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娆厌红紫,来赏玉湖秋。亭亭水花凝伫,万解冷香浮。
妖娆厌红紫,来赏玉湖秋。亭亭水花凝伫,万解冷香浮。
初讶西风静婉,又似五湖西子,相对更风流。翠涧宝钗滑,重整玉搔头。
初讶西风静婉,又似五湖西子,相对更风流。翠涧宝钗滑,重整玉搔头。
泛云腴,歌白雪,卷琼瓯。尊前共花倾倒,一醉洗闲愁。
泛云腴,歌白雪,卷琼瓯。尊前共花倾倒,一醉洗闲愁。
屈指秋光能几,歌咏太平风景,佳处合迟留。更倩月为烛,散发弄扁舟。
屈指秋光能几,歌咏太平风景,佳处合迟留。更倩月为烛,散发弄扁舟。

shuǐdiàotóushǎngbáiliánzhāoyǐn--zhī

yāoráoyànhóngláishǎngqiūtíngtíngshuǐhuāníngzhùwànjiělěngxiāng

chū西fēngjìngwǎnyòushì西zixiāngduìgèngfēngliúcuìjiànbǎochāihuázhòngzhěngsāotóu

fànyúnbáixuějuǎnqióngōuzūnqiángònghuāqīngdàozuìxiánchóu

zhǐqiūguāngnéngyǒngtàipíngfēngjǐngjiāchùchíliúgèngqiànyuèwèizhúsànnòngbiǎnzhōu

胡祗遹

胡祗遹

胡祗遹(zhī yù)(1227—1295)字绍闻 ,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于世祖朝历任户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太原路治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济宁路总管及山东、浙西提刑按察使等职,以精明干练著称,所至颇具声誉。胡祗遹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辞归。卒,谥文靖。《元史》有传。祗遹学出宋儒,著述较丰,著有诗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卷八有《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朱氏诗卷序》等文,为研究元曲之珍贵资料。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秋潭孤月”。 ▶ 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huàn)¹山市²,邑(yì)³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yǔ)与同年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¹⁰近中无此禅院¹¹。无何¹²,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¹³,始悟¹⁴为山市。未几¹⁵,高垣(yuán)(pì)(nì)¹⁶,连亘¹⁷六七里,居然城郭¹⁸矣。中有楼若者¹⁹,堂若者²⁰,坊若者²¹,历历在目²²,以²³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²⁴,城市依稀²⁵而已。既而²⁶风定天清,一切乌有²⁷,惟危楼²⁸一座,直接²⁹(xiāo)³⁰。楼五架,窗扉³¹³²洞开³³;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
注释:¹奂山: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²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³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⁴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然,但是。数年,许多年。恒,经常。⁵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⁶同年:共事的年或志同道合的友年。⁷饮:喝酒。⁸青冥: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⁹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¹⁰念:想。¹¹禅院:佛寺。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¹²无何:不久,不一会儿。¹³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飞甍:两端翘起的房脊。甍,房脊。¹⁴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¹⁵未几: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¹⁶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¹⁷连亘:连绵不断。¹⁸居然城郭:竟然变成一座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市。¹⁹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²⁰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堂,厅堂。²¹坊若者: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铺。²²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²³以:用。²⁴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一片迷茫。²⁵依稀:隐隐约约。²⁶既而:不久。²⁷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虚幻,不存在。乌,同“无”。²⁸危楼:高楼。危,高。²⁹直接:连接。³⁰霄汉:云霄与天河。³¹窗扉:窗户。³²皆:都。³³洞开:敞开。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¹。又其上,则黯然缥(piāo)(miǎo)²,不可计其层次矣。而³楼上年往来屑(xiè),或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如拳如豆,遂¹⁰不可见。
译文: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仅仅如星星一般大小;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注释:¹裁如星点:才像星星那么小。裁,通“才”,仅仅。²黯然缥缈: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黯然,昏暗的样子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又作“飘渺”。³而:然后。⁴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⁵或:有的年。⁶凭:靠着。⁷不一状:形态不一。⁸逾时:过了一会儿。⁹倏忽:突然。¹⁰遂:终于。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年烟市肆¹,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注释:¹年烟市肆:年家和集市。市肆,集市。肆,店铺。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初生阶段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发展阶段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高潮阶段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时间的变化: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景致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消失

  消退阶段

  景象全部消失,山市景象结束。作者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一句话相呼应,给山市增加了神秘感。

  主题思想

  《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1、悬是作者笔锋一转“然数年恒不一见”,又给山市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气氛,读者的好奇心被强烈的激发了。

  融情入景

  以情衬景。作者在描写时,是通过孙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来描写山市奇景的。孙禹年在与朋友饮酒时,忽然看见远处奂山山峰上出现了隐隐约约的高耸的“孤塔”,他们不禁“相顾而疑”,因为此处根本就没有寺院,哪来的孤塔呢?这种强烈的惊奇、迷惑的情绪,既是对离奇的山市景色一种烘托,又是感染读者的一种媒介。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这种情绪,一步步吸引读者,去揭开山市的秘密。文中伴随着惊异的情绪波动,层层展开描写,使山市的每一景物,每一次变幻都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接着,“孤塔”旁又出现了数十所华丽的宫殿,直到此时,作者才点明了“始悟为山市”。孙某及其朋友由“惊疑”而“悟”。伴随着“悟”而来的应该是轻松、释然的心情,集中精神观赏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

  楼上各色人的活动,细腻地点染了楼中人物的姿态和神韵。如果说,前面是以粗、虚、略的笔法勾勒了城市的概貌,写起来气势飞动的话,那么后面则是以细、实、详的笔墨,具体描绘了山市中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这样的描写,我们不只是看到了“山市”里的高楼、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了“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同时,也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实感。同时,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与玩味的空间。

  动静互变

  山市景象变幻不定,作者着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变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将其描写的生动、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羽檄(xí)¹起边亭²,烽(fēng)³入咸阳
译文:紧急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
注释:¹羽檄: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²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³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⁴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征师 一作:征骑)
征师¹(tún)²广武³,分兵救朔(shuò)
译文: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注释:¹征师:征发的部队。一作“征骑”。²屯:驻兵防守。³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⁴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严秋¹筋竿劲,虏(lǔ)²精且强。
译文:肃杀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
注释:¹严秋:肃杀的秋天。这句的意思是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²虏阵:指敌方的阵容。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天子按剑怒¹,使者遥相望²
译文: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
注释:¹天子按剑怒:指天子闻警后大怒。²使者句:意思是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雁行¹²石径,鱼贯³度飞梁
译文: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注释:¹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²缘:沿着。³鱼贯:游鱼先后接续。⁴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箫鼓¹流汉思²,旌(jīng)³被胡霜。
译文: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注释:¹萧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²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³旌甲:旗帜、盔甲。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疾风冲塞起,沙砾(lì)¹自飘扬。
译文: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
注释:¹砾:碎石。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马毛缩¹如蝟(wèi)²,角弓³不可张。
译文: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
注释:¹缩:蜷缩。²蝟:刺猬。³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译文: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投躯¹报明主,身死为国殇(shāng)²
译文: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注释:¹投躯:舍身;献身。²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诗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前两句“羽檄”、“烽火”用互文见义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下了伏笔。

  诗进而表现了胡焰嚣张,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胡方利用深秋弓坚矢劲,大举入犯,汉方天子震怒,使者促战,相望于道。四句有力地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颇有先声夺人气势。“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石径迂折,飞粱直跨,大军行进,秩序井然。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缘、度、流、被四字,分别起了传神点睛作用。

  然后着重描写进入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疾风冲塞而起,沙砾满天飘扬。战马瑟缩,不能奔驰,劲弓冻结,难以开张。这四句把边塞风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很自然地为英勇顽强的壮士安排好一个典型环境,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可贵战斗精神有效地得到显示。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他们必须在紧急关头付出最大牺牲。诗人用《九歌·国殇》礼赞勇武刚强、死于国事的“鬼雄”的辞语,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他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这两联流传万口,几乎成了封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则的诗句,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能达到较完美的统一,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其中紧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作用。它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面和战地自然风光。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殇的高潮作结。

  贯串于上述紧凑情节中的,是各种生活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空间。活跃其中的,有交驰的羽檄,连天的烽火,雁行的队列,鱼贯的军容,箫鼓的节奏,旌甲的辉光等。尤其是疾风起,沙砾场,马瑟缩,弓冻凝的边塞风光画面,“神气光舞”(陈祚明语),“分明说出边塞之状”(朱熹语),更为此诗增添了艺术光彩,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上述画面从多角度进行描绘,而位于其中心的,则是壮士的英雄群像。不只征骑、分兵、缘石径、度飞粱、吹箫伐鼓、执旌被的严峻时刻,他们的形象也十分耀眼。尤其是时危世乱之际表现的忠节,更突出地闪现了英烈们为国献身的思想亮光。

  鲍照没有边塞生活的直接经验,却写出了成功的边塞作品,很可能是因为他善于把自己积累的北方边塞生活的间接知识和前辈作家的创作经验艺术地结合起来,他能自出心裁,自显身手,为南朝诗坛开出一朵奇葩,说明他对庄子《逍遥游》“有待”、“无待”的境界,是很领会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747-750

dàichūběiménxíng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biāntíng fēnghuǒxiányáng 
zhēngshītúnguǎng广 fēnbīngjiùshuòfāng  (zhēngshīzuò zhēng )
yánqiūjīngān竿jìng zhènjīngqiěqiáng 
tiānànjiàn shǐ使zhěyáoxiāngwàng 
yànxíngyuánshíjìng guànfēiliáng 
xiāoliúhàn jīngjiǎshuāng 
fēngchōngsài shāpiāoyáng 
máosuōwèi jiǎogōngzhāng 
shíwēijiànchénjié shìluànshízhōngliáng 
tóubàomíngzhǔ shēnwéiguóshāng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¹生南国,春来发几枝²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注释:¹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²“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愿君多采撷(xié)¹,此物最相思²
译文: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¹“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采摘。²相思:想念。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86-187

xiāng

wángwéi tángdài 

hóngdòushēngnánguó chūnláizhī 
yuànjūnduōcǎixié zuìxiāng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¹
译文:仙山和佛国殊途同归,而人间的道路和佛教的入道之门却背道而驰。
注释:¹背驰:犹背道而驰。比喻目的或行动相反。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到处不妨闲卜筑¹,流年自可数期颐(yí)²
译文:不妨闲来择地筑屋,流年不利时自可用来颐养天年。
注释:¹卜筑: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²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
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遥知小槛(jiàn)临廛(chán)¹,定有新松长筑(jí)(cí)²
译文:大家都知道房子临近商肆集中之地,肯定会长出很多新松和荆棘。
注释:¹廛市:商肆集中之处。²筑茨:荆筑蒺藜。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译文:谁知道狭小的破茅屋,实际上海阔天空可以一览纷扬的风雨。

dōngtíng--shì

xiānshānguóběntóngguīshìxuánguānliǎngbèichí

dàochùfángxiánbozhùliúniánshù

yáozhīxiǎokǎnlínchánshìdìngyǒuxīnsōngzhǎng

shuídàomáoyánlièrónghǎitiānfēngkànfēn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
断角¹斜阳触处²愁,长亭³(sāo)晚悠悠。
译文:夕阳里,听着断断续续的角声心中愁绪渐起,心绪烦乱,在长亭徘徊至天晚。
注释:¹断角: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²触处:到处,随处。³亭:长亭,送别之处。⁴搔首:挠头焦思,以示心绪烦乱。
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世间最是蝉堪(kān)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译文:世上最让人憎恨的是蝉,送走了亲友又将秋天送走。

qiūwénchán--yóu

duànjiǎoxiéyángchùchùchóuzhǎngtíngsāoshǒuwǎnyōuyōu

shìjiānzuìshìchánkānhènsòngjǐnxíngréngèngsòng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