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春草梦池塘。相忆托玄香。常记饮仙房。笑一举、曾蒙十觞。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聊与领群芳。渐开到、江头野棠。
诗成春草梦池塘。相忆托玄香。常记饮仙房。笑一举、曾蒙十觞。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聊与领群芳。渐开到、江头野棠。

tàichángyǐnzàiyòngjiùyùnqīng--yǒurén

shīchéngchūncǎomèngchítángxiāngtuōxuánxiāngchángyǐnxiānfángxiàocéngméngshíshāngbǎiniánxíngzhǐfānlǎoqiěxiāngliáolǐngqúnfāngjiànkāidàojiāngtóutáng

许有壬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这首诗是《论诗三十首》的最后一首,也是结束语。他自谦自己象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只是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元好问在这组诗中基本按时间顺序评论了自汉魏到宋代的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歌流派,针砭时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lùnshīsānshíshǒu··sānshí--yuánhǎowèn

hànshùyóujuékuángshūshēngyǎngàilùnliàng

lǎoláiliúshīqiānshǒuquèbèirénxiàoduǎnzhǎng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译文:大兴安岭的气候微凉,在那里蝉声都听不到,在山里只觉得云都是冷的,风也是轻柔而凉爽的,暑气在这里自然地收起来了。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译文:这里高山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低矮的山岭一片葱翠。刚长出的树苗明亮鲜明,母林深幽昏暗,郁郁葱葱。
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
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
译文:秋天最美的时节,大兴安岭就已经下满了雪,五月间溪水如比喻一般温润美好,潭水清澈深幽,就如秋天的景物一般。
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
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
译文:一片片松树在风的吹拂下就像波浪一般,人的声音都湮没在这波涛之中。这里的树木高大伟岸,可以用来建造高大的房子,造福神州。
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香草乳如泉。
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香草乳如泉。
译文:山岭上面是森林,下面是农田,牛儿肥美草儿清香,牛乳像泉水一样甘甜。
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
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
译文:一层一层的小楼,灯火通明,增添了新奇的景色,小市集里的歌声飘入远远的炊烟。
伐木红旗明翠谷,运材铁轨接青天。
伐木红旗明翠谷,运材铁轨接青天。
译文:砍伐的木头上飘扬的红旗点缀着翠绿的山谷,运走木材的铁轨连接到了天边。
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还。
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zhì)¹还。
译文:山中的父老乡亲都是神枪手,拴着马在白桦林里射到野鸡,带着野鸡回家。
注释:¹雉: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¹,六街²灯火已阑珊³,人立蓟(jì)楼间。
译文:春睡起之时,已是积雪堆满燕山。万里长城之上撒满雪花,好像一条横陈的玉带,街上是灯火阑珊。而人,却倾立在横楼之间。何等的惆怅,何等的凄凉。
注释: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词为双调五十四字。¹横玉带:连绵的山峰上积压着白雪,远看就象一条玉带。²六街:北宋汴京有六条大街。³阑珊:将残,将尽之意。⁴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阳关。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pèi)压马头金错落¹?鞍(ān)笼驼背锦斓(lán)²,肠断唱阳关³
译文:自己空空懊恼,他人或许更是如此,这身单影只的客人此时要归去。这一身行头绝尘而去。伤心的情意断人肠,屹立在阳关依旧吟唱。
注释:¹错落:交错缤纷。班固西部赋汐:“隋侯明月,错落其间。”²斓班:亦作“烂斑”,颜色纷陈灿烂。³阳关:一作“门关”。

  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上片写作者一清早起来看到燕山积满了雪,万里长城像横着的白色丝带似的,灯火将尽,感到自己好像住在白玉装饰的楼中一样。全词从“春睡起”写到“六街灯火”,作者整天所见都是“积雪”、“玉带”、“玉楼”,写得寒意袭人,冷落凄清,“玉带”一词表面上形容积雪覆盖下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含有痛悼沦亡了的祖国山河的意思,正映衬出作为一个南宋宫人内心的凄凉情景,曲折地表达出对江南故国的眷恋。

  下片写在雪景中相送。面对满天积雪,作者发出空空的懊恼之叹,她哀叹此时此刻仅有汪水云一人回到南方。汪水云骑在马上和来送行的人告别,那驾驭马匹的缰绳虽然错落有致,马鞍和笼头都系着五色斑斓的锦带,但当众人唱起令人断肠的《阳关》曲时,立刻使全场气氛陷入悲怆凄厉之中,使人想见女主人公伫立在满天积雪之中,流着辛酸的泪水目送汪水云远去的情景。全词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悲凉的,景物是凄清的;全词又有声有色,声色交织,歌声是令人断肠的,色彩则叫人感到寒气逼人。总之,整首词的意境是苍凉凄冷的。

参考资料:
1、 龚学文.闺秀词三百首:漓江出版社,1996年06月:第216-217页

wàngjiāngnán··chūnshuì--jīnshū

chūnshuìxuěmǎnyànshānwànzhǎngchénghéngdàiliùjiēdēnghuǒlánshānrénlóujiān

kōngàonǎoshíháipèitóujīncuòluòānlóngtuóbèijǐnlánbānchángduànchàngyángguān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灿灿萱(xuān)草花,罗生北堂下。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译文: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译文: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抬头仰望高高的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xuān ·

wángmiǎn yuándài 

càncànxuāncǎohuā luóshēngběitángxià 
nánfēngchuīxīn yáoyáowèishuí 
ménqíng yóuxíng 
gānzhǐshū yīnwèn 
tóuwàngyúnlín kuìtīnghuìniǎo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云鬟(huán)¹倾倒²,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译文:酒醉后头发散乱,依靠着栏杆发现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别人搀扶我,进入仙家的境地。
注释:¹云鬟:古代通称妇女的头发。此处特指苏轼自己的头发,这与古代成年男子束发的习俗有关。²倾倒:有散乱的意思。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¹,便逐鸱(chī)²去得无。
译文:一望无际的枯草,我从水路取道苏州,就随着范蠡退隐江湖离开仕途么?
注释:¹姑苏:指苏州。²鸱夷: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主动退隐江湖,改姓更名,到齐国时称为鸱夷子皮。

  上片写醉后所见的美景以及醉态中的奇想。首句“云鬟倾倒”,直接描写酒醉后头发散乱的状态。次句“醉倚阑干风月好”紧承前句,当苏轼醉后倚栏而望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美的境界:“风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在醉酒后拥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与自然美景相遇,这种“酒中趣”就显得不俗了。“凭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个“醉”字,仍写醉意朦胧的状态。就在这时,苏轼突发奇想,“误人仙家碧玉壶。”苏轼从年轻时起就博览群籍,不免于“杂学旁搜”,神仙方术之类书籍也莫不毕览,由该词所写可见一斑。这里 “仙家碧玉壶”的神话传说,不仅紧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苏轼童真与诙谐的个性。

  下片写赴杭州途中所见的景物,以及途经苏州时的怀古之思。“连天衰草”句,显示了江南仲冬时的季节特征,展现了苏轼在旷野中行进时一片苍凉、凄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苏轼在宦游中某种疲乏、栖遑(huáng)的心态,为下文引发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预伏一笔。接着“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叙事,暗写当前赴杭任之事。“湖”字“当指太湖”,并与苏轼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历相印证,以确定本篇的写作时间,是颇为精当的。 “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两句,写经过姑苏时,引起对当年归隐江湖的越国功臣范蠡的联想,以及对苏轼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尽管苏轼的这种思考是偶发的,并不符合苏轼的“奋厉有当世志”(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的人生理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3-105

jiǎnlánhuā··--shì

yúnhuánqīngdàozuìlángànfēngyuèhǎopíngzhàngxiāngxiānjiā

liántiānshuāicǎoxiàzǒunán西dào便biànzhúc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