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闲吊古,触景觉凄凉。
我来闲吊古,触景觉凄凉。
踏石云侵履,个萝露湿裳。
踏石云侵履,个萝露湿裳。
森森林不茂,馥馥野花香。
森森林不茂,馥馥野花香。
寺近寻僧话,谈禅坐竹床。
寺近寻僧话,谈禅坐竹床。
黄庚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3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弄玉¹轻盈,飞琼²淡泞³,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zhù)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¹⁰,被风吹梦南州¹¹
译文:盛开的琼花就像衣装素淡的仙女,试罢新妆,满身香气,步履轻盈的走下楼来。遥想当日炀帝赏花情景:清晨将琼花剪下,插入金瓶中时还沾有晨露,由护卫皇帝出行的骑士以流星快马送至行宫供炀帝赏玩。此番在临安出现的、经过移根再植的花,原是她的精魂被风吹至。
注释:¹弄玉:相传为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后与萧史一起升天仙去。²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³淡泞:这里指飞琼的衣装素淡。⁴袜尘:本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词中谓仙女的步履轻盈。⁵迷楼:点出扬州。隋炀帝在扬州建行宫,回环四合,误入者不得出,名曰迷楼。⁶香毬:一种铜制的薰香用的球,中分三层,圆转不已,叮放置在被褥中问,其香烟不灭。⁷晓剪:清晨将琼花剪下。⁸缇骑:古代当朝贵官的前导和随从的骑士。⁹星流:流星快马。¹⁰天中月色:形容琼花淡黄的色彩。¹¹南州:指临安。临安在扬州之南,故称之为“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尊前¹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²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³,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译文:曾在扬州看到过的琼花,如今到了江南竟能在酒筵前相见。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阳春三月,只有独倚阑干,默默无语。
注释:¹尊前:酒杯前。²无双亭:亭名.在扬州后土祠旁,北宋诗人宋郊建。³缠腰骑鹤:指重游扬州,用《殷芸小说》中的典故,参见赵以夫《扬州慢》词注。⁴烟花三月:指阳春三月。

  在我国的名花中,最珍异和神秘的要算琼花了。据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记载:“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柘,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都东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召聚咏赏,并作《扬州慢》词,这首词就是郑觉斋当时应和而作。

  上片首句人花合写互相映衬。既是琼花之莹洁,又是女子轻盈体态。女子新妆试罢.于香雾缭绕中幽思绵绵。琼花产于扬州,因此咏琼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扬州,有赵以夫《扬州慢》一词为证。前五句以女仙设喻,描绘琼花的态、色、味,并没有作形状的描写,而着力写琼花的丰神。以仙女来比琼花,写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清香。虽然词人未作工细的描绘,但却传出了琼花的精神。

  “记晓”三句,承上“迷楼”,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星夜送入宫中以供炀帝观赏的盛事。“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两句,转入眼前的琼花,对照今日冷落,也是女子韶华不复的感伤。赵以夫原唱《扬州慢》词序云:“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缇骑星流”,写出炀帝赏花心情之切,从侧面烘托出琼花之出众不凡。以“天中月色”拟之,可谓恰到好处。“南州”本泛指南方州郡,此指临安。词言琼花“被风吹梦(到)南州”,下语极迷离恍惚。词开首既屡以仙女比拟琼花。则琼花亦像仙女一样有梦魂。想象富有情致。

  下片由“吹梦南州”一语点出新意。在酒筵前相见者,是花是人,已融为一体,故加以拟人化的描写:“似羞人、踪迹萍浮”。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也一样飘泊来到江南,难怪有“踪迹萍浮”之感了。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

  秦观《琼花》诗云:“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郑词所写情境,与之相似。“我欲”二句,写词人欲往扬州而不得的感慨。“缠腰骑鹤”,这里使用的是一个著名的典故,也即原是说,话说一个人很贪婪,他既要腰缠万贯,又要长生不老,而且还要到风景秀美的扬州去玩儿;熟语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儿。而在此词里,作者谓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这两句有无限情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春三月,怀念扬州的悠悠旧事,更触起了浓重的春愁,词人独倚阑干,默默无语。下片的构思与赵以夫不大相同,赵作是通过赋花抒发扬州的盛衰之感,此词是借琼花移植到临安就与扬州时大不相同这一现象发出感慨,花移地之后香色不如前,人呢?欲去扬州探花,这是不能实现的梦。再说杨州的琼花还是从前风姿吗?重重慨叹交织在一起,实有无限伤感之情,从而使词的意境更为幽远了。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选注.《杨柳行间燕子轻——咏物词品珍》:东方出版社,1995-08 第1版:第25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11 第1版:第1514页
3、 严晓翠 余宁选评.《宋词三百首·丹青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第1版:第281页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君家全盛日,台鼎(dǐng)¹何陆离²
译文:君家兴旺之时,位列三公何其美盛。
注释:¹台鼎:高位的意思。旧称三公为台鼎,如星有三台,鼎有三足。²陆离:美好的意思。宗氏之祖宗楚客在武则天当政时曾三次拜相,故云。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斩鳌(áo)翼¹娲皇,炼石补天维。
译文:斩断鳌足辅佐女娲,炼五色之石以补天。
注释:¹翼:在诗中作动词,有“辅佐”的意思。娲皇:指武则天。维:系物大绳。“天维”即系天大绳。“补天维”就是辅弼朝政之意。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¹
译文:维一朝日月垂顾,曾得三入中书省。
注释:¹凤凰池:也称“凤池”,为禁苑中的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政府机要,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失势青门傍(bàng),种瓜复几时¹
译文:虽在青门旁失势,但像邵平种瓜青门外又有几时?
注释:¹“失势”二句:《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宗楚客以迹附韦后,韦后败,被杀。此二句言宗氏失势。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qí)¹
译文:依然与旧时宾客相会,三千之众光亮了大道小路。
注释:¹路歧:歧路,岔道。
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皇恩雪愤懑(mèn),松柏含荣¹滋。
译文:天恩昭雪得洗愤懑,松柏之树因之也葆含荣华。
注释:¹含荣:开花,亦形容茂盛。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我非东床人,令姊¹²齐眉³
译文:我非如王逸少,与你姐结为夫妻。
注释:¹令姊:指李白妻宗氏。²忝:作“有愧”讲。³齐眉:此处指结为夫妻。后世以齐眉喻夫妇和好。
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浪迹未出世¹,空名动京师。
译文:浪迹天下尚未出世,名声已惊动了京师。
注释:¹“浪迹”句:言李白待诏翰林事。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
适遭云罗¹解,翻谪(zhé)夜郎悲。
译文:适才自狱中而出,却又遇流放夜郎之悲。
注释:¹云罗:密罗如云。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¹随。
译文:拙妻如莫邪剑,与我如二龙相随而深感愧疚。
注释:¹二龙:指干将、莫邪二剑。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
惭君湍(tuān)波苦¹,千里远从之。
译文:你受此浪打风吹之苦,千里之远前来送我。
注释:¹湍波苦:风浪颠沛之苦。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白帝¹晓猿断,黄牛²过客迟。
译文:白帝山中猿声断,黄牛峡前过客赶。
注释:¹白帝:即白帝山,在四川奉节县城东瞿塘峡口。²黄牛:山名,在今湖北宜宾市西北八十里,峙江而立,亦称黄牛峡。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遥瞻(zhān)明月峡¹,西去益相思。
译文:遥望明月峡,向西而行益增相思。
注释:¹明月峡:在今四川巴县西北。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一诗的起首六句先写宗氏先祖的荣耀。“全盛日”指宗氏祖人宗楚客的发迹之时。他是武则天的堂姊之子,进士出身,三度为相。后因依附韦氏、安乐公主,韦氏败,亦受诛杀。前两句意为:想当初你们宗家全盛之时,先人宗楚客曾三次任相,在朝中是多么显赫啊!“斩鳌”两句,引用《淮南子》中女娲补天之神话,说明宗楚客的政绩辉煌。《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兼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此为用女娲补天之奇功,喻示宗楚客在武后和中宗朝,分别于神功元年(697年)、长安四年(704年)和景龙元年(710年)为相,经天纬地有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日月顾”是以侧面描写续写宗楚客的声名远大,竟连日月也为之注目。唐制,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诗文中多以凤凰池称宰相。宗楚客既三次为相,故曰“三入凤凰池。”

  自“失势”句至“松柏”句写宗氏的衰败没落。《三辅黄图》载:“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七、八两句即用此典。“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歧”写宗氏虽自青云跌落尘世,犹不改好客之风,依然有三千宾客登门,以致使路面为之而被踩得“光”亮。“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是记宗楚客获罪被诛以后,并未再闻有放罪之事,相反赠葬极为典重,以致太白有此赞誉。这两句意为:皇上见宗楚客诛后,就不再对宗氏一族再予追究,原先的天怒就此平息,所以人虽遭诛,但宗楚客的墓地倒是沾了皇恩的光,所以其上所植的松柏就“含荣滋”了。

  此诗总共才二十六句,仅第一层记宗氏之兴衰史即占十二句,似乎所据篇幅过多,而且同送别诗的习惯体例又不同。其实李白花费约占全诗一半的篇幅回忆宗氏兴衰的历史,自有其深意。关键之处是最后两句诗:“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这两句诗告诉读者,宗楚客死后其家未再获罪,正是作者暗中诉说永王璘死后不应当再降罪于别的与他有干系的人。“雪愤懑”三字明赞宗楚客死时皇恩的浩荡,也正是诗人暗刺肃宗“愤懑”太过了。“含荣滋”陈述了宗楚客被处死以后,皇上尚能顾念旧情,这又是李白讥讽肃宗竟连半点人情也不讲。所以这一段内容并非只是空叙“家世”,而是借他人家世的荣辱变化发泄诗人内心的无限哀痛。尽管宗氏先人遭受杀身大祸,但全家尚能得先皇之庇护;自己如今无罪而长流夜郎,虽经多人营救而犹不能赦免,这等冤情比宗楚客之被杀还要可悲可叹。如此理解,才得李白笔下的真意,诗作之大旨。

  “我非东床人”以下十句为第二层,主要写离别前的亲情。前两句意为:我算不上你们宗氏的好女婿,对我妻子举案齐眉的情义深感不安。“东床人”用《世说新语》中“郗太傅嫁女”之典,指的是乘龙快婿。“浪迹”两句意为:我李白漂泊天涯并无成就,在京城长安中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适遭”两句意为:我刚才获得友人的营救,好比云雀挣脱了罗网,马上又被贬谪到夜郎长期流放,岂不令人心寒?“云罗”是“大罗网”,“翻”即“反而”。“拙妻”两句意为,我的妻亦不顾年老体衰,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到浔阳来送我上路,我和她形影相随好比干将莫邪雌雄两剑永不分离。“惭君”两句意为:对你宗璟兄弟千里乘舟风浪相送我更觉有愧,真是太感谢你的一番好意了。

  最后“白帝”四句为作者放眼途程,但觉满眼愁云,无限悲酸。“白帝”在四川夔州城东五里峡中,是入蜀去夜郎的必经之路。其地势孤特陡峭,山上又多猿猴,故诗人以猿声之断续呜咽侧写行程之艰险。次年三月李白到白帝时,因天旱成灾才遇大赦,未到夜郎便自白帝折返。于是又有《早发白帝城》诗问世。其中有“两岸猿声啼不住”句,却又显得如此明快轻捷。不过这是后话了。“黄牛”在三峡附近,是大山之名。其山南岭叠起,高岩有石,色泽如人,负刀牵牛,黑黄分明。再加上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见此物,故民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迁深,回望如一。李白后来行到黄牛有诗曰:“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写尽旅途的艰辛和心绪的凄凉。这就是此诗“黄牛过客迟”的内蕴。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西去谪地踏上路程前忍不住满腔相思情要向亲友们诉吐。“明月峡”在四川益州(今成都)附近,用以借指夜郎。诗人说,遥望那僻远的流放之地,我将一人孤身独处其地,虽有“明月”之美名,而无“团圆”之美实,不禁使人更加思亲念友,情不能已。全诗就在这凄惋哀绝的情调中戛然收结。

  综观全诗,这首诗的思想意义在于,它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刻薄寡恩。李白明明怀着一腔热血,为国效死平叛战场。只因统治集团内部争斗,他不幸而受牵连。尽管有那么多人,也包括他的妻子在内,为李白开罪,却始终不能得到宽宥。这说明封建统治者在对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问题上,只愿将他们视作歌功颂德、遣乐娱宾的工具(如玄宗之对李白),如若有一丝半点触动他们统治权力之处,那就毫不客气,要开杀戒了(如肃宗之对李白)。理解到这点,对读懂李白这首《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是不无益处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6-558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半烟半雨溪桥畔(pàn),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lǎn)¹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译文: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意味儿是何等的深长啊,春风吹拂着花草还散发着幽香。
注释:¹疏懒:懒散、悠闲,不习惯于受拘束。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江山如有待¹,此意陶潜(qián)²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译文: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话,这其中的意味儿也只有陶渊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问我离开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注释:¹有待:有所期待。²陶潜:即陶渊明,名潜,东晋诗人。

  这首词词人移花接木,诗人谙熟前人的诗句风韵,考虑到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使这首词词情达意、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宽阔寂寥的环境,突出隐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于荣利的摒弃以及对先哲的崇敬之情。

  上片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有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这就是杜甫的两句诗“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现,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使读者感受到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从“春风花草香”会使人联想到“迟日江山丽”以至整首杜甫绝句。由联想再回到词意,在“春风花草香”后面,不单是春风花草的幽香,而且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美丽的景致让词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幅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下片写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无数的隐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黄庭坚巧妙地移植了这一诗意,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时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与陶渊明同归田园。这首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园,却无可奉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二句诗句在这首词里,贯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整首词虽连缀前人诗句而成,但是主题集中,联系紧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远,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这篇词是集句词的代表词作。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530页
2、 刘默、陈思思.《宋词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01

mán ·bànyānbànqiáopàn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bànyānbànqiáopàn wēngzuìzherénhuàn shūlǎncháng chūnfēnghuācǎoxiāng 
jiāngshānyǒudài táoqiánjié wènzhī jūnxíngdàozhī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译文: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满山的秀木郁郁葱葱,秀色无边。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译文:清爽无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岭,特别中我心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译文:独自一人在沧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兴趣。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译文:但是由于钟爱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径?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译文:皖公山,我已经对你倾心,但是,还不是流我在这里的时候。我们签个约定。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译文:等我丹药炼成,我将在此地归隐,陪你,永远陪你!

jiāngshàngwàngwǎngōngshān--bái

fēngchūyúnxiùhánxiù

qīngyànwǎngōngshānchánjuéchēngrén

yóucāngjiāngshàngzhōngdànwèi

dànàilǐnggāoyóutǎolíng

rányáoxiāngwǎngxīnsuì

dàiháidānchéngtóuguī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江城¹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²(yuàn)思长。
译文: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
注释:¹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²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惊起暮(mù)天沙上雁,海门¹斜去两三行。
译文: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注释:¹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参考资料:
1、 傅经顺.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