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清昼。记步幄行春,短亭呼酒。怅湔裙香远,波痕尚依旧。赤阑桥下桃花观,寒勒花枝瘦。转回廊、古瓦生松,暗泉鸣甃。
山雨夜来骤。便绿涨平堤,云横远岫。细认沙头,还见有落红否。杨花自趁东风去,空白鸳鸯首。劝游人、莫把骄骢系柳。
坐清昼。记步幄行春,短亭呼酒。怅湔裙香远,波痕尚依旧。赤阑桥下桃花观,寒勒花枝瘦。转回廊、古瓦生松,暗泉鸣甃。
山雨夜来骤。便绿涨平堤,云横远岫。细认沙头,还见有落红否。杨花自趁东风去,空白鸳鸯首。劝游人、莫把骄骢系柳。
仇远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6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茅舍槿(jǐn)¹溪曲²,鸡犬自南自北。菰(gū)³长,水葓(hóng)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yà)鸣梭穿屋。
译文:茅草的房,槿木的篱,一条弯弯的小溪,鸡犬各踞南北在自由嬉戏。茭白摇着长长的绿叶,蕹菜开满了小花,门外的溪水,涨满了春的浓绿。听织机响处,轧轧声急。欢快的梭鸣穿透屋墙,唱着农家的田园曲。
注释:¹槿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槿,落叶灌木。²溪曲:小溪弯曲处。³菰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中国南方浅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作蔬菜。⁴水葓:即蕹菜,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茎中空,亦称空心菜。⁵绿:一作“渌”。⁶听织:听织布声。⁷促:急促。⁸轧轧:象声词。

  孙光宪生长在五代的后唐和北宋初期。他很勤学,博通经史。这首《风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词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描写了田园、村舍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词中描绘的是一幅安详的水乡农家图,连鸡犬都在安详地来回觅食,犹如从容不迫的散步,但作者更看出这安详中不息的生机,在叶上,在花上,在门外流水,门里人家。那轧轧织布声却是他蓦然听到的,就从他驻足留恋的流水家传出。于是他知道,在这安详中忙碌,有急而“促”的劳作。

  作品所展现的,是一幅水乡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准确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水乡农村的环境、景物以及生活内容,用简练朴素的语言加以描绘。在一条小溪的拐弯处,一带的槿(音“仅”,一种落叶灌木)篱掩映着几间茅屋。春天已经到来了,溪边浅水中,菰叶长,水葓(音“洪”,一种水草)开,春波荡漾。这是一个安恬宁静的处所,作者又在这幅画面上配上了动态与音响:屋外鸡犬往来觅食,屋内纺车声响轧轧传出。词中虽然未曾出现人物,但我们已能感受到这农家忙碌的气氛了。全词取材选景的角度和处理都很得当。加之笔墨经济,色调简淡,动静协调,更具有浓郁的农家风味。

  在孙光宪之前,文人词中写到农村的,只有刘禹锡的一首《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而在孙光宪之后,苏轼曾写有农村词《浣溪沙》五首,辛弃疾则更有数十首之多。农村词的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孙光宪的这首农村词,与他前后绝大部分的农村词一样,都未曾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村的矛盾痛苦。但是,他毕竟以这首词填补了五代词中农村词的空白,与他的描写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河传》、边塞征战的《酒泉子》等词一起,在题材内容上一定程度地突破了花间词的樊篱。

fēngliú ·máoshèjǐn槿

sūnguāngxiàn dài 

máoshèjǐn槿 quǎnnánběi cháng shuǐhóngkāi ménwàichūnzhǎng绿 tīngzhī shēng míngsuōchuān穿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zú)(lǜ)¹,当²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³,特向江心设。屹(yì)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译文:长江之水急速翻腾,向东流去,激起的浪花像飞起的珍珠、溅起的雪花。只见一座高峻的山峰,挡住了中流曲折江水。这应该是天公怕长江的水流气势凶猛,特意在江心设下这座山峰的吧!从古至今,屹然挺立,船夫争相指点谈论。
注释:¹崒嵂:高峻的样子。²当:阻挡。³澜倒:狂澜倾倒。⁴屹然:屹立的样子。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岸边无数青山,萦(yíng)¹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zì)²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fēi)³,高空日焕,谙(ān)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译文:两岸无数的青山,盘旋往复,如同紫色的翠玉,映照衬托着层层重叠的云朵。却都躲开了气势盛大的江水,让浪涛姿意汹涌,使这座山峰显现出了高峻的身姿。(见惯了)淡淡的暮色,炊烟中的柴扉,高空中明亮的太阳,熟悉地了解阴天晴空。行人经过此地,(感动得)为你多少次拍击手中的船桨。
注释:¹萦回:回旋环绕。²恣:放纵;没有拘束。³烟扉:云烟弥漫。⁴谙历:熟习,有经验。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山体奇特秀美,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是万里长江的绝胜,江上第一奇景,还有小姑与彭郎相爱,难成眷属,投江殉情,死后化作“小姑山”,而彭郎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彭郎矶”,与小姑山隔江相对的凄美传说,如果按秦观一贯的风格,写小孤山似乎应该从这个传说入手,写一段清新隽永的爱情之歌,但是这首词,气象恢宏雄伟,与秦观的清新婉丽,柔和淡雅的文风十分不符,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比,简直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第一句,先写长江的水势,“滚滚”、“激浪”来形容水流湍急,第二句奇峰突现,一座高峻的山峰,挡住了汹涌的江水。第三句,将此山傲立此处的原因,想像为天公设立,使此山有了中流抵柱的神韵,既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又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可谓神来之笔。后世谢枋得诗“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就是脱胎于此句。

  下阕以两岸群山为衬托,用拟人的手法,说群山虽然高(掩映云千叠),虽然美(萦回紫翠),但在汹涌的江水面前都退缩了(都让洪涛恣汹涌),只有小孤山屹立在中流,日复一日,感动着过往行人。

  这首词壮思逸飞,境界开阔,是秦观词中少有的豪放之作。

niànjiāoguòxiǎoshān--qínguān

zhǎngjiānggǔngǔndōngliúlàngfēizhūjiànxuějiànfēngqīngdāngzhùzhōngliúwànzhéyīngshìtiāngōngkǒnglándàoxiàngjiāngxīnshèránjīnzhōulángzhǐdiǎnzhēngshuō

ànbiānshùqīngshānyínghuícuìyǎnyìngyúnqiāndiédōurànghóngtāoxiōngyǒngquèfēngjuébáoyānfēigāokōnghuànānyīnqíngchèxíngrénguòwèijūn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yì)¹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²尽皆隐匿³;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ǎng),戴纶(guān),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译文:孔明已经分配布置妥当,先派五千人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几个骑兵拍马奔来,说“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袭来!”当时孔明身边没有其他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孔明登上城楼观察,果然尘土冲天,魏兵从两路向西城杀过来。孔明传令,命令“把旌旗全部隐藏起来;所有的士兵各自守住城里的铺子,如果有擅自走动者,以及大声喧哗者,斩杀!大开四城门,每一处城门由二十军士,扮成百姓,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来,不可擅自行动,我自有计策。”孔明于是披上鹤氅,戴纶巾,领着两个小童携琴一张,在城楼上面敌,靠着栏而坐,焚香弹琴。
注释:¹司马懿:统帅魏国重兵的大将军。²旌旗: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³隐匿:隐藏。⁴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⁵擅动:自作主张。⁶鹤氅:用鸟羽编成的衣服。⁷纶巾: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日:“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日:“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¹。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日:“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日:“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²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译文: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兵到城下,见了孔明如此模样,都不敢进,急报给司马懿。懿笑着不信,于是命三军停下,从马上远远望着。果然看见孔明坐在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边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边有一童子,手执拂尘。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完后非常怀疑,于是到中军,命令后军换做前军,前军换做后军,向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军队,故意装作这种姿态?父亲为什么就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定会中他的计。你们岂能知道?最好快点退兵。”于是两路兵马都退去。
注释:¹麈尾:用鹿一类动物的尾巴做的拂尘。²汝:你。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黄华水帘¹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²
译文:黄华山的瀑布可称天下一绝,我最初听人讲述闻自雪溪翁。
注释:黄华山:即隆虑山,又称林虑山,在河南林县西北二十五里。¹水帘:即瀑布,位于黄华山北岩。²雪溪翁:指王庭箱,字子端,号雪溪,世宗大定年间进士,官供奉翰休,曾卜居于彰德(治所在安阳),辖林县等地,买田于林虑,读书于黄华山寺,自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丹霞翠壁高欢¹宫,银河下濯(zhuó)青芙蓉²
译文:红霞辉映着插天峰下高欢宫,飞瀑荡涤山石如青艳的芙蓉。
注释:¹高欢:南北朝北齐神武帝,他曾在黄华山插天峰筑避暑宫。²芙蓉:即荷花,古人诗中常借喻山峰,西岳华山最高峰亦名莲花峰。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mó)¹难为功。
译文:昨天清晨也偶然走进黄华山,更觉难以摹写这造化的奇境。
注释:¹摹写:照着样子写字或绘画,此指照着景物写诗,亦即写诗描写、黄华爆布。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译文:当时的节气已到了三月早春,树木赤条条的没有春的面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译文:汹涌的瀑布声从绝壑处湍急而来,溅起的雾气仿佛夹杂着凛凛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¹一洗平生胸。
译文:瞬间那高悬千丈的瀑布尽收眼底,把平生的沉郁忧闷一下清洗干净。
注释:¹芥蒂:细小的梗塞物,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快。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雷公¹怒激散飞雹,日脚²倒射垂长虹。
译文:轰鸣飞溅的水流如雷公怒击飞雹,云隙间阳光倒射形成垂挂的彩虹。
注释:¹雷公:是神话传说中的雷神,左手持鼓,右手执推,击鼓则雷鸣。²日脚:指太阳从云朵缝隙间射下的光线。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lí)¹百斛(hú)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译文:如百斛骊龙吐珠似的水一下泻出,翻卷着海底宝藏使龙王愁苦在胸。
注释:¹骊珠:传说出自深渊中骊龙下巴下面的一种贵重的珍珠。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¹融结谁为雄?
译文:水珠轻莹明澈时分时合互不相碍,变幻融凝有谁能胜过此雄奇之景。
注释:¹变见:交化,显现的意思。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译文:回来后思绪仍被那里景色所激动,梦里似看到晨月落后春山尽空灵。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¹不得穷²
译文:手中虽然拄着仙人的九节苍藤杖,每恨看不尽奇绝胜景而心中耿耿。
注释:¹胜景:优美的景物。²穷:穷尽,看尽。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¹红。
译文:只盼携壶再来这黄华水帘岩下住,道人已约定山樱烂漫时节再重逢。
注释:¹山樱:山樱桃,我国北方山地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春天开花,花小而红。

  本诗是一首比较单纯的写景纪游诗。全诗共二十四句,可分为三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昔日的耳闻。首句是总评价,点出黄华胜景在瀑布一水。水帘是诗人初游黄华的重点,也是该诗描绘的中心。“天下绝”三字一锤定音,给瀑布以极高的赞誉,颇有与“桂林山水甲天下”争雄之概。次句点出上句的由来。“天下绝”的评赞出自王庭药这位熟谙黄华为当代名人之口,更增强了其权威性和说服力,引人必欲一睹黄华丰彩而后快。诗人下文并未马上去写瀑布,却又盘马弯弓,借雪溪翁的话回溯到古代:“丹霞翠壁高欢宫”,此句以这件史事来说明,云霞流丹、峰峦耸翠的黄华风光为世人瞩目钟爱,是由来已久了,而人工的楼台宫殿画栋珠帘又为山川增色添辉,使之愈益引人。“银河下灌青芙蓉”,使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李白的写景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元好问诗则将山水合在一句,不仅言简意赅,而且使瀑布之壮观、山川之秀美交相辉映,札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水光山色令人陶醉神往。第一部分写出昔日耳闻的黄华水帘之美,表现出内心向往之情,为下文的游山描写做了铺垫。

  第五句至第二十句是第二部分。这部分正面描写初游黄华观赏水帘的情景。这是全诗的中心和最精采部分。“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二句承上而来,如果说,第一分的四句表述了“久闻大名,倾慕已久”之意,那么,这两句则是抒写“今日一见,名不虚传”之慨。上句流露出终偿夙愿、喜出望外之感,下句进一步赞叹黄华水帘实景胜似耳闻,其美难以言传,更加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这两句先以虚笔总述初游的观感,从当初、他人和传闻转到昨朝、自己和目睹。尽管诗人慨叹摹写之难,但他在下文却是很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黄帘水帘图”。“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这两句勾勒出大的背景环境,突出了中州地区春色姗姗来迟的特征,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景象迥异。诗人歌咏黄华水帘的美景之前,却突出黄华三月份尚无春容的特征,写出这似乎缺乏诗意的句子,其用意有深一层理解和体会:首先,就写景而言,是“喧主夺宾”之法,诗人是有意摈弃山青木秀、燕舞莺歌的繁华热闹背景,以便更加突出所要描绘的水帘。前人诗中用类似手法者不乏其例,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元诗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与李、柳之作可谓异曲同卫,而且又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共次,就抒情而言,是“欲扬先抑”之笔:正当山无春色,环境萧条,心情难免寂寞无聊之时,忽然发现了那充满勃勃生机和盎然春意的瀑布,才更加令人欣岑和振奋,产生一种久渴逢甘、雪中送炭之感。总之,在大笔勾勒黄华水帘的背景环境时,这种“喧主夺宾”和“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运用得颇具匠心,值得仔细体会玩味。第九句至第十二句进行直接描写,分别从听觉、触觉、视觉和内心感受不同角度刻画瀑布。“湍声隆氨转绝壑,雪气察凛随阴风”。写黄华瀑布,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先感其寒,颇有“先声夺人”的气势。这隆隆巨响,这凛凛寒威,恰似戏剧演出中,威风凛凛的大将出场之前,舞台上的紧锣密鼓,扣人心弦,引人去注目那即将亮相的主角。“悬流千丈忽当眼”写突见壮观的瀑布,给人巨大的精神震撼,诗人愕然而视的神态,如在目前;“芥蒂一洗平生胸”写大自然景色给人以积极的思想陶冶,自己不禁心旷神怡,胸怀开阔。这两句把写景与抒悄融为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结合紧密自然,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更深一层赞美了黄华山瀑布如友如师,催人振奋,给人启迪。第十三句至第十六句,以奇幻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描绘瀑布:“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这两句真是绘声如闻,绘色如见。诗人笔下的黄华飞瀑,仿佛正在以峦壑为鼓,以湍流为号,演奏着高山流水交响乐,又仿佛正在以日脚为灯,以长空为幕,表演着精采的霓裳羽衣舞。如此描绘,可谓写照传神。“骊珠百解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两句形容水势之大,浪花之美,不但想象新奇、比喻巧妙,而且幽默诙谐,富于情趣。对黄华瀑布的直接满写,真是淋漓尽致了。于是,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句,诗人又变换了表达方式和描写角度:“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是疑问,又是感叹,更是颂赞。在雄奇的尤自然面前,深情的诗人不能无动于衷。但千言万语,仍说不尽黄华之美,真是“更觉攀写难勺功”,未尽之情,不由发为连者惊叹。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写,也就转为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了。“归来心瑰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两句以余兴不消和魂牵梦萦,表现黄华山水给人印象之深,真是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第二部分游山情景的描写就在这深情绵邀的日思夜梦中结束。

  最后四句是第三部分,抒写对来日重游的渴望:“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写。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句中用仙人九节杖的神话故事之典,固然是说自己穷尽胜景本有条件却未能充分利用,但同时也给黄华山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仿佛这是一座仙人出没的仙山了。‘山樱红”点出重游之日的山景将比初游时“山木赤立无春容”更加迷人。“岩下宿”表穷尽美景的决心。“携壶”一则写重游兴致之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用意。此景此情,足以引人遐思。全诗至此夏然而止,语尽而意未穷,给人留以回味和想象余地。

  全诗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描写角度多变,表达方式灵活。诗人按游前、游时、游后的时间顺序,从耳闻、目睹、内心感受,魂牵梦萦各个角度,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各种方式,去表现黄华的自然风光及个人的初游观感,“构思窗渺,十步九拆,愈沂而意愈深,味愈隽”,写得既淋漓尽致,又余味无穷,给人以弧烈感染和深刻印象。诗人能如此成功地为黄华瀑布传神写照,除得力于他对祖国山河的深挚热爱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外,还受益于其广泛的阅历。“贱子贪名山,客刺已屡投。黄华挂灵台,天坛避清沟,太山神明观,二室汗漫游。胸中隐然复有此大物,便可挥斥八极隘九州。”名山大川,诗人不仅耳闻,而且目睹身诺,历览山川之美,并有所比较,故而善于抓住特征,写出个性。“眼处心生句自神”也正是诗人自己山水诗创作成功的经脸概括。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作品鉴赏资料来源:温人杰,《似海豪情夸胜景 如椽彩笔写黄华——元好问诗赏析》,《教学与管理》,1986年01期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dàn)¹疏雨²³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译文: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
注释:¹澹烟:清淡的云烟。²疏雨:稀疏的小雨。³间:间隔。⁴斜阳:夕阳。⁵江色鲜明:江上的颜色很明亮。⁶海气:海上吹来的风。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shèn)¹²云收破楼阁,虹残³水照断桥梁。
译文: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海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
注释:¹蜃: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²散:消散。³虹残:雨后虹影渐渐消残。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风翻白浪花千片¹,雁点青天字一行²
译文: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注释:¹花千片:风吹江水,浪花喷涌,如片片白花。²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或“一”字。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图画 一作:写画)
好著(zhuó)丹青¹图画取²,题诗³寄与水曹郎
译文: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注释:¹著丹青:用颜料著色画起来,即彩色画。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²图画取:临摹下来。画,一作“写”。³题诗:画上题诗。⁴水曹郎:水部曹郎,水部官职名。当时张籍在水部任职,故称水曹郎。

  这首诗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首联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倍显清新可人。加上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阵阵袭来,凉爽人。题中所谓“景物鲜奇”足见并非虚言。

  颔、颈二联展开笔墨,逐一描绘“鲜奇”景物。颔联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蜃散”句写的是海市蜃楼景色,不过诗人未曾描绘其全景,而是抓住了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的刹那,摄下了“破楼阁”的镜头。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虹残”句也是同一法门。雨后天空出现的虹,弯弯地好像拱桥,此是常景。诗人静候至虹影渐渐消残,水中仿佛映着一座断桥时,他眼明手快按下了快门。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破楼阁”、“断桥梁”,既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显示出诗人于选景上别具只眼的匠心。

  颔联为静境描写,颈联遂作动势点缀。“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 “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一“翻”一“点”,使江天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意,而遗词用意之精微传神,尤为人叹服。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景物鲜奇,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仅吟玩成篇,且请人画作图幅,题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末联即写此,字里行间含蕴着难捺欣喜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张籍《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诗尾联“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即谓白居易身处“天堂”杭州,得优游闲吟,则当无外放任职之遗憾。这也透露了白居易心情已不似数年前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时那样悲郁的消息。

  此诗写景层层铺设,淡墨白描,新颖有致而明白如话;其情则寄寓在景物描写中,又涵咏在尾联之点题中,而使人读之有味,味之有趣,得到了轻松愉悦的美感享受。

jiānglóuwǎntiàojǐngxiānyínwánchéngpiānshuǐzhāngyuánwài

bái tángdài 

dànyānshūjiànxiéyáng jiāngxiānmínghǎiliáng 
shènsànyúnshōulóu hóngcánshuǐzhàoduànqiáoliáng 
fēngfānbáilànghuāqiānpiàn yàndiǎnqīngtiānháng 
hǎozhuódānqīnghuà shīshuǐcáoláng  (huàzuò xiěhuà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