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道士不栽桃,却爱生红闹树梢。此去东风吹不散,仙家自有凤麟胶。
玄都道士不栽桃,却爱生红闹树梢。此去东风吹不散,仙家自有凤麟胶。
许有壬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绍兴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臣胡铨,谨斋沐裁书,昧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绍兴¹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²(shū)密院³编修臣胡铨,谨斋(zhāi)裁书,昧(mèi)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译文:绍兴八年十一月,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官臣子胡铨,斋戒沐浴,恭敬地写下这篇奏疏,冒着死罪献于皇帝陛下。
注释: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群臣上奏章表,一般不用封缄,如事涉机密,为防泄露,就封以皂囊(黑色丝织口袋)。¹绍兴:南宋皇帝赵构年号,1131年至1162年。十一月日:十一月某日。²右通直郎:官职,六品文官。³枢密院:官署名称。宋代枢密院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枢密院长官枢密使、知枢密院事以士人充任,副职间用武臣。⁴编修:官职名,掌修国史、实录。枢密院设编修官,负责编纂记述。绍兴五年,胡铨任枢密院编修官。⁵斋沐:斋戒沐浴,以示虔诚。⁶裁书:裁笺作书,写信。这里指写此封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斯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
臣谨按¹:王伦²本一狎(xiá)³小人,市井无赖,顷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lǔ),专务诈诞,斯罔(wǎng)天听¹⁰,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lǔ)使¹¹,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¹²也,是欲刘豫我¹³也!刘豫臣事¹⁴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¹⁵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zuó)¹⁶而缚(fù)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¹⁷,而伦又欲陛下效之。
译文:我恭谨地考察过:王伦本来是一个行为轻薄奸邪的小人,街市上的狡诈之徒,前不久因宰相秦桧没有眼力,竟推举他出使金国。他专事奸诈虚妄,欺骗皇上,突然得居高官,天下人无不痛恨唾骂他。他无缘无故地引来金国使臣,以“江南诏谕使”的名义同我朝谈判,这是想把我大宋当作臣妾,想把我大宋看作刘豫啊!刘豫像臣属一样侍奉金人,面朝南做上了儿皇帝,他自认为这是子孙称帝而万代不会改变的事业,金人一旦改变主意,就把他揪住捆绑起来,父子都做了俘虏。先例可鉴,记忆犹新,而王伦又想要皇上效法刘豫。
注释:¹谨按:恭敬论述。按,经过考察核实得出的结论。²王伦:字正道,莘县(今山东莘县)人。绍兴七年(1137年),徽宗和宁德后死于金国,王伦任迎奉梓宫使,出使金国,答应割地议和。绍兴八年(1138年),王伦出使金国,不久即与金国使臣同回临安。绍兴九年,王伦再次出使金国被拘,六年后拒绝降金,自云:“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伪职,臣敢爱一死以辱命!”遂被金国君主勒死。《宋史》对王伦颇多贬词,赵翼《廿二史札记》有为其辩白之语,可供参考。³狎邪:行为放荡,品行不端。⁴顷:不久以前。⁵缘:因为。⁶宰相:指秦桧,时任宰相,力主与金讲和。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宋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被释南归后,两任南宋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曾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⁷举:推举。⁸使虏:出使金朝。虏,对敌人蔑称。下文丑虏、犬戎、夷狄等,皆有蔑视意。⁹专务诈诞:只说些欺诈虚妄的话。¹⁰斯罔天听:骗取皇帝的信任。天听,天子的听闻。¹¹“今者”句:绍兴八年金国国君派遣萧哲、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同王伦使宋,以“诏谕”为名,即将宋视为属国,因为古代国君告知臣下或百姓才叫“诏谕”,故引起宋朝士人抗议。¹²臣妾我:使我为臣妾。男称臣,女称妾,表示被统治的身份。¹³刘豫我:使我变成刘豫那样的附庸。刘豫,字彦游,阜城(今河北交河)人,南宋叛臣,金傀儡政权伪齐皇帝。金兵南下不久降金,建炎四年(1130年),被金人立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属河北),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统治河南、陕西之地,配合金兵攻宋。绍兴七年(1137年)被废黜,父子二人皆为阶下囚,后迁居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而死。¹⁴臣事:像臣子那样去侍奉。¹⁵不拔:不可拔除,不可动摇。形容牢固。¹⁶捽:泛指抓,揪。¹⁷商鉴不远:即殷鉴不远,宋人避宋太祖父赵弘殷讳,改殷为商。语出《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来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文中是指刘豫称臣而终被金人诛杀的教训。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犬戎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犬戎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犬戎¹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犬戎(róng)(fān)臣之位²?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yí)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³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guān)毁冕(miǎn),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shǐ)¹⁰而使之拜,则怫(fú)¹¹怒。今丑虏¹²,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译文:天下是祖宗创立的天下,皇上所居的帝位是祖宗传下的帝位。怎么能把祖宗的天下变为金人的天下,把祖宗的帝位变成金人附属国儿皇帝的地位呢!皇上一投降,那么宗庙社稷的神灵都将被金人所玷污,祖宗养育了几百年的人民都要衣襟向左改变风俗了!朝廷执政大臣都将降为陪臣,全国的士大夫都要废弃汉族的礼服,换上金人的服装。到时金人的贪欲无法满足,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像对待刘豫那样用无礼的态度强加到我们头上呢!三尺儿童是最不懂事的,如果指着狗猪要他跪拜,那他也会怫然大怒;金人就是狗猪,堂堂宋国,一个接一个地拜倒在狗猪脚下,就是小孩子都感到羞耻,难道皇上忍心这样做吗?
注释:¹犬戎: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²藩臣之位:附属国的臣子之位。³赤子:比喻百姓,人民。⁴衽:衣襟。我国古代汉族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少数民族的服装,衣襟左掩。这里是以左衽作为受金人统治的代名词。⁵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⁶冠:指古代官吏所戴的礼帽。⁷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行朝仪、祭礼时所戴的礼帽。⁸胡服:少数民族的服装。⁹三尺童子:谓小儿。¹⁰犬豕:狗和猪。比喻鄙贱之人。¹¹怫然:愤怒貌。¹²丑虏:对敌人的蔑称。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zǐ)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¹。”呜呼!自变故²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dàn)³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jié)民膏血而不恤(xù),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gòu)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¹⁰,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¹¹矣。
译文:王伦的意见竟说:“宋朝只要向金人投降,那么徽宗的灵柩便可归还,太后便可回国,钦宗便可归返,中原便可收复。”唉!自从汴京沦陷以来,主张议和的人,谁不是拿这种话来引诱皇上呢?但是终究没有一桩应验的,金人是真心还是假意就已经非常清楚了。而皇上还不醒悟过来,耗尽百姓的膏血却不知顾惜,忘了国家大仇却不思报复,含垢忍辱,拿天下来臣事金人却心甘情愿。即使金人一定可以讲和,完全像王伦所说的那样,那天下的后人又将会把皇上说成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何况金人狡诈多端,而且王伦又用奸诈的手段帮助他们,那么徽宗的灵柩决不可能归还,太后决不可能回国,钦宗决不可能归返,中原决不可能收复。然而膝盖一弯曲便不能再伸直了,国势一衰微便不能再振作了,真叫人为此痛哭流涕长叹不已啊!
注释:¹“则梓宫”四句:梓宫,皇帝、皇后的灵柩,此指宋徽宗赵佶的灵柩。赵佶于绍兴五年死于金国。太后,指高宗生母韦贤妃,与徽宗同被俘金国。高宗即位后,遥尊其母为皇太后。后迎归宋朝。渊圣,指宋钦宗赵桓,渊圣为宋钦宗的尊号。²变故:指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克汴京,俘虏徽钦二帝。³啖:喂食,引申为利诱。⁴膏血:犹言民脂民膏。⁵含垢忍耻:忍受耻辱。⁶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甘心拿着天下而臣事金国。⁷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⁸变诈:欺诈。⁹济之:指王伦帮助金朝。¹⁰陵夷:由盛到衰,衰颓,衰落。¹¹长太息:深深地叹息。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肯北面臣敌,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口,败之于淮阴,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万万矣!倘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¹,危如累卵²,当时尚不肯北面³臣敌,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kòu),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wō),败之于淮阴¹⁰,较之前日蹈海之危¹¹,已万万¹²矣!倘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jù)¹³出虏人下¹⁴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¹⁵,下穹庐之拜¹⁶,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¹⁷。此鲁仲连¹⁸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bàng)¹⁹汹汹²⁰,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译文:过去皇上辗转避难在海道上,危险得像垒起来的蛋一样,那个时候尚且不愿面向北方对敌称臣,何况国家形势逐渐好转,将领们竭尽锐气杀敌,士兵们渴望奋起抗战。就比如前不久金人势力到处侵扰,刘豫配合金人入侵,我军就在襄阳、淮水、涡口、淮阴等地击败过他们。比起流离在海上那样的危险境遇,当然已经好了万倍。假使不得已而非用兵不可,我们难道就一定会败在金人之下吗?现在无缘无故地反而臣服于金人,要委屈皇帝的尊严,向金人俯首跪拜,三军将士不等作战士气就已经衰竭了。这就是鲁仲连仗义不尊秦为帝的原因,不是舍不得那尊秦为帝的虚名,而是顾惜那天下大势不容许这样做。朝廷内大小官员,朝廷外军队和百姓,异口同声,都想吃王伦的肉。内外议论纷纷,皇上却不闻不问,我真担心一旦事变发生,祸害将不可预料。我私下认为不杀掉王伦,国家的存亡就不可想象。
注释:¹向者陛下间关海道:指建炎三至四年(1129年—1130年)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从建康(今南京)逃往杭州、明州(今宁波)并航海到温州一事。间关,谓道路崎岖难行。²累卵:把鸡蛋堆叠起来,比喻极其危险。³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⁴陆梁:跳跃貌,引申为嚣张、猖獗。⁵伪豫:指刘豫的伪政权。伪,不合法的。⁶固:通“故”,已经。⁷败之于襄阳:指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击溃刘豫大将李成,收复襄阳等地。事见《宋史·岳飞传》。⁸败之于淮上:指绍兴四年韩世忠击溃金及刘豫大军,追至淮水一事。事见《宋史·韩世忠传》。⁹败之于涡口:指绍兴六年杨沂中(又名存中)、张宗颜大败刘豫三十万大军事。事见《宋史·杨存中传》。涡口,涡水入淮水之口,在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¹⁰败之于淮阴:绍兴四年,“帝亲征,王师大捷于淮阴”,事见《宋史·章谊传》。又绍兴三年,赵立破金兵于淮阴。¹¹蹈海之危:航海,比喻危险。¹²万万:谓远远胜过当初。¹³遽:竟,就。¹⁴出敌人下:指比敌人弱。¹⁵万乘之尊:皇帝的尊严。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辆),后世以“万乘”指皇帝。¹⁶下穹庐之拜:向金国低首下拜。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这里借指金国。¹⁷索:尽,完结。¹⁸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高士。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¹⁹谤议:非议。²⁰汹汹:形容声势盛大。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随非愎谏,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明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归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附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¹而亦为之。陛下有尧(yáo)舜之资,桧(huì)不能致陛下如唐虞²,而欲导陛下为石晋³。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随非愎(bì),已自可见。而乃建白¹⁰,令台谏¹¹侍臣佥(qiān)¹²议可否,是明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bàng)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孔子曰:“微¹³管仲¹⁴,吾其被(pī)¹⁵左衽(rèn)矣。”夫管仲,霸者¹⁶之佐¹⁷耳,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¹⁸。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归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¹⁹附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²⁰。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²¹,漫²²不敢可否²³事。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²⁴”,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²⁵,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²⁶,徒取充位²⁷如此,有如²⁸虏骑长驱,尚能折冲²⁹御侮³⁰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译文:纵然如此,王伦不值一说,而秦桧凭着朝廷心腹大臣的身份也做出这样的事。皇上有唐尧、虞舜的才资,秦桧不能使皇上成为唐尧、虞舜一样的国君,却想诱导皇上做石敬塘那样的儿皇帝。礼部侍郎曾开等人引用古人所说的道理来驳斥他,秦桧竟大声责备他们说:“你知道古人的事,我难道不知道吗!”秦桧坚持错误、不听别人的劝告,从这件事上就自然可以看清楚。至于他提出建议,让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共同讨论可否议和,这大概是害怕天下人议论自己,而让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共同来分担舆论的指责。有见识的人士,都以为朝廷没有人才。唉!真痛惜啊!孔子说:“倘若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着头发,衣衽向左了。”管仲不过是霸主齐桓公的助手罢了,还能改变衣衽向左的地区,协助主持会盟各国诸侯。秦桧是大国的宰相,反而驱使百姓放弃文明风俗,成为衣衽向左的地区。那么秦桧不仅是皇上的罪人,实在也是管仲的罪人了。孙近附和秦桧的意见,于是做到参知政事。天下人盼望太平如饥似渴,孙近却在中书省吃白饭,议事时完全不表示赞成或反对。秦桧说对敌国可以讲和,孙近也说可以讲和;秦桧说天子应当向金人下拜,孙近也说应当下拜。我曾经到过政事堂,多次提出质问而孙近却不回答,只是说:“已经命令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讨论了。”唉!参与决定国家大事却只求讨人喜欢,空占官位到了这种地步,如果敌骑长驱直入,还能抗拒敌人抵御外侮吗?我私下认为秦桧、孙近也应该斩首。
注释:¹心腹大臣:皇帝亲信的大臣。²唐虞:尧、舜的朝代名。³石晋:指五代石敬瑭建立的后晋政权。石敬瑭勾引契丹兵灭除后唐,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受其册封,国号为晋,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⁴礼部侍郎:掌管礼乐、祭祀、教育、科举等事务机构的副长官。⁵曾开:字天游,曾几之兄。他曾当面反对秦桧的议和,《宋史·曾几传》载:“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因而触怒秦桧,被贬徽州。⁶古谊:即古义,古人所说的道理。⁷折:驳斥,责难。⁸故事:旧事、典故。⁹随非愎谏:坚持错误,固执而不听他人意见。¹⁰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¹¹台谏:指御史台和谏议官。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¹²佥:众,皆。¹³微:非,无。¹⁴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¹⁵被发:散发。¹⁶霸者:指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¹⁷佐:辅助。¹⁸衣裳之会:指齐桓公主持的各诸侯国的盟会。衣冠:古代士以上的服装,这里指汉族地区的物质文明。¹⁹孙近:南宋无锡人,进士出身,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绍兴八年(1138年)附和秦桧主和,除参知政事,旋兼以同知枢密院事,对金使卑躬屈膝。傅会:附和,迎合。²⁰参知政事:官职名称。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副使、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²¹伴食中书:指居宰辅之位而无所作为。宋朝皇宫内别置中书,叫做“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地方,孙近身为宰相副职,处处附和秦桧,不作主张,所以称他为“伴食中书”。伴食,陪同进食。唐时朝会毕,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食,后遂因以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²²漫:枉自,徒然。²³可否:赞成或反对。²⁴当拜:指宋天子向金人跪拜。²⁵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²⁶参赞大政:参与决定国家大事。²⁷取充位:占据官位而不负责任。《挥麈后录》卷十“取”字后有“容”字。²⁸有如:如果。²⁹折冲:击退敌军。折,挫败。³⁰御侮:抵御侵侮,与“折冲”意同。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小臣狂妄,冒渎天威,甘俟斧钺,不胜陨越之至!
臣备员枢(shū)¹,义不与桧等共戴天²。区区³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gǎo)。然后羁(jī)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小臣狂妄,冒渎天威¹⁰,甘俟(sì)斧钺(yuè)¹¹,不胜陨(yǔn)¹²之至!
译文:我充当枢密院一名属员,誓不与秦桧等同活在一个天底下。我的小小心愿,就是希望将秦桧、王伦、孙近三人斩首,把他们的头颅悬挂在竹竿上到藁街上去示众。然后拘留金国使者,责备他们违背礼义,再从容地派出讨伐金国的军队,那么三军将士不待作战就已勇气倍增。不这样的话,我只有跳入东海一死罢了,岂能留在小朝廷苟且偷生吗?小臣狂妄,冒犯了陛下的尊严,甘心等待着处罚,不胜惶恐之至。
注释:¹备员枢属:当时胡铨任枢密院编修,故云。备员,充数,这里是谦称。²不与桧等共戴天:意谓与秦桧等人仇恨极深,不愿共生于天下。³区区:谦词,用于自称。指小的意思,含有愚拙的意思。⁴竿之藁街:用竹竿把头悬于金国使臣住的街上以示众。竿,用作动词,犹言“悬”。把头挂在竹竿上。藁街,汉朝的街名,在长安城南内,为汉代长安城中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⁵羁留:扣押。⁶徐兴问罪之师:出兵讨伐敌人。徐兴,从容不迫地发起。⁷赴东海而死:这是借用战国鲁仲连的话,以此表示他坚决反对议和的态度。⁸小朝廷:指如果议和告成,宋朝将成为金国的附属。⁹冒渎:冒犯。¹⁰天威:皇帝的威严。¹¹甘俟斧钺:甘心等待处罚。俟,等待。斧钺,泛指兵器,借指刑罚、杀戮。¹²陨越:跌倒。封建社会上书皇帝时的套语,谓犯上而表示死罪之意。引申为惶恐。

  在“绍兴和议”之前这场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深刻的政治斗争中,胡铨站在民族和人民的立场上,真理在握,义正辞严;但作为一个奏本,为了使赵构比较容易接受,又必须讲究斗争艺术。义正辞严和讲究策略的高度统一,构成了此文的基本特色。

  这首先体现为以弹劾奸臣为线索,以反对和议为灵魂的总体构思。胡铨上书的根本目的是反对和议,因而鼓吹和议的秦桧之流理所当然地成为弹劾的对象。如果弹劾成功,反对和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再者,主张和议的总后台是赵构,作者不便道明,就把矛头指向佞臣奸相,驳斥他们主张议和的谬论,揭露其险恶用心。这样,批判起来就可以痛快淋漓,无所顾忌,实际上起到指着和尚骂贼秃的效果,使赵构不便发作,也为赵构接受抗金派的意见准备了一个台阶。加上在弹劾奸臣时,不断暗讽明谏,时时提醒赵构不要听信奸臣误了国家大事。在开始弹劾王伦时,作者以刘豫为例,揭穿金国的狼子野心。奏本说:“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并非陛下欲效之,而是伦欲陛下效之,陛下可不能上当,这是暗谏。接着,又以童子作比,三尺童子虽无知之至,仍不肯下拜仇敌,“而陛下忍为之耶”?这是婉谏。在批驳王伦谬论时,作者先指出,主和议的人都是这样“说啖陛下”,然而卒无一验,应该清醒了,“而陛下尚不觉悟”,即令敌决可和,尽如王伦所说,“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这已是明谏了。在弹劾秦桧时也是这样,“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如石晋”。胡铨弹劾奸臣不忘进谏皇上,直言极谏而又注意分寸,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上。

  在弹劾奸臣时,胡铨先弹劾王伦,后弹劾秦桧、孙近,而且在弹劾王伦时花了大量的篇幅,把批主和派的主要内容,都放在弹劾王伦这一部分。这也是服从于文章的总体构思的。王伦是一个狎邪小人,市井无赖,只是主和派的一名走卒而已,而且数犯法,有前科,臭名昭著。胡铨弹劾他,人人称快,赵构也容易接受。因而胡铨把要批主和派的话都放在这儿说,放纵笔墨,大加挞伐,厉言正色,毫不留情,“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但是,胡铨弹劾的主要对象是秦桧,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秦桧是当朝宰相,是赵构的心腹,胡铨需要讲究一些策略。他在弹劾王伦时,开头就说“顷缘宰相无识”,“无识”二字看起来责之不重,实际上已把王伦的罪过,一古脑都转到秦桧名下。弹劾王伦结束后,又写道:“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看似一个过渡句,但在全文分量很重。说王伦不值一提,言下之意,秦桧才是真正的元凶。一个“虽然”,就把秦桧垫上去了。心腹大臣本应忠贞不二,“而亦为之”,一个“而”,一个“亦”,把秦桧从心腹大臣的地位推到王伦的行列之中,又从王伦那儿提出来,属于更不能容忍之列。王伦已立斩犹迟,秦桧就更不在话下了。

  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是原则性与策略性统一的一个表现。秦桧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显赫,孙近、王伦也是宠臣,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要弹劾他们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策略的。作者弹劾王伦列举骗官、卖国、欺君之罪,并提出王伦典型的卖国言论加以批判;弹劾秦桧则先指出他是王伦的后台,随后引出曾开与秦桧之争为证。曾开针对秦桧向金人求和,对秦桧说:“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何自卑辱至此!”又引用一些古语责备他,秦桧大怒说:“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依然我行我素。文章直接征引了秦桧原话。从字面看,是要证明秦桧坚持错误,一意孤行,实际上是抓住了秦桧卖国的又一个证据。作者弹劾孙近,主要抓住他处处附和秦桧,同时引出自己与孙近的一段应答为证,论证他完全是取悦上级,空占官位。王伦的卖国言论,秦桧对曾开的责斥,孙近敷衍作者的答辞,这些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都是奸臣卖国、误国的铁证。作者以此为据弹劾他们,理直气壮,不容辩驳。文章反复论述不能与金和议,用亡国之仇不可忘、祖宗天下不可让的基本道理,劝赵构不要轻信奸臣妄说。从敌人无厌之求的本质和变诈百出的伎俩,从刘豫降敌而父子为虏的可悲下场,推论与金和议决没有好的结果。从国势、人心、士气、最近战事胜负的形势,推论对金用兵未必为金所败。前提正确,推论科学,具有不可置疑的逻辑力量。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一一都为胡铨所言中。绍兴九年,秦桧接受和议,但金言而无信,仅一年时间,又大举南下。岳家军在人民的支持下,节节胜利,打出了一派大好形势,如果岳飞不被害死,金兵决不能轻易得手。

  原则性和策略性的统一,还体现在语言上,特别是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运用上。全文大量运用排比句,并且经常间用表示决断的感叹句,气势磅礴,一往无前,节调铿锵,咄咄逼人,表现了作者一身正气,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勇气概。驳斥王伦谬论一段,义正辞严,表现得尤其突出。文中反问句使用频率也很高。反问句多少带有测度的语气、商量的口吻,却又决不可作否定的解释。如“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耶?”“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倘不得已而遂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几个发问都给赵构留下了认真思考的余地,引导赵构自己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既坚持了原则立场,又考虑到斗争的策略。

  胡铨说:“凡文皆生于不得已。”(《灞陵文集序》)《戊午上高宗封事》正是一个富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有识之士,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不得已拍案而起所作的战斗檄文,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声,尽管没有被赵构采纳,但是它鼓舞了抗金军民的斗志,使“勇者服,怯者奋”(周必大《胡忠简公神道碑》),打击了投降派的气焰,“当日奸谀皆胆落”(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403—1410页

shànggāozōngfēngshì

quán sòngdài 

    shàoxīngniánshíyuè yòutōngzhílángshūyuànbiānxiūchénquán jǐnzhāicáishū mèibǎibài xiànhuángxià 

    chénjǐnàn wánglúnběnxiáxiéxiǎorén shìjǐnglài qǐngyuánzǎixiàngshí suìshǐ使 zhuānzhàdàn wǎngtiāntīng zhòuměiguān tiānxiàzhīrénqièchǐ齿tuò jīnzhěyòuzhìshǐ使  zhàojiāngnán wéimíng shìchénqiè shìliú liúchénshìchǒu nánmiànchēngwáng wéisūnwáng wànshìzhī dàncháilánggǎi zuóérzhī wéi shāngjiànyuǎn érlúnyòuxiàxiàozhī 

    tiānxiàzhě zōngzhītiānxià xiàsuǒzhīwèi zōngzhīwèi nàizōngzhītiānxiàwéiquǎnróngzhītiānxià zōngzhīwèiwéiquǎnróngfānchénzhīwèi xià zōngmiàoshèzhīlíngjìn zōngshùbǎiniánzhīchìjìnwéizuǒrèn cháotíngzǎizhíjìnwéipéichén tiānxiàzhīshìjiēdānglièguànhuǐmiǎn biànwéi shícháilángyànzhīqiú ānzhījiāliúzāi sānchǐtóngzhìzhī zhǐquǎnshǐérshǐ使zhībài rán jīnchǒu quǎnshǐ tángtángguó xiàngshuàiérbàiquǎnshǐ zēngtóngzhīsuǒxiū érxiàrěnwéizhīxié 

    lúnzhīnǎiyuē   gōnghuán tàihòu yuānshèngguī zhōngyuán   biànlái zhǔzhě shuíshuìdànxiàzāi ránéryàn zhīqíngwěizhī érxiàshàngjué jiémíngāoxuèér wàngguóchóuérbào hángòurěnchǐ tiānxiàérchénzhīgānxīnyān jiùlìngjué jìnlún tiānxiàhòushìwèixiàzhǔ kuàngchǒubiànzhàbǎichū érlúnyòujiānxiézhī gōngjuéhuán tàihòujué yuānshèngjuéguī zhōngyuánjué ér shēn guóshìlíng zhèn wéitòngliúchángtài 

    xiàngzhěxiàjiànguānhǎidào wēilěiluǎn dāngshíshàngkěnběimiànchén kuàngjīnguóshìshāozhāng zhūjiàngjìnruì shìfèn zhǐqǐngzhěshìliáng wěikòu chángbàizhīxiāngyáng bàizhīhuáishàng bàizhīkǒu bàizhīhuáiyīn jiàozhīqiándǎohǎizhīwēi wànwàn tǎngérzhìyòngbīng chūrénxiàzāi jīnérfǎnchénzhī wànshèngzhīzūn xiàqióngzhībài sānjūnzhīshìzhànérsuǒ zhòngliánsuǒqín fēiqínzhīmíng tiānxiàshìyǒusuǒ jīnnèiérbǎiguān wàiérjūnmín wànkǒután jiēshílúnzhīròu bàngxiōngxiōng xiàwén zhèngkǒngdànbiànzuò huòqiě chénqièwèizhǎnwánglún guózhīcúnwángwèizhī 

    suīrán lúndào qínhuìxīnchénérwéizhī xiàyǒuyáoshùnzhī huìnéngzhìxiàtáng érdǎoxiàwéishíjìn jìnzhěshìlángzēngkāiděngyǐnzhézhī huìnǎishēngyuē  shìlángzhīshì zhī  huìzhīsuífēijiàn jiàn érnǎijiànbái lìngtáijiànshìchénqiānfǒu shìmíngwèitiānxià érlìngtáijiànshìchéngòngfēnbàngěr yǒushízhīshì jiēwéicháotíngrén  zāi kǒngyuē  wēiguǎnzhòng zuǒrèn  guǎnzhòng zhězhīzuǒěr shàngnéngbiànzuǒrènzhī érwéichángzhīhuì qínhuì guózhīxiàng fǎnguànzhī guīzuǒrènzhīxiāng huì wéixiàzhīzuìrén shíguǎnzhòngzhīzuìrén sūnjìnhuìhuì suìcānzhīzhèngshì tiānxiàwàngzhìyǒu érjìnbànshízhōngshū màngǎnfǒushì huìyuē   jìnyuē   huìyuē tiāndāngbài  jìnyuē dāngbài  chénchángzhìzhèngshìtáng sānwènérjìn dànyuē  lìngtáijiànshìcóng   cānzànzhèng chōngwèi yǒucháng shàngnéngzhéchōng chénqièwèi qínhuì sūnjìnzhǎn 

    chénbèiyuánshūshǔ huìděnggòngdàitiān zhīxīn yuànduànsānréntóu gān竿zhīgǎojiē ránhòuliúshǐ使  xīngwènzuìzhīshī sānjūnzhīshìzhànérbèi rán chényǒudōnghǎiérěr nìngnéngchǔxiǎocháotíngqiúhuó xiǎochénkuángwàng màotiānwēi gānyuè shèngyǔnyuèzhīzhì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半踏¹长裾(jū)²宛约³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mèi)平生
译文:一个平和宁静的夜晚,稀疏的竹帘掩映处,分明映现出一个身姿窈窕、仪态幽雅的倩影。她云鬓高挽,长袖曳地,步履盈盈,姗姗而行。目睹此景,他顿时心潮翻腾,真想去与她亲近,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¹半踏:小步。²长裾:长襟衣服。裾:衣服的前襟,也称“大襟”。³宛约:婉约,形容步态柔美。⁴分明:明确,清楚。⁵昧平生:意思是素不相识无法向所爱之人表示情怀。一说即素昧平生,一向不了解。昧:暧昧。平生:平素;往常。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早是销(xiāo)¹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²,杳(yǎo)无消息若为情³
译文:她深夜独坐在摇曳的灯光下,形只影单;纤指轻移,漫不经心地拨弦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那昔日的一幕,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是踪迹难寻。怎奈往事历历,又如何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呢!
注释:¹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²品弦声:演奏弦乐的声音。品:弹奏,品尝。³若为情:如何能动情,或难以为情。若为:何为,怎为。

  这是写男子思慕女子之作。上片写男子见到女子倩影时的惆怅;下片写他的幻想,结尾一句无限感伤。全词表现了男女间无比缠绵的思慕之情。

  全词好似一幅疏帘仕女图,风度婀娜,仪态优雅,犹如出自周昉手笔。晚妆初过,姗姗而行,长裙曳地,步履盈盈,从竹帘稀处现出窈窕身姿。这模样,当是词人亲眼所见,故印象极深。“晚帘疏处见分明”者,是说起先在竹帘掩映下隐约可见。不无遗憾;直到行至竹帘疏处,才见个分明,活脱脱地表现出帘外人神情的专注,内心的向往和勃发的喜悦。虽说是“见分明”,终因这一帘之隔,而产生一种距离感。这美好的形象,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终隔一层,所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正因为终隔一层,愈觉其美好,隔帘花影,愈见其朦胧迷离之致。这便是“隔”在美感上的作用。词人处于此情此景,“此时堪恨昧平生!”在那时候难免有咫尺天涯之恨,不禁从心头中呼出:“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真想去亲近她啊,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在一、二句历历如绘的形象描写之后,“此时”两字,浓缩了多少一见钟情的复杂感受,真是不如休见,不见也罢,见了又怎样奈何这一腔柔情。从“此时”两字可以看出,一、二句所写的是事后的追忆。这短暂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心中,无法忘怀了。

  过片仍在玩味着对昔日的回忆。身影摇曳,那是她在闪烁的烛光下深夜独坐,见了已经叫人黯然神伤;乐声铮铮,那是她在拨轴弹弦,漫不经心地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这里写偷窥身影,暗听琴声,可以想见迷恋之情。用“残烛”“品弦”四个字,写坐至夜深,琴声凄楚,细腻地刻画了对方心事重重的苦闷和自己体贴入微的怜惜。“早是……更……”的递进句式,又加重了语气,增加了当时无限倾慕和回忆时百般叹惋的感情浓度。最后一句折回,写眼前的叹恨:“杳无消息若为情。”昔日情事,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踪迹难寻。但往事历历可思,的确难以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

  《浣溪沙》是小令中比较简单朴素的形式,最宜于以清淡之笔作素描式的抒写。“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这首抒情小词,正有此淡妆之美。在工笔重彩、姹紫嫣红的花间词中,像一枝香远益清的婷婷玉莲,别具风姿。“三只脚”的《浣溪沙》不易写好。俞平伯在《清真词释》中说:“两脚一组,一脚一组,两脚易稳故易工,一脚难稳故难工,不用气力似收煞不住,用大气力便轶出题外。或通体停匀,或轻重相参,要之欹侧之调以停匀为归耳。”这自是甘苦之言,指迷之论。孙光宪的这一首,上下片都是用前两句描绘当时情景,后一句以唱叹法抒情。正可谓轻重相参、通体匀称,堪为楷模。其写情细腻,造语自然,更值得玩索。

参考资料:
1、 八月居小说网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¹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碧(mèi)²
译文:分别后相隔千里,音信不通,心中的深情也无法寄出,令人惆怅。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注释:¹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²无碧:失眠。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楼高目断¹,天遥云黯(àn),只堪憔(qiáo)(cuì)²。念兰堂红烛³,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译文: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注释:¹目断:望尽,望而不见。²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³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⁴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⁵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评注.《唐宋词小令精华》: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13页
2、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第402—403页
3、 陆国斌,钟振振编.《历代小令词精华》:岳麓书社,1993年:第146页
4、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37页
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
十里田田¹荷芰(jì)²风,渔舠(dāo)³如叶出花中。
译文:荷芰田田吹过十里清风,如刀渔船拨开莲叶荡出荷花丛中。
注释:¹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²荷芰:出水菱荷的叶与花。³舠:形似刀的小船。
鹅儿湖北烟初暝,背指明霞几缕红。
鹅儿湖¹北烟初暝(míng)²,背指明霞几缕红。
译文:鹅儿湖北岸暮霭升起湖面渐渐昏暗,渔人背身指着天上几道火红彩霞。
注释:¹鹅儿湖:在江苏高邮县西。²暝:昏暗。

  王士祯的山水诗在清代堪称绝唱,是其神韵风格的典型和标范。然而他的田园诗作品也别具风神。这类作品数量上虽然不及山水诗多,其地位却不可低估。其实王士祯正是从描绘家乡的风光起步,开始他的创作道路的,乡村题材的创作蕴含了渔洋对故乡山东新城的热爱和童年生活的追忆。由于这种种原因,他的田园诗往往具有一种虚实相融的特点,景外之意颇多,当然这又成为神韵风格的某种体现了。

  全诗纯用白描,一般人们称诗歌的简笔勾勒为白描,其实白描正可分为泛写和特写两种。

  “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是泛写作者所见之景。时值初夏,湖面一片丰满硕大的荷叶,中间簇拥着无数清香四溢、亭亭玉立的荷花,一阵风过,荷叶轻摆,仿佛掀起一层厚厚的碧色波浪。“田田”一词在西汉乐府中就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除非你亲眼见过江南的荷塘,否则难以想像它表现的那种荷叶相连相靠,自在自足的神境。“渔舠如叶出花中。”这句写湖中的小舟。高高的荷叶隐没了小船,不驶到近处,根本看不见。诗人用了一个“出”字,它把“莲花过人头”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后两句则是特写。“鹅儿湖北烟初暝”黄昏时分,暮霭渐渐升起,湖面不觉转向暝色,此时天空尚残留着几缕红霞,霞光反折下来,湖面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红雾般的折光中。

  “背指明霞几缕红。”一句写舟人动作最为传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舟人们正在交谈,其中一人用手指着天上几缕火红的彩霞。诗人在描写时,特别点出了动作的方位,意味深长。渔人们在捕鱼,并没有为欣赏彩霞而停手转身,背着身指是很自然的,这是其一。霞光四映,无处不有,看见身边的彩光,自可想像天上的彩霞,这是其二。其实渔人们对这幅美景早已熟悉,不用看就知道,知道了还是忍不住要赞美,这是其三。诗人在描写这个画面时,对这种生活是太熟悉了,熟悉到默契的程度,所以能抓住这最有韵味的动作,来精确传神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穆杰主编;李忠孝编选.古诗词鉴赏 夏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10:274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¹一两枝。
译文:在城中忙碌错过了看梅花的时期,今天在僧寺的窗前意外看到了几枝。
注释:¹僧窗:僧寺的窗户。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译文:只要看到就很高兴哪管时间晚,更何况是梅花半开。
注释:¹犹:任然,还。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译文:今冬无雪无关紧要,只是少了它对梅的陪衬。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译文:月落山中空寂,虽然无酒但有写成的诗也足以慰藉内心的孤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