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浮云飞,三翼自相追。池模白鹄舞,檐知青雀归。
天际浮云飞,三翼自相追。池模白鹄舞,檐知青雀归。
华渊通转堑,伏槛跨相矶。松涧流星影,桂窗斜月晖。
华渊通转堑,伏槛跨相矶。松涧流星影,桂窗斜月晖。
思君此无极,高楼泪染衣。
思君此无极,高楼泪染衣。

chuánmíngshī--xiāo

tiānyúnfēisānxiāngzhuīchíbáiyánzhīqīngquèguī

huáyuāntōngzhuǎnqiànkǎnkuàxiāngsōngjiànliúxīngyǐngguìchuāngxiéyuèhuī

jūngāolóulèirǎn

萧绎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1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shēn)横斗转¹欲三更,苦雨终风²也解晴。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注释:¹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²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¹
译文: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注释:¹“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空余鲁叟¹乘桴(fú)²意,粗识轩辕(yuán)奏乐声³
译文: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注释:¹鲁叟:指孔子。²乘桴:乘船。桴,小筏子。³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轩辕,即黄帝。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九死南荒¹吾不恨²,兹游³奇绝冠平生。
译文: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¹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²恨:遗憾。³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这四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唐人佳句,多浑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则力求洗练与深折。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让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参看《世说新语·言语》)“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契合。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王文诰就说:上句,“问章惇也”;下句,“公自谓也”。“问章惇”,意思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公自谓”,意思是:章惇之流“点缀”太空的“微云”既已散尽,天下终于“澄清”,强加于他的诬蔑之词也一扫而空。冤案一经昭雪,他这个被陷害的好人就又恢复了“澄清”的本来面目。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五、六两句,转入写“海”。三、四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显得有变化。

  “鲁叟”指孔子。孔子是鲁国人,所以陶渊明《饮酒诗》有“汲汲鲁中叟”之句,称他为鲁国的老头儿。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我的道在海内无法实行,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也许能够实行吧!苏轼也提出过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屡受打击,最终被流放到海南岛。在海南岛,“饮食不具,药石无有”,尽管和黎族人民交朋友,做了些传播文化的工作;但作为“罪人”,是不可能谈得上“行道”的。此时渡海北归,回想多年来的苦难历程,就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这句诗,用典相当灵活。它包含的意思是:在内地,他和孔子同样是“道不行”。孔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却没去成;他虽然去了,并且在那里呆了好几年,可是当他离开那儿渡海北归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行道”的实绩值得他自慰,只不过空有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还留在胸中罢了。这句诗,由于巧妙地用了人所共知的典故,因而寥寥数字,就概括了曲折的事,抒发了复杂的情;而“乘桴”一词,又准确地表现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轩辕”即黄帝,黄帝奏乐,见《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苏轼用这个典,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说“如听轩辕奏乐声”,却说“粗识轩辕奏乐声”,就又使人联想到苏轼的种种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动。就是说:那“轩辕奏乐声”,他是领教过的;那“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他是亲身经历、领会很深的。“粗识”的“粗”,不过是一种诙谐的说法,口里说“粗识”,其实是“熟识”。

  尾联推开一步,收束全诗。

  “兹游”,直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这次出游”或“这番游历”,这首先是照应诗题,指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仅指这次渡海,还推而广之,指自惠州贬儋县的全过程。1094年(绍圣元年),苏轼抵惠州贬所,不得签书公事。他从1097年(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与苏辙诀别、登舟渡海,到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渡海北归,在海南岛渡过了三个年头的流放生涯。这就是所谓“兹游”。下句的“兹游”与上句的“九死南荒”并不是互不相承的两个概念,那“九死南荒”,即包含于“兹游”之中。不过“兹游”的内容更大一些,它还包含此诗前六句所写的一切。

  弄清了“兹游”的内容及其与“九死南荒”的关系,就可品出尾联的韵味。“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的迫害;他固然达观,但也不可能毫无恨意。因此,“吾不恨”毕竟是诗的语言,不宜呆看。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也见于言外。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5-467页

liùyuèèrshíhǎi

shì sòngdài 

shēnhéngdǒuzhuǎnsāngēng zhōngfēngjiěqíng 
yúnsànyuèmíngshuídiǎnzhuì tiānrónghǎiběnchéngqīng 
kōngsǒuchéng shíxuānyuánzòuyuèshēng 
jiǔnánhuānghèn yóujuéguànpíngshēng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安石¹泛溟(míng)²,独啸³长风还。
译文:谢安泛舟于沧海,乘长风独啸而还。
注释:¹安石:晋人谢安字。谢安官至尚书仆射。卒赠太傅,谥文靖。²溟渤:大海。³啸:摄口发出长而清悦的声音。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逸韵(yùn)¹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译文:清闲脱俗之韵致惊动海上,崇高的情怀远出人间。
注释:¹逸韵:高雅的风韵。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灵异¹可并迹,澹(dàn)²与世闲。
译文:倾心于探究神奇怪异之事,心境淡泊以闲适来处世。
注释:¹灵异:神异。²澹然:恬静,安定。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jī)¹
译文:我来到五松之下,设置酒宴登山历览。
注释:¹跻攀: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征古¹绝遗老²,因名五松山。
译文:向年老历练的老者征求往古之事,因此命名此山为五松山。
注释:¹征古:征信往古。²遗老:指年老历练的人。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五松何清幽¹,胜境美沃(wò)²
译文:五松山景致清幽,佳妙之处胜过沃洲山。
注释:¹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²美沃洲:美过沃洲。即比沃洲还要美。沃洲:即浙江沃洲山。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译文:风声萧瑟鸣于洞壑,一年四季如沐秋风秋雨。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译文:山上百泉流出音声宏大,听来恰似三峡的巨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剪竹扫天花¹,且从傲吏(lì)²游。
译文:剪下细竹扫去天界仙花,我且与高傲的官吏一同游赏。
注释:¹天花:天上的花卉。²傲吏:高傲的官吏。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龙堂¹若可憩,吾欲归精修²
译文:龙堂精舍如果可以休憩,我打算归入其中精城修行。
注释:¹龙堂:精舍名,在五松山上。²精修:精诚修身。

  这首诗的开头写谢安泛海:“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谢安,字安石,是东晋政治家。四十才出仕,后来位至宰相。前秦符坚军南侵,江东大震,谢安派谢玄、谢石大破符坚军于淝水。他早年隐居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曾经和友人一道泛海。李白常以谢安自许,希望能象他那样以过人的才智,做一番济世安民的事业。他写谢安泛海,取他从海上回来的那个场面:“独啸长风还。”抓住独啸和长风这两个典型细节,丝毫不加刻画,只用了五个字,而海上风正急,巨浪翻腾,谢安归来时具有慷慨的豪气的形象,就生动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李白对谢安是怀着崇敬的感情的。“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表现谢安的高超的风度和感情,并给予很高的赞扬。《世说新语》(卷三)对谢安的泛海有很生动的记载。“逸韵动海上”,使我们想起这本书中描写谢安在海上遇着风浪的光景:“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按:指谢安)神情方正,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悦,犹去不止。”当海上风起浪涌,谢安表现出来与人迥然不同的超逸豪放的凤度使海船上的人都为之感动。“高情出人间”,李白赞扬谢安的高尚的感情超出于人间之上。也使读者想起《世说新语》的记载:“既风转急,浪涌,诸人皆渲动不坐。公徐然曰:‘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还。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这两句对谢安早年隐居不仕,颇有所感触。“灵异可并迹”,隐喻以谢安之才,如能出仕,就可以取得很高的地位。可是朝廷屡次征召,他都不肯去。“澹然与世闲”,他是那样安静地过着闲散的生活,正如《中兴书》所说:“安先后居会稽,与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共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谈说属文,未尝有处世意也。”李白对谢安辞官不就,澹然隐居的态度,是很赞赏的,他自己就喜爱隐居的生活,他说过:“云游三十年,好闲复爱仙。”(《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

  下面几句写游五松山:“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这是很平淡的叙述。五松山可能原来没有通用的山名,李白才向经历世变的高龄老人征询。从这两句诗看来,五松山不是山的本名,而是李白给他命的名。“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五松山上满山都是松树,显得很清幽。松树特别引人爱赏的是风中的松声。诗人用了四句描写五松山的松声,精工别致。

  “萧飒听洞壑,终年风雨秋。”这是写风较小时的松声。“响入百泉去”,描写风较大时的松声。“听如三峡流”,是写风势很大或很急耐的松声。李白观察松声很细致深入,绘影绘声地显示在各种不同的风中的松声及其形态的特点,并传出它们的神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纪述同游者。傲吏是傲岸,不驯的官吏,指常赞府。李白自己有反权贵、轻王侯的傲岸不屈的性格,常赞府在这方面大概也有相近之处。

  “龙堂若可憩,吾当归精修”,龙堂精舍在五松山,精舍是学舍,集中生徒讲学之所。李白以当回龙堂精舍来精修学业结束全诗。这并非应酬之词,他非常勤奋好学,学识渊博,见到山中精舍很安静,舍外风景清幽,心里不觉兴起回来精修的念头。他年轻时候,曾在家乡的匡山读书,杜甫在怀念他的诗里也曾说:“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为五松山纪游,诗写游山,先写风景,诗中“灵异”二字使五松胜境在诗中兀然而出,秀色可餐;后写心情,“逸韵”、“高情”、两组词让诗人对五松山的喜爱之情从诗行中流溢而出。使此诗在构章建篇上独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铜陵文史资料 第4辑 铜都历代诗粹 .铜陵市: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1年:5-7页
2、 送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486-488页
楼锁轻烟,水横斜照,遥山半隐愁碧。片帆岸远,行客路杳,簇一天寒色。楚梅映雪数枝艳,报青春消息。年华梦促,音信断、声远飞鸿南北。
楼锁轻烟¹,水横斜照²,遥山半隐³愁碧。片帆岸远,行客路杳(yǎo),簇(cù)一天寒色。楚梅映雪数枝艳,报青春消息。年华梦促,音信断、声远飞鸿南北¹⁰
译文:楼阁笼罩在春天的轻烟之中,夕阳斜照着江水,远山半隐在一片忧愁的碧色中。一片孤帆离岸远去,在外的旅客路途遥远,天空中聚集着消散不去的寒色。几枝南方的梅花在雪中鲜艳绽放,向人报示着春天的讯息。人生如梦一般的短促,书信断绝,南北分飞的大雁,哀鸣声远。
注释:倾杯乐:倾杯乐,词牌名,又名“倾杯”“古倾杯”。以柳永《倾杯乐·楼锁轻烟》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¹楼锁轻烟:即轻烟锁楼,指楼阁笼罩在春天的轻烟之中。²斜照:斜阳,夕阳。³遥山半隐:远山隐约只现小一半的面容。⁴愁碧:山的绿色使人发愁。⁵行客:旅客。⁶簇:聚集。⁷楚梅:南方的梅花。⁸青春:春天。⁹年华梦促:人生如梦一般的短促。¹⁰飞鸿南北:鸿雁向南北而飞。
算伊别来无绪,翠消红减,双带长抛掷。但泪眼沉迷,看朱成碧。惹闲愁堆积。雨意云情,酒心花态,孤负高阳客。梦难极。和梦也、多时间隔。
算伊¹别来无绪²,翠消红减³,双带长抛掷(zhì)。但泪眼沉迷,看朱成碧。惹闲愁堆积。雨意云情,酒心花态,孤负高阳客。梦难极¹⁰。和梦也、多时间隔¹¹
译文:料想她也是自从分别后没什么心情,憔悴消瘦,衣服上的两根带子就抛去不用了。然而泪眼模糊,视线混乱。忧愁堆积起来。男女相爱之情,饮酒赏花之心,我都要辜负了。美好的梦难以昨晚,更甚者,连这短暂的梦境也多时没有了。
注释:¹伊:她,指所思念的人。²无绪:没有心情。³翠消红减:原指仡叶凋零,此处比喻女子因思念而消瘦。⁴双带:疑指衣带。则此句意为不整服饰。⁵沉迷:模糊。⁶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⁷雨意云情:男女相爱之情。⁸酒心花态:对酒赏花时的情意。⁹高阳客:指酒徒,此为自指。¹⁰梦难极:梦难尽,指不能将好梦做完。¹¹多时问隔:长时间才有一次这样的梦。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巉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结雪,汇於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宝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於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潜鳞了然,荇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诘曲。突兀奋怒,皱云驳雾,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鸟声百啭,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lù),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巉(chán)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bó)¹,水仰射,沸冰结雪²,汇於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kē)³,如金沙布地,七宝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於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潜鳞了然,荇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zhuó)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诘(jié)。突兀(wù)奋怒,皱云驳雾,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¹⁰,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¹¹,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dī)一带,不知里数,袅(niǎo)袅濯(zhuó)¹²,封天蔽日。而溪壑(hè)间民方田作¹³,大田浩浩¹⁴,小田晶晶¹⁵,鸟声百啭(zhuàn),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译文:功德寺,沿着河向前走,到玉泉山边,靠近水边有一座亭子。山根中时常出现清泉,清泉喷在高峻的山石上,好像人说话一样,到了裂帛泉,水向上喷射,泉水喷出的白色水沫,像是涌出的冰块和雪花,交汇在池中。看见池中的石子象鱼鳞一样细密整齐,经阳光照射,石子现出众多的红绿色,像用金沙铺地,用七宝妆点,水波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于入到河中,河水深绿色,水深而广,水澄澈迅疾,水中游鱼清晰可见,荇菜的根茎清晰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河上的石堰,色白如雪,如雁行般,依次排列。其间用独木做桥,骑坐其上在水中洗脚,沁凉入骨。折回而向南,有华严寺,有的洞可容那一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观音大士洞,石头的纹理弯曲,石头姿势多变,比华严洞更觉得险俊奇怪。后面有小洞,深不可测。它的上面是望湖亭,望见西湖明亮得像半个月亮,如像积雪没有消融,柳堤一带,不知有多少里,堤上树木随风飘动,清新光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溪壑间百姓正在田里劳动,大田水大的样子,小田透明的样子。鸟声百转千回,各种花在树木间开放,好像江南三月的时节了。
注释:¹裂帛泉:泉自崖壁中喷出,作裂帛声,所以称裂帛泉。²沸冰结雪:泉水喷出的白色水沫,像是涌出的冰块和雪花。³朱碧磊珂:形容水底的石子像鱼鳞排列著,阳光照射,石子现出红绿色。磊珂:众多的样子。⁴七宝:佛经所云七宝,包括金、银、珍珠、玛瑙、琉璃、琥珀等。⁵潜鳞了然:水中游鱼清晰可见。⁶荇发可数:荇菜的根茎数目都数得出来。⁷石梁:水中砌石挡水,中空可通水的堤坝。⁸诘曲:屈曲,屈折。⁹皱云驳雾:形容山洞里雾气凝涩状。这里用来形容石头姿势多变。¹⁰窦:洞。¹¹西湖:指颐和园的昆明池。¹²袅袅濯濯:形容堤上树木随风飘动,清新光洁。袅袅,随风飘动的样子。濯濯,清朗光洁。¹³田作:在田里劳动。¹⁴浩浩:水大的样子。¹⁵晶晶:透明的样子。
循溪行,至山将穷处,有庵。高柳覆门,流水清澈。跨水有亭,修饬而无俗气。山余出石,肌理深碧。不数步,见水源,即御河发源处也。水从此隐矣。
循溪行,至山将穷处,有庵(ān)。高柳覆门,流水清澈。跨水有亭,修饬而无俗气。山余出石,肌理¹深碧。不数步,见水源,即御河²发源处也。水从此隐矣。
译文:沿着溪走,到山尽处,有一座庵。高柳覆盖在门旁,水流清澈。横跨水上有一座亭子,整齐严肃没有俗气。山尽处的石头,石头的纹理深绿。没有几步,看见水源,即御河的发源处。水从此隐去了。
注释:¹肌理:石头的纹理。²御河:指今北京故宫周围的护城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