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观今古名臣,求如公者人能几。平生勋业,行其无事,一诚而已。方信名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正乾坤清晏,飘然高蹈,非明哲、安能此。太古岁寒松柏,尽春风、闹开桃李。傅岩霖雨,苏门风月,无非天理。莫讶求闲,从来老眼,阅人多矣。待他年,凤诏九重重下,为苍生起。
历观今古名臣,求如公者人能几。平生勋业,行其无事,一诚而已。方信名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正乾坤清晏,飘然高蹈,非明哲、安能此。太古岁寒松柏,尽春风、闹开桃李。傅岩霖雨,苏门风月,无非天理。莫讶求闲,从来老眼,阅人多矣。待他年,凤诏九重重下,为苍生起。
许有壬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丞相英灵迥(jiǒng)未消¹,绛(jiàng)帷灯火²(sà)³寒飙(biāo)
译文:文丞相呵,您的英名永远流芳。深红色供帐里的灯火烛光,被寒风刮着,依旧灯火辉煌。
注释:谒(yè):拜见。文山祠:文天祥祠。文天祥(1236—1283),南宋民族英雄,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抗元兵败被俘,拘囚大都(今北京市)四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就义于燕京。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在监禁文天祥的监牢所在地(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修建祠宇。¹迥未消:远远没有消失。²绛帷灯火:神座前挂着绛红色的帐帷,油灯烛火辉煌。³飒:风声。⁴飙:狂风。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¹梦且遥。
译文:天地虽然宽阔 ,却没有你的容身之所;人生道路崎岖曲折 ,比恶梦还要乱而且长。
注释:¹间关:道路崎岖难行。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花外子规燕市¹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译文:你的魂魄化为子规鸟,在燕市月夜鸣叫;英灵像填海的精卫鸟,永不休止;像伍子胥魂怒激起的钱塘江潮,永不泯灭。
注释:¹燕市:北京柴市。在今北京宣武区菜市口,元明清三代均为刑场。
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
祠堂亦有西湖树¹,不遣南枝向北朝。
译文:祠堂边也长着如同西湖岳庙的树木,枝叶都向南伸展不肯北朝。
注释:¹西湖树:岳飞坟在杭州西湖北岸栖霞岭下。《西湖志》载墓上木枝皆南向。

  本诗首联写文山祠的悲凉景象,为全诗的情调打下了基础;颔联概括文天祥一生的悲剧,颂扬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颈联连用子规、燕月、精卫和浙江潮来隐喻文天祥被害后,人们的沉痛哀思;尾联用岳飞比文天祥,以英雄遗恨长存作结。全诗歌颂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用典精当,词句凝练,格调沉郁,情感深切。

  首联先写文山祠内庄严肃穆的气氛。红色的帷帐映着灯火,摇晃在寒风里,这景色让诗人想象文天祥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历史场面,显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远远没有消失。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虚实相衬,从而表现出文天祥不屈的英灵,也暗含了对文天祥死难的痛悼与钦敬。这一联,讴歌了文天祥的坚贞爱国情操,并把“英灵迥未消”五字作为全诗的纲领,以下皆由此而生发。

  颔联用洗炼的笔墨,概括了文天祥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乾坤浩荡身难寄”,南宋灭亡,国家不存,文天祥避敌追捕,然而乾坤浩荡,无处寄孤臣义士之躯。“道路间关梦且遥”,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押往元都燕京,这句写押解途中情景。文天祥抗元不果,忠义难寄,诗人用十四字描述文天祥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的经历,暗含诗人对文天祥浩然正气的赞赏。

  颈联连用数典进一步地深化了文天祥的坚贞爱国情操。上句写实,诗人来到燕京,凭吊文丞相祠,耳边传来“子规”在月下的悲啼声,如哀如怨,顿生对文天样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崇敬之意。下句以“精卫填海”的故事,说明“填海”是不可为之事,精卫决心要填,寓意文天祥抗元的决心。就当时大势看,抗元胜利的把握是很小的,而文天祥忠于宋朝,正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去实现抗元之志;又以钱塘江怒潮,喻其坚贞不屈的精神,赞美了文天样忠义爱国思想。诗人在这里巧用数典,使“英灵迥未消”进一步具体化,对仗工稳,用典切题,语意悲壮,激扬正气。

  尾联为了表现这种精神的感召力量,作了夸张性的描写。丞相祠前也有像岳坟那样枝皆南向的树木,表明树枝也受到丞相精神的感召,不肯向北方的敌人屈服。南面向阳,树枝容易发旺,这本是自然现象,诗人为了歌颂丞相爱国精神之伟大,因而产生这种联想。把“西湖树”和“丞相祠”联在一起,也是有意使南宋两位民族英雄有所关连,在发扬爱国精神方面,起到前后继承和相互辉映作用。诗至此而止,造成余响不息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颂了文天祥的英灵浩气长存天地之间,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诗从文山祠周围气氛落笔,颔联仅用十四字,高度概括文天祥的光辉业绩,用笔精练。颈链展开想象,句子富于主观色彩。尾联回到祠堂,用祠中之树遣枝向南描写文天祥魂魄不散,誓向南宋的一片忠诚。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在于运用神话典故,作联想的浪漫手法,歌颂文天祥坚贞的爱国精神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全诗用典妥切,属对工整,精致细密。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编选;马雪松,徐奔,褚竞注释,明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10,第223-224页
2、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309-310页
3、 鲍思陶 郇玉华等主编.中国名胜诗联精鉴: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06月:第11页
4、 朱惠国著,元明清诗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第64页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huái)阳多病¹偶求欢²,客袖(xiù)侵霜³烛盘。
译文: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尔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注释:¹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²求欢:指饮酒。³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⁴与:对,向。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qì)¹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²凭阑(lán)³
译文: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注释:¹砌:台阶。²谁此:谁人在此。³阑干:即栏杆。

  “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 “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参考资料:
1、 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 :1583

chūdōngyǐn

 tángdài 

huáiyángduōbìngǒuqiúhuān xiùqīnshuāngzhúpán 
xiàhuāduīxuě míngniánshuípínglángān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汉人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近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平,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近)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xiàoshī--fànyún

hánshāmiànpíngfēixuěqiānjīng

fēngduànyīnshānshùshījiāochéng

cháozuǒxiánzhènbáoxiūyíng

shìqiánjūnjīnzhúpiáoyáobīng

shīdàoxíngzhòngchíliúwèiqīng

suǒlàijīntiānzihàndàoxiūmíng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门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业¹鳝面于²扬州小东门,日³杀鳝以千数。一婢(mǐn),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门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每焚,婢仓皇¹⁰出逃,为¹¹火所伤,困¹²¹³河滨¹⁴。夜深入睡,比¹⁵醒而痛减,伤尽愈¹⁶。视之,有河中污泥,敷(fū)于伤处,而周¹⁷有鳝之行迹¹⁸,始¹⁹知向²⁰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译文: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经营一家卖鳝鱼面的店铺,(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怜悯这些鳝鱼,每天夜晚偷一部分水缸里的鳝鱼,把它们从店铺后门扔回河里。像这样过了几年。 有一天,面条店里遭遇火灾,女佣慌忙逃离,被火烧伤,困在了河边。到深夜睡着了,等到醒来,发现不但疼痛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都好了。她仔细查看,发现有一些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上,而周围有鳝鱼游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放生的鳝鱼救了她。
注释:¹业:经营。²于:在。³日:每天。⁴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以:用。⁵婢:侍女,此指女佣。悯:怜悯。⁶投:扔。⁷之:它们。⁸诸:与“之于”同音(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⁹如是:像这样。¹⁰仓皇:惊慌。¹¹为:每。¹²困:困住。¹³于:介词。¹⁴河滨:河岸。¹⁵比:等到。¹⁶尽愈:全部好了。¹⁷周:四周。¹⁸行迹:爬行的痕迹。¹⁹始:才。²⁰向:从前,先前。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¹。及²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³于河。
译文:高怀中被这奇异的事感动,于是为此不再营业。等到拆除锅灶的时候,锅灶下面有一个洞,很多活的鳝鱼盘踞在里面,高怀中把它们全部放回河里。
注释:¹罢业:停止营业。²及:等到。³悉:全都。⁴纵:放。⁵之:它,指鳝。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野雉(zhì)群雊¹,猿猴相追。
注释:¹雊:读如够,野鸡叫。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还望故乡,郁何垒(lěi)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随波转薄¹,有似客游。
注释:¹转薄:回旋停泊。薄,通“ 泊 ”。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qiú)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此诗写军旅生活的艰辛。薇,野菜,即野豌豆苗。白天我们到山上去采野豌豆苗,因为到黄昏的时候会很饿。溪谷中风很大,又有霜露打湿大家的衣裳,真是非常寒冷。野鸡的叫声遍布山野,猿猴在相互追逐。

  在这样的荒郊野外,不免使人回望故乡,然而,故乡又在哪里?忧郁如石头一般垒积胸中。每座山都有山崖,每棵树都有树枝,可我内心的忧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没有人知道。

  人生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人世,何必如此忧愁呢?我现在不快乐,时光也照样流逝。就像河里的那一只小舟,随着水波流转,也不知道会停在哪里,这就好比是我们的人生啊,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停泊。

  还是披上我的皮裘,骑着良马,在飞驰中暂时地忘却这人生的烦恼吧。

  从此诗我们可以看到,曹丕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人。在远离故土的荒郊野外,不免会产生莫名的忧愁,但这忧愁从何而来、到何而止,我们谁也不知道。而这人生,似乎也正如这忧愁一般,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到何而止。因而,还是暂时地忘却吧,不要去想它。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