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无复沸笙歌,湖水年年自碧波。
画船无复沸笙歌,湖水年年自碧波。
回首苏公堤上柳,绿阴不似旧时多。
回首苏公堤上柳,绿阴不似旧时多。
黄庚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3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译文:就像慧远公喜爱谢灵运一样,昌禅师也喜欢我,并为我开启禅关。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译文:坐在萧疏的松石上,就像坐在佛教圣山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译文:花空色不染,心与水俱闲,全身空净。
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译文:一坐禅关就是一小劫,天山无一实在。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译文:正值你读经读得天花雨纷纷飞落之时,我来做客,秋水清落而池塘金底显见。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
译文:青色锦垫铺在条石上一片清凉,杨树上挂着疏稀的绿叶。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
高僧拂玉柄¹,童子献霜梨。
译文:高僧你手挥白丝玉柄拂尘,童子为你献上秋天的霜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瞑时。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瞑时。
译文:现在虽然是黄昏时刻,萝藤笼烟,爱你山池佳景而不忍心离去。

tóngzhípíngshìànyóuchāngchánshīshānchíèrshǒu--bái

yuǎngōngàikāngwèikāichánguān

xiāoránsōngshíxiàqīngliángshān

huājiāngrǎnshuǐxīnxián

zuòxiǎojiéguānkōngtiānjiān

láihuāqiūshuǐluòjīnchí

piànshíhánqīngjǐnshūyángguà绿

gāosēngbǐngtóngzixiànshuāng

àijiājǐngyānluómíngshí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有客开青眼¹,无人问落花。
译文:有客人来访时欣喜非常,无人关心时只能与落花对话。
注释:¹青眼:指对人喜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暖风熏(xūn)细草,凉月¹照晴沙。
译文:微醺如酒的春风拂弄着细细的草叶,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沙滩上。
注释:¹凉月:秋月。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客久翻疑熏,朋来不忆家。
译文:长久的客居生活总像是梦境一般,只有朋友来时才能不再思念故乡。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琴书犹未整¹,独坐送残霞。
译文:一天已经过去,琴和书还未整理,独坐送走残余的晚霞。
注释:¹整:整理。

  首联写的是他卜居山林的日常生活状态。有客人的时候就兴高采烈,欢喜无已;无人来访之时,没有人可以与之派遣寂寞、交流思想心得,就只能与落花对话,寂寞之情油然而生。仅仅依据这首诗的行文风格,从诗面上来分析,“有客”是衬“无人”的,而写“开青眼”的短暂喜悦,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问落花”的孤独。

  实际上,在李贽的独居过程中,“有客”确是极少数,更多的时候是寂寞一人。当然这里的“客”并非指任何来访者,而是与李贽志同道合、思想统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在李贽看来才能称之为“客”,否则他是闭门不见的。在《高洁说》中,李贽对这一点有很明确的解释: “谓予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其实不着手于此,仅仅从诗面“有客开青眼”,亦可略见一斑。一个“开”字写出了蓦然惊喜的心情,同时表明了更多的时候他是像阮籍那样,“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

  “无人问落花”一句中,“落花”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落花暮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光无可挽回的流淌。沈周因伤其子之逝,赋《落花诗》十首;林黛玉有葬花之哀;王维细数落花,心有所感而独坐良久,皆有此意。究竟李贽有没有“问落花”类似的举动,其实不必坐实,作者只是借这样一个常见意象来借代自己独处时的寂寞心情,或亦有叹老之感。这样,首联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伤感落寞的气氛。

  颔联一句,前为春,后为秋;前为白天,后为夜晚,是通过四季转换、昼夜交替来表现终年独坐的状态。这两句没有用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主观感觉把自然景致极端化,从正面或反面表现内心的情感。而是用很轻柔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淡雅平静的氛围。如果把“凉月照晴沙”试写成“凉月照寒沙”,其透骨冰凉,就完全是另一种意境了。你看微醺如酒的春风拂弄着细细的草叶,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广阔的沙滩。这种生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夜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雅趣。然而李贽是向往激烈快意的生活、要高举大旗,领导社会风气变革的时代先驱,这种山林野逸之乐,是难以使他心情平静的,只是越发使他觉得寂寞。

  “客久翻疑梦”,客居在外久了,使得他反而有了一种不真实的错觉,像是梦境里一样飘忽不定,梦醒时又能回到家中安稳度日的时光。一般诗词文赋中的“家”都指故乡,即在父母身边从小长大的故居。而李贽不到二十岁就外出宦游,其后更是一生辗转迁徙、漂泊无依,没有所谓的“家”,故此处的“家”更应该的乡居故里。虽然李贽“平生不爱属人管”,少年居家读书的经历亦未必尽其所愿,但人在漂泊不定、受尽艰辛时有倦鸟归巢之感,是很正常的心理。“朋来不忆家”,只有朋友来的时候,高谈阔论,一抒心臆,才能暂时放下思乡的愁怀。但是正如第一句所分析的,朋友散落在天涯,要来访一次,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更多的时候,李贽还是独自在乡愁的煎熬中寂寞着。这一句的对比手法,其实和首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反衬之句,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是文章变换法。这里点明了的“朋”,即首联的“客”。变换字法,亦是使文势跳脱之意。

  尾联一句写的是:一天又在这样的疏懒遐思中过去了,准备收拾琴和书回去了,不经意回头,看见天边绚丽的晚霞,竟然不觉陶醉其中。然而晚霞虽美,却无人分享,只有自己独看,是否有寂寥之感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两句写得极妙,琴以娱情,书以励志,古人携琴带萧是很普遍的风尚,尤其是明代以后。在早期山水画里,常常能看到高士拾阶而上,童子负剑后随的形象,而渐渐就演变成童子携琴了。这说明士人的社会习惯已经从李白“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的追求转变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琴棋书画”的雅趣了。一天已经告终,诗句就顺势收尾,恰到好处,夕阳的冉冉落下还给人意犹未尽的回味余地,不知作者如何想来。

  全诗表现了李贽晚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之感,回想其坎坷的一生,顿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慨叹,是其晚年真切感情的流露。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双飞 一作:惊飞)
六曲阑干偎¹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²。谁把钿(diàn)³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双飞 一作:惊飞)
译文:碧绿的杨柳依偎着曲曲折折的栏杆,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是谁突然弹起钿筝,惊醒那安栖的燕子,双双穿帘飞去。
注释:¹偎:依靠。²黄金缕:指嫩柳条。³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⁴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shà)¹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²
译文:然而几天时间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那盛开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逐渐凋零。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注释:¹一霎:极短的时间。²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谭献《谭评词辨》)

  上阕从春光写起。“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三句写帘内景。“谁把”两句从听觉写起,在这寂静的环境中突然响起了琮琮的筝声,闺中安栖的燕子,被筝声惊起,双双穿帘飞去了,词人把这些情景都写得优美、精致,用笔非常细腻,有力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给读者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引发出丰富的情境联想。筝声之后并没有揭起垂下的帘幕,露出弹筝之人,却转写燕子穿帘双飞,以衬托弹筝者的孤独寂寞,了无知音,幽思难托。

  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结末写女主人公因梦醒而引起的恼莺情绪。“乱”字暗示了闺中之人的心情烦乱。至于她做的是什么样的“好梦”,词人没有说明,却更耐人寻味。浓睡好梦,欢情片刻,这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也是聊慰其相思饥渴的方式。然而哪怕这样短暂的好梦,也偏偏被莺语惊扰,可见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沽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莺”、“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8-199
2、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编.宋词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7:28-29

quèzhī ·liùlángānwēishù

féngyán(shuōyànshū) dài 

liùlángānwēishù yángliǔfēngqīng zhǎnjìnhuángjīn shuídiànzhēngzhù chuān穿liánhǎiyànshuāngfēi  (shuāngfēizuò jīngfēi )
mǎnyǎnyóujiānluó hóngxìngkāishí shàqīngmíng nóngshuìjuéláiyīngluàn jīngcánhǎomèngxúnchù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寂寞书斋(zhāi)里,终朝独尔思¹
译文:独自一人寂寞的坐在书斋里,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你。
注释:¹尔思:思念你。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更寻嘉树¹传,不忘角弓诗。
译文:翻箱倒柜寻找你的文章,时时把你的诗篇吟诵。
注释:¹嘉树:佳树,美树。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短褐(hè)¹寻霜入,还丹²日月迟。
译文:寒冷的寻霜侵入我的短袄,还丹仙药迟迟不能炼成。
注释:¹褐:粗麻制成的短衣,贫苦人所服。²还丹: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据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未因¹乘兴去,空有鹿门期²
译文:不能乘兴离开长安,隐居鹿门的期许已然落空。
注释:¹未因:无由,无从。²鹿门期:《后汉书》载,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还。后遂以鹿门泛指隐居之所。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此诗对浪迹江东的李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杜甫曾随李白漫游一两年,对李白很是倾慕折服,感情很深厚,一旦分离,关山阻隔,难免不时相思。在冬日寒冷又冷清的书斋环境里,这种相思的寂寞更加悠长深广。这首诗就是这种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梁园等地的相会相处,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友情,李白与杜甫之间从此不再是独立的存在,中国文坛也因此可以大声地对“文人相轻”说“不”。一年多的同游论诗,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了解,也让他们日后的思念变得更加真实。李白固然是追求的仙人一样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不可能忘却尘世,忘却他的朋友,他的问候化为文字的固然不多,但是已经无尽地表达了他的思念,君不见江水日夜东流,何曾停息!杜甫把心紧紧地贴向了现实,也把思念深深地化为了无尽的问候,不管李白日后遭到了如何的不幸,他依旧把问候捎给西寻。李杜的相互理解导重,既承接了先唐人文的精粹,又给后世文人树以巨大的榜样,于是,有了白居易与元稹的兄弟般的情谊,韩愈与孟郊的知心推重,欧阳修对王安石、苏轼的奖掖,等等。于是,这种问候传承了一种永久的、普遍的力量,在朋友之间洋溢,也在陌生人中荡漾。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2
3、 杜甫.冬日有怀李白.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5年第7期:36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qì)¹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²,金镞(zú)³,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译文: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注释:¹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²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³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5-66

fānyuàn··nánshāshàngjīngyàn--wēntíngyún

nánshāshàngjīngyànfēixuěqiānliánhuánjīnjiànniánniánzhēngzhànhuàlóuhènjǐnpíngkōngxìnghuā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