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十二月,四野云气浮。寒日霾夕光,层阴肃幽幽。
隆冬十二月,四野云气浮。寒日霾夕光,层阴肃幽幽。
苦哉离家人,岁晏尚远游。北上太行阪,屈结阻且修。
苦哉离家人,岁晏尚远游。北上太行阪,屈结阻且修。
西辕指张掖,东辙望幽州。严风裂短袂,密雪凋敝裘。
西辕指张掖,东辙望幽州。严风裂短袂,密雪凋敝裘。
熊罴啼路隅,鬼火照林陬。车毂陷泥滓,马毛冻飕飗。
熊罴啼路隅,鬼火照林陬。车毂陷泥滓,马毛冻飕飗。
涉险终日行,薄暮不得休。苦颜带冰悄,涕泪沿眶流。
涉险终日行,薄暮不得休。苦颜带冰悄,涕泪沿眶流。
空山绝人烟,野饭依古丘。行囊已罄尽,何以慰旅愁。
空山绝人烟,野饭依古丘。行囊已罄尽,何以慰旅愁。
苦哉离家人,坐念生百忧。
苦哉离家人,坐念生百忧。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译文:农夫插秧时,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满整片田地,低下头就能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
注释:偈:佛教术语,梵语(Gāthā)的音译,意译为颂,简作“偈”,读为jì。“颂”,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译文: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影响,才能悟道。正是因为农夫插秧时退后,所以插秧工作才会有进展。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飞琼(qióng)伴侣¹,偶别珠宫²,未返神仙行缀(zhuì)³。取次梳妆,寻常言语,仙得几多(shū)。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pā)艳卉(huì),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译文:这美丽的人儿是徐飞琼身边的女伴,偶然离开了居住的天宫,流落人间,久久没仙返回神仙的行列。随意的梳妆打扮,寻常的言语,却因为天生难自弃的姝丽,身边的女子都花容失色,无心争艳。想要把伊人比作珍贵的花朵,又害怕旁人笑话我,如此美丽的女子想要用花来形容,谈何容易?仔细想想,数不尽的奇花异草,都只是深红浅白的单调颜色而已。千种娇媚,万种风情,怎么比得上这眼前的女子,集各种世间的美丽于一身,万分宠爱,万分艳羡。
注释:¹琼伴侣:与神仙为侣。飞琼,即许飞琼,传说中的仙女,西王母侍女。宋词中多以喻歌舞吹奏的女子。²珠宫:用珠宝装饰的宫殿。指仙人之居所。³行缀:指舞队行列。缀,连结。⁴取次梳妆:随意打扮。取次,犹草草,任意随便。这里的“取次”与下文之“寻常”对举,都是不刻意的意思。⁵几多:多少。⁶姝丽:美丽。⁷葩:花。⁸卉:草的总称。⁹争如:怎如。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双美 一作:双关)
须信画堂绣阁,皓(hào)月清风,忍¹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²双美。且恁(nèn)³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为盟誓。今生断不(yuān)。(双美 一作:双关)
译文:须知在华丽的堂舍,美人的绣阁之中,又仙佳人在明月清风中相伴,怎忍把好时光轻易的抛弃。从古到今,难得才子佳人在盛壮之年双美遇合。就这样亲热的依偎着,也未抵得爱我材艺之情更深。愿你心地纯美,我也枕前言下,表达我深深的爱意。让我俩盟誓,今生永不分开。
注释:¹忍:不忍,怎忍。此句为问句。²当年:正值盛年。³恁:如此,这样。⁴未消得:消不得,禁受不起。消,犹禁也。⁵怜:爱。妳妳:古代对女主人的称呼。⁶兰心蕙性:喻女性幽静高雅的品格。⁷断不:决不。⁸孤:辜负。⁹鸳被:即鸳鸯被,又称合欢被,特指夫妻合用的被子。

  此词题作“佳人”,叙写的对象是一美貌女子。

  《玉女摇仙佩·佳人》这首词开篇即凌空飞来一句“飞琼伴侣,偶别珠官,未返神仙行缀”,凝神细思,原来是以“飞琼伴侣”喻指这位女子。仙女许飞琼曾为西王母“鼓震灵之簧”(《汉武内传》),作为她的女伴,这个女子自然也非同凡响了。更何况她是“偶别”仙宫,来到人间,再没有回到仙界去。如果说第一韵写了这位女子的超凡,下面的一韵则写了她的脱俗:随随便便地装束,寻寻常常地言语,便清丽过人,美艳超群。其超脱凡俗处,真不可以常人之心思之也。

  人们常喜欢用名花喻美女,“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温庭筠《浣溪沙》其三),“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韦庄《女冠子》其二),“腰如纫柳脸如莲“(顾夐《荷叶杯》其七)……但柳永这首词“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几句,真是大畏唐突,尤见温存,又可悟翻旧为新之法。在词人的眼中,“奇葩艳卉”也不过是或红得浓重、或白得浅淡而已,哪里赶得上她如此多情,占尽了人间所有的美艳娶质。词句明白如话却凭空出奇,突破了自古以名花喻美人的俗意。

  从叙写的情事看,这首词的女主人公很可能是一位风尘女子,但词人将她写得那样脱俗,那样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正体现了柳永创作思想中闪光的一面,那就是把妓女当作人,把妓女当作倾诉衷情的对象。这种思想,在词的下阕得到了更为集中的体现。

  从内容方面说,下阕主要写“我”与“佳人”的恩爱深情。就写法而言,下阕多有小的开合,又时而宕开一层,写情一步深似一步。

  过片由“须信”领起,写良宵美景,不忍“把光阴轻弃”,一韵中三句间形成小的开合。接下来又宕开一层,写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有盛年相依相伴,故以“且恁相偎依”一句收住了这一层意思。既而笔致又深一层,点出了佳人所看重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我”的“多才多艺”。最后又有枕下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一个“断不”,语气决绝,以之收煞全词,产生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效果。

  柳永在这首词中提出了一种进步的爱情观,即“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有进步色彩的社会意识,这种爱情模式冲破了封建的门第观念,冲破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婚姻制度,对后世阐生了很大的影响。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官调》和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所表现出的“从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主题思想,就是对这种爱情观的进一步阐发。而柳永的首倡之功,则是不可磨灭的。至于词中“愿奶奶……”这样的俚俗之语,历代评者多毁疵之,但就全词来看,此乃小瑕,不足以掩大瑜也。

  清人沈谦认为将美女比作鲜花,已是陈腐老套,俗而又俗了。比喻的生命在新在活,在于出人寻常意想之外。“翻旧为新”,其实突出的还是一个“活”字。太白“云”、“花”并举,且反过来说,活了。屯田则推倒了说:若是以花来比此女,会惹人嗤笑,其实花也无法与她相比,她占尽人间之美,在她面前,“深红浅白”的花免不了也相形见绌了。词的上片只是写美人之风情万种,“千娇百媚”。她从仙女的舞队中走了出来,仿佛是来领略人世间的好天良夜,“皓月清风”。下阕则突出“我”的多才多艺,佳人合该配才子,写得深情款款,温存不尽。词以鸳梦好合作结,但梦只是梦,故于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中,亦含无尽的怅惘。后世词论家针对“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数句,以为其“轻薄”,甚至是“秽亵”。其实这里虽写得略嫌刻露,然下阕以“须信”领起,完全是想象之词,况且柳词往往是由歌女们被之以管弦,故不刻意避俗。倘金圣叹评此词,想来非但不会指责,甚或以为是自然而然,文势之趋也。更甚或以为病诟者冬烘,头巾气太重亦未可知。全篇体现出柳词善于铺叙,流利婉转的词风,纡徐取势,迷离缥缈,令人含味不尽。最是“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数句,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举重若轻,笔墨简约,词家匠意文心,正须从此等细微处观之。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 .柳永集/历代名家精选集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年10月版 :第3-5页 .
2、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叶嘉莹,母庚才 .柳永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5 :4-8 .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¹,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²(miǎo)难即³,飞絮满天涯。
译文: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我想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南,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吹奏颂春赞春的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云深处,让人间春色与天上仙境沟通交融。清丽的花影却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难以寻得。
注释:¹花影:月下花枝的倩影。²清影:消逝的清丽花影。³即:接近,得到。⁴飞絮:飘飞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经逝去。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chá)¹。东皇²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³?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译文:既然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我和你是不是可以飘然归隐,“乘桴浮于海”?东皇笑了一笑,告诉我们说:春意难道在别人家吗?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在花落之后还有春意归来的途径,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
注释:¹泛云槎:槎:木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 小竹筏或小木筏,与“槎”义同。代表归隐。²东皇:司春之神。³芳意在谁家:这是反问句,谓春意并没有在世外,通过归隐寻找春意是徒劳的。⁴开落、来去:都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落、去二字。⁵了却:了结,结束。⁶韶华:美好的时光。代指春光。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这两句既是实写春日景象,也借以喻道。有两重含义:一、大道并无功利目的,却能普惠众生;二、如得大道,触处皆春。与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境相类。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不说“花”而说“花影”,一者增加了花的幽约迷人的情致,使读者联想到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二者这五首词中,作者总是用夜间月色比喻道德之光辉,用日间景象比喻现实的功利诱惑。所以也有这样的寓意:只有具备悟道的悠闲平静之心境,才能真正领略人生之美好。“闲来阅遍花影”主语是“月钩”。“斜”字说明月钩从升起到西斜一直在欣赏花影,与上句“遍”字呼应。“惟有”二字用“月钩”反衬尘俗之众往往沉迷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而不能真正领略人生的佳境。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这三句用的是第一人称“我”,既是写自己的思想历程,也是代拟年轻人常有的想望——永远和春意相伴。以下也多有类似写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拟写年轻人的遭遇和困惑,既有真实性,也有虚拟性。用这样的口气来教导学生,显得更加亲切可信。曰“江南”曰“香雪”,意在突出春意之美盛。曰“铁笛”曰“玉城”,意在突出永不损毁,春意常驻。玉城,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也就是长生不老之仙境。吹彻:吹到,吹通。既是实写笛声嘹亮,上达云天;也是寓意人间春景能和天上仙境相通相融,永不消逝。霞:云霞。也有多重意蕴。一是与“吹彻”搭配,突出笛声的嘹亮,有响遏行云之意。二是点染仙境特征,传说的仙境都在云霞之中。三是天上美丽的彩霞与人间繁盛的春色互相呼应,突出春意永驻的想望。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这两句写想望的破灭。也代表了年轻人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这几句与上片一样,也是虚拟的性质。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从此至末尾几句都是东皇之语。作者借东皇之语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以此来教导学生。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这几句还是东皇的反问语,谓没有了春花春风,春意并不会完结。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芳草的茂盛是春去夏来的标志,“芳草不曾遮”是说节候的变化可以带走自然的春光,却挡不住道德春光的来临。这是全词的总结,谓如果能求道悟道,即使没有得到现实功利,道德之春也会永驻心中。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之少女¹,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²而不返,故³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注释:¹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²溺:溺水,淹没。³故:因此。⁴为:化为,成为。⁵堙:填塞。

  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jīngwèitiánhǎi

shānhǎijīng·běishānjīng xiānqín 

    yánzhīshào míngyuē yóudōnghǎi érfǎn wéijīngwèi chángxián西shānzhīshí yīndōnghǎi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川¹²长薄³,车马去闲闲
译文:清澈的流水环绕一片草木丛生的沼泽地,驾着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注释:¹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²带:围绕,映带。³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⁴去:行走。⁵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如有意,暮禽(qín)¹相与²还。
译文: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注释:¹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²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城¹²古渡³,落日满秋山。
译文: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注释:¹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²临:当着。³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tiáo)¹(sōng)²下,归来且³闭关
译文:远远地来到嵩山脚下安家落户,紧闭房门不再与人来往。
注释:¹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²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³且:将要。⁴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6-157

guīsōngshānzuò

wángwéi tángdài 

qīngchuāndàicháng chēxiánxián 
liúshuǐyǒu qínxiānghuán 
huāngchénglín luòmǎnqiūshān 
tiáosōnggāoxià guīláiqiěg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