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羹真我食,薜荔亦吾衣。养性随时足,全生徇物非。
藜羹真我食,薜荔亦吾衣。养性随时足,全生徇物非。
秋蓬犹未定,风树莫相违。谩作烟霞想,曾无羽翼飞。
秋蓬犹未定,风树莫相违。谩作烟霞想,曾无羽翼飞。

yùnjiāngxíngshǒuèr--yángzài

gēngzhēnshíyǎngxìngsuíshíquánshēngxùnfēi

qiūpéngyóuwèidìngfēngshùxiāngwéimánzuòyānxiáxiǎngcéngfēi

杨载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1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译文:我看那浅池中摇头摆尾的鱼儿,永远不会认识到海水的广阔渊深。
注释:里中女:穷乡僻壤的女子。里,野里。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译文:看那桑树下的采桑女,永远不会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贫窗苦机桑(zhù)¹,富家鸣杵(chǔ)(zhēn)²
译文:采桑女在窗下辛苦的织布,富家人家遍身罗绮,夜夜响起捣衣声。
注释:¹机桑:织布机。²杵砧:捣衣的槌棒与垫石。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天与双明眸(móu),只教识蒿(hāo)(zān)¹
译文:采桑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发簪。
注释:¹蒿簪:野蒿制成的簪子。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徒惜越娃¹貌,亦蕴(yùn)韩娥²音。
译文:有着西施之貌只能幽处野里,有着韩娥之音却湮没无闻。
注释:¹越娃:指西施。²韩娥:《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译文:从来没有见过珍贵的珠宝玉石,所以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岂知赵飞燕¹,满髻(jì)²黄金。
译文:哪里知道受宠的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
注释:¹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²钗:作动词用。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不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

  此诗是通过农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别为贫家女子鸣不平的。诗的前四句以池中鱼不知海水深来比喻穷乡僻壤的女子无从想象富贵人家的生活。诗的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民歌往往重复咏唱。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接下来将采桑女的种种美好资质和她们的贫苦生活作对比。五、六句中“苦机桑”扣“桑下女”,“鸣杵砧”扣“华堂阴”,形成了鲜明对照,揭示了富贵人家与桑下女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机桑”,织布工具。“杵砧”,捣衣工具。“苦机桑”的“苦”,反映了桑下女那种“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的辛劳情景,然而桑下女的劳动成果,却全给富贵人家剥夺了去。“鸣杵砧”的“鸣”字,既形象地表现捣衣之声,又暗示富贵人家不养蚕,不织布,反而遍身罗绮,有做不完的衣服。这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晚唐时期,朝政日非,国势日微,赋敛日重,劳动人民终岁劳苦,不得温饱,而豪门贵族“缯帛如山积”(白居易《重赋》),“衔杯吐不歇”(郑遨《伤农》)。“苦机桑”与“鸣杵砧”对照,正深刻地反映了这种罪恶的社会现实。

  以下是通过形象进行议论。作者以“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慨叹桑下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的束发工具。“明”字妙,突出了桑下女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神态。“只教”,一个转折,点出劳动妇女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精致的工艺品,一生只见识过粗贱的饰物,显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意。

  接着,以“越娃”(西施)“韩娥”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承接“双明眸”,并在“越娃”“韩娥”之上,冠以“徒惜”,惜桑下女有西施之貌,而幽处野里;有韩娥之音,而湮没无闻。“惜”而徒然,表明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与无可奈何的心情。

  “珠玉不到眼”两句,从字面看,并无难解之处。“遂”字很重要,它将两个否定词“不”与“无”紧密联结起来,贯通上下文,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而这颗心又是“珠玉不到眼”使然的。

  结尾两句,与“华堂”、“富家”照应,并与桑下女恰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这是全诗精神的结穴处。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受宠幸,尚豪奢。“满髻钗黄金”,“钗”作动词用,是说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从的来源是美人“两片云,戴却数乡税”(郑遨《富贵曲》),正是从千万个“桑下女”式的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这就提醒人们:统治者骄奢淫佚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汗。作者不便说明当代,所以假托“赵飞燕”。这与白居易《缭绫》中“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的手法是相似的。纪昀认为,古人为诗,不废议论,只是“不着色相”而已。《里中女》就是这样。此诗意在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然而这个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形象语言来表达的,是富于情韵的。

  此诗与一般的同情贫女的诗作不同,诗中没有因为里中女贫困就对她一味地赞扬,而是指出了“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即里中女不是天生纯朴,富家女也不是生来尚豪奢,而是环境使然,导致他们之间不同的原因是财富对人纯洁心灵的腐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71-1272页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惟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太湖,东南巨浸(jìn)¹也,广五百里²,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wù)³,幽谷曲隈(wēi),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ài)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jié)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mǎng)(miǎo)(hòng)(tóng),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zhù)之。意惟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译文:太湖是东南方的大湖。它方圆五百里,挺立于波涛之上的山峰数以百计。而层层叠叠的山谷,各不相同的谷地,幽深的山谷,曲折的水流,无非是神仙圣灵栖息的地方。天下的山峰,有水才能有情趣;有时候水被束缚显得狭窄紧迫,就不能尽显山的奇美;天下的水,有山才能尽显其美;山有时孤零矮小,就不能尽显水的奇趣。太湖水势广阔浩荡,连绵不断,淹没了许多山,山虽多但太湖的水却足以容纳得下。我想这只是海外才有的独一无二的岛,这样绝美的风景在中原是没有的。因此凡是太湖边的奔流的河水,屏列的山峰,都是凭借太湖才成为了胜景。
注释:¹巨浸: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在江苏和浙江两省之间,周围五百余里,面积三万六千多顷,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素称鱼米之乡。²广五百里:《明史·地理一·苏州府》:太湖“纵广三百八十三里,周三万六千顷”。³坞:四周高而中间低的谷地。⁴曲隈:水流弯曲之处。⁵孤孑卑稚:孤零矮小。⁶漭淼澒洞: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⁷中州: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亦称中原。⁸奔涌:奔腾涌出。⁹屏列:像屏风一样排列着。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自锡山¹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jiāo)、湫(jiǎo)山之间²,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³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译文:从锡山经过五里湖,就到了宝界山,它在洞庭山的北面,椒山、湫山的中间,王仲山先生住在那里。先生早年曾弃官不做,而他的儿子刚刚考中,也辞官回家了。他们在家中的庭院里每天吟诗作画自娱自乐。因而长洲县的陆君让我为山居作一篇传记。
注释:¹锡山:山名,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²“洞庭”句:洞庭,山名。太湖中有东、西洞庭二山,东洞庭山现已与陆地相连。夫椒:山名,在太湖当中。一说:又名包山,即西洞庭山。湫山:太湖中山名。³蚤:同“早”。⁴告归:辞官回家。
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面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天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¹,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面势²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³,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wǎng)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qī)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jié)清思逸韵,出尘壒(ài)之外。而天宝之末,顾¹⁰不能自引决¹¹,以濡(rú)(jié)胡之腥膻(shān)¹²。以此知士大夫出处(chǔ)有道¹³,一失足遂不可浣(huàn)¹⁴,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¹⁵,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译文:我没有到过宝界山,但曾经在万峰山读书,饱览过湖边各山的奇景。虽然方向形势不同,但没有一个不是凭借太湖才成为胜景的。常常在夕阳西下、残霞片片的时候,从长兴县的马迹山上几乎可以望见那座宝界山。过去王维闲居的辋川别墅,将其入诗入画得非常美妙,至今可以让人想象出那个地方。仲山先生的住所,比起华子冈、欹湖那些奇妙美好的景象,难道有所逊色吗?茫茫千里湖山一片,哪里是蓝田所能具有的呢?王维思想超逸脱俗,高于世人,但天宝末年却不能自杀殉国,结果被叛军俘获。从这里可以看出士大夫当官退隐都有原则,一旦失足就不能再恢复清白,比如说王维,让人一千年来还有遗憾。如今仲山父子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归隐,哪里比得上啊!哪里比得上啊!
注释:¹万峰山:又名邓尉山,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²面势:方向形势。³马迹长兴:山名,在太湖中。长兴:县名,今属浙江省。⁴“王右丞”句:王右丞,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与画家。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新唐书·文艺中》有传。辋川别墅: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王维得宋之问蓝田别墅,改筑而成。王维曾集其吟咏为《辋川集》,并绘有《辋川图》。⁵华子冈、欹湖:辋川的两处名胜。⁶蓝田:指代辋川别墅。⁷摩诘:指王维。⁸尘壒:尘埃。此指世俗。壒,灰尘。⁹天宝之末: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42年—755年)。末,末年,指天宝十四年(755年),其年发生安史之乱。¹⁰顾:却,然而。¹¹自引决:自杀。¹²濡羯胡之腥膻:安禄山军队攻进长安,王维被俘,遣送洛阳,授予给事中官职。事见《唐书·王维传》。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代指安禄山。¹³出处有道:当官与退隐都有原则。出,指出仕,当官。处,指退隐。¹⁴“失足”句:失足,指道德堕落,丧失节操。浣,洗净。¹⁵嘉遁于明时:嘉遁,合乎正道的退隐。《周易·遯(dùn)卦·九五》:“嘉遁贞吉。”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文章开始便高屋建瓴,寥寥几笔,就得心应手地勾画出太湖景色的特点:烟波浩渺,群峰绵亘,重涯别坞,幽谷曲隈;并用天下山与水的不能相称,反衬太湖山水的相得益彰,进而概括出滨湖诸山的共同特点:挟湖为胜。文章后半段,作者以王维未能审时度势,致染“羯胡之膻”,反衬王氏父子明时退隐之智;用王维所居辋川别墅的不足,反衬宝界山居能擅千里湖山之胜。全文巧于用笔,善于衬托。

  第一段是描写太湖的奇山秀水。太湖的美,在于山水相衬,相得益彰。作者认为,天下之山,得水而悦;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借水而妩媚,水因为山而灵秀,相互修饰弥补对方的缺陋。而五百里太湖,浩瀚澒洞,群峰出于万顷波涛之中,为中原绝不可见的奇观。湖中有数十个岛屿,号称七十二山,实际可以称山的不及其半,如果把所有的洲渚矶浮都算在内则又不止七十二个,正如文中所说:“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其中较大的有湖东南的东、西洞庭山和湖西北的马迹山。四面群山环绕,港汊相连,草树繁茂,曲折幽深,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处处都可以说是仙灵栖息之所。作者以神话传说中的“海外绝岛”相比,称之为“中州无有”,表达了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

  文章第二段接着叙述为宝界山居作记的经过和感想。宝界山在太湖鼋头渚,有宝界桥与无锡市区相连。从锡山出发,渡过五里湖,舍舟登岸,便到了王氏父子隐居之处。据传宋人钱绅退休后曾卜筑于此,明清时其遗址尚存。东南有山门,下岭可通石塘,风景与作者早年读书的万峰山相似,“皆挟湖以为胜”,可以尽览湖山之美。登上宝界山向西南眺望,湖中的马迹山和作者所居的长兴县,“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反过来说,从长兴向东北望去,也可以看到宝界山。这里通过遐想,将作者与山居主人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王氏父子的仰慕之情,同时也使文章更加富于诗意。

  最后一段议论,用意在于称赞王问和王鉴父子二人不慕功名富贵能够激流勇退,为当时的士大夫所不及。文章对王维在安史之乱中滞留长安,未能“引决”,以至“一失足遂不可浣”,虽不免过于苛求,却也反映出作者对气节、人格的看重。

  归有光虽然没有到过宝界山,但他对太湖的山川地理十分熟悉,他任职的长兴县,地处太湖西南,与北岸的无锡隔湖相望。湖中和湖周的许多名胜古迹,他都去考察和游览过,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全文结构严谨,脉胳清晰,夹叙夹议,文字简洁,不仅介绍了少为人知的宝界山居,而且对太湖风物的描绘尤为生动具体,展现出“东南巨浸”的宏阔图景。

参考资料:
1、 臧维熙主编.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青岛出版社,1991年11月:第398—399页
2、 陈鸿儒,朱鸿,陈炜选注.明清山水小品精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55页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陟彼北山,言¹采其杞(qǐ)²。偕(xié)³子,朝夕从事。王事靡(mǐ)(gǔ),忧我父母
译文: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北山,一颗颗采撷着红红的枸杞。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士子,每天起早拉晚忙得不停息。国君家的公事无尽又无休,最忧心无闲问候父母起居!
注释:¹言:语助词。²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³偕偕:健壮貌。⁴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⁵靡盬:无休止。⁶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pǔ)¹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bīn)²,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³
译文: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可叹那大夫分配劳役不公,唯独让我为国事如此劳苦!
注释:¹溥:古本作“普”。²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³贤:多、劳。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四牡(mǔ)¹彭彭²,王事傍(bàng)³。嘉我未老,鲜(xiǎn)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译文:四匹雄壮的马儿奔走蹚蹚,我为国君公事不停地奔忙。国君忙不迭赞我宝刀未老,啧啧称赞我正当年富力强。我自我感觉也是膂力正壮,尽心尽力地奔波经营四方。
注释:¹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²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³傍傍:急急忙忙。⁴鲜:称赞。⁵方将:正壮。⁶旅力:体力。旅通“膂”。⁷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燕燕¹居息²,或尽瘁(cuì)³事国;或息偃(yǎn)在床,或不已于行(háng)
译文:但我看到有的人静享安乐,有的人鞠躬尽瘁操劳国事;有的人安睡在床高卧不起,有的人奔波不停劳作不止。
注释:¹燕燕:安闲自得貌。²居息:家中休息。³尽瘁:尽心竭力。⁴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⁵不已:不止。⁶行:道路。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不知叫号(háo)¹,或惨惨²(qú)³;或栖(qī)(yǎn)仰,或王事鞅(yāng)
译文:有的人不闻不问百姓号叫,有的人勤政不息忧心烦恼;有的人早睡晚起高枕无忧,有的人忙于国事长期操劳。
注释:¹叫号:呼号。毛传:“叫呼号召。”²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³劬劳:辛勤劳苦。⁴栖迟:休息游乐。⁵鞅掌:事多繁忙,烦劳不堪的样子。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或湛(dān)¹乐饮酒,或惨惨畏咎(jiù)²;或出入风议³,或靡事不为
译文:有的人完全沉溺饮酒作乐,有的人谨小慎微不敢承担;有的人出来进去高谈阔论,有的人忙里忙外万事都干!
注释:¹湛:同“耽”,沉湎。²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³风议:放言高论。⁴靡事不为:无事不作。

  《小雅·北山》这首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嘉我未老”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从而暴露了不合理的等级社会的不平等事实及其不合理性。在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没有评论,也没有抒发感慨。通过鲜明的对比,读者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多让读者去体味涵咏,不必直写。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这是“妙笔”。

  唐韩愈的著名长篇五言古诗《南山》,其中有两段,一段连用十九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另一段连用三十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都是两句一对比。很明显,韩愈借鉴了《小雅·北山》的这种手法。但是,韩愈的诗未免过于铺陈繁富,如沈德潜所批评:“然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段。”比较而言,韩愈诗不如《小雅·北山》情切而明晰。

  第五章首句“或不知叫号”,现代学者多释为“呼叫号哭”,译释为“人间烦恼”(余冠英)、“悲号”(金启华)、“人叫号”(袁梅)、“放声大哭”和“民间疾苦”(程俊英)等等,多是说这位大夫听不到人民痛苦的怨诉或号哭。这样来译释,多少感到突兀、牵强,不很圆融。“叫号”一词,毛传解为:“叫呼号召。”孔疏解为:“叫号,连绵字……叫呼号召四字同义也。”傅恒等《诗义折中》解为:“耳不闻征发之声。”吴闿生《诗义会通》解为:“叫号,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解为:“不知道有号召。”这些解释比较接近原义。照这样解释,诗中这位悠然自适、贪杯耽乐的大夫,根本不闻不问朝廷的征发呼召,除了吃喝玩乐睡大觉,就是闲聊扯淡。这个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诗经》的注疏遗产很丰富,有些旧注并没有错,不必曲为新说。

  这篇诗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等级森严、任人唯亲的宗法等级制度,必然造成如《小雅·北山》诗中所描写的上层的腐败和下层的怨愤,统治阶级这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必将是内部的涣散、解体以至灭亡。所以,清高宗敕撰的《诗义折中》也强调说,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诗中暴露的一些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39-443

běishān

míng xiānqín 

zhìběishān yáncǎi xiéxiéshì zhāocóngshì wángshì yōu 

tiānzhīxià fēiwáng shuàizhībīn fēiwángchén jūn cóngshìxián 

bāngbāng wángshìbàngbàng jiāwèilǎo xiānfāngjiāng fānggāng jīngyíngfāng 

huòyànyàn huòjìncuìshìguó huòyǎnzàichuáng huòháng 

huòzhījiàoháo huòcǎncǎnláo huòchíyǎnyǎng huòwángshìyāngzhǎng 

huǒdānyǐnjiǔ huòcǎncǎnwèijiù huòchūfàng huòshìwéi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四年书剑¹(zhì)²燕京³,更值秋来百感并
译文:四年间我携带书剑浪游四方,滞留在京城,再加上正值秋天,许多感慨一齐产生。
注释:¹书剑:书籍与宝剑。二者皆古时文士随身之物。²滞:滞留。³燕京:北京。⁴并:一齐(产生)。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台上何人延郭隗¹?市中无处访荆(jīng)²
译文:在幽州台上还有什么人延请郭隗?燕京市中已没有地方可以寻访荆卿。
注释:¹郭隗:《战国策·燕策》:“燕昭王收破燕,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²荆卿:荆轲。《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卫人也。……燕人谓之荆卿。……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¹
译文:万里浮云灰暗好象是伤心的颜色,秋风送来千年如一的悲壮之声。
注释:¹变徵声:《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据此段文字,变徵之声当为悲壮使人泣下的乐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zōu))¹卒话平生。
译文:我想自己歌唱却唱不出来,只好寻找贫贱之人共话平生。
注释:¹驺:古时官衙中的隶役。

  首联“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新来百感并。”诗人说自己滞留燕京四年,虚耗了精力,空度了年华,尝遍了酸甜苦辣,时逢寒秋,更是百感交集,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书剑”指代文士生涯。以书耀文,以剑显武,是古代儒生本色,是诗人的骄傲。“滞”是不通不畅之意,说明命运多艰,仕途蹇涩。此联上句突出诗人形象,下句“更”字使诗意推进一层,将感情强化,引出“百感”。秋来更增百感,源于“宋玉悲秋”。宋玉《九辩》开头就高唱“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此后,它就引发了许多诗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联想,也成为诗歌创作的触媒。

  颔联“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承接上文“百感并”,写其所感。诗人在秋色触目,忧愁苦闷,百感交集之时,头脑中浮现出两个古人,一个是郭隗,一个是荆轲,他们都有过不同寻常的际遇《战国策》、《史记》均有燕昭王礼聘郭隗的记载。《史记·燕世家》:“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燕昭王为隗改筑宫而事之。”《文选》李善注还载有燕昭王于易水边建黄金台以招天下贤士的故事。两千年来,燕昭王成为礼贤下士的代表人物,郭隗成为文人学子羡慕向往的榜样。

  荆轲亦曾受燕太子丹特殊礼遇,同时他还有几位肝胆相照的朋友。《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卫人也。而之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卿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今云“市中无处访荆卿”,即伤心知己无从寻觅,又隐指像荆轲那样的际遇今己难逢。怀念郭隗,寻访荆卿,表明诗人企盼受到当权者的尊重和厚待,渴望找到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知己。但是英主难逢,古贤远逝,徒令寒士唏嘘感喟而已。两句用典,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使其悲秋之情显得更为深沉厚重。

  颈联“浮云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放眼远望,万里浮云呈现一片灰黯颜色。顷耳细听,飒飒秋风里传来千年回响的变徵悲音。上联主要是怀古,此联转入了伤今。诗句展现出北国秋色的壮阔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它却是一片“伤心”颜色,他听到的却是一种“变徵”哀声。变徵声:变徵为古音阶之一。古人把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又有变宫、变徵二声。变徵音色凄凉,宜于悲歌。“变徵声”与上联“访荆卿”照应。诗人在秋风中仿佛听到了变徵之声,一方面寄托对荆轲的向往和怀念之情,一方面从听觉上渲染心境的悲凉。旅京无托,志士失意,不免感到万物同悲,此融情入景也。

  尾联“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生平。”此尾联收束全篇。京都四年,怀才不遇,知己难寻,在萧飒秋风中,百感交集,憋闷郁结,欲以长歌排遣,却又意兴索然,心情颓丧,只好寻找身份低贱的仆夫隶役共话生平,一诉衷肠了。驺卒:官府服贱役的仆隶。南朝梁人谢几卿曾于闹市与驺卒对饮,为放纵不羁之士所激赏。作者此语既有失意于上层社会,欲到平民中寻觅知己的想法,又有放纵情怀,不计穷通得失的意味,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前面两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此联徒然收回,强自压抑,另辟通途,便产生了沉郁顿挫、纵放自如、悠然意远的艺术效果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颓,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著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遗其书於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大人¹先生²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³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¹⁰。养性¹¹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¹²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¹³而居不处¹⁴,求乎大道而无所寓¹⁵。先生以应变顺和¹⁶,天地为家,运¹⁷去势颓¹⁸,魁然¹⁹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²⁰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²¹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²²也。先生以为中区²³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著²⁴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遗其书於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²⁵往也。
译文:大人先生大概是一位德高的老人,不知晓他的姓氏名字。他叙述天地的开始,说起神农氏、黄帝的往事,都清楚明白。没有人知道他的生命岁数。他曾经住在苏门山,所以世人有的说他悠闲。他修养性情,延长寿命,和大自然一样生辉。他看待唐尧、虞舜的功业,就像手掌心里的东西一样。他把万里当成一步,把千年当成一个早晨。他出行没有奔赴的目的地,居住没有固定的处所,只探求大道而没有什么寄托。先生由于顺应变化,顺适中和,以天地为家,因而世运乖离时势败落,他却孤身不群独立存在。他自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跟自然造化一起推移。所以他默默地探索道德的精义,不与世俗的行为相同。自以为是的人非议他,没有见识的人责怪他,其实都不知道他变化莫测出神入微。然而先生并不因世人的非议责怪而改变自己的所为。先生认为,中原地区相较于天下,还不如苍蝇蚊子停在帷幕上所占的那点地方,所以他始终不把中原地区放在心上,而极其留意那些异方奇域,巡游鉴赏、参观娱乐,都不是世人所能见得到的,出行徘徊没有最后的终点。他留下书信在苏门山后离去。天下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里。
注释:¹大人:古代称德行高尚者为大人。²先生:古代称年长有学识者为先生。³陈:述说。⁴神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号称神农氏。他用木制作耒、耜,教人从事农业生产,又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病。⁵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相传他打败炎帝,击杀蚩尤,被拥戴为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有许多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⁶昭然:明显的样子。⁷数:岁数。⁸苏门之山: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晋书·阮籍传》载:“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⁹世或谓之:世人或称他为苏门先生。¹⁰闲:清静淡泊。¹¹养性:保养身体。¹²尧舜:传说中的古帝王,他们都是贤君。¹³赴:趋,快步而行。¹⁴处:留,固定。¹⁵寓:居,意谓寄托。¹⁶和:《广韵》:“不坚不柔也。”¹⁷运:时运。¹⁸颓:颓败。¹⁹魁然:独立不群的样子。²⁰造化:自然。²¹神微:神奇微妙。²²务:追求。²³中区:犹言中国。²⁴著:附在。²⁵如:往。
或遗大人先生书,曰:“天下之贵,莫贵於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立则磬折,拱若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颂周、孔之遗训,叹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为礼是克。手执珪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 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闾,长闻邦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故挟金玉,垂文组,享尊位,取茅土。扬声名於后世,齐功德於往古。奉事君上,牧养百姓。退营私家,育长妻子。卜吉宅,虑乃亿祉。远祸近福,永坚固己。此诚士君子之高致,古今不易之美行也,今先生乃披发而居巨海之中,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先生而非之也。行为世所笑,身无自由达,则可谓耻辱矣。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也。”
¹²大人先生书³,曰:“天下之贵,莫贵於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立则磬折,拱若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心若怀冰,战战栗栗¹⁰。束身¹¹修行¹²,日慎一日。择地而行¹³,唯恐遗失¹⁴。颂周、孔¹⁵之遗训,叹¹⁶唐、虞¹⁷之道德,唯法¹⁸是修¹⁹,为礼是克²⁰。手执珪璧²¹,足履绳墨²²,行欲为目前²³²⁴,言欲为无穷²⁵²⁶。少称乡闾²⁷,长闻²⁸邦国²⁹,上欲图³⁰三公³¹,下不失九州牧³²。故挟金玉³³,垂³⁴文组³⁵,享尊位,取茅土³⁶。扬声名於后世,齐³⁷功德於往古³⁸。奉事君上,牧养³⁹百姓。退⁴⁰⁴¹私家,育长⁴²妻子⁴³。卜吉宅⁴⁴,虑乃亿祉⁴⁵。远祸近福,永坚固己。此诚⁴⁶士君子之高致⁴⁷,古今不易⁴⁸之美行⁴⁹也,今先生乃披发而居巨海⁵⁰之中,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先生而非⁵¹之也。行为世所笑⁵²,身无自由达⁵³,则可谓耻辱矣。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⁵⁴也。”
译文:有人给大人先生写信说:“天下所尊贵的,没有比君子更尊重。君子衣服有一定的色彩,容貌有一定的规则,言语有一定的法度,举止有一定的模式。站着就像磬石般谦恭有礼,拱手就像抱鼓般谦和大度。行动静止都有节奏,举步行走都合乐律。进退周旋,都有规矩。胸中就像怀有冰块,战战兢兢,约束自己,修养德行,一天比一天谨慎小心。选择好了落脚点再行走,只怕有所遗失过错。他们朗读周公、孔子的遗训,感叹唐尧、虞舜的道德,全心按法度来修养,全力按礼教来制约,手里拿着礼器?璧,脚下遵行规章制度,行为想要成为人们眼前的标准,言语要成为后代无穷的法则。他们年少时称誉乡里,长大后闻名全国,向上的志向是谋求三公的高位,向下也不放弃做地方的长官。所以他们拥有金玉财宝,披垂锦绣官绶,享有尊贵地位,获得封爵领地,传扬自己的声名给后人,齐同自己的功德于往古圣贤,敬心侍奉君主,全力育养百姓,退职后经营自己的家业,教育抚养妻子和儿女。他们占卜修筑吉利的家宅,考虑子孙万代的福祉,远离祸患,靠近福禄,使自己家族基业永远坚固。这确实是士君子们的高尚情致,是古今不变的美好德行。如今先生您竟披头散发居住在大海当中,跟那些君子们疏远,我担心世人讥叹先生而非难您。您的行为被世人所讥笑,您又没有办法使自己显达,那就可以称作耻辱了。自身处于困苦的地方,而行为成为世人所讥笑,这样的境地,我以为先生不可取。”
注释:¹或:有人。²遗:给予。³书:信。⁴贵:可贵之意。⁵君子:这里指虚伪的礼法之士。⁶服:穿着服饰。⁷常色:一定的颜色。按照古代礼制,衣服的颜色随贵贱、吉凶而定。⁸貌:容颜,这里指面部表情。⁹则:标准,规定。¹⁰战战栗栗:恐惧小心的样子。¹¹束身:约束自己。¹²修行:修养德行。¹³择地而行:形容谨慎之至。¹⁴遗失:指疏忽失礼。¹⁵周孔:指周公、孔子,他们都是制礼作乐的圣人。¹⁶叹:赞叹。¹⁷唐虞:指唐尧、虞舜,他们都是上古传说中的圣明之君。¹⁸法:指礼法。¹⁹修:实践躬行。²⁰克:约束。²¹珪璧:古代王侯朝聘祭祀用的玉器。²²足履绳墨:指笔直地走路,比喻行为合乎规范。绳墨,正曲直的工具。²³目前:当世。²⁴检:法式,榜样。²⁵无穷:指后代。²⁶则:准则。²⁷少称乡闾:少时为家乡地方所称誉。乡闾,乡邑闾里。²⁸闻:有名于。²⁹邦国:国家。³⁰图:图谋,谋取。³¹三公:各时代三公所指不同,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这里泛指朝廷的最高官职。³²九州牧:古代分中国为九州,牧是一州之长。此指地方政权的最高长官。³³金玉:指珍宝。³⁴垂:佩带。³⁵文组:有花纹的丝织绶带。³⁶取茅土:指封为诸侯。茅土,指封侯。古代天子封五色土为社,分封诸侯时,取其土,裹以白茅授之。³⁷齐:看齐,等同。³⁸往古:古时圣贤。³⁹牧养:管理养育。⁴⁰退:告退。⁴¹营:经营。⁴²育长:养活。⁴³妻子:指妻子儿女。⁴⁴卜吉而宅:通过占卜求吉宅而居。⁴⁵虑乃亿祉:考虑的是世代不绝的福禄。虑,考虑。亿,时间久远。祉,福禄。⁴⁶诚:确实。⁴⁷高致:高尚的情趣。⁴⁸易:改变。⁴⁹美行:美好的行为。⁵⁰巨海:大海。居于巨海是指游离尘世。⁵¹非:非议。⁵²行为世所笑:行为被世人所耻笑。⁵³无由自达:无法使自己进荐于君上。⁵⁴不取:不可采取。
於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叹,假云霓而应之曰:“若之云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於内,而浮明开达於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
於是大人先生乃逌然¹而叹,假云霓而应之曰:“若之云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於内,而浮明开达於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
译文:于是,大人先生自得地叹了口气,凭借着云彩回答那人说:“像你这些说法,算得上是通达事通吗?要说大人,他们与造化同为一体,跟天地一起产生,逍遥自在浮游世间,与自然之道一同形成,变化运动或聚或散,不经常保持一定的外形。天地各划分区域于宇宙之内,而日月光辉从天地之外开通到达。天地的永恒,本来就不是世俗的思维所能理解得了的。我将要给你说说这些。
注释:¹逌然:悠然自得的样子。
“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坏,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绝,进求利而丧身,营爵赏而家灭,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祗奉君上,而全妻子乎?
“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动,山陷川起¹,云散震²坏,六合³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¹⁰,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¹¹功而身死,伯宗¹²忠而世绝¹³,进¹⁴求利而丧身,营¹⁵爵赏¹⁶而家灭,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祗奉¹⁷君上,而全¹⁸妻子乎?
译文:“从前,天曾经在下面,地曾经在上面,翻来覆去,颠覆倾倒,尚未安定稳固,怎么能不失法度而把他们固定起来呢?苍天随着大地摇动,高山塌陷河川翻起,云霞散开雷震毁坏,上下四方没有治理,你又怎能选择好地方行走,步趋之间都合乐律呢?从前,成群的元气争相生存,万物都忧虑自己的死亡,肢体不由自主,身体化为泥土,根须拔出枝叶脱落,全都失去自己的处所,你又怎么能约束自身,修养德行,磬石般躬立、抱鼓般拱礼呢?赵国将军李牧战功卓著而身遭惨死,晋国大夫伯宗忠贞而断绝子孙,进取求利而丧亡身躯,经营爵禄赏赐而使家族灭亡,你又怎能拥有亿万金玉财宝,恭敬侍奉君主而保全妻子儿女呢?
注释:¹山陷川起:山岳陷落,河谷突起。²震:雷。³六合:指天地四方。⁴失理:失去条理,没有秩序。⁵往者:从前。⁶群气:指万物。⁷死虑:忧虑死亡。⁸支体:肢体。⁹从:顺从。¹⁰枝殊:枝叶脱离根干。¹¹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曾屡建战功,封为武安君,后因秦国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诬其谋反而被杀。¹²伯宗:春秋时晋国大夫,忠而好直谏,终为权臣所害。¹³世绝:绝了后代。¹⁴进:仕进,做官。¹⁵营:营谋。¹⁶爵赏:爵位封赏。¹⁷祗奉:敬奉。¹⁸全:保全。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於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於褌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褌中乎?悲夫!而乃自以为远祸近福,坚无穷也。亦观夫阳乌游於尘外,而鹪鹩戏于蓬艾,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於余乎?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於褌¹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²,自以为吉宅³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於褌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褌中乎?悲夫!而乃自以为远祸近福,坚无穷也。亦观夫阳乌游於尘外,而鹪鹩¹⁰戏于蓬¹¹艾,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於余乎?
译文:况且你就看不见那些置身于裤子里的虱子,逃进深深地细缝里,躲藏在破败的棉絮中,自以为这是吉利的家宅。它们行走不敢离开裤隙的边际,举动不敢爬出裤裆,自以为获得了绳墨准则。它们饥饿就叮咬人体,自以为这是吃不完的食物。然而火山喷出岩浆四处奔流,烧焦城邑毁灭都市,群虱烧死在裤子里却不能逃出。你们君子住在人世间里,又跟那些虱子住在裤子里有什么区别呢!可悲啊!你们却自以为远离灾祸,靠近福禄,坚固到无穷后世!再看看鸿鹄之类候鸟在尘世之外遨游,而鹪鹩小鸟在蓬蒿艾草丛中戏耍,小鸟和大鸟本来就不能相提并论,你又凭什么认为那些君子能了解我呢?
注释:¹褌:裤子。这句说况且你难道没有看见过虱子处在裤子中吗?²匿夫坏絮:躲藏在破败的棉絮之中。坏絮,破败的棉絮。³吉宅:风水吉利的住宅。⁴啮:咬。⁵无穷食:享用不尽的食物。⁶炎丘:指南方的炎热之地。⁷火流:如流火般酷热。⁸焦邑灭都:烤焦城邑,熔化都市。⁹阳乌: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名。¹⁰鹪鹩:小鸟名,身体很小,尾短,喜欢居于灌木丛中,巧于筑巢,觅食昆虫。¹¹蓬:蓬草。
“且近者,夏丧於商,周播之刘,耿薄为墟,丰、镐成丘。至人未一顾,而世代相酬。厥居未定,他人已有。汝之茅土,谁将与久?是以至人不处而居,不修而治,日月为正,阴阳为期,岂吝情乎世,系累於一时,乘东云,驾西风,与阴守雌,据阳为雄。志得欲从,物莫之穷。又何不能自达而畏夫世笑哉?
“且近者,夏丧於商,周播之刘,耿薄¹为墟,丰、镐²成丘。至人³未一顾,而世代相酬。厥居未定,他人已有。汝之茅土,谁将与久?是以至人不处而居,不修而治,日月为正,阴阳为期,岂吝情乎世,系累於一时,乘东云,驾西风,与阴守雌,据阳为雄。志得欲从,物莫之穷。又何不能自达而畏夫世笑哉?
译文:而况且近代以来,夏朝被商朝灭亡,周代又让刘汉取代,耿都城和薄都城都变成了废墟,丰京、镐京也成了荒丘,有道之人来这里寻问,互相问答报出家世,还没有谁能居住安定下来,别人已经来占有,你说的封爵领地将会和谁一样长久呢?因此,有道之人没有固定住所栖身,不特意修养德行而治理,他以日月作为纪元的依据,用阴阳作为时间的周期,哪里还会贪恋人世,把自己束缚于某个时代?他乘御东云,驾驭西风,运用阴气以柔弱的态度处世,依据阳气使自己刚强,他志向满足愿望称心,什么事物都不能使他困厄,他又为什么不能自我通达,而害怕世人的讥笑呢!
注释:¹耿、薄:商朝旧都。²丰、镐:周朝旧都。“耿、薄”二句的意思是商朝旧都耿和薄已成废墟,周朝旧都丰和镐也成土丘。³至人: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⁴世代相酬:意思是相传作主人。酬,劝酒。⁵厥:其。⁶正:主体。⁷期:时间。“日月”二句的意思是以日月作为万物的主体,以阴阳变化来计算时间。
“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阴藏其气,阳发其精,害无所避,利无所争。放之不失,收之不盈;亡不为夭,存不为寿。福无所得,祸无所咎;各从其命,以度相守。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惟兹若然,故能长久。今汝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驰此以奏除,故循滞而不振。
“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阴藏其气,阳发其精,害无所避,利无所争。放之不失,收之不盈;亡不为夭,存不为寿。福无所得,祸无所咎;各从其命,以度相守。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盖无君而庶物¹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惟兹若然,故能长久。今汝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²;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³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驰此以奏除,故循滞而不振。
译文:“往昔天地刚刚开辟,万物一起产生,大物自适其性,小物静守其形。天地间阴柔隐藏自己的元气;阳气焕发自己的精华。祸害不须躲避,利益不必争夺;万物放置不会丢失,收聚不会满盈;死亡不视为夭折,存活不视为长寿;福禄没有增益,灾祸没有患害;各自遵循自己的命运,按照法度来持守。明达的人不靠智慧争胜,昏暗的人不因愚昧失败;弱者不因压迫而内心恐惧,强者不因强劲而拼命用力。这大概是没有君主而万物安定,没有臣子而万事治理,保全自身修养性情,都不违反各自法纪,正因为这样,所以能够长治久安。如今你们制造音乐来扰乱自然声响,制作色彩来变更外在形象,外表改变各自的容貌,内心隐藏各自的感情,心怀私欲而谋求众物,欺诈作伪来索取声名。君主拥立而暴虐兴起;臣僚设置而贼乱产生。所以你们制造礼法,束缚下层民众,欺辱诳骗笨拙的百姓,隐藏智巧而显示自我神奇。强者睁大睡眼施凌暴虐,弱者神情憔悴服侍他人。你们假托廉洁而实现贪婪之欲,内心险恶而外享仁爱之名,罪大恶极而不思悔过,幸逢喜事而骄傲自得。搬弄这些伎俩奏请升官,所以国家因循停滞而不能振兴。
注释:¹庶物:各种事物。²要名:求取名誉。³坐:因此。⁴循滞:因循停滞。
“夫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各足於身而无所求也。恩泽无所归,则死败无所仇。奇声不作,则耳不易听;淫色不显,则目不改视。耳目不相易改,则无以乱其神矣。此先世之所至止也。今汝尊贤以相高,竞能以相尚,争势以相君,宠贵以相加,趋天下以趣之,此所以上下相残也。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於是惧民之知其然,故重赏以喜之,严刑以威之。财匮而赏不供,刑尽而罚不行,乃始有亡国、戮君、溃败之祸。此非汝君子之为乎?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而乃目以为美行不易之道,不亦过乎!
“夫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各足於身而无所求也。恩泽无所归¹,则死败无所仇。奇声不作,则耳不易听;淫色不显,则目不改视。耳目不相易改,则无以乱其神矣。此先世之所至止也。今汝尊贤以相高,竞能以相尚,争势以相君,宠贵以相加,趋天下以趣²之,此所以上下相残也。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於是惧民之知其然,故重赏以喜之,严刑以威之。财匮而赏不供,刑尽而罚不行,乃始有亡国、戮君、溃败之祸。此非汝君子之为乎?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而乃目以为美行不易之道,不亦过乎!
译文:“如果没有尊贵,那么卑贱的人就不会有怨恨;如果没有富裕,那么贫穷的人就不会去争夺;人们各自满足自身境况而没有什么其它欲求。如果恩泽没有施予的对象,那么人们在死亡失败中没有仇敌。奇异的乐声不制作,人们的耳朵就不会改变收听的习惯;淫荡的颜色不显扬,人们的眼睛就不会改变观赏的爱好。耳目视听的习惯爱好不改变,就没有什么可以扰乱人们的心神。这是远古之世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如今你们以尊重贤良的口号来比高低,通过竞技才能来争上下,通过争权夺势来辅助君主,通过宠幸高贵来压相互欺压,并且驱使天下人趋从这种风气,这就是世间上下互相残杀的原因。竭尽天地万物的精华,用来侍奉声色无穷的欲望,这不是为了养育百姓。于是害怕民众知道真相,所以就用重赏来喜悦他们,用严刑威慑他们,由于财物匮乏而重赏不能供给,刑罚用尽而惩罚不起作用,就开始发生国家灭亡、杀戮君主的溃败灾祸。这些不是你们君子的所作所为吗!你们君子所谓的礼法,实在是天下残臣贼子、祸乱危难、死亡溃败的伎俩罢了。而你们却视之为美好的德行,不变的正道,这不是太错误了吗!
注释:¹归:同“馈”,赠送。²趣:同“趋”。
“今吾乃飘颻於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朝飧汤谷,夕饮西海,将变化迁易,与道周始。此之於万物,岂不厚哉!故不通於自然者,不足以言道;暗於昭昭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也。”
“今吾乃飘颻於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朝飧汤谷¹,夕饮西海²,将变化迁易,与道周始。此之於万物,岂不厚哉!故不通於自然者,不足以言道;暗於昭昭³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也。”
译文:如今我就飘游在天地之外,跟造化成了朋友,早晨在汤谷吃饭,傍晚在西海喝水,我将随着自然运行变迁,跟大道一起周而复始。这对天下万物的阐释,难道不深刻啊!所以不通晓自然的人,不值得跟他谈论道理;不懂这些明白事理的人,不值得与他阐发清楚;这说的就是你们啊。”
注释:¹汤谷:即谷,古代传说日出之处。²西海:传说中西方日落处。³昭昭:明白,清楚。⁴达明:阐发明白。
先生既申若言,天下之喜奇者异之,慷忾者高之。其不知其体,不见其情,猜耳其道,虚伪之名。莫识其真,弗达其情,虽异而高之,与向之非怪者,蔑如也。至人者,不知乃贵,不见乃神。神贵之道存乎内,而万物运於天外矣。故天下终而不知其用也。
先生既申若言,天下之喜奇者异之,慷忾者高之。其不知其体,不见其情,猜耳其道,虚伪之名。莫识其真,弗达其情,虽异而高之,与向¹之非怪者,蔑如²也。至人者,不知乃贵,不见乃神。神贵之道存乎内,而万物运於天外矣。故天下终而不知其用也。
译文:先生既已申诉了这番言论,天下好奇的人觉得他奇异,慷慨的人觉得他高尚。其实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本性,不清楚他的实情,只是猜测他的道行,给予他虚而不实的声名。没有人认识他的真谛,也不了解他的实情,虽然人们认为他不凡而高尚,但与从前非难责怪他的人一样,这些人都是不足道的。对于有道之人,世人不能了解他的高贵,也看不见他的神奇,他的高贵神奇的道行,存在于他的心里,而万物运行在他的体外。所以天下人最终都不知道他的作用。
注释:¹向:以前。²蔑如:不足道。
逌乎有宋,扶摇之野。有隐士焉,见之而喜,自以为均志同行也。曰:“善哉!吾得之见而舒愤也。上古质朴纯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华并兴。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殒性亡驱。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安期逃乎蓬山,用李潜乎丹水,鲍焦立以枯槁,莱维去而逌死。亦由兹夫!吾将抗志显高,遂终於斯。禽生而兽死,埋形而遗骨,不复返余之生乎!夫志均者相求,好合者齐颜,与夫子同之。”
逌乎有宋,扶摇¹之野。有隐士焉,见之而喜,自以为均志²同行也。曰:“善哉!吾得之见而舒愤也。上古质朴纯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华并兴。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殒性³亡驱。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安期逃乎蓬山,用李潜乎丹水,鲍焦立以枯槁,莱维去而逌死。亦由兹夫!吾将抗志显高,遂终於斯。禽生而兽死,埋形而遗骨,不复返余之生乎!夫志均者相求,好合者齐颜,与夫子同之。”
译文:大人先生经过宋国,驾着旋风来到野外。有位隐士看见他很高兴,自以为和他志同道合,就说:“好啊!我有幸和你相见而抒泄郁愤。上古质朴淳厚的大道已经废弃,而那些细枝末节、落花残草之类的学说一并兴起。豺狼虎豹贪婪肆虐,众多生物无辜遭殃,人们把灾害当做吉利,毁灭性命丧亡身体。我不忍心看到这些,所以就离开他们而住在这里。世人既然不可相与为伴,不如跟树木山石结为近邻。安期生逃到蓬莱仙山,李潜居丹水之滨,鲍焦站在洛水边枯槁身亡,莱维离去自在而死,就因为大道衰微的缘故吧!我要高举志向,彰显高节,就在这里终老,像飞禽般生活,像走兽般死亡,埋葬形体而遗留骨骼,这不是重新返还我的生命吗?大凡志同道合的人互相追求,情投意合的人神情相同,我和先生您是相同的。”
注释:¹扶摇:一种强旋风。²均志:一致的志向。³殒性:毁灭性命。⁴俦:同辈,伴侣。⁵安期:仙人名,亦称“安期生”或“安其生”。⁶鲍焦:周代处士,周朝时期的隐士,他因不满时政,廉洁自守,遁入山林,抱树而死。⁷莱维:其事不详。⁸抗志:高举其志。⁹齐颜:相同表情。
於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顾而谓之曰:“泰初真人,唯大之根。专气一志,万物以存。退不见后,进不睹先,发西北而造制,启东南以为门。微道德以久娱,跨天地而处尊。夫然成吾体也。是以不避物而处,所赌则宁;不以物为累,所逌则成。彷徉是以舒其意,浮腾足以逞其情。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争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丧体,诚与彼其无诡,何枯槁而逌死?子之所好,何足言哉?吾将去子矣。”乃扬眉而荡目,振袖而抚裳,令缓辔而纵策,遂风起而云翔。彼人者瞻之而垂泣,自痛其志;衣草木之皮,伏於岩石之下,惧不终夕而死。
於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¹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²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顾而谓之曰:“泰初³真人,唯大之根。专气一志,万物以存。退不见后,进不睹先,发西北而造制,启东南以为门。微道德以久娱,跨天地而处尊。夫然成吾体也。是以不避物而处,所赌则宁;不以物为累,所逌则成。彷徉是以舒其意,浮腾足以逞其情。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争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丧体,诚与彼其无诡,何枯槁而逌死?子之所好,何足言哉?吾将去子矣。”乃扬眉而荡目,振袖而抚裳,令缓辔而纵策,遂风起而云翔。彼人者瞻之而垂泣,自痛其志;衣草木之皮,伏於岩石之下,惧不终夕而死。
译文:于是,大人先生就舒展彩虹来隔离尘埃,倾斜雪白车盖来遮蔽阳光,倚靠着美玉车厢而徘徊,总揽缰绳而信步而行,回头对这个隐士说:“天地初开时的真人,只追求大道的根本,专心致志,万物得以生存退却不见他后移,前进不见他领先;拨开西北方向而创造万物,打开东南方向而当作天门;没有道德而长久欢愉,跨越天地而处境尊贵。大概就这样成就了我的躯体,因此我不须躲避万物而居住,目睹万物安宁;不以万物为牵累,悠闲自得都可成功。遨游四周足以舒展自己的思想,跳跃升空足以抒发自己的情意。所以有道之人没有住宅,在天地间做客;有道之人没有君主,天地都是活动的场所;有道之人无所事事,天地都存在心中。没有是非区别,也没有善恶差异,所以普天之下都蒙受他的恩泽,而万物因此昌盛。假使他厌恶别人而珍爱自己,自以为是而否定别人,愤怒激动而争名求利,使志节高贵而作践身体,他还像飞禽般生活,像走兽般死亡,那他还有什么值得彰显而获得荣耀呢?可悲啊,您的用心,安于实利而轻薄,以至忘却生命,追求虚名而获得,以至丧失身体,如果您确实和有道之人没有差别,又何必使自己面容枯槁而安然死去呢?您的爱好,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我要离开您了。”大人先生舒展双眉,流转双目,振动衣袖,抚拍衣裳,缓缓提起缰绳,挥动鞭策,随即乘风而起,驾云翱翔。那位隐士抬头瞻望而垂泪哭泣,哀痛自己的志节。他穿着用草木编的衣服,俯趴在岩石下面,担心自己到不了晚上就会死去。
注释:¹蕃:隔开。²瑶厢:华美的厢房。³泰初: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后亦指天地形成前的时期。⁴造制:创造制作。⁵彷徉(páng yáng):周游,遨游。⁶浮腾:跳跃。⁷炽:兴旺。⁸忿激:愤怒激动。
先生过神宫而息,漱吾泉而行,回乎逌而游览焉,见薪於阜者,叹曰:“汝将焉以是终乎哉?”
先生过神宫¹而息,漱吾泉而行,回乎逌而游览焉,见薪於阜者,叹曰:“汝将焉以是终乎哉?”
译文:大人先生经过神宫而休息,口漱吴泉就行走了,回旋所经之处,悠然游览起来。他看见一个在土丘上打柴的人,叹息地说:“你将要在这里以这种生活方式过一辈子了吗?”
注释:¹神宫:神庙;神殿。
薪者曰:“是终我乎?不以是终我乎?且圣人无怀,何其哀?盛衰变化,常不於兹?藏器於身,伏以俟时,孙刖足以擒庞,睢折胁而乃休,百里困而相嬴,牙既老而弼周。既颠倒而更来兮,固先穷而后收。秦破六国,兼并其地,夷灭诸侯,南面称帝。姱盛色,崇靡丽。凿南山以为阙,表东海以为门,门万室而不绝,图无穷而永存。美宫室而盛帷□,击钟鼓而扬其章。广苑囿而深池沼,兴渭北而建咸阳。骊木曾未及成林,而荆棘已丛乎阿房。时代存而迭处,故先得而后亡。山东之徒虏,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视之,穷达讵可知耶?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
薪者曰:“是终我乎?不以是终我乎?且圣人无怀¹,何其哀?盛衰变化,常不於兹?藏器²於身,伏以俟时,孙³刖足以擒庞,睢折胁而乃休,百里困而相嬴,牙既老而弼周。既颠倒而更来兮,固先穷而后收。秦破六国,兼并其地,夷灭¹⁰诸侯,南面称帝。姱盛色,崇靡丽。凿南山以为阙¹¹,表东海以为门,门万室而不绝,图无穷而永存。美宫室而盛帷□,击钟鼓而扬其章¹²。广苑囿而深池沼,兴渭北而建咸阳。骊木曾未及成林,而荆棘已丛乎阿房。时代存而迭处,故先得而后亡。山东之徒虏,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视之,穷达讵可知耶?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¹³?”
译文:打柴的人说:“是这样度过我这一辈子吗?还是不这样度过我这一辈子呢?况且圣人没有抱负,那是多么悲哀啊!天下的盛衰变化,何尝不在这个问题上产生,把隐藏才能在身,潜伏以等待时机。孙膑砍断双脚而能擒制庞涓,范睢打断肋骨而交上好运,百里奚身处困境而后为相,姜子牙已经年老而辅佐周朝。这些都是时运颠倒而否极泰来,原本就是先让他们穷困而后再让他们收获。秦始皇攻破六国,兼并他们的领地,扫平天下诸侯,南面自称皇帝。他夸耀辉煌色采,崇尚奢糜华丽,开凿终南山作为宫阙,在东海设立华表以作为帝国的东门;他构建千万宫室户而绵延不绝,希望帝国传代无穷而永世长存。他精修宫廷后室,装饰帐幔锦带,敲钟击鼓而宣扬帝国乐章,扩大园林猎场而深挖池塘沼泊,在渭河北岸兴建宫殿,扩建都城咸阳。然而骊山皇陵的树木还没有长大成林,荆棘已丛生在阿房宫的废墟。时代存续而朝代更改,所以秦朝先得天下,而后走向灭亡。山东的刑奴于是揭竿而起称王天下。由此可见,命运的穷困显达怎么可以预知呢?况且圣人以道德修养为自己的心志,不以富贵为自己志向;以自然无为视为功用,不以管理民众和万物为自己的事业;如果尊贵显达,不会看重自己,如果贫穷低贱,也不会轻视自己;如果失意,不会自以为耻辱,如果得意,不会自以为荣耀。这就象木根坚挺而枝杈高远,树叶繁茂而花朵凋落。没有穷尽之日的死亡,齐同于一个早晨般的短暂生命,那么不管自身得失的多少,又何必值得追求呢?”
注释:¹怀:怀抱,志向。²藏器:隐藏才能。³孙:孙膑,战国时齐国著名军事家。⁴刖足:断足。⁵庞:庞涓,战国时魏国战将。⁶睢(suī):战国魏人范睢。⁷休:美善。⁸百里:百里奚,虞国大夫。晋国灭虞,百里奚被当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国,后逃到楚国养牛看马。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智,用五张黑羊皮赎回,授以国政,任其为相国。⁹牙:姜子牙。¹⁰夷灭:全部消灭。¹¹阙:宫阙。¹²章:文采。这里指乐章。¹³营:经营,追求。
因叹曰而歌曰:“日没不周方,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大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东。离合云雾兮,往来如飘风。富贵俛仰间,贫贱何必终?留侯起亡虏,威武赫夷荒。召平封东陵,一旦为布衣。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得志从命生,失势与时颓。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
因叹曰而歌曰:“日没不周¹方,月出丹渊²中。阳精³蔽不见,阴光大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东。离合云雾兮,往来如飘风。富贵俛仰间,贫贱何必终?留侯起亡虏,威武赫夷荒。召平封东陵,一旦为布衣。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得志从命生,失势与时颓。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
译文:因而,他感叹地唱道:“太阳隐没在不周山下,月亮升起在丹渊水中。太阳隐蔽无法看见,月亮放光成为英雄。月亮高远只在瞬间,微弱转暗又将归动。离合聚散就像云雾,日月往来快如飘风。富贵仅在俯仰之间,贫贱未必终生不变。留侯张良起于逃亡罪奴,威武显赫远扬夷荒边地。召平曾封侯东陵,转眼之间沦为布衣。树叶生长倚靠根柢,生死盛衰都同此理。得志便随命运升迁,失势则与时运毁灭。四时寒暑交替运行,岁月变化递相推移。祸福没有一定主宰,为何担忧身无归宿?由这道理推此人生,砍柴负薪又有可哀!”
注释:¹不周: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据说在昆仑山西北。²丹渊:传说中的水名。³阳精:太阳。⁴厌厌:微弱的样子。⁵留侯: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⁶夷荒:蛮夷荒远之地。⁷召平:邵平。曾被秦始皇封为邵东陵侯,秦亡,沦为平民,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⁸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
先生闻之,笑曰:“虽不及大,庶免小也。”乃歌曰:“天地解兮六和开,星辰霄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衣弗袭而服美,佩弗饰而自章,上下徘徊兮谁识吾常?”遂去而遐浮,肆云轝,兴气盖,徜徉回翔兮漭漾之外。建长星以为旗兮,击雷霆之康盖。开不周而出车兮,出九野之夷泰。坐中州而一顾兮,望崇山而回迈。端余节而飞旃兮,纵心虑乎荒裔,释前者而弗修兮,驰蒙间而远逌。弃世务之众为兮,何细事之足赖?虚形体而轻举兮,精微妙而神丰。命夷羿使宽日兮,召忻来使缓风。攀扶桑之长枝兮,登扶摇之隆崇。跃潜飘之冥昧兮。洗光曜之昭明。遗衣裳而弗服兮,服云气而遂行。朝造驾乎汤谷兮,夕息马乎长泉。时崦嵫而易气兮,挥若华以照冥。左朱阳以举麾兮,右玄阴以建旗,变容饰而改度,遂腾窃以修征。
先生闻之,笑曰:“虽不及大,庶免小也。”乃歌曰:“天地解¹兮六和开,星辰霄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衣弗袭而服美,佩弗饰而自章²,上下徘徊兮谁识吾常³?”遂去而遐浮,肆云轝,兴气盖,徜徉回翔兮漭漾之外。建长星以为旗兮,击雷霆之康盖。开不周而出车兮,出九野之夷泰。坐中州而一顾兮,望崇山而回迈。端余节而飞旃兮,纵心虑乎荒裔¹⁰,释前者而弗修兮,驰蒙间而远逌。弃世务之众为兮,何细事之足赖?虚形体而轻举兮,精微妙而神丰。命夷羿¹¹使宽日兮,召忻来¹²使缓风。攀扶桑¹³之长枝兮,登扶摇之隆崇。跃潜飘之冥昧兮。洗光曜之昭明。遗衣裳而弗服兮,服云气而遂行。朝造驾¹⁴乎汤谷兮,夕息马乎长泉。时崦嵫¹⁵而易气兮,挥若华以照冥。左朱阳¹⁶以举麾兮,右玄阴¹⁷以建旗,变容饰而改度¹⁸,遂腾窃¹⁹以修征。
译文:大人先生听了这些话,笑着说:“你虽然还没有通达到大道,但也差不多可以摆脱小道理的局限了。”于是,他就唱道:“天地分解啊六合打开,星辰坠落呀日月下落。我飞腾上去将何怀抱?不穿衣裳而服装美丽,不戴佩饰而自然光采,上下徘徊啊,谁能知道我的法则?随即离去而漂浮远游,纵驰云车,张开气盖,盘旋翱翔啊,在广大无边的天地之外。竖起长星当成旗帜啊,敲击起雷霆轰鸣。开动不周急风而驱车啊,漫步在平坦通畅的天上九野。坐在中州而回望啊,望见高山我回车而行。端正我的旄节而飘扬旃帜啊,放纵思虑在那荒原边域。放弃中州的顾望而认为不好啊,我驰骋在蒙昧荒野里远游。抛弃那众人所为的世俗事务啊,有什么细琐小事值得依赖?使形体虚无而轻轻高飞啊,精气微妙而精神丰富。我命令后羿,使其宽慰太阳啊,召唤忻来,使其减缓风速。攀住扶桑树长长枝条啊,我登临在扶摇旋风的顶端。跃入潜藏在飘动的阴暗之地啊,洗浴后照耀出明亮的光芒。遗弃衣裳而不穿啊,披着云气就这样行走。早晨驾车到了汤谷啊,傍晚我就息马在长泉。这时崦嵫山而上气象变换啊,若木花儿的光辉照耀着幽冥。左边有太阳为我高举麾节啊,右边有月亮为我竖起旌旗。我变换了仪容服饰而更改了风度,就这样悄悄飞腾起来准备长征。
注释:¹解:分开。²章:章采,光采。³常:法则。⁴遐浮:漂浮远游。⁵漭漾(mǎng yǎng):广大的样子。⁶不周:风名。⁷夷泰:平坦通畅。⁸节:符节。此指乘车上的旄节。⁹旃(zhān):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¹⁰荒裔:荒远地域。¹¹夷羿:指后羿。因居东夷,故称。相传羿为尧时善射者。尧时十日并出,猛兽为害,羿受尧命,上射十日,下射封长蛇,为民除害。¹²忻来:神名。¹³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¹⁴造驾:造车前往。¹⁵崦嵫(yān zī):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古时常用来指日落的地方。¹⁶朱阳:太阳。¹⁷玄阴:月亮。¹⁸度:风度。¹⁹腾窃:悄悄飞腾起来。
阴阳更而代迈,四时奔而相逌,惟仙化之倏忽兮,心不乐乎久留。惊风奋而遗乐兮,虽云起而忘忧,忽电消而神逌兮,历寥廓而遐游。佩日月以舒光兮,登徜徉而上浮,压前进於彼逌道兮,将步足乎虚州。扫紫宫而陈席兮,坐帝室而忽会酬。萃众音而奏乐兮,声惊渺而悠悠。五帝舞而再属兮,六神歌而代周。乐啾啾肃肃,洞心达神,超遥茫茫,心往而忘返,虑大而志矜。
阴阳更而代迈,四时奔而相逌,惟仙化之倏忽¹兮,心不乐乎久留。惊风奋而遗乐兮,虽云起而忘忧,忽电消而神逌兮,历寥廓而遐游。佩日月以舒光兮,登徜徉而上浮,压前进於彼逌道兮,将步足乎虚州。扫紫宫²而陈席兮,坐帝室而忽会酬。萃众音而奏乐兮,声惊渺而悠悠。五帝³舞而再属兮,六神歌而代周。乐啾啾肃肃,洞心达神,超遥茫茫,心往而忘返,虑大而志矜。
译文:“阴阳更替而向前迈进,四季奔跑而交相经过。想到死亡的瞬间这样快速突然啊,我心里不乐意在此久留。疾风奋起而使我失去乐趣啊,虽然浓云涌动而我没有忧愁。忽然雷电消失而使我心神悠然啊,我历经寥廓天地而开始远游。佩带着日月使我焕发光彩啊,登临闲游而向上漂浮。抑制住乘车前进的那种悠闲之感啊,我将漫步走在茫茫的州郡。打扫紫薇宫而铺陈坐席啊,坐在天帝的宫室而不久就聚会宴饮。荟萃了众多的音乐而演奏乐曲啊,那声音惊心飘渺而悠远。五帝起舞而连贯整齐啊,六神献歌而往复欢唱。乐曲声音啾啾肃肃,洞彻心扉直达神魂,乐曲高远令人迷茫,内心神往而忘记回返,思虑深远而志节矜持。
注释:¹倏(shū)忽:很快地。²紫宫:神话中天帝的居室。³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⁴六神:六宗之神。
“粤大人微而弗复兮,扬云气而上陈。召大幽之玉女兮,接上王之美人。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淑贞。合欢情而微授兮,先艳溢其若神。华兹烨以俱发兮,采色焕其并振。倾玄麾而垂鬓兮,曜红颜而自新。时暧靆而将逝兮,风飘颻而振衣。云气解而雾离兮,霭奔散而永归。心惝惘而遥思兮,眇回目而弗晞。
“粤大人微而弗复兮,扬云气而上陈。召大幽¹之玉女兮,接上王之美人。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²之淑贞。合欢情而微授兮,先艳溢其若神。华兹烨³以俱发兮,采色焕其并振。倾玄麾而垂鬓兮,曜红颜而自新。时暧靆而将逝兮,风飘颻而振衣。云气解而雾离兮,霭奔散而永归。心惝惘而遥思兮,眇回目而弗晞。
译文:诸位大人离去而无法倾诉啊,扬起云气而向天帝陈说。天帝召来幽宫的仙女啊,我迎接了天帝的美人。她的身体像云气一般自在顺畅啊,她的衣服像天空一样淑美纯真。我们共享欢爱之情而稍有授受啊,起先她光鲜横溢犹如仙神。她美好姿容放射全部光辉啊,五彩色泽焕发共同振奋。她微拂额前秀发而鬓发轻垂啊,光耀着青春容颜而自然清新。
注释:¹大幽:犹谓深宫。²太清:天空。³烨:光辉灿烂。⁴髦(máo):垂在前额的短发。⁵曜(yào):照耀,明亮。⁶暧靆(ài dài):昏暗不明的样子。
“扬清风以为旟兮,翼旋轸而反衍。腾炎阳而出疆兮,命祝融而使遣。驱玄冥以摄坚兮,蓐收秉而先戈。勾芒奉毂,浮惊朝霞,寥廓茫茫而靡都兮,邈无俦而独立。倚瑶厢而一顾兮,哀下土之憔悴。分是非以为行兮,又何足与比类?霓旌飘兮云旗蔼,乐游兮出天外。”
“扬清风以为旟兮,翼旋轸¹而反衍。腾炎阳而出疆兮,命祝融²而使遣。驱玄冥³以摄坚兮,蓐收秉而先戈。勾芒奉毂,浮惊朝霞,寥廓茫茫而靡都兮,邈无俦而独立。倚瑶厢而一顾兮,哀下土之憔悴。分是非以为行兮,又何足与比类?霓旌飘兮云旗蔼,乐游兮出天外。”
译文:“时光昏暗不明而将要消逝啊,风飘飘吹拂而振动衣裳。云气分解而烟雾散出啊,浓云奔跑分散而她永远回归。我的心惆怅而遥远地思念啊,眯眼四望而再也看不见仙女。扬起清风当成旗帜啊,凭借风力我掉转车头而返回平地。腾空的烈日升出栖息的疆域,我命令火神祝融听候调遣。驱使水神玄冥来摄持坚固啊,让金神蓐秉命而持戈开路。木神勾芒奉命驾车,浮游天空而惊动了朝霞。天地寥廓茫茫而没有一座都市啊,在遥远的天空我没有伴侣而独自站着。靠在美玉车厢而低头一看啊,我悲哀下方土地这样憔悴。要分辨是非当成行动的准则啊,又怎么足以和我来比拟相类?霓虹的旌旗飘扬啊,云霞的?旗浓密,我乐意远游啊飞出天外。”
注释:¹旋轸:还车,回车。²祝融: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为火或火灾的代称。³玄冥:神名。水神。⁴蓐收: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名,司秋。⁵勾芒:古代传说中主管树木的神。寥廓:辽阔的天空。
大人先生披发飞鬓,衣方离之衣,绕绂阳之带。含奇芝,嚼甘华,吸浮雾,餐霄霞,兴朝云,颺春风。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遗辔颓策,流盼乎唐、虞之都。惘然而思,怅尔若忘,慨然而叹曰:
大人先生披发飞鬓,衣方离¹之衣,绕绂²阳之带。含奇芝,嚼甘华,吸浮雾,餐霄霞,兴朝云,颺春风。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遗辔颓策³,流盼乎唐、虞之都。惘然而思,怅尔若忘,慨然而叹曰:
译文:大人先生披头散发,双鬓飘飞,穿着纷乱的衣服,系着拴住太阳的皮带。他含着奇异灵芝,嚼着甘华仙果,吸着漂浮雾气,吃着高空彩霞,让朝云兴动,使春风飘?,他奋起于太极的东方,游乐于到昆仑的西面,遗落马缰马鞭,浏览那唐尧、虞舜的都城。他惘然地若有所思,怅然地若有所忘,感慨地长叹道:
注释:¹方离:纷乱的样子。²绂(fú):系,栓。³策:马鞭。
“呜呼!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彼勾勾者自以为贵夫世矣,而恶知夫世之贱乎兹哉?故与世争贵,贵不足尊;与世争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登乎太始之前,览乎忽漠之初,虑周流於无外,志浩荡而自舒,飘颻於四运,翻翱翔乎八隅。欲从而彷佛,洸漾而靡拘,细行不足以为毁,圣贤不足以为誉。变化移易,与神明扶。廓无外以为宅,周宇宙以为庐,强八维而处安,据制物以永居。夫如是,则可谓富贵矣。是故不与尧、舜齐德,不与汤、武并功,王、许不足以为匹,杨、丘岂能与比纵?天地且不能越其寿,广成子曾何足与并容?激八风以扬声,蹑元吉之高踪,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专上下以制统兮,殊古今而靡同。夫世之名利,胡足以累之哉?故提齐而踧楚,掣赵而蹈秦,不满一朝而天下无人,东西南北莫之与邻。悲夫!子之修饰,以余观之,将焉存乎於兹?”
“呜呼!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彼勾勾者¹自以为贵夫世矣,而恶知夫世之贱乎兹哉?故与世争贵,贵不足尊;与世争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登乎太始²之前,览乎忽漠³之初,虑周流於无外,志浩荡而自舒,飘颻於四运,翻翱翔乎八隅。欲从而彷佛,洸漾而靡拘,细行不足以为毁,圣贤不足以为誉。变化移易,与神明扶。廓无外以为宅,周宇宙以为庐,强八维而处安,据制物以永居。夫如是,则可谓富贵矣。是故不与尧、舜齐德,不与汤、武并功,王、许不足以为匹,杨、丘岂能与比纵?天地且不能越其寿,广成子曾何足与并容?激八风以扬声,蹑元吉之高踪,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专上下以制统兮,殊古今而靡同。夫世之名利,胡足以累之哉?故提齐而踧楚,掣赵而蹈¹⁰秦,不满一朝而天下无人,东西南北莫之与邻。悲夫!子之修饰,以余观之,将焉存乎於兹?”
译文:“唉!季不如年,年不如天,天不如道,道不如神。神,是自然的根本。那些拘束于礼法的人自以为尊贵于世间,然而他们哪里知道世间的低贱到这等地步呢?所以与世俗争高贵,这种高贵不足以尊重;与世俗争富有,这种富有不足以抢先。一定要超脱人世而隔绝人群,遗弃世俗而独自来往,登临在太初时代之前,游览到自然之道的初始,思虑到周游于无边的地域,志气浩荡而自在舒展,飘摇于四季,翻飞翱翔在八方。欲望纵放而隐隐约约,情思奔放而不受拘束,小事小节不足以成为诽谤,圣人贤者不足以成为荣誉。变化运动,都跟神明相依相扶。囊括无边的空域作为自己的家宅,包围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室庐;强固天地八方而居住安康,依据万物控制来永久居留。只有像这样,才可以称作为富贵了。因此,不要和唐尧、虞舜的道德等同,不要跟商汤、周武王的功业并立,王倪、许由不足以作为比较的对象;阳货、孔丘哪能和神仙比较行踪呢?天地尚且不能超过神仙的寿命,广成子何曾值得与神相提并论呢?激荡起天地八方的风来宣扬声誉,踩着大吉大利的高远踪迹;披着九天来开拓啊,招来云气把飞龙驾驭。专致于天地万物以控制统治啊,有别于古今之法而毫不相同。那些世间的名利,怎么值得以牵累自己呢?所以手提齐国而脚踏楚国,手抓赵国而脚踩秦国,不到一个早晨而使天下无人相比,东西南北没有谁和您做邻居。可悲啊!您这番修饰了的论调,以我看来,将怎样保存在此世呢?”
注释:¹勾勾者:指循规蹈矩,拘束于世俗礼法的庸人俗士。勾勾:屈曲拘束。²太始:古代指天地开辟、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³忽漠:自然之道。⁴周流:周游。⁵四运:四时,四季。⁶彷佛:同“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⁷王、许:尧时的贤人王倪与隐士许由。⁸元吉:大吉;洪福。⁹制统:控制统治。¹⁰蹈:践踏,踩。
先生乃去之,纷泱莽,轨汤洋,流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於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覆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
先生乃去之,纷泱莽¹,轨汤洋,流衍溢²,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³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於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覆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¹⁰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¹¹乎敖翔。
译文:大人先生就离开了打柴的人,放达于广阔的天地间,遗迹于渺茫无涯的地域,漂流于泛滥的洪波,经历过重重深渊,跨越青天,然后回头看望而闲适观览。于是,他享有着逍遥自在而长生不老,没有存亡、聚合与离散而上达至境。元气涣散离析动荡不止,浩瀚无边,狂飙涌动,云霞浮起,大人先生到达北斗七星中的瑶光,一直奔驰到了太初元气之中,在无为天宫里休息。太初元气是怎样的?那里没有先后,没人能探究出它的尽头,有谁能认识它的根本?遥远渺茫,延绵不绝,这又重新回到了大道存在的地方。没人能通晓它的原委,有谁知道它的根本呢?即使历经九天求索,何曾足以使自己丰厚?登临万重天遍观自然,沐浴太初的和熙轻风,漂浮逍遥以悠然远游,沿着大路走向无穷。遗弃太乙天神而不差遣役,腾跃天地之间而一直前行。超越混沌元气而走向远方,左面浩荡广阔而没有边际,右面阴暗悠远而不辨四方,向上遥听而不闻声音,向下远视而不见光采。将这“无有”之地让神灵居住,我在永恒的天空里遨游飞翔。
注释:¹泱莽:同“泱漭”,广大的样子。²衍溢:水满溢。³霍分:涣散。⁴飙:暴风。⁵摇光:同“瑶光”,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为象征祥瑞。⁶鹜:同“骛”。⁷太初: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亦作“大初”。⁸太始:指开始形成万物的混沌之气。⁹太乙:天神名。¹⁰蒙鸿:混沌的样子。¹¹太清:天空。
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颓,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真人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
崔魏高山勃玄云¹,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颓,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²与真人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³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
译文:巍峨高山兴起乌云,北风横行白雪纷飞,积冰犹如山陵严寒伤人。阴阳错位日月塌坠,地崩石裂林木折断,火焰变冷,太阳凝结,严寒伤怀。温暖天气微弱,正值隆冬之末。海冰不流棉絮曲折,呼吸不通,严寒伤身把肌肤冻裂。节气更迭,相替运动,变化如神,严寒作先导,炎热随后来,它们都伤害人民。和熙啊,真人胸怀天空,精神专一,用意平和。冷热都不伤人,世人无不感到惊奇,从此忧患没有产生的根由,朴素的元气让天地安宁。漂浮云雾,冲向天空,任意驰行,往来乐趣微妙,一路没有颠簸。爱好乐趣不同于世,又有什么可以争夺?世人都有一死,唯独我永存长生。
注释:¹玄云:黑云,浓云。²熙:和熙。³素气:白色雾气;迷茫的白光。
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夷,□原辟,天地开。雨蒙蒙、风浑浑。登黄山,出栖迟。江河清,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惟乐哉!时世易,好乐颓,真人去,与天回。反未央,延年寿,独敖世。望我□,何时反?超漫漫,路日远。
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¹夷,□原辟,天地开。雨蒙蒙、风浑浑。登黄山,出栖迟²。江河清³,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惟乐哉!时世易,好乐颓,真人去,与天回。反未央,延年寿,独敖世。望我□,何时反?超漫漫,路日远。
译文:真人漫游,驾驭八龙,光耀日月,插载云旗,悠然徘徊,乐于所往。真人远游,太阶平坦,原始开辟,天地分开,细雨蒙蒙,轻风浑浑,登临黄山,出外游息。江河水清,洛阳无尘,云气消散,真人前来,多么快乐!时代变易,兴致颓废,真人离去,与天转回。返回无穷,延年益寿,独自傲世。望我什么时候回到人间,疾行漫漫长途,道路日日遥远。
注释:¹太阶:古星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各二星,相比而斜上,如阶级然,故名。²栖迟:游息。³江河清: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⁴洛:洛阳。⁵敖世:傲视世俗。
先生从此去矣,天下莫知其所终极。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鸲鹆不逾济,貉不度汶,世之常人,亦由此矣。曾不通区域,又况四海之表、天地之外哉!若先生者,以天地为卵耳。如小物细人欲论其长短,议其是非,岂不哀也哉!
先生从此去矣,天下莫知其所终极。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鸲鹆不逾济,貉不度汶¹,世之常人,亦由此矣。曾不通区域,又况四海之表、天地之外哉!若先生者,以天地为卵耳。如小物细人欲论其长短,议其是非,岂不哀也哉!
译文:大人先生从此离去了,天下没谁知道他最终何处。大概他飞越天地,与日月遨游,无始无终,是自然的至真。鹆不越过济水,貉不渡过汶水,世上的常人,也同它们一样。曾经各区域不能互通,又何况是四海之外、天地之外啊!像大人先生这样,只是把天地当成一个卵罢了。如果小东西、小人物想评论他的长短,议论他的是非,难道不是可悲吗!
注释:¹汶:汶水。

  《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赋体散文,中心思想是对老庄理论的宣扬,《大人先生传》中有“大人先生尝居苏门字山”字语,学界据此认为阮籍的“大人先生”是指苏门山隐士孙登③,孙登实有其人;也有人认为,大人先生的原型其实是阮籍自己,其中的“自好者非字,无识者怪字”其实是阮籍所处社会的真实写照。“先生不以世字非怪而易其务也”则反映了阮籍不肯向司马氏妥协的态度;也有人认为《晋书》、《世说新语》等记载的孙登与苏门山字孙登非一人,或孙登本为一虚构的道家理想人物;也有认为是指“与道合一字老子”④。如李丰楙认为,“大人先生即老子,且兼以自励也.”又说,“阮籍所云大人,盖指神话字老子,与道合一字老子。此间受当时老子观念字影响,故云’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但作者也承认阮籍所言至人、真人性格,源于《庄子》.并推测阮籍因“‘博览群书,尤好老庄’,自于老庄哲理体会亲切,复兼采老子神话观念而一字”.结合东汉末年老子神化的历史(如《老子变化经》等)和阮籍对《庄子》的发挥来看,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中既有《老子》的影响,也有《庄子》的影响。

  《大人先生》既是因寻访孙登所作,大人先生即使不是指孙登,也应是以孙登为原型虚构出来的仙人。后人的叙述中,孙登这个人物被不断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而这个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孙登也只是阮籍借以抒发其感悟的文学工具,与是否真实人物关系不大。正如《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云,阮籍“乃假苏门先生字论,以寄所怀”①。如果结合阮籍《通老论》、《老子赞》来看,阮籍对这位托字以言事的“大人先生”的描写是深受老庄影响的。

  不论文中的大人先生到底所指何人,这个人物确实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在现实中深受压抑的自我。在幻想中自由舒展的想象?阮籍正是想借这样一个人物将自己从黑暗的现实中解脱出来,故而以华丽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音调,展开一场缥缈的想象。在阮籍生活的时代。司马氏的暴政横行天下,政治黑暗残暴,一些有骨气的文人不肯与朝廷同流合污,只有消极避世。大部分人接受了老庄一脉的虚无主义思想,要么佯狂、纵酒,要么服药、清谈,于是玄学思想在魏晋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阮籍也是其中的一员。

  开篇阮籍首先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然后为自己进行解释和辩护。阮籍对儒教中的“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展开了激烈的讽刺和批判,并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权者,指责司马氏“假廉而成贪。内险而一。”一他以永恒字道和变化无穷的世界为参照。指“礼法”只是短暂时问里的产物,丽对于从“礼法”中获得利益的君子,作者更是嗤字以鼻。他认为“礼法”只不过是封建社会贪婪的装饰,“竭天地万物字至以奉声色无穷字欲”一句更是透彻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统治的真相

  《大人先生传》中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涉及一些相对深奥的人生问题:人虽然具有很高的自由追求,却义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完全的自由j这一点一分矛盾,也促使人们对自身本性进行反省。文中的“大人先乍”反观人生,并探索了人的水恒本质。可以说是作者的精神化身。

  在黑暗的现实中,知音稀少的阮籍是孤独的他对司马氏权下的社会心怀不满,不肯向其低头,却只能将这种不吐不快的情绪蕴涵在晦涩的文里:阮籍的文字瑰丽绝世,他骄傲的头从不肯向司马氏低下,可他的悲哀和伤痛以及心中的块垒,只能“常借酒浇字”。

  《大人先生传》虽然篇幅很长。但实际上并不难理解。这需要读者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内心状态二如果说文巾所描绘的“大人先生”正是阮籍自身的写照的话,那他算是幸福的,因为他笔下的“大人先生”最终是“从此去,天下奠知所终极”,这无疑是阮籍最好的结局。

  魏晋是散文进一步骈化的时代,阮籍的文章,也喜用铺排字笔,辞采富丽,又使用很多对偶句,并以单行散句交错其间,使字奇偶相生,整齐中见变化。此文音节整齐,基本用韵,时见对偶文句,铺排较多,实为赋体风格。

参考资料:
1、 李丰楙:《魏晋南北朝文士与道教》,台湾政治大学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油印本1978年版,第45页。
2、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 》
3、 白雪 李倩.古文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11
4、 王连弟.中国古代散文赏析(上).福州:海风出版社,2009:18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