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溪楼月,登临倍惘然。电光何处雨,风色欲秋天。
今夜溪楼月,登临倍惘然。电光何处雨,风色欲秋天。
历历灯缘岸,依依笛起船。江湖归路渺,回首白鸥前。
历历灯缘岸,依依笛起船。江湖归路渺,回首白鸥前。

wénchānglóuwàngyuèshíjiāguīzhèshàng--zhāngzhù

jīnlóuyuèdēnglínbèiwǎngrándiànguāngchùfēngqiūtiān

dēngyuánànchuánjiāngguīmiǎohuíshǒubáiōuqián

张翥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6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贞比高陵柏,洁比阴壑冰。
贞比高陵柏,洁比阴壑(hè)¹冰。
译文:忠贞好比高高的丘陵之上矗立的柏树,廉洁好比幽深山谷中纯净的冰。
注释:¹阴壑:幽深的山谷,背阳的山谷。宋·陆游《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才山庄》诗:“湿云朝莫雨,阴壑古今风。”
缅彼考槃客,相思劳寝兴。
(miǎn)彼考槃(pán)¹客,相思劳寝兴²
译文:缅怀如此美德之人,就如同探求避世的隐士一般,难以寻觅,每每思慕起来,总是夜不能寐怀着忧愁入睡。
注释:¹考槃:盘桓之意,指避世隐居。一说指扣盘而歌。考,筑成,建成。槃,架木为屋。一说“考”是“扣”的假借字;“槃”通“盘”,指盛水的木制器皿。语出《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²相思劳寝兴:语出唐·刘长卿《冬夜宿扬州开元寺烈公房,送李侍御之江东》:“发后望烟水,相思劳寝兴。” 劳:忧愁;愁苦。劳结(郁结。指堆积在心中的忧思) 寝兴:睡下和起床。泛指日夜或起居。 晋·潘岳 《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唐·权德舆《病中寓直代书题寄》:“寝兴劳善祝,疏懒愧良箴。寂寞闻宫漏,那堪直夜心。”
至洁不可污,至贞不可变。
至洁不可污,至贞不可变。
译文:最为廉洁的不可被玷考,最为忠贞的不可被更变。
两世同一心,百年能几见。
两世同一心,百年能几见。
译文:两人如此同德一心,百年之间又能见到几对。
柏有后秋叶,冰有中夏寒。
柏有后秋叶,冰有中夏¹寒。
译文: 秋分以后松柏的叶子依然是青绿色的,盛夏之时山中的冰依旧可以带来一丝清凉。
注释:¹中夏:夏季之中,指农历五月,后亦指盛夏。《淮南子·说林训》:“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
贞洁苟弗渝,炎雪何能干。
贞洁苟¹弗渝²,炎³何能干
译文:贞洁的人若终身不渝,其品质高洁而美好更不会枯竭于人间。
注释:¹苟:若;如果;假使。汉· 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²弗渝:指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新唐书·魏征传》:“俭约朴素,终始弗渝。”³炎:言论美盛的样子。《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⁴雪:雪,比喻高洁。雪格,喻高洁的品格。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松品落落,雪格索索。”⁵干:枯竭,干竭。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译文:人们说海水最深,我说海深度不及我思念的一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miǎo)¹无畔²
译文:海水的广袤尚有边际,相思则是无边无际。
注释:¹渺:无边无岸的样子。²无畔:无边。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携琴水高¹楼,楼虚月华²满。
译文:携琴登上高楼,已是人去楼空,只有一片月光。
注释:¹高:一作“酒”。²月华:月光。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弹著¹相思曲,弦肠一时²断。
译文:弹奏一首相思曲,让相思肠愁随着弦一起断了。
注释:¹著:虚词,相当于现在的“着”。一作“得”。²一时:同时。

  这是李冶写的一首思念情人的诗,描写幽思怀人的五言律诗,写得不同凡响。她的爱情诗既有女性的婉丽情肠,又不乏涉世者的睿智。此诗的前四句以海水作比,形容相思情深。后四句写弹琴高楼,在清冷的月光下,孤独与寂寞倍增,在《相思曲》的凄凉旋律中,情肠与琴弦一起断绝。全诗深得民歌言语直白的妙处,意境高远。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和颔联“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是虚写,是泛写。人家都说海水深,其实还抵不了相思爱情的一半深;海水再深再大还有边涯,而彼此的情爱相思却渺茫无际。以深水喻相思,可谓具体、形象,而又不及其一半,可见相思之深。这里诗人用的是比喻手法,既得体又恰当。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这两句诗与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意相同,用法相近,都是抒情,都是用物比情的手法,都是反比。先极写海水深,后以自己之情相比,从而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对情人之深情,又反衬出两人的爱情至深。只是李白诗写友情,而李冶诗写爱情。

  颈联“携琴水高楼,楼虚月华满”和尾联“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是实写,是具体写人。紧接水联,写在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自己的恩情、思念无法排遣时,就携琴到楼水弹奏,弹出一曲相思情爱的曲子,借以解愁。可是由于人去楼空,只有一片月光,楼是空荡的,月是清冷的。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凄冷。因此当弹奏一曲相思曲时,未终而弦、肠并断。诗歌到此戛然而止,把诗歌推向了高潮,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思妇的相思之苦,让人同情,思妇的情意,让人感叹。

参考资料:
1、 刘克智著,.唐代爱情名诗词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11:第229页

xiāngyuàn--

réndàohǎishuǐshēnxiāngbànhǎishuǐshàngyǒuxiāngmiǎopàn

xiéqínshànggāolóulóuyuèhuámǎndànzhexiāngxiánchángshíduàn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翠微山¹者,有籍²于朝,有闻³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译文: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是隐士忽住的地方。
注释:京师:清王朝首都,今北京市。¹翠微山:在北京市西北约三十里。²籍:书册,此指登记注册。³闻:名誉、名声。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¹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译文:山高大约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为俯临京城。它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伞、一顶车盖,不像枕头和屏障,那么重要。距离阜成门三十五里,不敢远离京师。
注释:¹枕障:枕头和屏风。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lú)¹其趾²,不使人无攀跻(jī)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chán)³,近人情也。
译文:有八九座寺庙分别建筑在翠微山山顶、山腰和山脚,使人们攀登时有台阶可走,有休息的地方喘口气。它并非独立高险,难于攀登,是那样的近人情。
注释:¹胪:陈列。²趾:山脚。³孤巉:独立高险。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与香山静宜园¹,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²为怼(duì)³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译文:翠微山与香山静宜园,既相互连络,又不很紧密,既不碰触,又不背离。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三山”而心怀怨恨。翠微山与西山似乎分离,又似乎连为一体,它不愿意成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
注释:¹静宜园:香山寺故址。乾隆十年秋重修后改名静宜园。²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³怼:怨恨。⁴西山:在北京市西北郊。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芬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¹,有巨松柏,杂华靡(mí])²芬腴(yú)³。石皆黝(yǒu)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译文:翠微山上的草木有长江以东的玉兰,有苹婆,有高大的松柏,各种鲜花随风摇曳,芳香华美。山上的石头都黝黑光润,并有花纹。命名为翠微,既典雅又合乎世俗口味,不以偏僻俭朴而名一生志向。
注释:¹苹婆:亦称凤眼果,常绿乔木。²靡靡:草伏相依的样子。³芬腴:众多丰满。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¹也。山之盩(zhōu)²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³其间,其甃(zhòu)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译文:山的最高处是宝珠洞,山脚下有三山庵。三山庵有什么?有三块巨石并排耸立。山的幽深处有泉,叫“龙泉”,清亮透明的山泉停滞于人们砌成的方方正正的水池中。泉上有四棵松,松皮呈白色,都有百尺高。松下泉上有一座寺庙,名为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面的寺庙相同,它并不回避这样的相同。
注释:¹离立:并立。²盩:山的曲折处。³渟:水停不动。⁴甃:此处指砌砖的水泥。⁵中矩:合乎尺度。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辶只] 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¹有文佛²,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辶只](qì) ³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译文:龙泉寺藏经,礼拜藏经,以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属于粗俗了。寺外有刻石,言辞清雅中和,是康熙朝文人歌功颂德的褒语。翠微山八九座寺,为何要特别说龙泉?龙泉所处曲折隐秘。其余的寺庙都是地位显露,无所隐避,倘若没有龙泉,就不能成为隐士的隐忽胜地。
注释:¹礼:礼拜。²有文佛:佛经是文字组成的佛。³[辶只]:弯曲。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¹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²,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译文:我绝对忘不了龙泉寺。忘不了龙泉寺,尤其忘不了那四棵松。过去我曾经游览苏州的邓尉山,山上有四棵古松,松树形态下卧,而神态却是飞扬的,白昼之中四棵松神情极富生气,如风雨雷霆;四松之荫可遮蔽千亩。一生所见的松树最独特最难忘的就是这八棵松。邓尉山的松树舒展,翠微山的松树庄重;邓尉山的松树是古时的隐逸高蹈之士,翠微山的松树犹如古代守正不阿之士;邓尉山的松树,性格狂放不羁,天地都敢藐视;翠微山的松树,性格正直坚定,天地赖以支柱,缺少不得。
注释:¹形偃:形态下卧。²古之逸:像古代隐逸之士。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河汉¹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译文: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
注释:¹河汉:这里指银河。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译文: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译文: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译文: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乐府解题》云:“《夜夜曲》,伤独处也。”沈作有二首,皆写同样的主题。此为第一首,写空房独处的凄凉况味尤为具体而细致。

  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高潮。

  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写思妇长夜不眠,观看天空景象。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诗中虽未直截写人,而人物的神情自可令人想见。古诗中用星辰位置的变易反衬思妇感情的愁苦,例子甚多。如《古诗十九首》云:“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又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前人皆以为本之于《诗经·小雅·大东》,如《文选》李善注“河汉女”云:“《毛诗》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毛苌曰:‘河汉,天河也。’”观沈约此诗,当系近承《古诗十九首》,远绍《诗经》之《大东》,当然在具体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它开头二句说银河由纵到横,北斗由横到直,通过写景显示了时间的迁延。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便是斗转星移,时间已过了很长。在此漫漫长夜,思妇耿耿不寐,心中必有所想,于是诗人借她的口吻说道:“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星汉本为无知无情之客体,怨它何来?这种写法便是古人所常说的“无理而妙”。仿佛在说:银河啊,你空自流转;北斗星啊,你徒然横斜,你们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接下去二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起的惆怅心情。“星汉”句总括上文又作一顿挫,着一“空”字,似乎把前面铺排的两句一下子推倒,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宁知”句把思妇胸中的一股怨气,喷薄而出,着一“宁”字,与前面的“空”字紧相呼应,把人物的感情引向内心深处。二句全系脱口而出,声情毕肖,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如果说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那么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那暗淡的灯光,正象征着思妇的情怀。她孤独难耐,于是不管天寒地冻,踏起织机,织起布来。在这里,诗人没有照搬《诗经》与古诗,光写天上织女,而是将天上移到人间,写思妇亲理寒机。因此使人读来,更富有现实感。从对偶方面讲,这一联比前一联更为精当。因为前一联并列两件性质相近的事物,其弊如后人评价近体诗时所说的“合掌”。而这一联则意不相重,且层层推进,前句说灯不明,是在深夜;后句说晓犹织,则已到天亮了。从深夜到天明,思妇由独守孤灯到亲理寒机,层次鲜明,动作清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的孤独之感。

  结尾二句,承上文而来。思妇彻夜未眠,所忆之人缥缈无踪,眼望孤灯,手理寒机,心中分外凄苦,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哭了。尽管泪流不已,也没有人同情她,她不能向人诉说单身独处的苦闷。她只有哀哀自伤,徒然叹息。结句“鸡鸣”二字,紧扣上句的“晓”字,而“徒”字又与前段的“空”字遥相照映。此刻女主人翁的孤独之感已达到了顶点,天上的星汉也好,自己的忆念与叹息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幻而徒然的。她只有默默地流泪,独自咀嚼着悲伤。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994-995页

--shěnyuē

hànzòngqiěhéngběidòuhéngzhí

xīnghànkōngníngzhīxīnyǒu

dēngàimínghánxiǎoyóuzhī

línglèixiàngshuídàomíngtàn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周郎年少¹,正雄姿历落²,江东³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biāo)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译文:周瑜正年轻,雄姿英发,是江东出类拔萃的人才。曹操八十万大军被周瑜的火攻之计一举烧光。曹军为火攻所败,战船被焚,旌旗一空,死尸逐波,血染江水。项羽焚烧秦咸阳宫殿,也赶不上这次火势凶猛。
注释:¹周郎年少:《三国志·周瑜传》载,建安三年孙策授瑜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建安十三年破操军时他才三十四岁。²历落:清矫拔俗的样子。³江东:长江以东,指东吴。⁴风卷滩前黄叶:形容火势凶猛。赤壁之战时曹操南征大军号称八十万,船舰泊于长江北岸赤壁之下,周瑜部将黄盖献火攻之计,遂烧操战船并延烧岸上营垒,操军败退。⁵楼舻:古时作战供侦察、防守和攻城用的木制高台,这里指曹军的战船。⁶熛:迸飞的火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⁷横绝:这里形容火势凶猛。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想他豪竹哀丝¹,回头顾曲²,虎帐³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xiá)。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译文:周瑜在军帐中听着音乐就指挥了这场战争。周瑜和孙策都天资挺秀,可惜在中年君臣就惜别了。赤壁战后,吴、蜀因争夺荆州连年攻战,加之东汉政权极度动荡不稳,因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得以成功。周瑜死后,吴国终于灭亡,秦淮流水发出幽咽之声,宛如周郎叹恨不已。
注释:¹豪竹哀丝:指管弦乐器。²顾曲:《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³虎帐:军中帅帐陈虎皮,故云。⁴中道:中年。公瑾,周瑜字。伯符,孙策字。策,长沙太守孙坚之子,权兄。坚死后,孙策割据江东吴、会稽等五郡,封吴侯。孙策与周瑜是生死之交。建安五年,策死,年仅二十六岁,故云“中道惜别”。⁵交疏:关系疏远。⁶炎刘:汉,刘姓,以火德王,故称。⁷老魅:指曹操。周瑜临终前与孙权书:“人生有死,修短命矣, 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niànjiāo··zhōuzhái--zhèngxiè

zhōulángniánshǎozhèngxióng姿luòjiāngdōngrénjiéshíwànjūnfēifēngjuǎntānqiánhuánglóuyúnbēngjīngdiànsǎobiāoshèjiāngliúxuèxiányángsānyuèhuǒguānghéngjué

xiǎngháozhúāihuítóuzhàngtánbīngxiēgōngjǐntiāntǐngxiùzhōngdàojūnchénbiéshǔjiāoshūyánliúdǐngfèilǎomèichéngjiānxiázhìjīnhènqínhuáiyōuy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