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菼玉池前,遥映江南莲。非秋无有眊,未烧不生烟。
翠菼玉池前,遥映江南莲。非秋无有眊,未烧不生烟。

chūnshī--xiāo

cuìtǎnchíqiányáoyìngjiāngnánliánfēiqiūyǒumàowèishāoshēngyān

萧绎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1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¹
译文: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
注释:¹齿:口中两颊生的齿叫牙,俗称大牙。前近唇者称齿。诗中牙齿互文,无别。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俄然¹落六七,落势²殊未已。
译文: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
注释:¹俄然:突然间,形容时间短。²落势:牙齿脱落的势头。殊未已:还没有停止。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yú)存皆动摇,尽落¹应始止²
译文: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
注释:¹尽落:落尽,掉完。²始止:才停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忆初落一时¹,但念豁(huō)可耻²
译文: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
注释:¹落一时:掉第一颗牙时。²但念豁可耻:只觉得豁牙难看。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¹
译文: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
注释:¹始忧衰即死:才担心因衰老快要死了。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每一将落时,懔(lǐn)¹恒在己²
译文: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
注释:¹懔懔:畏惧的样子。²恒在己:自己经常处于这种畏惧状态。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叉牙¹妨食物,颠倒²(qiè)漱水³
译文: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
注释:¹叉牙:与“权桠”义同。即参差不齐。²颠倒:横竖,即横竖都不舒服。³怯漱水:怕用水漱口。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¹
译文: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
注释:¹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最后牙齿离开我脱落寸,像山崩一样快。形容牙掉的突然。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今来落既熟¹,见落空相似。
译文: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
注释:¹熟:习以为常。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馀存二十馀,次第¹知落矣。
译文: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
注释:¹次第:一个接着一个。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tǎng)¹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²
译文: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
注释:¹倘:假如。²两纪:一纪十二载,两纪二十四年。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¹
译文: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
注释:¹指:同惰,当意向或意思差不多讲。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¹
译文: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
注释:¹恃:维持、凭借。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译文: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人言齿之豁,左右¹惊谛(dì)²
译文: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
注释:¹左右:左右的人。²谛视:仔细看。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我言庄周¹云,木雁各有喜²
译文: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
注释:¹庄周:名周,人称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为漆国吏。²各有喜:指主人对木与雁的态度,大木、鸣雁等各得其所,比喻有牙无牙各有各的好处。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语讹(é)¹默固好,嚼²废软³还美。
译文: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
注释:¹语讹:语音不清。²嚼:能嚼食的牙齿。³软:柔软的舌。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¹妻子。
译文: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注释:¹诧:夸耀。

  这首诗完全不用一般人所熟习的诗的修辞。除了押韵和五言句这两个诗的特征之外,可以说全是散文的表现法。因此,讲这首诗一点也不费力,思想段落仍是四句一绝,我们现在把它译成散文:第一绝说: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牙与齿虽然有一点区别,但这里是互文同义。第二绝和第三绝说:“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第四绝描写将落的牙齿。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叉牙”是个连绵词,歪斜旁出之意,是状词,不是名词。第五绝和第六绝叙述习惯于落齿的心理状态。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第七绝说: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第八绝说: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山木因不中用,故得尽其天年;雁因为能鸣,故得免于被杀,可知有才与无才,各有好处。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第九绝说:落了牙齿,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没有牙齿,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最后两句是结束: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全诗只用了一个《庄子·山木篇》里的典故,此外没有必须注释才能懂的辞句,我们演译为散文,宛然是一篇很有趣味的小品文。牙齿一颗一颗地落掉,是每一个渐入老年的人都会遇到的事。作者就利用这一件平常的事,描写他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情绪。从紧张到旷达,从忧衰惧死到乐天知命,整个过程,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从执着到自然,基本上还是老庄思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体会,也可以说,作者不因落齿而消沉,对人生的态度,仍然是积极的。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表现方法,在初、盛唐诗中,确是不曾有过。因此,韩愈的诗和文,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怪诞的文学。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集》的序文中说:“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这是记录了当时人对韩愈的态度:始而惊讶,继而讥笑,最后便大施攻击。但韩愈并不动摇,他坚守他的原则:第一,不用陈辞滥调。第二,有独创的风格。他说:“若然与世浮沉,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这是说:如果跟着一般人的路走,而没有独创的风格,在当时虽然不被人排斥为怪,可是也必不能流传到后世。从此也可以了解,韩愈自己很清楚地知道他的文艺创作,不是迎合当世,而是有意于影响后世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的创作是为将来的。

  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实现革新的目的,所以他的第一个原则是“师古”,要向古圣贤人学习。他说:要学习古人的意,而不是学习古人的文辞。“师其意,不师其辞。”就是“务去陈言”和“能自树立”。他的散文,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师,就是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同样,他的一部分诗,虽然当时人以为怪,其实也还是远远地继承了汉魏五古诗的传统,或者还可以迟到陶渊明。从陶渊明以后,这种素朴的说理诗几乎绝迹了三四百年,人们早已忘记了古诗的传统,因而见到韩愈这一类诗,就斥为怪体了。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著.唐诗百话 施蛰存全集 第六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380-383

luò齿chǐ--hán

niánluòjīnniánluò齿chǐ

éránluòliùluòshìshūwèi

cúnjiēdòngyáojǐnluòyīngshǐzhǐ

chūluòshídànniànhuōchǐ

zhìluòèrsānshǐyōushuāi

měijiāngluòshílǐnlǐnhéngzài

chāfángshídiāndàoqièshùshuǐ

zhōngyānshěluòbēngshān

jīnláiluòshújiànluòkōngxiāngshì

cúnèrshízhīluò

tǎngchángsuìluòzhīliǎng

luòbìngkōngjiàntóngzhǐ

rényán齿chǐzhīluò寿shòumìngnánshì

yánshēngyǒuzhǎngduǎněr

rényán齿chǐzhīhuōzuǒyòujīngshì

yánzhuāngzhōuyúnyànyǒu

éhǎojuéfèiruǎnháiměi

yīnsuìchéngshīshíyòngchàzi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江陵¹城西二月尾²,花不见桃惟见李。
译文: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处开遍,几乎看不出红色的桃花。
注释:张十一署:即张署,时韩愈与张署同在江陵府任参军。十一,行第。¹江陵:今湖北江陵县。²二月尾:二月末。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风揉雨练¹雪羞比²,波惟翻空³(yǎo)无涘(sì)
译文:在春风的抚摸与春雨的洗炼下,李花的洁白连雪也难与相比,花林象波涛在空中翻滚一样杏无边际。
注释:¹风揉雨练:言李花经春天的风雨搓洗出来。²雪羞比:言李花洁白,使白雪羞于与之相比。³波惟翻空:李花繁密,似波惟在空中翻动。⁴杳无涘:无边无际。
君知此处花何似?
君知此处花何似?
译文:您知道这里的花到底象什么呢?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白花倒烛¹天夜明,群鸡惊鸣²官吏起³
译文:白色的花儿反照着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于群鸡也惊觉而啼鸣,官吏都起床了。
注释:¹倒烛:倒照,言李花的白光从下往上照,使夜空明亮。²群鸡惊鸣:群鸡见天空发白,误以为天亮,争相打鸣,此夸张之辞。³官吏起:官吏闻鸡鸣,便起床前往官衙,此夸张之辞。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金乌¹海底初飞来,朱辉²散射青霞³开。
译文:那承载着金鸟的太阳从海底升起,红光照射,青霞披开。
注释:¹金乌:太阳,古神话说日有三足乌。²朱辉:红霞,红光。³青霞:青云。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迷魂乱眼¹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²
译文: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视。
注释:¹迷魂乱眼:阳光下的李花,光彩撩人,使人神魂恍惚。²繁如堆:形容李花之茂盛。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念昔少年著¹游燕²,对花岂省曾辞杯³
译文:我想起少年时候,喜爱游赏宴乐,对着美丽的花儿哪里肯推辞美酒。
注释:¹著:著意,贪恋。²游燕:游赏宴饮。燕,通“宴”。³辞杯:推辞酒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自从流落¹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译文:自从流离贬逐以来,百忧交集,即使去赏花,人还没到赏花之处就已经盘算着回来了。
注释:¹流落:远流他乡,穷愁潦倒。此指远贬阳山。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只今¹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译文:现在我才四十岁就已经是这样了,以后年纪更大又不知将与谁说起。
注释:¹只今:如今。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¹(xié)一尊²独就醉³,不忍虚掷(zhì)委黄埃
译文:还是让我独自喝得酩酊大醉,我实在不忍心将美丽的光阴抛弃而让鲜艳的李花零落在黄土中。
注释:¹力:尽力。²尊:酒器。³独就醉:独自喝醉。⁴虚掷:虚度光阴。⁵委黄埃:零落到黄土里。

  这首诗可分前后二段,前十一句为前段,先作巧构形似之言,摹写李花的色白和茂盛状,再用夸饰手法写夜中的李花,而后写朝阳初照花林的景致,其体物入微,发前人所未发,是描写客观景物的笔力展现;后八句为后段,写自己感到赏花心情已远不如少年时代,李花盛开,自己却与张署同谪江陵,同悲流落,可知自贬阳山以来,政治上的失意始终笼罩在韩愈心头。这首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

  前十一句,极写李林繁花之盛,景象之奇。韩愈大概早就领略过李花明黑夜的奇景,夜游李林不为无因。所游似一处果园,有桃李等果树林,然而夜间因红色反光微弱,洁白之色反光强烈,故“花不见桃惟见李”。接着大笔“等闲平地起波澜”极力挥洒,李林之神光被描摹得气势非凡,压倒一切。凿空乱道得理直气壮,涵盖时空远近动静虚实大小,硬语盘空。“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涣”说风雨压李花不倒,其洁白超过白雪,李林耀眼白涛腾空盖地无边无际。“君知此处花何似?”句后有删节,故无下句。

  “白花倒烛天夜明”至“照耀万树繁如堆”六句,并未回答“花何似”问题,而是接前“波涛翻空”写李林繁花的气势。李花照耀压倒一切,如同天已破晓,群鸡惊鸣,官吏们纷纷起床。太阳升起,霞光万道,使人眼乱魂迷,这里没有说这是阳光还是李花的神光,把所有的树林都照耀得明亮奇异如玉山堆垛。

  李花夜明诚属奇景,然而韩愈尽其诗笔夸饰描写,真实目的显然已非在写李花,而是另有感兴寄托。韩愈素来对李花另眼相看,其诗集中另有《李花二首》,其中第二首也写到月李交辉“明月暂入都交加”的奇景,发挥却在诗后半写到了“玉皇家”的席上,皇家酒宴韩未肯一顾,因为李花的神韵盘踞肝肠,“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加”。谜底揭开,“君知此处花何似?”写李花即是写自己,自己的灵魂和人生操守就正像“清寒”两句诗所描写的那样。韩愈对照亮黑夜的李花屡动深情原因就在这里。

  描摹歌颂夜李,对自己是一种寄托和勉励,更是磨难时期的有力鞭策。诗末八句的后段所写感兴就较直白,要向蔑视黑夜大放异彩的李花汲取精神力量,永葆清醒莹彻的肝胆。

  这首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诗歌前段着力描摹李花的情状,刻画从黑夜到清晨之间李花的物色变化,写得绚丽多姿,令人魂迷眼乱;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堪称咏物佳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唐诗名篇赏析(第三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01:436-437
2、 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790-792

huāzèngzhāngshíshǔ

hán tángdài 

jiānglíngchéng西èryuèwěi huājiàntáowéijiàn 
fēngróuliànxuěxiū tāofānkōngyǎo 
jūnzhīchùhuā 
báihuādǎozhútiānmíng qúnjīngmíngguān 
jīnhǎichūfēilái zhùhuīsànshèqīngxiákāi 
húnluànyǎnkàn zhàoyào耀wànshùfánduī 
niànshàoniánzhuóyóuyàn duìhuāshěngcéngbēi 
cóngliúluòyōugǎn wèidàoxiānhuí 
zhǐjīnshí hòugènglǎoshuílùnzāi 
xiézūnjiùzuì rěnzhìwěihuángāi 
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译文:满色满大地,满雨细如丝。红杏花开落满一地,成群结队的燕子随风飞舞。
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
春幡(fān)¹细缕春缯(zēng)²,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撩乱³,非干春梦无凭
译文:怀念远去良人的女子啊,将满幡挂满柳枝头;满闺不眠之夜,陪伴她的只有一盏孤灯,还有孤灯下那摇曳的身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恼人烦乱的不是满光,而是自己的一颗满心。
注释:¹幡:春旗,旧俗在立春日挂春幡,作为春至的象征。²春缯:春衣。缯:丝织物的总称。³撩乱:纷乱。⁴无凭:无依据。

qīngpíng··chūnláijiē--ōuyángjiǒng

chūnláijiēchūnchūnmǎnpiāohóngxìngchūnyànsuífēngshì

chūnfānchūnzēngchūnguīdiǎnchūndēngshìchūnxīnliāoluànfēigànchūnmèngpíng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guó)国夫人¹承主恩,平明²骑马入宫门。
译文: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天刚亮就骑马进入了宫门。
注释:¹虢国夫人:杨贵妃三姊的封号。²平明:天刚亮时。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译文:只嫌脂粉会玷污她的美艳,淡描蛾眉就进去朝见至尊。
这首讽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姊,嫁给裴家,是当时名声极坏的人。她并非“后妃”,却“承主恩”,而且“骑马入宫”“朝至尊”。自恃美艳,不施脂粉,足见她的轻佻,也可见玄宗的昏庸。这两首诗语言颇为含蓄,看似是褒,实则是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língtái ·èr

zhāng tángdài 

guóguórénchéngzhǔēn píngmínggōngmén 
quèxiánzhīfěnyán dànsǎoéméicháozhìzūn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
百壶载酒¹游凌云,醉中挥袖别²故人。
译文:在凌云山设酒为我送行,醉着挥动衣袖向老朋友告别。
注释:¹百壶载酒:酒很多。²别:告别。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依依¹向我不忍²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译文:老友留恋不已迟迟不忍离开,谁肯峨眉山出现了半轮月亮?
注释:¹依依:留恋的样子。²忍:忍心。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¹到渝州酒初醒。
译文:月亮窥视着窗外挂着凄冷月光的小船,将要到达渝州的时候酒才醒。
注释:¹欲:将要。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江空袅(niǎo)袅钓丝风,人静翩(piān)翩葛巾影¹
译文:月光下空阔的江面不时拂过阵阵微风,自己的影子显得格外寂静。
注释:¹葛巾影:指诗人自己的影子。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常为位卑者所服。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哦诗¹不睡月满船,清寒²入骨我欲仙。
译文:吟诗不睡一直到月光洒满小船,月光入骨我仿佛快要成仙飘然而去。
注释:¹哦诗:吟诗。²清寒:月光。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译文:没有明亮的月光到不了的地方,不时看见沙禽背着船只离去。

  这首诗以月亮为意象,以“对月”为题,自己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故人已经远远地留在后边,只有月亮是不懈的伴侣,表明了诗人孤独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说作者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故人已经远远地留在后边,只有月亮还一直陪伴在身边。起言“百壶”载酒,以示在凌云山设酒送行的人很多,但“谁似”二字轻轻一拨,就在故人的陪衬下突出了峨媚山月同作者的联系。这是《舟中对月》一诗最成功的艺术手法之一:从此“月”便成了故人,下边的抒写全在“月”、“我”之间进行。

  中间四句主要写月。峨媚的月亮到了渝州,尚且频频“窥船”,可见月有情;即将到达渝州,凌云之酒方才“初醒”,在浓醉的背后读者也许看得出“不忍别”时作者借酒浇愁的初衷,是人有意。更妙的是人初醒时看见的只有月光的“凄冷”,这里“月色恼人眠不得”竞成了“月挂凄冷眠不成”了。诗中说“江空”、“人静”,因此“钓丝”当指竹,“葛巾影”当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江空”两句不用“月”字,但竹形袅袅,人影翩翩,分明是一片空明的月光,状物至此,可谓神笔。对月只见“葛巾影”,不但再写孤独,而且以“起舞弄清影”启下句中的“哦诗”。

  最后四句诗终于由孤寂进入飘逸,在清寒中寄寓作者对自我解脱的追求。诗至此,人由醉中别友到江船初醒,再到哦诗不睡;月则由峨媚山巅到时窥船窗,再到清光满船,最后月光入骨、月人一体,把“舟中对月”这一题目发挥到淋漓痛快的地步。

  结尾两句,“更漏不到”直承“我欲仙”,同时又用无更漏暗台唯有月满船的意思——这里明写更漏,暗写月光,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虚无的是更漏,实际存在的倒是月光。“沙禽背船”继续写“月满船”,因为只有月光明亮,离去的沙禽才清晰可见;不过,诗句又以沙禽背船而去照应诗人遗世欲仙:这两句字字不离“月”和“我”,却又能字字不涉“月”和“我”,象这样的诗句,其可谓炉火纯青,余音满万壑。本篇截中有纵,是善于收束的神品。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说它是李白、苏轼合作,大约首先是因为起句用东坡《送张嘉州》诗中“颇愿身为汉嘉守,裁酒时作凌云游”,第四句、第六句用太白《峨媚山月歌》:“峨媚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第八句又用太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更重要的却是此诗清隽奔放,飘逸欲仙,酷似太白;轻灵流丽,如行云流水,又颇类东坡。然而也应该看到,陆游是一位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他向一切入学习长处,同时又主张:“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蹦敷、世不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你。”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他以超迈的笔力熔太白、坡公于一炉,自铸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的风格,因而使这首诗既如李白、苏轼合作,又为陆游所独有。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957-95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