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罗浮迹已陈,至今想像事如新。
梦觉罗浮迹已陈,至今想像事如新。
相思一样窗前月,似见三生石上春。
相思一样窗前月,似见三生石上春。
的的孤芳冰气魄,疏疏冷蕊雪精神。
的的孤芳冰气魄,疏疏冷蕊雪精神。
料应楚些难招至,欲倩花光为写真。
料应楚些难招至,欲倩花光为写真。

méihún--huánggēng

mèngjuéluóchénzhìjīnxiǎngxiàngshìxīn

xiāngyàngchuāngqiányuèshìjiànsānshēngshíshàngchūn

dedefāngbīngshūshūlěngruǐxuějīngshén

liàoyīngchǔxiēnánzhāozhìqiànhuāguāngwèixiězhēn

黄庚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3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凭画槛¹,雨洗秋浓人淡²。隔水残霞明冉(rǎn)³,小山三四点。
译文:倚着画栏遥望西湖,经过雨洗,秋色更浓了,人的心境愈发恬淡。天边一抹云霞,将雨后的江山装点得更加苍翠明媚,远处有小山三四座。
注释: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既望:过去把农历每月的十五日称为望日,十六日称为既望。¹画槛:画栏。²人淡:指人的心境淡泊。³冉冉:迷离的样子。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tǐng)¹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jiàn)²。日日绿盘³粉艳,西风无处减。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在湖中同泛小舟?等待着去明如镜子的湖上攀折荷花,荷花在秋天里已稀疏凋残,西风想让它再减已无处可减。
注释:¹艇子:轻便的小船。²鉴:镜子。比喻波平如镜的湖面。³绿盘:比喻荷叶。⁴疏:凋谢的意思。⁵粉艳:形容荷花。

  这首词的上片写雨后登楼远望。“凭画槛”二句,总写雨后登楼,凭栏远望所感。“隔水”二句,写残霞冉冉,小山点点。此词下片写秋风起,荷叶疏,荷花谢。“艇子”二句,写想乘艇去湖上折荷花。“日日”二句,写秋风阵阵,荷叶荷花正逐渐凋谢稀疏。这首词写词人雨后登楼远望西湖秋景,寄寓了词人对好景不常,霞光易逝的感叹。全词围绕西湖雨后秋景,描绘了“残霞”、“小山”、“绿盘”、“粉艳”、“西风”,突出了秋色与秋意。全词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上阙重在写景。“凭画栏,雨洗秋浓人淡。”两句总摄全词,前句,点明地点在湖上,后句点明霞间在夏末秋初。词人凭栏眺望,看到的是整令西湖的景色。一个“洗”字形象生动地将西湖苍翠明净、了无纤尘的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经过雨洗,秋色更浓了,人心则更淡了。岑参《秋夕》诗:“心淡水木会,兴幽鱼鸟通。”这里的意境却更深了一层,即一场秋雨加重了秋天的色调,而人心亦随着秋日的寥廓变得更加淡恬。这便为全词定下了感情的基调。接着,三、四句写远景,放眼望去,天边一抹云霞,将雨后的江山装点得更加苍翠明媚。“小山三四点”,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下阙由景入情,情从景生。词人由上片描绘的西湖景色,想到所思念之人。“艇子几霞同泛?”是对所思念之人的殷切期待。“荷花临鉴”生动地描绘出西湖夏日的风韵,比之欧阳修“无风水面琉璃滑”(《采桑子》)、柳永“十里荷花”(《望海潮》)的名句,则略胜一筹。它将水之清、花之艳、人之乐融为一体,一并写出!末二句是说荷花在秋天里已稀疏凋残,西风想让它再减已无处可减。这里“绿盘”代荷叶,“粉艳”指荷花。雨打走了美好的霞光,带走了与所思念的人相聚的期望,词人的遗憾、失望,一腔幽怨均隐含其间。

  厉鹗的词以“幽隽”著称,其特点是思致幽微,于婉委绵密、醇雅秀洁等风格之外,别具一种审美情趣。这首词可视为这方面的代表。词人在词中的寄托,使读者难以了然于心。正是这种捉摸不定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词的艺术情趣,赢得人们的喜爱。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799页

jīnmén··yuèwàngshànghòuzuò--è

pínghuàkǎnqiūnóngréndànshuǐcánxiámíngrǎnrǎnxiǎoshānsāndiǎn

tǐngzishítóngfàndàizhéhuālínjiàn绿pánshūfěnyàn西fēngchùjiǎn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译文:春风如剪刀般裁剪植被的技术高超,先裁出柳叶,又裁出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¹牢。
译文:杏桃的花瓣,疏密适中,它们的颜色红若胭脂,艳丽无比。
注释:¹燕脂:同胭脂。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黄鹂¹未鸣鸠(jiū)欲雨,深园静墅声嗷(áo)²
译文:整日吵闹的黄鹂停止了鸣叫,幽静的园中不时传来鹁鸠嘈杂的喧叫声,这都是要下雨的征兆啊。
注释:¹黄鹏:均写即将下雨的征兆。俗语“天将雨,鸠逐妇”,见《埤雅》。²嗷嗷:象声词,形容鸠逐其匹的嘈杂喧叫声。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役徒开汴(biàn)¹前日放²,亦将决水归河槽³
译文:从事引黄河入汴河工程的夫役也已于前日被遣发。要不了多久,滚滚黄河之水就会通到汴河了。
注释:¹开汴:疏浚汴河。²放:停止。³河槽:河床。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¹已近沟已淘²
译文:都城的人盼望下雨就像渴极的人盼望有水喝一样,寒食前夕,大沟小沟都已疏淘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排水。
注释:¹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²沟已淘:谓汴京城中沟渠疏淘完毕。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何当¹黄流²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gāo)
译文:如果地面降水深一尺即可解除旱情,汴河水深一篙即可通航,等到大雨来临,黄河水也到来之时,不仅都城人民和吴楚人民得以解除旱象,而且汴河也畅行无阻了。
注释:¹何当:多么合适,犹言正巧。²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译文:马遵也不用再滞留京城,可乘着如刀之轻舟,顺流直下,夜兼程,回到江南了,那可更是皆大欢喜呀。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gāo)¹
译文:吴楚常常受到苦旱灾害的折磨,连年欠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可以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还是不能缓过气来。
注释:¹脂膏:油脂,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喻人民的财物。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吾愿取之勿求羡¹,穷鸟困兽²易遯(dùn)逃。
译文:重税之下,老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
注释:¹求羡:征收额外的赋税。羡:盈余。唐代节度使等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无名税收贡献朝廷,称为“羡余”。²穷鸟困兽:喻百姓将如无食之鸟、被困之兽,被迫逃亡。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gū)酒不惜典弊袍¹
译文:我今天出城去送马遵,不惜拿旧衣服去典押以便换取酒钱,买些酒好为他践行。
注释:¹典弊袍:拿破旧之袍典押。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数途必向睢(suí)¹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译文:此次离开必定向雎阳的方向进发,太傅大尹都是大英雄大豪杰。
注释:¹雎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译文:请求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对于天下的人有好处。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国给民苏¹自有暇(xiá),东园乃可资游遨。
译文: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有闲暇时间跟马遵去遨游东园。
注释:¹国给民苏: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苏:困顿之后获得休养生息。

  这是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东城送别友人之作。运判马察院,指马遵,字仲涂,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当时以监察御史为江淮六路发运判官,是诗人的好友。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说:“龙图(龙图阁学士,马遵后来曾任此职)马公仲涂家藏蔡忠惠(即蔡襄,字君谟,谧忠惠,北宋大书法家)帖,用金花纸十六幅,每幅四字,云:‘梅二(即梅尧臣,字圣俞,排行第二)马五(即马遵)蔡九(即蔡襄)皇祐壬辰(1052年,即皇祐四年)仲春寒食前一日会饮于普照院,仲涂和墨,圣俞按纸,君谟挥翰,过南都试呈杜公(即杜衍)、欧阳九(即欧阳修)评之,当属在何等。’”所叙时间、人事与此诗相合,故此诗作于1052年(皇祐四年)二月,当时梅尧臣在京城汴京监永济仓。

  梅尧臣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人。此诗虽写送别,却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心。

  开头四句先写送别的时间。这几句化用唐代贺知章《咏柳》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意,但却又有发展变化。贺诗单写春柳,此诗重点在写杏桃。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裁出了柳叶,又裁出杏桃,这是变无情为有情,把没有感情的春风,写成了有情的巧匠,设想新奇而富有诗意。第三句的“圆尖作瓣”承接上句,写杏桃的花瓣,圆瓣指杏,尖瓣指桃。“得疏密”是说它们疏密适中,既不太稀,也不太密。第四句说它们的颜色红若燕脂(即胭脂),艳丽无比,也就是说,春风不但剪其形,而且染其色。春风荡漾,柳绿桃红,景色是如此宜人。这几句语调轻快,写出送别时的愉悦心情。朋友相别,使人怅恨,此诗却透出欣喜之情。当时京都地区原本大旱,据《宋史·仁宗纪》记载,1051年(皇祐三年)八月,汴河即已绝流,马遵比时也因此而被困在京城。而到这次送别时,气候已有转机,即将下雨;同时派去引黄河水入汴河的夫役,也已于不久前遣发,汴河即将通航,这令诗人十分欢欣。此刻就是因为马遵即将回到江南去,所以梅尧臣等人在东城为他送别。此诗第五句至十句就是描写此事。《埤雅》:“鹁鸠,灰色无绣顶,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鸿逐妇’是也。”“黄鹂”句诗意即源于此。黄鹂不鸣,鹁鸠逐妇,都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深园静墅声嗷嗷”的“嗷嗷”,就是鹁鸠逐妇的嘈杂喧叫声。“开汴”指疏浚汴河河口和汴河上游,以便引黄河水顺畅地注入汴河。这四句是叙事,节奏急促,气氛非常热烈。下面接着写人们的心情:都城的人盼望下雨就像渴极的人盼望有水喝一样,寒食前夕,大沟小沟都已疏淘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排水。据《宋史·河渠四·京畿沟渠》记载,北宋京都每年春天疏浚沟渠,以防水潦成灾。诗人于1053年(皇祐五年)所作《淘渠》中有“开春沟,畎春泥,五步掘一堑,当涂如坏堤”,即专写汴京整修下水道。“何当”在这里是“合当”之意,表示肯定语气。“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宋代设有都水监,管理河道堤防,原来隶属于三司河渠,1058年(嘉祐三年)始置专监。作者写此诗时,都水尚无专官。诗中的都水御史即指马遵。舠是小船,形如刀。“雨深一尺”,可以解除早象;水深一篙,则汴河可以通航。友人马遵即可乘着轻舟,顺流直下,日夜兼程,回到江南的住所去。“亦即喜”的“亦”字,表明欢喜的不仅是马遵,还包括京都和吴楚地区苦于旱灾的人民,也包括作者在内。“回轻舠”点出题中的“送”字,“轻”字不仅同上文“水一篙”关合,而且还写出了行者的欢悦心情,因为只
  有水深流急,舟行迅疾,舟才显得轻;只有人心情愉快,才会更加感到小舟的轻。这几句如急流行舟,节奏非常轻快,写出了送行者和行者的愉快心情。

  马遵是转运判官,他这次回住所的任务,就是要协助转运使收缴吴楚财赋,由汴河运进京师。此诗第三大段,即由此着笔,写诗人对友人的希望。因为吴楚频受苦旱,连年歉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仍然缓不过气来,所心诗人希望友人在收缴赋税时,不要额外多收,如果加重剥削,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唐代刺史、节度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赋税贡献朝廷,称为“羡余”。“频年苦旱”而仅“一稔”,老百姓身上没有什么油水,所谓“勿求羡”不过是不要大肆搜括的委婉说法。当时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许元以聚敛刻薄为能,希图得到迅速提升,所以诗中特别以此嘱咐友人,作为此次的临别赠言,要他对上司许元加以规劝,实际上是讲给许元听的。据《宣城县志》记载,马遵为官清廉,他任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知州离去时,郡僚军民争欲挽留。最后八句又将此意加以申说。出城相送,不惜典袍沽酒,可见对友人情意深重。而计算行程,友人此去必定经过睢阳,杜衍、欧阳修正在那里,所以作者要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于天下的人不无少补。睢阳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太傅指杜衍,当时以太子太傅退居南京。大尹指欧阳修,当时任应天府知府兼南京留守事,汉唐时京师地区行政长官称尹,诗中即沿此例尊称其为“大尹”。他是作者的至友,曾为其《宛陵先生诗集》作序,对作者的诗极为赞赏。“万分岂不益一毛”是反用《孟子·尽心上》“杨子(指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语意,意思是说如果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于国家人民多少有点好处。诗中说请杜衍、欧阳修评说,是有深意的:他们二人都是朝廷的重巨,杜衍曾为宰相,为人刚正廉明;欧阳修曾为知制诰,能关心人民的疾苦,他们会赞同诗人的意见。这样一来,如果转告许元,许元对他们的意见就不能不加以认真考虑。结末两句仍承此意,以“国给民苏”相期许。“国给”和“民苏”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国家强盛富足,人民才能得到复苏;只有人民温饱,有力耕作,国家才能富足。只有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地方上没有事端,作地方官的许元和友人马遵,才有闲暇逸致,得以在东园尽情遨游。“东园”在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许元所筑,梅尧臣有《真州东园》诗。欧阳修有《真州东园记》,详记修园始末和马遵同发运使施昌言、许元园中游憩事,其中有“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语,与此诗之意相同。诗以东园作结,既能唤起友人的美好回忆,又从正面作了奖劝,表达了对友人的股切期望之情。

  此诗通篇都以国计民生为意,而将朋友深情,融贯其中,一韵到底,情调轻快,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gōng)¹船一棹(zhào)²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³
译文:整条酒船给喝个精光,十年的青春岁月,总算没有虚度。
注释:¹觥:酒杯。觥船即载满酒的船。²棹:船桨。³公:指酒神。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今日鬓丝禅榻¹畔,茶烟轻飏(yáng)²落花风。
译文:今日,我两鬓银丝,躺在寺院的禅床上,风吹落花,茶烟在风中轻轻飘飏。
注释:¹禅榻: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床具。²飏:飘。

  前两句写诗人年轻时落拓不羁、以酒为伴的潇洒生涯。诗人暗用毕卓的典故,说自己十多年来,常常乘着扁舟载着美酒,自由自在地泛舟漂流,在酒的世界里如同毕卓那样,忘忧忘返,觉得万事皆空。用十年的青春岁月来与酒相伴,真算得上不辜负酒神。这里的“觥”、“公”同音双关,由“觥”到“公”的转换见出诗人对酒的赞颂,酒以其忘忧解忧而成了诗人的友人、恩人。由此也暗寓着诗人在多年来郁郁不得志、借酒浇愁的真实生活状态。

  后两句表现出一种洞悉世情的洒脱。诗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了,斜卧在禅床边,品着僧人献上的清茶,见煮茶的袅袅轻烟盘旋在微风中,此刻的闲情与安逸惬意飘然。可能是诗人借清茶一杯以消酒渴,也可能是晚年因体衰而不能多饮聊且以茶代酒,或是因茶而思酒,但这两句所透露出来的清幽境界和旷达情思,韵味深长。诗人杜牧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然而却投闲置散,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以致大好年华只能在漫游酣饮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结果。此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相应,“落花”与“青春”相应,说明一生自许甚高的诗人已经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从说起,就连酣饮漫游也不复可能,只有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余的岁月。

  全诗通过酒与茶两种境界的对比描写,深蕴着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年轻时的风流放浪以及壮志难酬,全在“觥船”、“青春”等语句中体现出来;而今清静禅院中的“禅榻”、“茶烟”所引发的万般感慨,如同萦绕于落花风中的茶烟一样散去无踪。这首诗中包含着对年华老去时的感念与豁达、对过去青春岁月的追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全诗洒落而不见其辛酸。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166-167
2、 盛世高考研究室.超级高中文言文全解全析: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142页

chányuàn

 tángdài 

gōngchuánzhàobǎifēnkōng shísuìqīngchūngōng 
jīnbìnchánpàn cháyānqīngyángluòhuāfēng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译文: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有一条扬帆却又有人在划浆的渔船,船上有一个老翁正独坐垂钓。
注释:一字诗:一种含有某种文字游戏成份的诗歌。“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译文: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还乐呵呵地唱着渔歌,举目四望,只见皓月当头,秋色满江。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嘉庆年间,诗人陈沆去黄州赶赴选拔举人的乡试,求取功名。刚行至巴河岸边,不巧渡船刚刚离岸,船上早坐满了各乡秀才。陈沆恳求艄公行个方便,将船开回岸边,一道渡他过河。那艄公见站在岸边的是位文质彬彬的书生,便乐呵呵地说:“相公前往赶考,必是满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老夫即刻拨转船头,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请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此船才子送往黄州,上岸再喝上二两老酒,慢慢过来接你。”陈沆一听急得直跺脚,忙说:“小生遵命,乞求贤翁先将渡船撑回头,我好赋诗,贤翁也好听得清楚,给予指点。”老艄公捋须微笑:“也好。”随即把船撑回岸边。陈沆一脚跨了上去。这时,恰好江心划过一条渔船,只见一个渔翁坐在船头,身边搁着一根钓竿,双手划着桨,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还乐呵呵地唱着渔歌。陈沆举目四望,见江心秋波,正随波荡漾。陈沆灵机一动,当即作了这首诗。

  整首诗描写了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远远只见一渔舟荡浆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得鱼来满心欢喜。真是碧空如洗,皓月当头,秋色满江。短短的四句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人物有动作,描绘出多彩多姿的垂钓的画面,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shī

chénhàng qīngdài 

fānjiǎngzhōu wēngdiàogōu 
yǎngchángxiào jiāngmíngyuèjiāngqiū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道由白云尽¹,春²与青溪(xī)长。
译文:蜿蜒的山路从白云尽处延伸过来,长长的溪水两边都是春天的美景。
注释:¹道由白云尽:指山路从白云尽处延伸过来,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²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译文: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闲门¹有山路,深柳²读书堂。
译文: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注释:¹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²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yōu)¹²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¹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²每:每当。

  阙题即缺题。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64-365

quē

liúshèn tángdài 

dàoyóubáiyúnjìn chūnqīngcháng 
shíyǒuluòhuāzhì yuǎnsuíliúshuǐxiāng 
xiánménxiàngshān shēnliǔshūtáng 
yōuyìngměibái qīnghuīzhàoc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