”,饮宴。⁴从茀:杂草丛生。⁵始:才。⁶葺:修理,修葺。⁷治事:处理政事。⁸修:长。⁹渺然:水波缥缈的样子。¹⁰濑:激水。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既而主吏¹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²,不为塘埭(dài)以居水,故陂湖汉漾(yàng)³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zhū)水之利,则蒲鱼菱芡(qiàn)之饶,固不减于蹲鸱(chī)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bǐ)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译文:不久,随行的属吏请求我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仰赖官渠,不修水塘和水坝来存蓄江水,所以河川湖泊之类的胜景比其他地方要少。假如这里的人能全部知晓蓄积江水的好处,那么这里蒲草、河鱼、菱角和芡实之类的丰饶,一定不少于芋头的收获。古时候的人大多将因循旧俗作为自己(无所作为)的掩饰。使这里的人既得土地之利,又能听从(我的建议)而有了观赏游玩的乐趣,难道不是一件美事吗?这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看到两江汇合的景色而有所感慨吧。
注释:¹主吏:地方官员的属吏。²官渎:官渠。官方修建的水渠。³陂湖潢漾:泛指河川湖泊。陂,池塘;潢,积水池;漾,小的湖泊。漾:小的湖泊。⁴因:凭借。⁵俾:使。⁶从:依从,听从。⁷兹:这,此。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¹发寒光。
译文:坐看落雪,其深已一尺有余,更在这黄昏时分发散着缕缕寒光。
注释: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半空舞倦居然嬾(lǎn)¹,一点风来特地忙。
译文:雪花在半空中舞到疲倦,显得轻柔无力,然而些许微风吹过,又翩然起舞。
注释:¹嬾:同“懒”。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落尽琼花¹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译文:上天浑然不怜惜,让琼花似的雪落尽,将梅蕊、海棠的封存在冰雪之下,花香杳无。
注释:¹琼花:比喻雪花。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倩谁细橪(rǎn)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译文:有谁能将这高洁的雪做成汤和饼,来涤荡人们满是人间烟火的肠胃。
月高楼外柳花明,单衣怯露零。小桥灯影落残星,寒烟蘸水萍。
月高楼外柳花明,单衣怯露零¹。小桥灯影落残星,寒烟蘸(zhàn)水萍²
译文:月亮高悬在楼外的天空,皎洁的月光将杨柳、花草照得鲜明。衣裳单薄,耐不住夜晚的寒冷。小桥上闪烁的灯影陪伴着落入水中的星星,冷冷的烟雾笼罩着河中的浮萍。
注释:¹单衣怯露零:指衣裳单薄,耐不住夜晚的寒冷。²寒烟蘸水萍:水中的浮萍浸没在夜晚寒冷的烟雾中。
歌袖窄,舞环轻,梨花梦满城。落红啼鸟两无情,春愁添晓酲。
歌袖窄,舞环¹轻,梨花梦满城。落红啼鸟两无情,春愁添晓酲(chéng)²
译文:歌女窄窄的袖口将飘带一圈圈轻盈地舞动,梨花飘落纷飞梦幻般地洒满全城。花落凋零与杜鹃啼鸣这两样最是无情,它们出现就预示着春天踏上了归程,春天的愁绪都添注进清晨的酒醉之中。
注释:¹舞环:指歌女歌舞时所佩玉环。²春愁添晓酲:一春的忧愁还要添上清晨醉酒的苦痛。酲,病酒。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