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yǒngshī--xiāo

fēngqīngdòngwèizhānlóushàngshìchénfēi

萧绎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1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手卷真珠¹上玉钩²,依前³春恨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译文: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注释:¹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²玉钩:帘钩之美称。³依前:依然,依旧。⁴春恨:犹春愁,春怨。⁵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⁶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三峡 一作:三楚)
青鸟¹不传云外²信,丁香空结³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mù),接天流。(三峡 一作:三楚)
译文: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¹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²云外:指遥远的地方。³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⁴三峡暮”,一作“三楚暮”。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7-119

tānhuànshā ·shǒujuǎnzhēnzhūshànggōu

jǐng dài 

shǒujuǎnzhēnzhūshànggōu qiánchūnhènsuǒchónglóu fēngluòhuāshuíshìzhǔ yōuyōu 
qīngniǎochuányúnwàixìn dīngxiāngkōngjiézhōngchóu huíshǒu绿sānxiá jiētiānliú  (sānxiázuò sānchǔ )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逢君说行迈¹,倚(yǐ)²别交亲³
译文:得闻你即将启程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注释:¹行迈:远行。²倚剑:仗剑。³交亲:交结很深的亲友。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mù)¹为才子,将军²作主人。
译文:在幕府之中,你是备受赞誉的才子,而在将军府中,你又是备受重用的智者。
注释:¹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故将军的府署称为幕府。²将军:指董判官的上级将领。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译文:边关一带常府雨雪,而出塞的道路上,狂风沙尘肆虐不停。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长策¹须当用,男儿莫顾身²
译文:提出安抚边疆的良策,将是你为国家作出的重要贡献,男儿为国家尽忠报国,即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注释:¹长策:好计策。²莫顾身:不顾惜自身。

  送友人赴边,这是高适边塞诗中常见题材。本首诗中陈述董判官胸怀良策,仗剑出京,辞亲赴边御敌,诗人祝愿他要经得起边关的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疆贡献计策,奋不顾身。诗人一生常以“万里不惜死”,“临戎觉命轻”的志向鞭策督促自己,随时准备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此诗一扫缠绵之词,立意高远,出语豪迈,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

  首联的诗句突出了友人即将踏上远行的事实。“倚剑”这两个词成为关键词汇,它不仅使“行迈”和“别交情”之情既具悲切又彰显豪壮,还含蓄地传达了友人是从军出征的身份,说明了友人远行离亲之由是因为要守卫边疆。“行迈”之中,已隐隐透露出旅途的漫长遥远;而“别亲”更凸显出内心的留恋之情。然而,“倚剑”这个词语的运用,不仅把这次别离与投身军旅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也赋予了离别远行一种慷慨坚定的氛围。

  次联写友人赴边作判官,供职幕府,将军以主人身份盛待才子。这两句承接首联,预言友人此次赴边,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文才,必受主将的赏识,而得真诚接待。如诗人在《别冯判官》一诗中所写道的:“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董判官以才子之能,投奔渴贤之将军,必以其翩翩之姿,得意于将军幕府。诗人在这里预见友人赴任的情景,流露出对友人的羡慕之情。这不仅是对友人赴边的期许,也是对董判官的赞美和鼓励。

  颈联仍承上两句设想友人赴边途中的情景。先“近关”,再“出塞”,紧扣“行迈”,具体写出路途遥远;“多雨雪”,“有风尘”,遥领末句,如实描绘边塞苦寒。可见旅途之苦辛。诗人多次出塞,对边地苦寒有切身体验,曾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如“关山唯一道,雨雪近三边”(《别冯判官》),如“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如“北使径大寒,关山饶苦辛”(《答侯少府》)等等。因而“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两句并非夸张之笔,不过是实写关塞景物,从而逼出诗的结尾两句:“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尾联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笔法,使诗歌顿生波澜。“男儿莫顾身”是对友人的慰勉,但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以高昂的情调回答开头“行迈”的问题,结束全诗,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133-135

sòngdǒngpànguān--gāoshì

féngjūnshuōxíngmàijiànbiéjiāoqīn

wèicáizijiāngjūnzuòzhǔrén

jìnguānduōxuěchūsāiyǒufēngchén

zhǎngdāngyòngnánérshēn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六月栖(xī)¹,戎车既饬(chì)²。四牡(mǔ)(kuí)³,载是常服。玁(xiǎn)(yǔn)(chì),我是用急。载于出征,以匡载国。
译文: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注释:¹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²饬:整顿,整理。³骙骙:马很强壮的样子。⁴常服:军服。⁵玁狁:古代北方游牧民族。⁶孔:很。⁷炽:势盛。⁸是用:是以,因此。⁹匡:扶助。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比物¹四骊(lí),闲²之维则³。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载于出征,以佐天子。
译文: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注释:¹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²闲:训练。³则:法则。⁴服:指出征的装备,戎服,军衣。⁵于:往。⁶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四牡修广¹,其大有颙(yóng)²。薄伐玁狁,以奏³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载国。
译文: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保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注释:¹修广:指战马体态高大。修,长;广,大。²颙:大头大脑的样子。³奏:建立。⁴肤公:大功。⁵严:威严。⁶翼:整齐。⁷共:通“恭”,严肃地对待。⁸武之服:打仗的事。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玁狁匪¹(rú)²,整居焦获³。侵镐(hào)及方,至于泾(jīng)阳。织文鸟章,白旆(pèi)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译文: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注释:¹匪:同“非”。²茹:柔弱。³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⁴镐: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⁵方:地名。⁶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⁷旆: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⁸央央:鲜明的样子。⁹元戎:大的战车。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戎车既安,如轾(zhì)如轩¹。四牡既佶(jí)²,既佶且闲³。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译文: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zhǐ)¹。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²诸友,炰(páo)³(biē)(kuài)。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译文: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注释:¹祉:福。²御:进献。³炰:蒸煮。⁴脍鲤:切成细条的鲤鱼。⁵侯:语助词。⁶张仲:周宣载卿士。

  此诗叙写尹吉甫北伐玁狁的战争全程。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述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己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绘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5-358

liùyuè

míng xiānqín 

liùyuè róngchēchì kuíkuí zàishìcháng xiǎnyǔnkǒngchì shìyòng wángchūzhēng kuāngwángguó 
 xiánzhīwéi wéiliùyuè chéng chéng sānshí wángchūzhēng zuǒtiān 
xiūguǎng广 tàiyǒuyóng xiǎnyǔn zòugōng yǒuyányǒu gōngzhī gōngzhī dìngwángguó 
xiǎnyǔnfěi zhěngjiāohuò qīnhàofāng zhìjīngyáng zhìwénniǎozhāng báipèiyīngyīng yuánróngshíshèng xiānxíng 
róngchēān zhìxuān  qiěxián xiǎnyǔn zhìtàiyuán wén wànbāngwéixiàn 
yàn duōshòuzhǐ láiguīhào xíngyǒngjiǔ yǐnzhūyǒu páobiēkuài hóushuízài zhāngzhòngxiàoyǒu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¹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²。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³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译文:先生名平,字秉之,姓许。我曾经编过他的家谱,他就是家谱上边所说的现在任泰州海陵县的主簿。先生不但与兄长许元相互友爱而被天下称赞,而且从少年时就超出一般人,他从不受约束,擅长辩论,与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谋略而被当世的大人先生所器重。仁宗宝元(1038—1040)年间,朝廷开设方略科,来招纳天下具有特异才能的人才,当时陕西大帅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谥号)、郑文肃公(郑戬的谥号)争相写信推荐先生,因此,他被征召进京应试,结果被任命为太庙斋郎,不久被选派做泰州海陵县主簿。朝中的大臣多荐举先生有雄才大略,应该任用做重要的事以考验他,不应该把他放置在州、县做一般官吏。许君也曾经意气慷慨,自信自负,想有一番作为。但终究没能有一次显示自己才智的机会就死去了。唉!真令人哀伤啊。
注释:¹泰州海陵县:现在的江苏省泰县。现在为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¹谱:为……做家谱。²器:器重。³以:来...。⁴范文正公:名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为宋名臣。⁵郑文肃公:名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jǔ)(yǔ)¹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²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译文:读书人当中本来就有那种远离尘世、与世俗不合,一味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人,即使受到讽刺谩骂、嘲笑侮辱、穷苦愁困都不后悔,他们都没有一般人那种对名利的营求之心,而对后世有所期望,因此他们的失意、不合时宜也是应该的。至于那些富有机智谋略、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企图利用时世的变化,去营求权势和物利,却往往不能得志的,也是难以数记的。然而,才辩足以改变一切事物,却在重用游说的时代困穷;智谋足以夺取三军的统帅,却在崇尚武力的国家遭受屈辱,这种情况又怎么解释呢?唉!那些对后世有所期待、遭受困厄却不后悔的人,大概知道其中的原因吧!
注释:¹龃龉:这里指政治意见不合。²右武:崇尚武道。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¹;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译文:许君死时五十九岁,在仁宗嘉祐(1056—1063)某年某月某日葬于真州扬子县甘露乡某地的原上。夫人姓李。长子名瓌,没有做官;次子名璋,任真州司户参军;三子名琦,任太庙斋郎;四子名琳,中了进士。五个女儿,已经出嫁的两个,一个嫁于进士周奉先,一个嫁于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注释:¹不仕:不出来做官。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铭曰:有拔而起¹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译文:墓碑上的铭文是:有人提拔而任用他,没有谁排挤而阻碍他。唉!许君却死于小小的海陵县主簿的官位上,是什么人使他这样的呢?
注释:¹起:使……起。
许平是个终身不得志的普通官吏。在这篇墓志铭中作者主要是哀悼许平有才能而屈居下位的悲剧。第一段写许君有大才却终不得用的事实;第二段以离俗独行之士和趋势窥利之士的不遇,来衬托许君的不得志;第三段写许君的后事;第四段铭文只二十余字,概括许平一生遭遇,隐含强烈的悲愤。全文议论较多,情调慷慨悲凉。

tàizhōuhǎilíngxiànzhǔ簿jūnzhìmí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ūnhuìpíng bǐngzhī xìngshì chángshìjiā suǒwèijīntàizhōuhǎilíngxiànzhǔ簿zhě jūnxiōngyuánxiāngyǒuàichēngtiānxià érshàozhuóluò shànbiànshuō xiōngzhìlüèwéidāngshìrénsuǒ bǎoyuánshí cháotíngkāifānglüèzhīxuǎn zhāotiānxiànéngzhīshì érshǎn西shuàifànwénzhènggōng zhèngwéngōngzhēngjūnsuǒwéishūjiàn shìzhàoshì wéitàimiàozhāiláng érxuǎntàizhōuhǎilíngxiànzhǔ簿 guìrénduōjiànjūnyǒucái shìshì zhīzhōuxiàn jūnchángkǎirán yǒusuǒwéi ránzhōngyòngzhìnéng  āi 

    shìyǒushì xíng  xiào kùnérhuǐ jiēzhòngrénzhīqiúéryǒusuǒdàihòushìzhě  ruòzhìmóugōngmíngzhīshì kuīshīyǎngshìzhīhuì érzhézhě nǎishèngshǔ biànwàn érqióngyòngshuōzhīshí móuduósānjūn éryòuzhīguó yòushuōzāi jiē yǒusuǒdàiérzhě zhīzhī 

    jūnniánshíjiǔ jiāyòumǒuniánmǒuyuèmǒujiǎzàngzhēnzhōuzhīyángxiàngānxiāngmǒusuǒzhīyuán rénshì nánguī shì zhāng zhēnzhōucānjūn  tàimiàozhāiláng lín jìnshì rén jiàèrrén jìnshìzhōufèngxiān tàizhōutàixīngxiànlìngtáoshùnyuán 

    míngyuē yǒuérzhī érzhǐzhī jūn ér shuíhuòshǐ使zhī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¹好。
译文:千我一相逢便情根深种,只恨未能早点相识。认识了很多女子,却始终没有千这般好。
注释:¹伊家:你。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lán)¹,满目围芳草。
译文:如今我就要与千分别登上远去的路,反而心头更添烦恼。独自倚在朱楼上的栏杆上,满目被芳草所包围。
注释:¹倚阑:靠着栏杆。

  宋有一位姓施的酒监官,和歌姬乐婉从相识到相知,早已是如胶似漆了。可眼下因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们不得不分开。他郁闷、纠结,恨不能带她一起随行。无奈之余,填了一首《卜算子。赠乐婉》的词,赠给她留作纪念。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他们一相逢,就很快坠入了爱河。李白也说过:“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男女一见便钟情,好象前生早已相识。这种感觉,宝玉应最有体会。初见黛玉之时就说了:“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的。”

  恨不相逢早,此话虽真,但比起很多人来,他还是很幸福的,又何来此恨?想那张籍所写:“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诗中的女子名花有主,婉言谢绝了一个男子的追求。虽说那男子痛心不已,可毕竟人家是有妇之夫,还是发乎情止乎礼吧。苏曼殊也遇到过类似情形,他写道:”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同样是相逢,遇见了喜爱的人,却因自己跳出三界外,已出家为僧,也只好望而却步。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读这两句的时候,不禁会让人想起杜牧,一样的流连于青楼酒席之间,一样的写出十分动人的情话。杜牧的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千千万万人,相识本就不容易,更何况相知。

  接下来的两句“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意思是说,如今我就要和你离别登上远去的路,反而心头更添烦恼”。虽然词人在这里并没有说明为何烦恼,但结合杜牧后来的悔恨,施酒监这里想必也是同样的一种情感吧。毕竟,古代青楼女子的爱情,大多以悲剧结局。霍小玉也好,杜十娘也好,她们似乎都难以逃脱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最后两句的意境,有点似白居易诗中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只不过要比白诗深沉得多。都是以芳草的无限蔓延,来比喻自身惜别之情的绵绵不绝。

参考资料:
1、 青若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

bosuànzi··zèngwǎnháng--shījiǔjiān

xiāngféngqíng便biànshēnhènxiāngféngzǎoshíjǐnqiānqiānwànwànrénzhōngshìjiāhǎo

biédēngzhǎngdàozhuǎngèngtiānfánnǎolóuwàizhūlóulánmǎnwéifāngc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