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翟公昔时作廷尉,蝉联宾客填门至。并披缝掖曳长裾,夕振鸣珂昼停骑。
君不见翟公昔时作廷尉,蝉联宾客填门至。并披缝掖曳长裾,夕振鸣珂昼停骑。
峨冠博带称往古,吐气扬眉论当世。交态浑如金石坚,朋情肯数芝兰契。
峨冠博带称往古,吐气扬眉论当世。交态浑如金石坚,朋情肯数芝兰契。
当时意气何豪雄,炙手可热嘘生风。日晏联镳登紫阁,平明骑马出铜龙。
当时意气何豪雄,炙手可热嘘生风。日晏联镳登紫阁,平明骑马出铜龙。
只道浮华长若此,谁云生死不相从。一朝官罢成索寞,门外庭前可罗雀。
只道浮华长若此,谁云生死不相从。一朝官罢成索寞,门外庭前可罗雀。
寂寂蓬居向午开,萧萧木叶惊秋落。古来此道今可悲,须知荣悴亦无时。
寂寂蓬居向午开,萧萧木叶惊秋落。古来此道今可悲,须知荣悴亦无时。
花前且尽一壶酒,世事悠悠侬不知。
花前且尽一壶酒,世事悠悠侬不知。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靠阑干无力。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落日水熔(róng)¹,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²,靠阑(lán)干无力。鸳鸯相对浴红衣³。短棹(zhào)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注释:¹熔金:形容落日照在水里灿烂的颜色。²红袖:指女子。³红衣:状鸳鸯彩羽。⁴短棹:指代小舟,此指舟中之人。
这是一首艳词。词中出现两人,一为凭栏女子,一为舟中弄笛人。不图吹箫引凤,却惊鸳鸯飞去。不言他鸟,单言鸳鸯,其微旨可见。

hǎoshìjìn··jǐng--liàoshìměi

luòshuǐróngjīntiāndànyānnínglóushàngshuíjiāhóngxiùkàolángànyuānyāngxiāngduìhóngduǎnzhàonòngzhǎngjīngshuāngfēitīngshēngpāipāi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xī)¹老人重(zhòng)²归。
译文:八九月芦花满天纷飞,深水中垂钓的老人伴着夕阳余晖归去。
注释:¹谿:同“溪”。²重钓:深水中钓鱼。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jiàn)¹云依依²
译文:秋天的山,满眼都是浓浓的翠绿,云层下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
注释:¹槛:轩廊临水的栏干。²依依,隐约貌。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¹对斜晖(huī)²
译文: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悠闲地拢梳着那满头稀疏的白发。
注释:¹鹤发:鹤的羽毛白色,喻老人白发。²斜晖:同“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¹嫌四皓²曾多事,出为储皇³定是非。
译文: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注释:¹翻:反而。²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氏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捐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图。³储皇:即储君皇太子。

  本首诗是诗人《渔父歌》五首的姊妹篇,作者以“南溪老人”来比喻自己,通过写渔父的悠闲垂钓的生活,来暗喻作者自己此时的闲隐生活。此诗表达出作者淡泊、澄洁的高远情志。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两句是说秋高气爽,扁舟垂纶的的老渔父伴着夕阳的余晖划舟而归,晚风悠悠,芦花飘飘,溪水清清,波光粼粼。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是说临岸系舟,举目远望,翠色怡人,满山的青草绿树像洗染过一样,散发着浓浓的绿意。白云翩翩然点染在秋日的蓝天上,映照着横在水面上的野艇,更增加了几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然情趣,那是一种委运任化,悠然自得的生命意识。诗人取景不惑,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溪摆钓图,字里行间飘荡着一种轻灵的气息。作者采用由远至近的审美视角,秋山、野艇的仰视之间流淌着“脆滴滴”“云依依”的生命色彩,充彻着一种虚静的宇宙意识。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景物的转换深处是归家路途的缓缓延伸,弯弯曲曲的小径,踏着秋日的余晖,手把钓竿的老渔父正在悠闲地拢梳着那满头稀疏的白发,路在脚下徐徐延伸。老人脸上微微的笑意,那是洗尽尘滓,超然世外的满足感,诗人运用绘画的艺术手法,描绘出包孕性的瞬间。

  “闲梳鹤发对斜晖”则是完美地传递出老渔父自在悠闲的心理状态。“小径”颇有象征意味,不妨看作是一条自然出世的桃源路。

  尾句“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诗人认为四皓未绝尘俗,舍却隐居生活的安逸,卷入宫廷废立的纷争,不免多管闲事。此处议论,运用典故,顺景延情,文理自然,意到笔随,并将作者的人生观鲜明的表达出来。李德裕称张志和“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其严光之比”(《玄真子渔歌记》)。

  《渔父》的尾联正是他人生观最恰当的注解。“古来闲着,多隐于渔”(刘克庄《木兰花慢·渔夫词》),张志和从个体生命的体验出发,塑造了林泉高致的“渔父”形象,并运用富有感受力的艺术心灵捕捉贴切的审美意识:芦花、秋山、白云、野艇、斜晖……无不流淌着诗人对高蹈超逸的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理想化,审美化的隐逸生活暗含着一种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潜在肯定,以及对时代隐隐的不满、失望之情。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落寞的中唐时代赋予了性好道学的张志和更多出世的生命情怀,促使他吟唱出了一曲曲美丽的“渔夫”之歌。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唐诗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6:813-815

zhāngzhì tángdài 

yuèjiǔyuèhuāfēi nán谿lǎorénchóngdiàoguī 
qiūshānliáncuì tǐngjiànyún 
quègān竿xúnxiǎojìng xiánshūduìxiéhuī 
fānxiánhàocéngduōshì chūwèichǔhuángdìngshìfēi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¹边白鹭(lù)飞,散花洲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译文: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注释:¹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²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自片¹一身青箬(ruò)²,相随到处绿蓑(suō)³。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¹片:遮盖。²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³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huànshā··--shì

西sāishānbiānbáifēisànhuāzhōuwàipiànfānwēitáohuāliúshuǐguìféi

shēnqīngruòxiāngsuídàochù绿suōxiéfēngguī

落日孤烟过洞庭,黄陵祠畔白苹汀。
落日孤烟过洞庭,黄陵祠(cí)¹(pàn)白苹²(tīng)³
译文:落日时分,一叶小舟漂过洞庭,好似一缕孤烟浮动;只见黄陵祠畔是一片长满白苹的小洲。
注释:潇湘:潇,水清深的样子。潇湘就如说清清的湘水。因为湘水流入洞庭,所以古代潇湘洞庭往往混言不分。¹黄陵祠:祭祀舜的妃子娥皇、女英的黄陵庙,在洞庭湖南岸。²白苹:即白蘋,水中的一种浮草。³汀:水边平地,小洲。
欲知万里苍梧眼,泪尽君山一点青。
欲知万里苍梧¹眼,泪尽君山²一点青。
译文:想知道当日二妃是怎样长望苍梧,眼泪流尽的,就看那湖中君山,那青青的一点痕迹就是她们最后一滴泪所化。
注释:¹苍梧:即九嶷山,传说为舜死处和葬地。²君山:在洞庭湖偏北水域,相传为二妃居处。舜帝死,二妃面对湘江痛哭,眼泪滴在江边的竹子上,点点成斑。

xiāoxiāng--zhāngyuángàn

luòyānguòdòngtínghuánglíngpànbáipíngtīng

zhīwàncāngyǎnlèijǐnjūnshāndiǎnqīng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出阊(chāng)¹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²者,问有刘园乎,则皆³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xiè)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jiàn),吴下名园半为墟(xū)(mǎng)。而所谓刘园者则岿(kuī)独存。同治中,芜(wú)(huì)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pí)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yù)¹⁰,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yǐ)(lǐ)¹¹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shāng)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jǐ)裳连袂(mèi)¹²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zhào)¹³(cì)¹⁴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xiǎn)¹⁵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译文:出阊门后三里左右,有一个刘氏寒碧庄。问有寒碧庄吗,没有知道的人,问有刘园吗,他们都说有。原来这个留园,在嘉庆初年为刘君蓉峰所有,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在咸丰年间,吴下名园中,论山水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刘园堪称第一名。然而,庚申、辛酉年间,大乱接踵而至,吴中名园半数化为废墟,唯有刘园岿然独存。同治年间,刘园荒芜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江苏常州人方伯所得,开始加以整修。平整土地、清除混乱、剔除杂草,好的树木变得茂盛,好的花卉茁壮生长,奇形怪状的石头显露出来,小溪也变得畅通。凉台热馆,风亭月榭,高下相连,连绵不断。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饮酒赋诗于其中,京都男女也有人拉着衣服连袖而来游览。因此,出阊门的人无不盛赞刘园之美。方伯请求我写文章为留园做记。我说:“沿用原来名字吗?你不赐给一个吉祥的名字吗?” 方伯说:“不,不。寒碧庄知名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熟知,难道不知道改名容易,被人熟知难呀。我不如跟从这个名称而称呼它。人说刘园,我就说留园,不改变他的音而改变它的字,就在他原来的名字,为我的起的新名字。”我感叹说:这些名字真美啊,它们名副其实!但是等到战火焚毁破坏后,高台倾倒,曲池平,不知道有多少美景消失了,但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这难道不是大自然有意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我知道留园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
注释:¹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²知:知道。³皆:全,都。⁴亭榭:亭阁台榭。⁵洊至:相继而至。⁶墟莽:废墟榛莽;荒野。⁷岿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⁸芜秽:荒芜。引申为丛生的杂草。⁹毗陵:今江苏常州市。¹⁰燠馆:暖室。¹¹迤逦:曲折连绵。¹²掎裳连袂:衣裙相连,衣袖相牵。形容人多。¹³肇:开始。¹⁴锡:通“赐”。¹⁵兵燹:指的是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