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长才世岂多,群邪嫉正奈公何。气蒸云雾藏乔岳,声转沧溟放大河。
经国长才世岂多,群邪嫉正奈公何。气蒸云雾藏乔岳,声转沧溟放大河。
远迹江湖犹弃绝,惊心岁月屡消磨。鹍鹏自有垂天翼,肯逐飞鸿入网罗。
远迹江湖犹弃绝,惊心岁月屡消磨。鹍鹏自有垂天翼,肯逐飞鸿入网罗。

wéiyángjiǎhóu--yángzài

jīngguózhǎngcáishìduōqúnxiézhèngnàigōngzhēngyúncángqiáoyuèshēngzhuǎncāngmíngfàng

yuǎnjiāngyóujuéjīngxīnsuìyuèxiāokūnpéngyǒuchuítiānkěnzhúfēi鸿hóngwǎngluó

杨载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1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一道鹊桥横渺(miǎo)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译文: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译文: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níng tángdài 

dàoquèqiáohéngmiǎomiǎo qiānshēngpèiguòlínglíng 
biéhuányǒujīngnián chàngwàngxīng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¹
译文: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
注释:¹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蚕神女圣¹早成丝,今年丝税²抽征早。
译文: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老。
注释:¹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她为“蚕神女圣”。²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róng)¹
译文:今年提前征老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
注释:¹戎索:本义为戎法,此处引申为战事。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mù)¹
译文: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
注释:¹罗幕:即丝罗帐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译文: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译文: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檐前袅(niǎo)¹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译文: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
注释:¹袅袅:摇曳、飘动的样子。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羡他虫豸(zhì)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译文: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虽然属于“古题”,却合乎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其辞质而径”,见者易谕;“其事核而实”,采者传信;“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全篇仅一百一十字,却由于层次丰富,语言简练,显得义蕴深厚,十分耐读。

zhī--yuánzhěn

zhītàimángcánjīngsānxínglǎo

cánshénshèngzǎochéngjīnniánshuìchōuzhēngzǎo

zǎozhēngfēishìguānrénèsuìguānjiāshìróngsuǒ

zhēngrénzhànshùdāochuāngzhǔjiāngxūngāohuànluó

sāozhīyóubiànliāonánzhī

dōngjiātóubáishuāngérwèijiětiāowénjià

yánqiánniǎoniǎoyóushàngshàngyǒuzhīzhūqiǎoláiwǎng

xiànchóngzhìjiěyuántiānnéngxiàngkōngzhīluówǎng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gēng)(yín)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注释:金人捧露盘:双调,七十九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丸句,四平韵。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¹、春水溶溶。平康²巷陌,绣鞍(ān)金勒(lè)跃青骢(cōng)³。解衣沽(gū)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译文:记得北宋的都城,是一个富贵繁华之地,我曾在那里观赏游玩。御路两旁的流水微波溶溶。平康里巷、青楼歌院,富贵人家的公子骑着饰有镶金笼头的青骢宝马出入其间。我也曾解衣沽酒,在歌伎弹奏的丝竹管弦声中沉醉不醒。尽情享受欢乐时光,看到的全是无限美好的柳绿花红。
注释:¹御沟:指汴京御路两旁的水沟。²平康:唐代长安里名,亦称平康坊,为妓女聚居之所。这里是指汴京倡楼酒馆林立的繁华之处。³骢:青白色的马,今名菊花青马,也泛指马。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到如今、馀霜鬓(bìn)¹,嗟(jiē)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²。雕栏玉砌³,空锁三十六离宫。塞(sài)(jiā)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译文:如今我已经两鬓斑白,感叹从前之事,就好像是一场梦。现在只见漫空寒烟,蓬草在空中乱飞;曾经精心雕琢的白玉栏杆,早已积满灰尘,北宋帝王的宫室也已被废弃。黄昏中,几声凄切的胡笳声传来,惊得雁群四散。春风吹拂,使人分外孤寂落寞。
注释:¹霜鬓:鬓发色如白霜,形容年迈。²飞蓬:蓬,指蓬草,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称飞蓬。常用来比喻行踪漂泊不定。³雕阑玉砌:雕花的阑干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泛指宫殿。⁴离宫:本指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这里是泛指汴京的皇宫。⁵塞笳:即胡笳,古管乐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故又称塞笳。

  词的上片,用“记神京”开篇,化实为虚,回忆当年故都“柳绿花红”的繁华景象和自己裘马清狂、“解衣沽酒”的浪漫生活。下片以“到如今”过渡,由虚入实,描绘汴京沦陷以后“满目飞蓬”的衰败现实和词人凄凉悲怆的心情。全词没有一句议论、抒情之语,但字里行间尽显忧伤之情,含蓄蕴藉,感慨深沉,读之令人黯然。

  词的上片以“记”字领起,统领始终。“神京”二字点明感怀对象。繁华地,旧游踪“二句,前句概括性也介绍了京都,后句词人便把自己引入作品之中,表明了他与京都的密切关系。这三个短句构成上片的第一段落,为后面描绘和抒情准备好了铺垫。

  “正御沟、春水溶溶”以下,作者紧扣“春”字进行描绘。摹写了自然景物。其中,“御沟”标志宫庭之所在,承接前面的“神京”而来。流淌在御词里明净的春水。由此可以想象那生机勃勃的草木,而这一切都引发了京师人士无限的游春意。

  从“平康巷陌”到歇拍的“柳绿花红”,是上片的第三段落。“平康巷陌”,本指歌女聚居之地,这里还指秦楼楚馆、酒肆茶坊、勾栏瓦市等游乐场所。

  “绣鞍金勒”句说的是那些“章台走马”的男子,“解衣沽酒”句概写他们的游乐。“柳绿花红”应当是指代城市中献伎的女子。她们穿红着绿,正是所谓“柳绿花红”。而“平康巷陌”则是以这些人为主体的。在宴饮场中,文娱之所,她们是免不了的。因此,此词在“醉弦管”之后,立即补上“柳绿花红”一句点明那些女子正在献艺。这一段落重在写京都市人游冶及宴钦等方面的情景,通过这寥寥数笔,读者便可以想见当时国泰民安。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情调随之而变。起首的“到如今”三字,与上片中的“记”字相呼应,它把词人的神思再度拉回现实。“嗟往事、梦魂中”六字,引发上面蕴蓄的势态,于是,此时的衰败与昔日的繁华便在这里得以绾合。这是六个沉重的字眼,那些令人沉醉的“前事”只能在“梦魂”之中得以出现,这当然是令人伤痛的事情,所以词人在“前事”上更着一“嗟”字,充分表现了苦楚之情。“馀霜鬓”三字,承接前事已成空而来。虽然,这里作的陈述,极为客观,但它的内中却饱含着词人的万般无奈与无限的悲哀。这几句为下片的第一个段落,在这里,词人运用了实事虚写的方法,使其情感更为浓厚。由此,全词转向深入,全词的中心也因此自然推出,即作者过京师之“感怀”。

  “但寒烟”至全词的结束,为下片的第二个段落。重在写词人所见,以景物渲染气氛,为抒情服务。“但”字一直贯穿到底,引出此时所见之景:有映入眼帘的唯有漠漠的寒烟和瑟瑟凉风中飘飞的蓬草;昔日的殿宇徒然伫立,而那当年喧嚣的百官朝拜之所,天子臣子议政之庭,早已渺无人迹;苍茫的暮色中,唯见寒笳悲吟声中惊飞的塞雁;依然是昔日拂面的东风,可是,它们此时送来的却只有那说有出、道不尽的凄寂与酸楚。

  这首词在写作上颇具特色,它主要是以多方面的对比来抒发词人的情感。纵观整首词上下片,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首先,上片以“记神京”引起,下片以“到如今”发端,它们分别贯穿了上片和下片的始终,从而形成了鲜明地、在跨度地对比。就全词所展示的景象来看,是昔日京师宴乐与此时寒笳凄厉、哀鸿长鸣的边塞形成的鲜明对比。在这种强烈的大起大落中,作者的黍离之悲、伤痛之情得以充分地表现。其次,从用笔上看,全词写得比较徐缓。但由于作者在上下片中摄取不同景物和注入不同的情感,这种徐缓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异。就上片来看,它用于较为平实的铺写中,从而表现出一种欢乐惬意的情绪。而当它用于下片的以虚写为主、且更加深刻的描写中时,这种徐缓便将词人的痛楚之情增浓变厚了。最后,就全词的着色来看,虽然同是写春天的景象,但词的上片明丽柔和,而下片更偏重于凄迷冷寂。它们与词人所要表现的情感相吻合起到了衬托和渲染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M].北京: 长征出版社,1999 ,883-884.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相传为李白所作《菩萨蛮》写行人归意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本词起首即由此借来。“短长亭”,短亭、长亭,为古时设在大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因此作者谓之“无情”。路程本身距离的长与短,实为人的感觉,谓其“无情”更是人的情感的投射,所以这“行路无情”实在是“人有情”的表现,以“无情”衬“有情”更显出其“情”的强烈与深刻。接下来作品又从时间长久的角度来进一步写这“年去年来”的羁旅之苦。作者在另一首《南乡子》中写道:“游子绕天涯,才离蛮烟又塞沙。岁岁年年寒食里,无家。”这几句可谓这年复一年的“鞍马”行旅生活的注脚。令作者不堪的还不仅是这没有休止的漂泊之苦,更有一种老大无成而生命虚耗的憾恨,一语“何成”,已见词人憾恨之深;几许“雪茎”,更衬出其悲愁之重。长路漫漫,归期遥遥,匆匆行旅间,鬓丝已染霜雪而事业却无所成——游子漂泊的愁苦、憾恨与困惑就这样一层层地被推向了极致,弥漫于词中。

  下片着重描写游子漂泊中孤清之怀。首二句述其寒夜读书的情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句似为词人所本,不过词中所写当为作者生活实情的描述。其中“灯”的意象是耐人寻味的。它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在漫漫旅途上,也只有“书”能给他以慰藉,让他得以超脱那难忍的孤独和愁苦。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檠,灯架,烛台,这里用作量词。同时,这灯下夜读的情节也向人们展示了主人公清高雅逸的襟怀,下旬中的“窗外几竿君子竹”即是这种襟怀的象征。“凄清”一词很准确地道出了竹子那身处孤寒之境却不失清雅风韵的品质。古人称松、竹、梅、兰为君子四友,故而作者在这里直接称竹为“君子竹”,词人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于表达对不为时困而凛然有节的古君子之风的仰慕与追求。煞尾处“时作西风散雨声”又从听觉感受上来写竹:西风飒飒,竹叶簌簌,好似风吹雨散一般。显然,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风神,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竹声“时作”,余音不绝,语虽尽而意未穷。

  与唐宋词中某些抒写羁旅情怀之作的明显区别是,词人没有陷于孤独悲戚的情感中而不能自拔,上片言漂泊之苦,作者极尽渲染之能事,但这只是一个铺垫,至下片则一“灯”擎而愁云散,述读书以明志,赋翠竹以寄情,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谓“哀而不伤”者也,正如王鹏运评刘秉忠词所云:“雄廓而不失之伧楚”(《藏春乐府跋》)。

nánxiāngzi··nánběiduǎnzhǎngtíng--liúbǐngzhōng

nánběiduǎnzhǎngtíngxíngqíngyǒuqíngniánniánláiānshàngchéngduǎnbìnchuíchuíxuějīng

shěqíngdēngkànshūmíngchuāngwài竿gānjūnzizhúqīngshízuò西fēngsànshēng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译文: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注释:望夫石:古迹名。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来已是几千载(zǎi)¹,只似当时²初望时。
译文: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注释:¹载:一作“岁”。²时:一作“年”。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28-829

wàngshān

liú tángdài 

zhōngwàngguī huàwéishíxiāng 
wàngláishìqiānzǎi zhǐdāngshíchūwàng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