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竹通邻舍,修梧限掖垣。日长惟有雨,秋半祇如昏。
乱竹通邻舍,修梧限掖垣。日长惟有雨,秋半祇如昏。
野色愁俱破,河流畏更浑。惟应好僚友,孤寂义弥敦。
野色愁俱破,河流畏更浑。惟应好僚友,孤寂义弥敦。

qiūshěchóuxiàbiānxiūshǒu--fànpēng

luànzhútōnglínshěxiūxiànyuánzhǎngwéiyǒuqiūbànhūn

chóuliúwèigènghúnwéiyīnghǎoliáoyǒudūn

范梈

范梈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5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¹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译文:别看萤火虫散发的光亮小,但它依旧有着照亮夜晚的雄心壮志。
注释:¹莫:不要。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译文:微风又不认识字,为什么要胡乱翻书呢?

  诗人因文成名,也因文惹祸,酿成了轰动一时的“清风”诗案,这首诗因此成为诗人的断头诗。

  徐骏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清朝当权者认为,“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是诗人在嘲讽清朝统治者不识书,不适合统治。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当时清朝盛行文字狱,凡清统治者认为有碍于专制集权统治的著述、文字,必兴起大狱,肆意株连。其中比较突出的康熙二年的庄氏明史案、雍正六年的吕留良案等等。清朝大兴文字狱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其后果极其严重,极大地摧残和钳制了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¹旋点茶。
译文:道边有两三家茅屋草房,主人见到客人来访,马上磨碎芝麻,斟水泡茶。
注释:¹擂麻:把芝麻碾碎。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译文:渐渐走进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大地只觉乡音好听,却不知淮河那一边就已经是海角天涯!

--zhāng

dàopángcǎoliǎngsānjiājiànléixuándiǎnchá

jiànjìnzhōngyuányīnhǎozhīhuáishuǐshìtiān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译文: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yāng)¹
译文:风调雨顺,半月天才下一个晚上的雨,过几天看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注释:¹皆青秧: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译文:天晴下雨都恰合农民的心愿,自古难得。妻子在家里,丈夫在农田雨自忙碌。
倏凉骤暖蚕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倏凉骤暖蚕易蛾¹,大妇络丝中妇织。
译文:天气很快就从凉爽变得暖和,蚕很快结茧,茧破蛾出来,大媳妇在缫丝,二媳妇在织布。
注释:¹蚕易蛾:蚕很快结茧,茧破则蛾出。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中妇辍(chuò)闲事铅华¹,不比大妇能忧家。
译文:二媳妇忙里偷闲修饰打扮,和大媳妇相比,不能很好为家里操劳。
注释:¹铅华:搽脸的粉。事铅华,修饰打扮之意。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译文:大媳妇饭做熟了都不能及时吃,辛辛苦苦等到养蚕的事情忙结束。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小妇初嫁当少¹宽,令伴阿姑²³过日。
译文: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
注释:¹少:稍微。²阿姑:即小姑。³顽:嬉也。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zhù)二麦饶丝绵¹
译文:希望明年还有今年这样的收成,能有多余的大麦、小麦和丝绵。
注释:¹“剩贮”句:意为能有多余的大麦、小麦和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小妇莫辞担上肩¹,却放大妇当姑前²
译文:小媳妇不推辞挑起家务的担子,自己去劳动,让大媳妇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注释:¹担上肩:挑起家务的担子。²当姑前: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这首诗描述农桑丰饶之年,一个农家各有分工共同努力从事紧张劳动的欢悦情景。诗歌刻画这家三个媳妇的不同个性及其在繁忙时刻的不同表现,并表达了农民对农业不断获取丰收的愿望,以及对改善生活的追求。全诗风调纯美,情趣盎然。

  全诗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由农时人笔,写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恰好又是风调雨顺,“阴晴随意”。麦收过后,新秧又已泛青,只见那夫妻双双在田地里忙碌。这真是农家难得的好时光。这一层作者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写出了田家不误农时的勤劳和劳动的热情,赞叹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间。

  第二层集中笔墨写农家三妇。在蚕已作茧、蚕事正忙之时,大妇绕丝,中妇织帛。中妇年轻,忙里偷闲,不时还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妇操劳顾家,忙得连吃饭都不能及时,一直辛苦到蚕事结束。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

  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这田家辛劳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过家中三位媳妇各自不同的神态举止表现出来的。这里的笔法与辛稼轩《清平乐》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相似。辛词依次刻画人物以赞美农家的劳动生活。陈诗则从农家妇女来落笔,排行地位分明,神情各异,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的情趣。第三层写对明年继续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贮二麦饶丝绵”,农家希望辛苦劳动能结出果实。作者在全诗的结尾,又补写一笔“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小妇今年是新嫁娘,理当照顾,明年就应该减轻大妇的负担,让她去陪陪阿婆了。

  作者在这首古诗里反映了风调雨顺年景农民一家的辛勤劳动生活,也写出了劳动之家纯朴和美的家风,以及获得丰收的喜悦和愿望。作者的赞美田家之情是以质朴真切而又饶有情趣的笔触表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210页
2、 王国钦.《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 云中谁寄锦书来:宋代合集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02月第1版:第391页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剑头利如芒¹,恒²³照眼光。
译文:呵,宝剑,尖利如刺芒,我常拿在手上,爱看它放射耀眼的凛凛寒光。
注释:胡无人行: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歌辞内容写边塞生活和征战之事。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¹芒:物体的锋刃之处。²恒:经常,持久。³持:保持。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铁骑¹追骁虏²,金羁(jī)³(xiá)(qiāng)
译文:呵,战马,身披铁铠甲,口衔金络头,多么威武雄壮,我飞身上马,追杀凶猛的敌寇,征讨狡黠的胡羌。一往无前呵,势不可当!
注释:¹铁骑:披着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²骁虏:指凶勇的敌人。³金羁:饰金的马笼头。常用以借指马,这里借指精锐的骑兵。⁴讨:征讨,讨伐。⁵黠羌:狡黠的羌人。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高秋¹骑九月,胡地²早风霜。
译文:江南八九月,正秋高气爽,边塞的原野呀,早已霜厚风狂。
注释:¹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²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男儿不惜死,破¹胆与君尝。
译文:好男儿,为国效忠,何惧艰难困苦,不惜战死沙场!呵,朋友,让我破开肝胆,掬一腔热腾腾的血请您尝一尝!
注释:¹破:刨开。

  这首诗的动人处,主要在于贯通全诗的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情和凌厉直前的气概。

  诗的开篇写剑之尖利如芒、明亮照眼,诗人从剑起兴,睹物生情,展开联想,拓展慷慨激昂的情怀和杀敌报国的气概。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铁骑”,披着铠甲的战马;“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二者互文见义,再加上手中的利剑,使铁骑奔突,喊杀震天,穷追敌寇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追骁虏”、“讨黠羌”,说明对手也非常厉害,反衬战争的激烈。

  “高秋骑九月,胡地早风霜”,写边塞的气候。骑、九月间,一般是秋高气爽之时,但边塞地区却早已是风霜一片,气候严酷恶劣。一个“早”字暗含某种对比,启人想象。这两句语意略移,但实际仍是从侧面来展示战争之严酷。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这两句直言自己不惜身死,不仅敢于披肝沥胆,誓死为国效忠,而且要破开肝胆,让人尝味,以验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战争之严酷作最大无畏的回答,更是对自己许身为国的决心和勇气作的表白,出语慷慨壮烈。

  全诗语言精炼,笔力雄健,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特别是“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两句,慷慨壮烈,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誓死为国效忠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84页
2、 刘凤泉.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济南市: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124页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

  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愁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愁”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虽然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此词上阕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阕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涉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jīnmén··shuāngquè--wángtíngyún

shuāngquèbàoguīhúncuòjǐnzuòjiùchóudōuwàngquèxīnchóuchùzhe

shòuxuěhénqiángjiǎoqīngzizhuāngcánèdàozhītóuluòdōngfēngyóuzuò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