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宗周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内廷不下班师诏,朔漠全归大将旗。
莫向宗周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内廷不下班师诏,朔漠全归大将旗。
父子一门甘仗节,山河万里竟分支。孤臣犹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父子一门甘仗节,山河万里竟分支。孤臣犹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zhàochéngzhǐyuèwángyùn--gāomíng

xiàngzōngzhōutànshǔyīngxióngshēngānwēinèitíngxiàbānshīzhàoshuòquánguījiāng

ziméngānzhàngjiéshānwànjìngfēnzhīchényóuyǒumáishēnèryóuhúngèngbēi

高明

高明

高明(约1305~约1371) 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韩魏公¹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²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³之,尤为宝玩。乃表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¹⁰。”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译文:韩琦在大名府的时日,他的)堂兄弟中有个人送给他一只玉杯,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杯)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弟),特别视为珍宝(很喜欢)。于是打开好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台布覆盖着,把玉杯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进(饮)酒,不一会被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杯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大家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魏公的度量如此宽厚。
注释:¹韩魏公:韩琦,北宋名臣。²玉盏:玉杯。³答:答谢。⁴醇:味道浓厚的美酒。⁵漕使: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⁶卓:同“桌”。⁷且将用之酌酒:并准备用它来进酒。⁸吏将:指差役人员中的统领。⁹俱:都。¹⁰物破亦有时:东西总有坏的时候。

hán

míng wèizhī 

    hánwèigōngzàimíng yǒurénxiànzhǎnèrzhī yúngēngzhěhuàizhǒngér biǎoxiānxiázhǐ zhēnjuébǎo gōngbǎijīnzhī yóuwéibǎowán nǎikāichúnzhàocáoshǐ使xiǎnguān shèzhuó xiù zhìzhǎnshàng qiějiāngyòngzhīzhuójiǔ biànquànzuò éwéijiāngchùtáidǎo zhǎnsuì zuòjiēèrán jiāngdàizuì gōngshéndòng xiàowèizuòyuē  yǒushí  wèijiāngyuē   fēi zuìzhīyǒu  gōngzhīliàngkuānzhònghòu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汉庭¹荣巧宦,云阁薄(bó)²边功。
译文: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
注释:¹汉庭:指汉朝。²薄:轻视。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译文: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这首诗的前两句鞭挞了朝廷用人不以正道,滥施赏罚,致使巧宦得意,良将灰心的现象;后两句对乔侍御功高无赏、白首沉沦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全诗以汉写唐、借古喻今,直斥官场的黑暗,表现了诗人对唐朝不重用贤臣的不满情绪和对友人未得重用的同情,用典帖切,寓意深广。

  一二句夹叙夹议,诗人从“荣”字落笔,以“薄”字作反衬,将两句诗所叙的事件,作了鲜明的对比。在朝廷受到荣宠的不应该是“巧宦”,而如今却“荣巧宦”;在“云阁”上受到表扬的应该是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名将,而如今却“薄边功”。这两句诗,互文见义,正反相形,将赏罚不明、是非颠倒的昏暗现象揭露无遗。劈头即发议论,借汉喻唐,笔锋犀利,为下面直抒胸臆先作好铺垫。

  三四句承前而生发,诗人对好友乔知之的遭遇表示同情。诗人用“可怜”叫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同情,并用感喟、深沉的调子道出“可怜”的对象骢马使,富有感染力。诗人感情的波涛臻于顶峰,用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语气感叹道:“白首为谁雄”。正直不阿的骢马使,白首沉沦,不为世用,空有雄才。陈子昂在写这首诗时,乔知之已年近五十,故诗人以“白首”称之,可见这是首慨叹戍边将领生不逢时的咏老诗。

  这首诗以“荣巧宦”“薄边功”概括朝政昏暗,以“骢马使”比乔知之而叹其“可怜”,然后以“白首为谁雄”的反诘语作结。全诗四句,共有三处用的是汉代词汇、汉代人物汉代典故,又是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仅此而论,在艺术特色上犹有独到之处,蕴含深广,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65-66页
2、 衣殿臣编著.历代咏老诗.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07-108页

shānfēngshùzèngqiáoshíèrshì

chénáng tángdài 

hàntíngróngqiǎohuàn yúnbiāngōng 
liáncōngshǐ使 báishǒuwèishuíxióng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题红叶清流御(yù)¹,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chán)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²
译文:曾经有过题诗故事的红叶正在流过清澈的御沟,那些观赏秋菊的人都寻欢作乐在歌楼。天空高远深长大雁的身影显得稀少,月亮落下树叶飘零秋山就显得消瘦。又到了冷清清暮秋时候。衰落的柳树陪伴着秋蝉的悲鸣传来一片哀愁,谁能让穿白衣的小吏前来送上解忧消愁的好酒?
注释: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双调为元曲常用宫调。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入双调。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古人以六为阴,以九为阳,故名重阳。古代在重阳节往往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民俗活动。¹“题红叶”句: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唐人记红叶题诗故事颇多,比较有名的是范摅《云溪友议》卷十所载之卢渥事。卢渥赴京应举,偶在御沟拾得一枚红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唐宣宗放出部分宫女,卢渥得一人,即红叶题诗者。后人常用这个典故来寄托闺怨情思或感叹姻缘天定。这里不过是以红叶黄花点明季节,装饰文面。²白衣送酒:指的是晋朝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仆人在重阳节给在篱边赏菊的陶渊明送酒的典故。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载,晋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九月九日于东篱下采菊盈把,闲坐之。未几,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至,即便就饮,酣醉而归。”白衣,指官府给役之人。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着白衣,此处用衣着代人。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小令,写作者闲适地在红叶上题诗让流水带走他的情义,观赏菊花后醉卧歌楼,表达了作者陶醉于赏黄花之中的快乐;看到万里长空的雁影稀疏,远山狭长清瘦,暮秋时节到处冷冷清清,使作者内心孤独冷清之情油然而生;这时节,无人送酒,一起解忧,年华老去,表达了作者无知己相伴的愁苦。全曲通过“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等具有凄寒、衰败特征的意象营造出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在用词铸句、描摹景物以及酿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方面,都颇见艺术功力。

  重九正是入秋时候,草木摇落,北雁南飞,一片衰飒之气,容易唤起人的愁思。这首小令渲染了冷清的秋天氛围,寄托了悲凉的秋思,情调有些哀伤。

  此曲从季节景物特征入手,点出“红叶”“黄花”,以写“重九”的自然风光。“题红叶清流御沟”,说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但此曲中只不过取“题红叶”三字,与下文的“赏黄花”构成对仗而已。“题红叶”也只是赏红叶的意思。“赏黄花人醉歌楼”也只是一般的泛指,不一定是作者在楼上醉赏黄花。秋天,枫林叶赤,丛菊花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此乃作者雅兴所在,故不觉吟成此丽句,以描写此情景。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两句,续写秋容秋光。秋日晴朗,天高云淡,人的视线能看得很远,因而显得“天长”。值此暮秋时分,北雁南飞,所剩已不多,故极目长天,雁影就显得十分稀疏。月落时位置接近地平线,其光线斜照,山影遂显得狭长而呈清瘦的姿态;当然草木摇落,也是山容变瘦的一个原因。这两句写秋容秋光,可谓抓住特征善于描状,雁影零落,山形清瘦,使人感到那份高旷与寂寥的况味。加上对仗工整,意境浑成,实乃写景佳句。接着,作者又用一句“冷清清暮秋时候”来加以概括。于是形象的具体画面,由此抽象的一般的概括而获得了关于景象和节序的质的规定性。此句还开拓了读者联想的范围:除“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外,其他一切也都是冷清清的。

  最后两句,因写秋景而触发的淡淡的哀愁。“衰柳寒蝉”是打上主观色彩的秋景,向来为文人抒发秋思时所采用,作为景物媒介。作者睹衰柳疏枝,闻寒蝉悲鸣,遂悠然而生“一片愁”之情。此时此刻,他感到寂寞,希望有朋友送酒来一起喝,但终无人来,他于是发出了“谁肯教白衣送酒”之叹。结尾未尝不是一个注脚:假使隐居了,谁肯像王弘对待陶渊明那样遣白衣使者为自己送酒呢?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寥溢于字里行间。这里流露出作者倦于官场,欲隐居而又因种种原因难以痛下决心之意。

  这首小令虽然不脱离悲愁的范畴,但立意孤高,用语也颇为别致。选取“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这些秋日的典型景物入曲,用“稀”“瘦”“衰”“寒”等冷色调的字眼来状秋天之景,更显得秋意浓,愁思重,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44-45
2、 墙峻峰等注评.元曲三百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36

chénzuìdōngfēng ·chóngjiǔ

zhì yuándài 

hóngqīngliúgōu shǎnghuánghuārénzuìlóu tiānchángyànyǐng yuèluòshānróngshòu lěngqīngqīngqiūshíhòu shuāiliǔhánchánpiànchóu shuíkěnjiàobáisòngjiǔ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¹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史记》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¹善养老,盍(hé)²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³,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shì)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cú)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译文: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zhú)¹秋光老。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²秋。
注释:¹不逐:犹言不随。²占断:占尽。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瑶觞,花先着酒香。
(zān)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瑶觞(shāng)¹,花先着酒香²
注释:¹瑶觞:泛指美酒。²着酒香:显露出酒香。
秋日黄花,分外馨香。采菊为妇簪头,恩情缠绵如见。菊花相传为益寿之卉,古人尝谓菊酒可以延年,闺中弄花情深,不饮亦醉,不着香艳语而尽得风流。上片“占断秋”三字极为新巧。

mán··qiūfēngsǎojǐnxiánhuācǎo--寿shòu

qiūfēngsǎojǐnxiánhuācǎohuánghuāzhúqiūguānglǎoshìchāchāitóuchāitóuzhànduànqiū

zānhuārényǒugòngzhùniánniánzuìyòngfànyáoshānghuāxiānzhejiǔ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