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也多情,巧幻出、天河寒水。多态度、悠悠扬扬,轻黏窗纸。
天也多情,巧幻出、天河寒水。多态度、悠悠扬扬,轻黏窗纸。
万里岂无祥瑞应,四方已在饥寒里。把溪山、好处纵模糊,须臾耳。
万里岂无祥瑞应,四方已在饥寒里。把溪山、好处纵模糊,须臾耳。
江海阔,风尘起。狐兔狡,鹰鹯耻。假蛮夷威柄,侵渔而已。
江海阔,风尘起。狐兔狡,鹰鹯耻。假蛮夷威柄,侵渔而已。
诸老忠良皆柱石,九重仁圣真天子。待明朝、晴霁看青山,清如洗。
诸老忠良皆柱石,九重仁圣真天子。待明朝、晴霁看青山,清如洗。

mǎnjiānghóng--shū

tiānduōqíngqiǎohuànchūtiānhánshuǐduōtàiyōuyōuyángyángqīngniánchuāngzhǐ

wànxiángruìyīngfāngzàihánshānhǎochùzòngěr

jiānghǎikuòfēngchénjiǎoyīngzhānchǐjiǎmánwēibǐngqīnér

zhūlǎozhōngliángjiēzhùshíjiǔzhòngrénshèngzhēntiānzidàimíngcháoqíngkànqīngshānqīng

舒頔

舒頔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省)人。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八十一年¹往事,四千里外²无家³。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què)
注释:¹八十一年:指的是虚岁八十一。²四千里外:指家乡遥远。³无家:有家归不得的意思。⁴瑶池阙下:借代帝都。瑶池:神话中西王母住的地方,后来泛指仙界。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玉殿¹五回命相,彤庭²几度宣麻³。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注释:¹玉殿:与“彤庭”对举,皆指皇宫。 ²彤庭:指汉皇宫以朱漆饰中庭,后来泛指皇宫。³宣麻:唐宋时任免将相,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在朝廷上宣告,叫做宣麻。

  蔡京是北宋末年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他投机官场,排除异己,极尽奉承拍马之能事。以他为首的群奸怂恿宋徽宗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致使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从而使金兵南侵屡屡得手,导致北宋灭亡。但是,蔡京却又是北宋杰出的书法家,他主编汇刻丛帖《大观帖》,为保存中国历代书法珍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他利用职权及自己的影响,促使木兰陂工程的成功建造,也算是为他的家乡办了一件大好事。

  1125年(宣和七年)冬,金兵大举南侵,宋徽宗在金兵逼近开封时,匆匆忙忙把帝位让给宋钦宗,带着蔡京等一帮宠臣南逃。开封的太学生陈东等人联名上书给钦宗,要求严惩以蔡京为首的“北宋六贼”。宋钦宗迫于情势,下令把蔡京流放到海南岛。蔡京在流放途中死于潭州(湖南长沙)。

  这首小令虽然只有八句,思想内容却很丰富,既有作者对现实的艰难处境的展示,也有对往昔的怀恋乃至炫耀,还反省了自己落败的原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属玉¹双飞水满塘,菰(gū)²深处浴鸳(yuān)(yāng)
译文:鸀鸟双双飞离水面,水满小塘,菰蒲深处,鸳鸯两两戏水。
注释:¹属玉:鸀,水鸟名,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²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白蘋(pín)¹满棹²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译文:船桨划在满是白苹的水面上,我归来已晚,只看到秋日岸边的芦絮像霜一样。
注释:¹白蘋:即白苹,水草。²棹:桨。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piān)舟系岸依林樾(yuè)¹,萧萧两鬓吹华发。
译文:我将一叶小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岸来,一阵秋风吹得我两鬓生起白发。
注释:¹林樾:指树林丛聚成荫处。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译文:我不理万事,醉后又醒,只希望永远占据江上,欣赏这一轮明月。

  这首诗写于诗人三十七岁以前。清江曲是苏庠泛舟清江所作。诗人一生主要过着遁迹江湖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便以其自得其乐的心情,描绘了啸傲江湖、放任自适的闲逸生活。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一条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写,既是诗人隐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长年生活的缩影。一二句写观赏。诗人生活在江河边,触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鸟:鸀常常嬉戏在塘水中,不过一有动静,便双双惊起,飞离水面;倒是偶居不离的鸳鸯,在那菰蒲深处,“相对浴红衣”,可以不受外界“骚扰”。长时间地观赏这些可爱而有灵性的水鸟,诗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写归来。徜徉在“清江”之上,其乐无穷,诗人流连忘返,待回来时,往往天色已晚。桨划到白苹盛开的岸边,他向岸上望去,只见岸上挺立着丛丛芦苇。雪白的芦花连成一片,好像是给两岸铺上了一层皑皑的浓霜。情景如画,诗人心旷神怡。五、六句写系舟。将一叶扁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得岸来,迎面一阵萧萧秋风,吹起了诗人两鬓花白头发。如平镜的水面上起了一阵涟漪,诗人心田也掠过一个念头:对那些热衷于用世的人来说,这种江湖隐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过,他却觉得其中有无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两句,诗人表明自己的志趣。“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观其一生出处,这里有着诗人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在内。“弄明月”,指赏玩月色。诗人声称:我就喜爱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醒复醉、醉复醒外,便是“长占烟波弄明月”,小楫轻舟,永远占据在烟波江上,优哉游哉地观赏风景,玩赏月色,这是十分舒心惬意的。

  这首诗,以属玉、鸳鸯、菰蒲、白苹、芦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动在其间的诗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因此,全诗给人以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诗媲美。其与李白诗相似处有二: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萧散洒脱的不群风致相似;随兴挥洒、辞气夸张、清新自然的飘逸风神相似。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16-717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译文:日落之后闲坐纳凉解衣临风,卧床靠近池水已经三次移动。
注释:简斋:即陈与义。陈与义在南渡之后,所写诗多为感愤时事之作。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未来。
¹沉北岭鱼方乐²,月过秋河³雁未来
译文:北斗低沉,夜深人静,鱼儿自得其乐,月亮渐渐转过银河,不见归雁来鸿。
注释:¹斗:指星斗。²鱼方乐:《庄子·秋水》:“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此典故多用于别有会心,自得其乐。³河:指银河。⁴雁未来:时值初秋,北雁尚未南飞。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¹劝持杯。
译文:可供说话的是庭院里的绿树,还有那枝头的浅红花朵劝酒助兴。
注释:¹木末:树梢。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明明独对苍华¹影,莫上睢(suī)²万死台。
译文:独自对着池水映出我满头白发,不能再像那张巡誓死守城。
注释:¹苍华:据《黄庭经》,发神为苍华,字太元。头发斑白,亦称苍华。²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援乏城陷,巡、远皆不屈死。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

  此诗前三联皆写诗人夏日纳凉时的闲适;尾联却笔锋陡转,情调变为悲愤,表达了当时忧国志士共同的悲苦无诉的心境。全诗饶有高雅情趣,颇具感染力。

  首两句:“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点明作者是在日落之后才来的,他解衣当风,移床临水,床的位置,不觉已换了三回了,可见追凉心切。

  第三四两句,写他乘凉直到深夜还未回去。星斗已经渐渐低沉了,池里的鱼儿,正在自得其乐,水面上不时可以听到鱼儿唼喋的声音。因为今晚是有月亮的,所以环境里所见的事物比较清晰。月亮渐渐地转到银三的西边了,可惜的是雁儿还没有飞来,这儿显得很静。

  第五六两句:“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池塘是和庭院靠近的,庭院里寂静无人,此时可供答话的,只有院子里稀疏的碧树了。在疏翠当中,还间有些浅红的花朵,想喝上点清酒,也只有这些花朵相劝持杯了。作者在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不改居贫之乐,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结尾两句:“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是由深夜纳凉,陡然兴起的感慨。作者和其兄朱松,都是主张坚决抗金的志士。此时已届老年,夜深的当儿,虽也萧然自适,但此刻对影清池,深感时光易逝,机会难来,自己已是苍颜华发了。可是国仇未报,抗金的意志虽未消失,而秦桧等投降派揽有大权,自己也便无门报国,不能像张巡那样登台誓师,万死不辞了。“莫上睢阳万死台”之句,正是在闲适中陡然产生的悲愤,而这种心境,又显示着当时忧国志士共同的悲哀而无处控诉。

参考资料:
1、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948页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䍡,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宣公夏滥(làn)于泗渊,里革断其罟(gǔ)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zhé)发,水虞(yú)于是乎讲罛(gū)(liǔ),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jū)罗,矠(zé)鱼鳖(biē),以为夏槁(gǎo),助生阜(fù)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zhǔ)(lù),设阱鄂(è),以实庙庖(páo),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chá)(niè),泽不伐夭(ǎo),鱼禁鲲(kūn)(ér),兽长麑(ní)(mí),鸟翼鷇(kòu)卵,虫舍蚔(zhǐ)(yuán),蕃庶(shù)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gǔ),贪无艺也。”
译文: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的深潭中下网捕鱼,里革割破他的鱼网,把它丢在一旁,说:“古时候,大寒以后,冬眠的动物便开始活动,水虞这时才计划用鱼网、鱼笱,捕大鱼,捉龟鳖等,拿这些到寝庙里祭祀祖宗,同时这种办法也在百姓中间施行,这是为了帮助散发地下的阳气。当鸟兽开始孕育,鱼鳖已经长大的时候,兽虞这时便禁止用网捕捉鸟兽,只准刺取鱼鳖,并把它们制成夏天吃的鱼干,这是为了帮助鸟兽生长。当鸟兽已经长大,鱼鳖开始孕育的时候,水虞便禁止用小鱼网捕捉鱼鳖,只准设下陷阱捕兽,用来供应宗庙和庖厨的需要,这是为了储存物产,以备享用。而且,到山上不能砍伐新生的树枝,在水边也不能割取幼嫩的草木,捕鱼时禁止捕小鱼,捕兽时要留下小鹿和小驼鹿,捕鸟时要保护雏鸟和鸟卵,捕虫时要避免伤害蚂蚁和蝗虫的幼虫,这是为了使万物繁殖生长。这是古人的教导。现在正当鱼类孕育的时候,却不让它长大,还下网捕捉,真是贪心不足啊!”
注释:宣公:即鲁宣公。滥:这里是沉浸的意思。泗:水名。发源于山东蒙山南麓。渊:水深处。里革:鲁国大夫,断:这里是割破的意思。罟;网。滥:渍,浸。泗:水名,在鲁城北面。渊:深水。弃:抛弃。降:降下。土蛰: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这里指在地下冬眠的动物。发:奋起。这里是说醒过来,钻出土来。水虞:古代官名,掌管水产。讲:研究,练习。罛:大鱼网。罶:捕鱼的竹笼。大口窄颈,腹大而长,无底。名:大。登:通“得”,求取。川禽:水中动物,如鳖蜃之类。尝:尝新,古代秋祭名。寝庙:古代宗庙。古代宗庙分庙和寝两部分。供祀祖宗的前殿称庙,藏祖宗衣冠的后殿称寝,合称寝庙。诸:“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前面动词“行”的宾语,代上文提到的“取名鱼,登川禽”。国: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国语》作“国”,不作“国人”,据改。宣:发泄,散发。气:指阳气。孕:怀胎。兽虞:古代官名,掌管鸟兽的禁令等。罝:捕兽的网。罗:捕鸟的网。矠:刺取。槁:干枯。这里指干的鱼。阜:生长。罜䍡:小鱼网。原选本作“罝”,今据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国语》改。阱:为猎取野兽而设的陷坑。鄂:埋有尖木桩的陷坑。蘖:树木的嫩芽。也指树木被砍伐后所生的新芽。泽:聚水的洼地。伐:砍伐。夭:初生的草木。鲲:鱼子。鲕:鱼卵。长:使成长,抚养。麑:幼鹿。麋:幼麋。翼:用翼遮护,保护。鷇:待哺食的雏鸟。卵:鸟蛋。虫:昆虫,虫子。舍:舍弃,放弃。蚔:蚁卵。蝝:蝗的幼虫,是古人做酱的原料。蕃:繁殖,滋生。庶物:万物。贪:贪欲。艺:限度。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shěn)。”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译文:宣公听了这些话以后说:“我有过错,里革便纠正我,不是很好的吗?这是一挂很有意义的网,它使我认识到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让主管官吏把它藏好,使我永远不忘里革的规谏。”有个名叫存的乐师在旁伺候宣公,说道:“保存这个网,还不如将里革安置在身边,这样就更不会忘记他的规谏了。
注释:匡:纠正。过:过失,错误。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谂:规谏。师:乐师,名存。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保护生态的文章。文章强调利用开而大自然要顺时有度、适可而止。这样大自然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供给人类。绝对不可用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方式无度、违时地开而。全文情节虽简,却极尽起伏变化之妙;事情虽小,却蕴含深刻的道理。

  古往今来,为人臣子的为匡救君主过失,敢于冒犯君威直言劝谏者不乏其人,但像里革那样,对宣公夏滥泗渊的做法,直接采取“断罟”的行动针锋相对地加以否定的,却不多见。所幸的是他不但未遭到宣公的任何责难或处分,反而还受到了褒扬。这实在得归功于里革借古讽今来巧妙开导宣公的一番谏词。

  这篇谏词的主要内容就是详细介绍了古人对捕鱼猎兽原则的规定,强调不管是捕捞还是狩猎都应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或取或蓄,必须有利于“助宣气”“助生阜”“蓄功用”“蕃庶物”,因此要避开鸟兽、水禽的孕娠成长期,严格遵守相关原则,使它们能够生生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所谓的托言古训,其实是直接指出宣公夏滥之非时,是贪得无厌的行为。古今鲜明的对比以及显而易见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宣公听后深受启而,立刻觉醒认错,诚恳地接受了里革的意见。而良臣匡君,贤主纳谏,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值得注意的是,里革所论的“古之训”,比起后来孟子所讲的“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更显得完备而具体。里革可谓是古代中国那些最早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学者和政治家们的典型代表了。直到今天这些主张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古人对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视,以及那一整套传袭下来的规则,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光辉侧面,更值得今人借鉴。

  此外,此篇的结尾也颇为巧妙,当写到宣公听了里革的话后,令人将断罟收藏起来作为鉴戒时,却冒出一个师存来锦上添花:“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如此一下子就把主题升华到了纳谏不如用贤上来,不能不说这是本文的另一大亮点。

  而且这篇文章叙次井然,有宾有主,行文整饬中杂参差。极具错综变化之妙。又善用意外之笔,如开头写里革断罟,陡然惊人;当写到宣公诚恳纳谏时,又变惊为喜,颇带戏剧性。

参考资料:
1、 雅瑟主编.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2.04:69

duànkuāngjūn

míng xiānqín 

    xuāngōngxiàjiànyuān duànérzhī yuē  zhěhánjiàng zhé shuǐshìjiǎngliǔ míng dēngchuānqín érchángzhīqǐnmiào xíngzhūguó  zhùxuān niǎoshòuyùn shuǐchóngchéng shòushìjìnluó biē wéixiàgǎo zhùshēng niǎoshòuchéng shuǐchóngyùn shuǐshìjìnzhǔ  shèjǐngè shímiàopáo gōngyòng qiěshānchániè ǎo jìnkūnér shòuzhǎng niǎokòuluǎn chóngshěchíyuán fánshù zhīxùn jīnfāngbiéyùn jiāozhǎng yòuxíngwǎng tān  

    gōngwénzhī yuē  guòérkuāng shàn shìliáng wéi shǐ使yǒucángzhī shǐ使wàngshěn  shīcúnshì yuē  cángzhìzhīwàng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qīn)¹铁棱(léng)(léng)²梦不成。
译文:又是一个冰雪凝冻的冬夜,天新晴,雪在融,远处的钟声遥遥地送入耳中;又冷又硬的被子棱角四起,冷得难以入梦。
注释:¹衾:被子。衾铁:指被子又冷又硬像铁块一样。²棱棱:形容被子棱角四起,不贴身。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起傍(bàng)梅花读周易¹,一窗明月四檐(yán)²声。
译文:索性披衣起床,伴着窗台上的寒梅研读《易经》。明月高悬,只听得四周房檐上一片轻脆的滴水声。
注释:¹《周易》:又名《易》、《易经》,是儒家重要经典。²檐:房檐。

shíèryuèjiǔxuěróngdàn--wèilewēng

yuǎnzhōngzhěnxuěchūqíngqīntiěléngléngmèngchéng

bàngméihuāzhōuchuāngmíngyuèyá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