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舟小。沿堤傍着裙腰草。裙腰草。年年青翠,几曾枯槁。渔歌一曲随颠倒。酒壶早是容情了。容情了。肯来清坐,吃茶须好。
兰舟小。沿堤傍着裙腰草。裙腰草。年年青翠,几曾枯槁。渔歌一曲随颠倒。酒壶早是容情了。容情了。肯来清坐,吃茶须好。
张雨

张雨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 3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三日¹入厨下,洗手作羹(gēng)²汤。
译文:婚后第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
注释:¹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²羹:泛指做成浓汤的菜肴。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未谙(ān)姑食性¹,先遣(qiǎn)²小姑³尝。
译文: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¹“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²遣:让。³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xīnjiàniáng

wángjiàn tángdài 

sānchúxià shǒuzuògēngtāng 
wèiānshíxìng xiānqiǎnxiǎocháng 
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
世间尤物¹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wéi)²睡起,发妆³酒酽(yàn),红脸杏花春。
译文:我的意中人是世间绝色女子。腰身轻巧纤细。从芳香艳丽的帏帐中起床,开始化妆,脸色好像喝过酒,红润如春天娇艳的身花。
注释:¹尤物:指绝色的人物。²香帏:芳香艳丽的帏帐。³发妆:化妆。⁴酒酽:脸色如同喝过酒。
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娇多爱把齐纨(wán)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温柔,品流¹详雅²,不称在风尘。
译文:她娇美可爱喜欢把玩纨扇,笑的时候,用扇子轻轻遮住朱唇。她心性温柔,品格安详温雅,不像沦落风尘的人。
注释:¹品流:品类流别。²详雅:安详温雅。

shǎoniányóushízhī··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shìjiānyóuzhōngrénqīnghǎoyāoshēnxiāngwéishuìzhuāngjiǔyànhóngliǎnxìnghuāchūnjiāoduōàiwánshànxiàoyǎnzhūchúnxīnxìngwēnróupǐnliúxiángchēngzàifēngchén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hè)¹垂肩尺²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注释:¹鹤发:指白发。²尺:量词,旧时长度单位。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译文: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同州端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长期离乡背井,而今返里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开头就写刻画了一个白发老人的形象,略写了端午节的气氛。然后就写到小孩子见到自己的喜悦,想要尽快回到自己的故乡。

tóngzhōuduān

yīnyáofān tángdài 

chuíjiānchǐcháng jiāsānshíduānyáng 
értóngjiànshuōshēnjīng quèwènfāngshìxiāng 
朱鹭,鱼以乌。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朱鹭,鱼以乌¹。路訾(zī)²鹭何食?食茄(jiā)³。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译文:鹭鸟吃鱼,吃掉后又想吐。鹭鸟以什么为食呢?它在荷茎下进食。是要咽下去呢,还是要吐出来?这得去问击鹭鸟鼓的进谏者,他们究竟是要对皇帝吐露真情,直言进谏呢,还是把有些言语自己咽下去,不说给皇帝听呢?
注释:¹鱼以乌:指鹭鸟吃鱼,但吃掉鱼后又想吐。²路訾邪:表声音,无义。³食茄下:这句说的是鹭鸟在荷茎下进食。茄,荷茎。⁴问诛者:诛,一作“谏”。意思是问进谏者。
古代朝廷上树立一面大鼓,上面装饰有一只红色的鹭鸟。这面鼓,就是面谏皇帝时用的。朝臣向皇帝进谏时,就要先击鼓。此诗假借咏鼓,以勉励进谏者要敢于向皇帝尽情吐露忠言。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
桃应问士:“舜为天子,皋(gāo)(yáo)¹为士,瞽(gǔ)(sǒu)²杀人,则如之何?”孟子士:“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
译文:桃应问道:“假如,舜做天子,皋陶执行法律,要是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该怎么办?”孟子说:“逮捕他就是了。”桃应说:“那么舜不会制止他们吗?”
注释:¹皋陶: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 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²瞽瞍:人名。古帝虞舜之父。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士:“夫舜恶¹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译文: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皋陶不执行法律呢?舜作为天子就要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
注释:¹恶:怎么。
“然则舜如之何?”
“然则舜如之何?”
译文:桃应又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士:“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xǐ)¹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译文:孟子说:“舜把抛弃王位看作像扔掉破鞋一样。他会偷偷背着父亲逃跑,到沿海边住下,终生高高兴兴的,快乐得忘记曾经拥有过天下。”
注释:¹敝蹝:破旧的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