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衫歌扇旧因缘,万事伤心在眼前。
舞衫歌扇旧因缘,万事伤心在眼前。
云物不殊乡国异,夭桃窗下背花眠。
云物不殊乡国异,夭桃窗下背花眠。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汀苹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汀蘋¹白,苕(tiáo)²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³携手看春色。 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译文:汀上蘋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每逢花开即寻芳,随处设席情酣畅。分别前曾携手观赏春光。而今已是秋夕时,夜晚里萤火虫乱飞。
注释:惜琼花:词牌名,双调,六十四字,上片六仄韵,下片五仄韵,均七句。¹汀蘋:一作“汀苹”。²苕水:即苕溪,流经词人故乡浙江吴兴,以风光秀美著称。³别时:分别时,离开时。
旱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biàn)¹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²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 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译文:汴河远去,蜿蜒如带。纵然身轻似落叶,又有什么办法回归故里?无奈的是,凭阑眺望却只见断云悠悠飘浮、孤鹜渐渐远去和天尽头的一座青山。楼上久久徘徊,无尽思念萦心间。
注释:¹汴河:古河名,流经开封。汴,一作“旱”。²计:办法。

  此为怀人思归之词。全词大开大合地转换时空,将怀人思归之情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当日异乡秋色的萧索加以比照,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当日的独倚危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通过今昔对比的总体布局,从纵的方面加强了情感的深度、力度。

  上片追忆昔日游春、欢宴和别离的情景,通过景物色调、环境气氛的映衬比照,展现今昔生活的巨大变化。首二句以当日春景起兴,兼点时令、地点。“苕水”即苕溪,作者家乡浙江吴兴。苕溪一带,向以风光秀美著称。词写故乡春色,独取白苹、碧水等色调鲜明的景物,组成一幅明丽的画面:汀上苹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白”、“碧”二字,设色浓淡相宜,点染出江南的无限春意。三、四句因景及人,着意描绘昔日当此良辰美景,徜徉于花前,寄情于山水,陶醉于筵席的种种赏心乐事。两句中“每逢”从时间上说,“随处”从空间上说,强调时时处处,逢花则乐,遇席则欢,以此提挈笔势,推进感情,其纵情游赏的怡然之乐,溢于纸外。接着用“别时携手看春色”,挽住对旧游的追忆。由欢会而别离,词情因之一转。此句承上启下,暗中转折,直跌出上片煞拍处的“萤火”二句。昔日的故乡欢会,忽成当日的异乡独处;记忆中的旖旎春光,忽成眼前秋夕流萤的惨淡景象。转瞬之间,情景陡变。上片前五句虚景实写,层层开宕;后二句由昔而今,落到现况。

  下片“汴河流,如带窄”两句景情缘生,融情入景,将蜿蜒远去的滔滔河水与长流不尽的绵绵乡思融化一起,营造出流水不息,思乡不已的意境。底下“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正是即景而生的无限盼想。波上之叶,本与水俱往,叶随水去,可漂流到日思夜想的家乡。但作者说即使河如带窄,身轻似叶,仍难归去,则更深一层地写出欲归不得,的凄苦情怀。接着转换笔锋,由俯视写到仰视。作者望乡心切,凝神远眺,然而望尽寥廓的天宇,唯见断云悠悠飘浮,孤鹜渐渐远去;天之尽头,更有一抹青山,遮住望眼。从全词看,此句造境尤高远阔大。词中所展拓的境界愈阔大,所引逗的情思往往愈绵邈深长。这句中,云是飘浮无依的“断云”,鹜是离群失所的“孤鹜”,以此映衬自己的飘零身世和孤寂处境,可谓妙合无垠。而天之尽头的青山远影,则给人以归路迢迢、归期渺茫之感。词末由凭高临眺之景,自然过渡到凭高临眺之人。煞拍“无尽相忆”一句,感情份量极重。“相忆”二字,与上片遥相呼应,传达出一种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惆怅。回首昔日,欢宴难再,往事成空;思想眼前,楼上徘徊,归思难收。全词以徘徊楼上的自我形象作结,凄惋动人,有余而不尽之韵。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 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译文:美人起舞好似莲花旋转,世上之人想必从未看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高堂满地红氍(qú)(shū)¹,试舞一曲天下无。
译文:高堂之上铺满红色地毯,翩翩起舞有若天上人间。
注释:¹氍毹:毛织的地毯。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译文:此曲乃是胡人传入汉家,座上客人无不为之惊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慢脸娇娥纤复秾(nóng)¹,轻罗²金缕(lǚ)花葱(cōng)(lóng)³
译文:舞女矫媚身姿多么匀称,轻绸全线衣裙多么鲜艳。
注释:¹纤复秾:说体态匀称,不胖不瘦。秾,本指草木繁盛,这里指体态丰满。²轻罗:轻而薄的丝绸。³金缕花葱茏:说舞女衣服上金线绣出的花朵十分生动逼真。缕,线。葱茏,草木繁盛。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回裾(jū)¹转袖若飞雪,左鋋(chán)右鋋²生旋风。
译文:裙袖飘动好似团团飞雪,左右飞转有如急风回旋。
注释:¹裾:衣服前襟。²左鋋右鋋:鋋,古代一种铁柄短矛,易于手上旋转。这里将旋转的舞女比作鋋。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琵琶横笛和未匝(zā)¹,花门山²头黄云合³
译文:琵琶横笛乐曲来过一遍,花门山头飞来黄云片片。
注释:¹匝:一周,一通。²花门山:山名,在今内蒙境内。这里借指边地。³合:聚拢。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忽作出塞入塞¹声,白草²胡沙寒飒(sà)³
译文:忽然奏起出塞入塞之声,白草胡沙卷起寒风满天。
注释:¹出塞、入塞:均为乐府曲名。《西京杂记》载,汉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之曲。这里当指乐曲奏出出塞和入塞的情调。²白草: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³飒飒:形容风吹“胡沙”、“白草”的声音。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翻身入破¹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译文:乐曲将尽狂舞似有神助,前旋后转舞姿千变万幻!
注释:¹入破:唐代大曲一般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乐曲进入第三段。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¹落梅²徒聒(guō)³
译文:天下舞曲谁能与之相比,采莲落梅顿觉令人生烦。
注释:¹采莲:曲名,梁武帝作。²落梅:即《梅花落》。³聒耳:形容声音杂乱刺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译文:世人学舞只是舞来舞去,姿态怎会如此神异不凡!

  这首七言古诗所描绘的是作者所亲见的一场精妙奇特的舞蹈。

  诗歌一开始六句就直接点明题目:“美人舞如莲花旋”,“舞”是诗中描写的对像,其特点是“如莲花旋”题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点出。然后接连几句赞美舞蹈:为世人所未见,为天下所未有,见之者无不既惊且叹,一层深入一层地来突出舞蹈之不凡。与此同时,作者又顺便对舞的环境:“高堂满地红氍毹”,舞的来源:“此曲胡人传入汉”,作了准确而又简明的交代。以上用虚写的笔法从几个方面来写舞蹈之不同寻常,为下文“舞”的正面描写蓄势。

  诗的下一层四句入手写美人舞姿。先从舞者的容貌体态写起:“曼脸娇娥纤复秾”,接着写舞者的衣着服饰:“轻罗金缕花葱茏”,这就把题目中的“美人”形象展现出来。然后从容写舞姿:诗人用“回”、“转”、“旋”等词语来突出舞蹈旋转的特点,用“若飞雷”、“生旋风”两个比喻写美人之舞,不仅极生动形像,而且绝无娇弱之态,反充满豪迈飘逸之气。

  在下面六句中,诗人又写在琵琶横笛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美人和着乐曲,转而跳起了富有边塞特色的舞蹈,用神奇的舞蹈语言,展现出奇异壮丽的塞外风光。客人在她的舞姿中,仿佛看到花门山头黄云在聚拢,茫茫白草胡沙上飒飒寒风在吹过。这些动人的边塞风光,形象地显示了舞蹈粗旷辽阔的特色。这几句把乐器的伴奏和美人的舞姿交替描写,用乐曲的节奏写舞姿的变化。用“忽作”置字写乐曲的突起,也写舞姿的突变;用“如有神”写其不凡,用“回回新”写其新奇,把急促跳跃的旋律,千变万化的舞姿写得出人意表,令人应接不暇;诗的语言也随之而生顿挫之感。

  诗的最后四句以诸乐曲与莲花舞曲比较,以世人学舞与北鋋舞比较,对美人的舞蹈作进一步赞叹,照应开头“应末见”、“天下无”的语意,从而结束全诗。

  用富有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来表现富有边塞特色的舞姿,是这篇作品描写上的特点;把乐曲的进行和舞姿的变幻两条线索紧紧绞在一起,以前者引导后者,陪衬后者,明确后者的节奏,是这篇作品结构上的特点。在语言上,韵脚变化自如,音调澈切急促,“左鋋右鋋”,“出塞入塞”、“前见后见”等回环的语势,都显示出舞姿旋转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70-274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今年粳(jīng)¹稻熟苦迟,庶²见霜风来几时。
译文:才在苦恼今年稻谷熟得这样迟,还指望不久就有秋风起。
注释:吴中:指江浙一带。贾收:字耘老,乌程人,苏轼的朋友,著有诗集《怀苏集》。¹粳:俗称“大米”,亦名“秔”,稻谷的总称。²庶:差不多。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霜风来时雨如泻¹,杷(pá)²头出菌³(lián)生衣
译文:谁知秋风起来时,还夹着劈头瓢泼的大雨。风雨不歇地下潮湿,耙头镰刀都长出霉衣。
注释:¹泻:倾泻。²杷:同“耙”,翻土的农具。³出菌:发霉。⁴镰:收割谷物和割草的农具。⁵衣:这里指铁锈。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眼枯¹泪尽雨不尽,忍²见黄穗(suì)³卧青泥!
译文:眼睛哭干泪哭尽,老天爷还是下雨不肯停。哪里忍心看着黄金金稻穗泡在泥地里。
注释:¹眼枯:谓泪水流尽。²忍:这里指不忍。³黄穗:成熟的稻穗。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茅苫(shān)¹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译文:个把月来搭个茅棚棚田埂上睡,天转晴赶紧收谷用车儿运回。
注释:¹茅苫:茅棚。苫,草帘子。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汗流肩赪(chēng)¹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kāng)(xī)²
译文:满身汗肩头压得通通红,买谷人还价就和买糠碎米一个样!
注释:¹赪:红色。²粞:碎米。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译文:没办法只好卖牛去交税,没烧的只有拆屋来煮吃的。目光短救眼前急还不知行不行,哪里想得到明年还会不会有饥荒。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译文:官家眼下要的是钱不要米,说是要用钱亲近那西北边的羌人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gōng)¹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²妇!
译文:都说满朝里都是好官吏,到头来我们百姓反倒更遭罪。无路可走活不下去受不了这个苦,想去想来不如跳河一死做个河神妇。
注释:¹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汉代宽政恤民的清官。这里借指推行新法的官员,是反语。²河伯:指河神。

  这首诗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全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

  诗的开头二句写今年粳稻的成熟期甚晚,幸亏没有多时秋天就来到了。点明了秋收的季节。紧接着诗人运转笔锋,直写雨灾。“霜风”二句写滂沱大雨使快成熟的粳稻无法开镰收割。爬梳的农具因长期大雨潮湿而发了霉,镰刀也生了锈。这里用农具“出菌”、“生衣”来表现灾情之严重,使常景变成了奇句,显示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眼枯泪尽雨不尽”,这是化用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诗意。在即将收割的秋季遇上连续如注的大雨,农民必定忧心如焚,伤心得落尽眼泪。必不忍心看着金黄色的稻穗倒伏在泥田里。“茅苫”二句由内心的伤痛转写抢收的行动。为了抢救粳稻,农民在田头边搭起了茅草棚,住宿在里面看管了一个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晴天,赶紧抢收运载而归。然而他们却不能享受这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

  “汗流”以下八句通过谷贱伤农的事实,抨击了造成钱荒的新法流弊。诗人先叙述农民担粮入市,汗流浃背,磨肿肩膀;后写米价低贱就同糠和碎米一样。经过多么艰苦的劳动,换来的却是那么微薄的收入。“卖牛”二句承上揭示了赋税的繁重。农民无奈只有卖牛凑钱纳税,为了烧饭,只得拆下屋里的木头,以解救燃眉之急,而顾不上明年的饥荒。这种夸张的笔墨,与司马光在熙宁七年(1074年)《应诏言朝政阙失状》中所写农民“若值凶年,无谷可粜,吏责其钱不已,故卖田,则家家卖田;欲卖屋,则家家卖屋;欲卖牛,则家家卖牛”一样,都是片面的夸大言辞。不过,在新法条例中,如青苗法、免役法等都规定赋税要钱不收米。当时百姓有米而官府不要米,百姓无钱而必要钱。这就造成一时米贱钱荒的社会问题。诗中“官今要钱不要米”,触及时政流弊的实质。“西北”句是指当时为了抗击西夏,王安石采用王韶的建议,对西北沿边羌人蕃部进行招抚,虽有利于巩固边防,但也花费了不少钱。这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而官吏催逼,唯钱是求,使农民走投无路,难以为生。最后二句借用典故收结,把全诗的气氛推到了高潮。龚遂任勃海太守,黄霸任颍川太守,他们都是以恤民宽政著名的官吏。这里的“龚黄满朝”是带着明显嘲讽意味的。“河伯妇”,是用《史记》中西门豹传的故事。在战国时邺县豪绅与女巫假托“河伯娶妇”,敲诈勒索,残害百姓。西门豹任邺县令时,为民除害,施计把巫婆投入河中。作者借用来表明百姓被逼得无路可走,不如投河自尽。这种用意苏轼后来在元祐元年(1086年)写的《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中说得很明确:“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子、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朝廷忍复行之欤?”

  苏轼这首讥讪新法的诗篇,它的特点并不是用政治图解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倾向,而是选取典型的生活情景和人物的行动,通过叙事抒情,间用议论的方式,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动人。全诗的结构布局紧紧扣住诗题的“叹”字,写得层次分明而又步步深入。首先叹息稻熟苦迟,其次哀叹秋雨成灾,复次喟叹谷贱伤农,末以嘲讽官吏,逼民投河作结,更令人怵目惊心。整个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农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尽管这是与反对新法的偏见交织在一起,也是不能轻易抹煞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1-343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出得城来事事幽¹,涉湘半济²³渔舟。
译文:出城走走,景物入得眼来,倍觉清幽可爱;来到湘江岸边过百家渡,刚渡到一半,恰好碰上了几艘渔舟。
注释:百家渡:从零陵朝阳岩往南行里许,有诸葛庙,庙前一渡口,旧名百家渡,为零陵至道县的必经之地。¹事事幽:事事都忘记了。幽,幽暗,暗淡。²半济:半渡,过了一半。³值:恰好赶上,恰好碰到。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也知渔父趁¹鱼急,翻著春衫²不裹头。
译文:我知道渔夫捉鱼之心匆急,一大早出门穿反了衣服也浑然不觉,发髻蓬松,连个裹头的绳带也不曾绑住。
注释:¹趁:这里当追赶捕捉讲。²翻著春衫:将穿在身上的短衫翻下来,系在腰间,打着赤膊。翻著,一说反穿着,穿反了。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¹各自媒²
译文:城里花园里的花已经落尽,而路上的野花才刚刚开放:红白相映,争相惹人喜爱。
注释:¹白白红红:白的花和红的花。²各自媒:各自都有不同的蜜蜂去为其传花授粉。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译文:何必问我清晨赶路有何特别感受,难道你没觉得野花的馨香正四面八方轻轻飘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柳子祠¹前春已残,新晴²特地³著春寒。
译文:祭祀柳宗元的祠堂前春色已经败落,刚才天还晴朗的,走着走着,天忽然变了,寒冷现身,觉得身上料峭一片。
注释:¹柳子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纪念祠堂。²新晴:初晴,刚刚放晴的天气。³特地:特意,特为。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译文:眼前出现了一段疏疏的篱笆,那荆条编就的篱笆,不好好地保护春花,竟然没事找事,帮蜘蛛提供结网的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一晴一雨路乾¹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译文:春天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雨,乡间的小路也是干了又湿。眼前的山峦重重叠叠,山色不浓不淡。
注释:¹乾:现写作“干”。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译文:远处茂密的草丛之中,只露出若隐若现的牛背;稻田里,秧苗稀疏的地方,有农民在紧张地插秧。

  这四首写景诗,都是抓住一个细节,抓住平凡事物中富有诗意的东西加以表现。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写湖光山色,两岸风物,却抓住了中流的一只渔舟;又不写渔舟的种种,视线却集中在渔夫身上;却又不写渔夫的种种,单写他穿翻了衣衫,发髻不裹的自由疏散的服饰,体现了诗人对劳动者不拘礼法、衣着随便的欣赏之情。画面表现得光度集中,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写野径早行,提供给读者的也只有单纯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红红白白、四方飘香的野花。诗人集中兴趣于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则是向行人献媚竞艳的路花。这时,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里了,见到的只是白白红红之花,闻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袭来的香气,他就将这刹那间的感兴形之于诗。诗句并不特别警拔,但诗人的兴会却表现得异常鲜明。

  第三首写途经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如果换一个居官永州的诗人,路过柳子祠,不免要怀古一番。可是杨万里的眼睛却盯住了篱竿上的蜘蛛网。篱竿本来是编在栅栏上护花的,然而却成了蜘蛛结网的凭借。这是人们在园边宅畔常见的小事物,写入诗中,给人以异常的亲切感,也显示了诗人的童心。从中固然可以发现平凡的小东西中的诗情,若说其中含有某种讽喻,似乎也无不可。好诗是常常留着让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的。

  以上三首都集中绘写景物中的某一个点,有如电影中的特色镜头;而第四首乍看似是写全景和远景。但细察之,置于画面中心的仍然是吸引视觉的有生意的景象。道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呈露的却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诗人的用心始终是赋予平常事物以新鲜感。

  这组诗充分体现了杨万里诗歌风格清新活泼,明朗通脱,语言浅近平易,无艰涩造作之态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58-1059

guòbǎijiājué

yángwàn sòngdài 

chūchéngláishìshìyōu shèxiāngbànzhízhōu 
zhīniǎn fānzhuóchūnshānguǒtóu 

yuánhuāluòjìnhuākāi báibáihónghóngméi 
dàozǎoxíngjuéchù fāngmiànxiānglái 

liǔqiánchūncán xīnqíngzhuóchūnhán 
shūhuāwéi zhǐwéizhīzhūzuòwǎnggān竿 

qínggānshī湿 bàndànbànnóngshāndiéchóng 
yuǎncǎopíngzhōngxiànniúbèi xīnyāngshūchùyǒurénzōng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¹我往²矣,杨柳依依³
译文: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注释:¹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²往:当初从军。³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今我来思¹,雨(yù)²(fēi)³
译文: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注释:¹思: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²雨雪:下雪。雨,这里作动词。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³霏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行道迟迟¹,载²渴载饥。
译文: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注释:¹迟迟:迟缓的样子。²载:又。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我心伤悲,莫¹知我哀!
译文: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
注释:¹莫:没有人。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31-335

cǎiwēi (jiéxuǎn )

míng xiānqín 

wǎng yángliǔ 
jīnlái xuěfēifēi 
xíngdàochíchí zàizài 
xīnshāngbēi zhī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