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客恒山下,常思衣锦归。况看春草歇,还邮雁南飞。
戍客恒山下,常思衣锦归。况看春草歇,还邮雁南飞。
蜡烛凝花影,重台闭绮扉。风吹竹叶袖,网缀流黄机。
蜡烛凝花影,重台闭绮扉。风吹竹叶袖,网缀流黄机。
讵信金城里,繁露晓沾衣。
讵信金城里,繁露晓沾衣。

yàomíngshī--xiāo

shùhéngshānxiàchángjǐnguīkuàngkànchūncǎoxiēháiyóuyànnánfēi

zhúnínghuāyǐngzhòngtáifēifēngchuīzhúxiùwǎngzhuìliúhuáng

xìnjīnchéngfánxiǎozhān

萧绎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1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¹兮朅(qiè)²兮,邦之桀(jié)³兮。伯也执殳(shū),为王前驱。
译文: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注释:¹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系指其丈夫。²朅:英武高大。³桀:同“杰”,杰出的人。⁴殳: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¹,谁适(dí)²为容?
译文: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并非没有膏沐以整饰仪容,只是丈夫远征在外,就是专心的打扮,又给谁看呢?
注释:¹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²适:悦。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其雨(yù)其雨,杲(gǎo)¹杲出日。愿言²思伯,甘心首疾。
译文: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注释:¹杲:明亮的样子。²愿言:念念不忘的样子。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焉得谖(xuān)¹,言树之背²。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³
译文:到哪里去找一株萱草,把它种到北堂去。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注释:¹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²背:屋子北面。³痗:忧思成病。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卫风·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写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口气中带着亲切感。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这一点是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之情的基础。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卫风·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

  在艺术构思上,全诗采用赋法,边叙事,边抒情。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 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以及冲突的辗转递升,既脉络清晰,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

参考资料:
1、 王绪霞.闺怨诗的女声原唱——《诗经·卫风·伯兮》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5,06
2、 周蒙.深情绵邈 婉转感人——《诗经·卫风·伯兮》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1,03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qiè bāngzhījié zhíshū wéiwángqián 
zhīdōng shǒufēipéng gāo shuíwéiróng 
 gǎogǎochū yuànyán gānxīnshǒu 
yānxuāncǎo yánshùzhībèi yuànyán shǐ使xīnmèi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池上无风有落晖(huī)¹,杨花²晴后自飞飞。
译文:池塘上没有什么风,只有那落日的余辉,杨花在天晴后又各自从池塘上飞起来了。
注释:¹晖:日光。²杨花:即柳絮。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为将纤(xiān)¹²清镜³,湿却无穷不得归。
译文:柳絮为了依靠它的纤质越过这清镜似的池塘,却满身湿透而不能够归去了。
注释:¹纤质:谓纤小的身躯。²凌:渡过,逾越。³清镜:指池水。⁴湿却:湿了。

  这是韩愈一首描写柳絮的诗。微风不兴,柳絮满天,夕阳之下,诗人坐在明澈如镜的池塘岸上,静心地看着柳絮怎样轻轻地飘落在水中,那纤细的绒毛又是怎样被水一点一点地润湿而再也不能飞起。这样的观察和描绘,说明诗人对大好春光是有无限情趣的。

  此诗通过对夕阳湖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这个细节的描绘,体现出作者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作品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此诗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意在杨花不过为了飞到水面上照下自己,便落入水中,无复飞扬了。当然有昌黎自况。“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一句抓住在池边欣赏柳絮的情景。杨花飞飞,装点暮春,时节必然,为何又要临水自照呢?人莫不如此,一身于天地间,自然有命,却偏要通过荣誉、权力、财富自见。郭象注《庄子》曰,圣人不对物。“不对物”则无我,无我则无须自见。

chíshàng

hán tángdài 

chíshàngfēngyǒuluòhuī yánghuāqínghòufēifēi 
wèijiāngxiānzhìlíngqīngjìng shī湿quèqióngguī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初惊鹤瘦¹不可识,旋(xuán)觉云归²无处寻。
译文:上次见面我为文长老消瘦的容颜而吃惊,而他不久的离世,让我颇感意外。
注释:永乐:在今浙江嘉兴西北。文长老:即文及,嘉兴报本禅院住持。¹鹤瘦:比喻生病。²云归:比喻圆寂。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qǐng)¹去来今²
译文:三过秀州见了你的生和病和死去,一弹指的时间便已是过去此生和来世了。
注释:¹一弹指顷:一弹指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²去来今:佛教语,指过去、未来、现在。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¹尚有心。
译文:存在和死亡我见过很多所以没有落泪,同乡的离去让我也愁心重重。
注释:¹乡井难忘:文及也是蜀人,二人相见时,有怀念故乡之语。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欲向钱塘访圆泽¹,葛(gě)²川畔(pàn)待秋深。
译文:想去那钱塘寻访高僧圆泽,葛洪在江畔已等到深秋之时了。
注释:¹圆泽:唐人袁郊《甘泽谣》载,圆观与李源相友善,曾与李源相约,卒后十二年,在杭州天竺寺相见。十二年后,李源如约来到寺前,听一牧童口中作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苏轼曾根据《甘泽谣》而成《僧圆泽传》,惟圆观作圆泽,未知何据。²葛洪:东晋人,字稚川,号抱朴子,始以儒术得名,后好神仙导养之术。

  这是作者悼念亡友文长老的一首诗。这首诗写病中和圆寂之后的文长老,并回首过去的交往以及写世事无常的感叹,赞美了文长老道行高,又发出前缘未尽的思念之情。此篇诗意沉着,语言流美,写得别有深意。

  这首诗对前二首诗来说,是总束两人的几次会面。首句写上次见面时文及的病容使他吃惊,次句写此时到来文及已死。“初惊”、“旋觉”两句说明如飘风骤雨,纯出意外。用“鹤瘦”、“云归”比喻病和死,非常切合和尚的身份(唐末五代诗僧贯休不受钱镠改诗的无理要求,就说:“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不可识”、“无处寻”,有空虚无常之感,正显出悼念僧人不同于世俗的特点。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巧对。“三过门间”、“一弹指顷”、“老病死”、“去来今”,扣紧佛家术语和两人交往的事实。第一句讲两人交往。佛家以生老病死为四苦,这样写,从诗人自己来说,是感慨世事无常;对文及来说,则如同有解脱意。佛家以“去来今”为三世,这里暗伏结语,有“来世因缘”的意思在内。这两句是流水对,语气直下。如果全用这样的方式,诗易流于滑易。五六句就作一顿挫,“存亡惯见”,重在“惯”字,见亡应流泪,却接以“浑无泪”三字,语特沉重。由文及的圆寂推向已逝的师友,作者的诗集中,在这几年写了不少挽诗。“存亡”二字着眼于“亡”。见亡而泪如泉涌,固然可以表示悲感之深,而泪泉已竭、无可再流则更为沉重。由于习以为常而麻木无泪,心头的沉重更甚于有泪如雨,作者重在此点。作者与文及的交往是因同乡而起,联系他写的第一首,更容易表现出“尚有心”的含意。见同乡死于他乡,见亲朋日渐凋谢,更加深对乡井的怀念,感到归耕无日。这“尚有心”三字又和结语引用《甘泽谣》的故事相联系。

  结尾两句,前人赞为用典极切。用圆泽比文及,既赞美他道行高,和第二首“病不开堂道益尊”相应;又有前缘未尽的思念之情。所以这个结尾,前人特别乐于称道。这样正好为三首诗做一总结。这首诗一气呵成,前四句倾泻而出,后四句如纪昀所评,是“曲折顿挫”。特别是五六句那一联,意极沉着而笔力飞动,引出尾联,使人有语尽而情意无尽之感。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364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冸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
觅梅花信息¹,拥²吟袖³,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泮(pàn)寒晛(xiàn)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lǒng)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
译文:为了把梅花的信息寻觅追赶,我低声吟哦,双袖紧掩,暮色苍茫,连马鞭都浸透了冬寒。自从放鹤的诗人永逝之后,月下的暗香,月中的疏影,这诗句也似被冷冻在湖里的自山。但,总有一天寒冰消解,阳光璀灿,到那时,看满城春色融融,伴随御沟的流水来到人间。还有这碧瓦陇中,竹根篱边,美好的残雪纵然为期短暂,而我却要在垂柳边畔解鞍小驻,尽情饱览。
注释:断桥残雪:西湖十景之一。断桥在西湖孤山的侧面,里湖与外湖之间。¹觅梅花信息:梁简文帝有《雪里觅梅花》诗:“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²拥:合拢一起。³吟袖:词人的衣袖。⁴自放鹤人归:北宋林逋结庐孤山,梅妻鹤子,终身不仕,纵情山水。⁵等闲:不留意,转眼间。⁶泮:冰雪融化。⁷晛:阳气浮动。⁸瓦陇:屋顶以瓦敷成的行列。⁹竹根:篱边。
琅玕。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鵷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láng)(gān)¹。半倚云湾。孤棹(zhào)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lián)²初三。东阑(lán)³。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鵷(yuān)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译文:翠竹一片,半倚布满浓云的水湾,天色将晚,看扁舟一叶,正满载诗情归来靠岸。即使醉魂梦魄到此也该清醒,因为这里有画桥第二,还有镜匣般的湖水漾动着初三的月船。是谁在东边的花园里踏出珠玉般声响?却嗔怪冰冷泥滑,溅湿了锦鞋上绣下凤乌似的图案。而我见到的却是晴空辉映新涨的绿水,还有,谢灵运梦中的春草池塘,听园林里乌儿的鸣声正在变换。
注释:¹琅玕:美玉,这里指翠竹。²奁月:玲珑的月亮。奁,妇女用的镜匣。³东阑:犹言东园。阑,通“栏”。⁴步玉:踏雪。⁵锦鹓:饰有鸟的锦制女鞋。鹓,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⁶谢池: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故称“谢池”。⁷梦草:《南史·谢惠连传》称,谢灵运梦见他弟弟谢连惠,文思大畅,故称“梦草”。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一起三句从寻梅踏雪落笔,风致高雅,笼罩全篇。“拥”字尤见工炼。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当年曾在附近的孤山结庐,蓄有两鹤。和靖常游山水。客至,令童子放鹤。林逋见之,即棹舟归去。“放鹤人归”,说明林逋等高士今已不在。“月香水影”,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此“放鹤”三句,以古衬今,反跌有力。就其所在,曰梅、曰鹤,皆自然贴切,挪置他处不得。言“寒”、言“冷”,正状雪后,暗切题面。下文“泮寒晛暖”,亦“残雪”之意。继以“看融城、御水到人间”,则意境顿开,笔墨恣放。歇拍“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二句,写入、写景,清新可喜,颇见思致。

  开头六句,前三句情调高昂,后三句则婉转曲折,今昔情景相较,显得跌宕有力。词人感情起伏荡漾,反复咏唱之间,更觉它韵味悠远。难怪《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该词谓“敲金戛玉,嚼雪盥花,新妙无与为匹”,可谓贴切。

  换头,承上写景。翠绿的竹林“半倚云湾”,是格外清雅的境界。接下来,“孤棹晚、载诗还”,拍到游人自身。上应“吟”字,钩锁紧密。向晚湖上之悄寂,全从“孤”字透出。“醉魂醒处”,由痴而惊,由惊而醒,写美景透过一层。也隐隐可见少年词人诗酒风流的神貌。“画桥第二,奁月初三”,玲珑剔透,正是所谓“敲金戛玉,嚼雪盥花”的妙句,把一种承平公子流连风物的华美诗情写得委婉尽致。

  在下片中,“琅歼”、“东阑”两个独语句对景物空间的转移起了提示作用。“有人”诸句非指旁人,正是诗人及其游侣之谓,侧笔一写,转觉有趣。

  为补足断桥残雪“残雪”之景,词人措置裕如,又拈出归途所见的另一则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东边的花园里,有人曼妙地悄提翩翩长裙,轻挪碎步,嗔怪薄冰渐化,残雪正融,路滑泥湿,浸染溅污了有鸾凤图案的锦缎绣鞋。在断桥残雪的风景画框中嵌上神态活灵活现、怨气十足、呼之欲出的淑女步玉,嗔怪雪水湿泥溅润绣鞋立体小品图案,不仅生活气息浓郁,给夕霭暮岚缭绕笼罩的清幽淡雅冷色调铺陈的断桥残雪画面,点上一抹鲜活明亮的色彩,使之动静相谐相辅,活力四射,而且“冰泥,沁湿锦鸩斑”正恰恰扣紧“残雪”这一关键词。接着,词人从“锦鸩”着想,亦可知其入之华富、其姿之俊爽了。回首上文,旨在赋景,而景中有人,便得姿态,是深知词家三昧者也。

  结句“晴波涨绿”,言冰雪消融,春水渐生,已翻出盎然生机,然而此景盖为作者心中所想,未必眼中所见。相传谢灵运梦见测惠连,文思大畅,乃得“池塘生春草”之句。“谢池梦草”,即用此典,照应篇首,以诗情作结。全词写得清丽明秀,可以代表草窗早年词风。才思横溢,宜乎张成寻“惊赏敏妙,许放出一头地”之语。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第十一卷》.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31-32
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1731
3、 张冰,全凤荣.《历代四季咏物词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654

lánhuāmàn ·duànqiáocánxuě

zhōu sòngdài 

méihuāxìn yōngyínxiù biānhán fàngrénguī yuèxiāngshuǐyǐng shīlěngshān děngxián pànhánxiànnuǎn kànróngchéng shuǐdàorénjiān lǒngzhúgēngènghǎo liǔbiānxiǎozhùyóuān 
lánggān bànyúnwān zhàowǎn zàishīhuán shìzuìhúnxǐngchù huàqiáoèr liányuèchūsān dōnglán yǒurén guàibīng qìnshī湿jǐnyuānbān háijiànqíngzhǎng绿 xièchímèngcǎoxiāngguān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呜轧 一作:呜咽)
呜轧(yà)¹江楼²角一声,微阳³(liàn)落寒汀(tīng)
译文: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注释:¹呜轧: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古时在城楼吹号角以报时。一作“呜咽”。²江楼:指黄州城楼。³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⁴潋潋:波光闪烁的样子。这里借指阳光。⁵汀:水边平地。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不用凭栏¹苦回首,故乡²七十五长亭³
译文: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注释:¹凭栏 :身倚栏杆。²故乡:指长安。³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 十里长亭 ”。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这首诗是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都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为他运用的数字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置,则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让人没有察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9-1080
2、 张盛荣 王晓祥.古今怀乡思亲诗词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19
3、 丁敏翔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36

ānchénglóu

 tángdài 

jiānglóujiǎoshēng wēiyángliànliànluòhántīng  (zuò  )
yòngpínglánhuíshǒu xiāngshíchángt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