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一士气貌醇,儒冠落魄甘长贫。医家诸书总贯穿,有病有药即与人。
吴兴一士气貌醇,儒冠落魄甘长贫。医家诸书总贯穿,有病有药即与人。
山中僦屋不肯出,苦厌城市多嚣尘。得钱沽酒饮即醉,指点富贵如浮云。
山中僦屋不肯出,苦厌城市多嚣尘。得钱沽酒饮即醉,指点富贵如浮云。
时来西湖住几日,所宿随夜餐随晨。过门与我谈抵掌,百无一伪皆天真。
时来西湖住几日,所宿随夜餐随晨。过门与我谈抵掌,百无一伪皆天真。
疾恶如雠每愤激,正坐时命遭其屯。人生除贫贫则已,五鬼到此安能神。
疾恶如雠每愤激,正坐时命遭其屯。人生除贫贫则已,五鬼到此安能神。
天以清名补寒饿,昔之隐者人皆闻。圣贤法则吾岂敢,乡里小儿安足云。
天以清名补寒饿,昔之隐者人皆闻。圣贤法则吾岂敢,乡里小儿安足云。
况君能医当济世,未叹行路常踆踆。伸眉一笑索我别,北风吹雪来缤纷。
况君能医当济世,未叹行路常踆踆。伸眉一笑索我别,北风吹雪来缤纷。
溪畔无钱附归去,垂橐不管妻子嗔。青山白石大自在,且复挂子头上巾。
溪畔无钱附归去,垂橐不管妻子嗔。青山白石大自在,且复挂子头上巾。
江湖多芦识者少,岁晚远游须待春。君不见舍中之长眼眦肉,岂解善事长桑君。
江湖多芦识者少,岁晚远游须待春。君不见舍中之长眼眦肉,岂解善事长桑君。

zèngshìsāngráo--zhāngzhù

xìngshìmàochúnguānluògānzhǎngpínjiāzhūshūzǒngguàn穿chuānyǒubìngyǒuyàorén

shānzhōngjiùkěnchūyànchéngshìduōxiāochénqiánjiǔyǐnzuìzhǐdiǎnguìyún

shílái西zhùsuǒ宿suícānsuíchénguòméntánzhǎngbǎiwěijiētiānzhēn

èchóuměifènzhèngzuòshímìngzāotúnrénshēngchúpínpínguǐdàoānnéngshén

tiānqīngmínghán饿èzhīyǐnzhěrénjiēwénshèngxiángǎnxiāngxiǎoérānyún

kuàngjūnnéngdāngshìwèitànxíngchángcūncūnshēnméixiàosuǒbiéběifēngchuīxuěláibīnfēn

pànqiánguīchuítuóguǎnzichēnqīngshānbáishízàiqiěguàzitóushàngjīn

jiāngduōshízhěshǎosuìwǎnyuǎnyóudàichūnjūnjiànshězhōngzhīzhǎngyǎnròujiěshànshìzhǎngsāngjūn

张翥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6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孙巨源¹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²,坐别坐景疏(shū)³上。既而与余会坐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坐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译文:八月十五日孙巨源离开海州,这之前我在景疏楼上为他送别。后来不久他又与我在润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别。我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与太守相会于景疏楼上,(想起巨源兄)所以作这首词寄给巨源。
注释:¹孙巨源:名洙,苏轼友人。²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³景疏楼:在海州东北。宋叶祖洽因景仰汉人二疏(疏广、疏受)建此楼。⁴润州:今江苏镇江。⁵楚州:今江苏淮安。孙巨源离海州后先南游江苏一带,坐十月间与离杭北赴密州的东坡会坐润州,东坡作《润州甘露书弹筝》诗和《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词(前录)。二人同游扬州等地,至楚州分手,继而,之后。⁶十一月十五日:当为十月十五日吗,“一”为后人误加,因为海州在密州南四百余里,而苏轼十一月三日已到密州任。参张志烈先生《苏轼由杭赴密词杂论》(载《东坡词论丛》)。⁷太守:汉时郡长名。宋时改郡为府、州,长官称知府、知州,但仍习惯称太守。此指继知海州的陈太守(名不传)。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¹,孤光²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³到明无寐(mèi)
译文:我时常回忆,我们分别的时候,坐在景疏楼上,那月光像水一般。喝着美酒,唱着清歌,可惜友人难留,只有月光跟随着你一同到千里之外。你走之后正好三个月了,月亮圆满了三次,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日,我一个人喝着酒,冷冷清清,与谁同醉?我卷上珠帘,凄然地看一眼月影,同着月光,一宿无眠。
注释:¹三度:指三度月圆。孙巨源八月十五日离海州,至东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词,三见月圆。²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³伊:第三人称代词。指月。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今朝有客,来从濉(suī)¹上,能道使君²深意。凭仗³清淮(huái),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yuán)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译文:今天有个客人,来自濉水旁,他告诉我你也很想我。你的相思泪(凭借)融入清清的淮水,流进大海。而今你在哪呢?你在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你在宫中,在漫漫长夜里,露水沾湿了被子。这时的你,在回廊里看着月亮,也应该暗暗思念我吧。
注释:¹濉:水名,宋时自河南经安徽到江苏萧县入泗水。²使君:指孙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旧职称之。以上三句谓客人带来孙巨源对自己的问候。³凭仗:凭借。⁴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别称西垣,又称西台、西掖。⁵清禁:宫中。时孙任修起居注、知制诰,在宫中办公,故云。⁶永:长。⁷露华:露水。⁸侵被:沾湿了被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好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

  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凭仗”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坐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在汴京,苏轼在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长夜无眠,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参考资料:
1、 邹同庆,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09:131-133
2、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4:703-704

yǒng··zhǎngbiéshí--shì

sūnyuányuèshíhǎizhōuzuòbiéjǐngshūlóushàngérhuìrùnzhōuzhìchǔzhōunǎibiéshíyuèshízhìhǎizhōutàishǒuhuìjǐngshūlóushàngzuòyuán

zhǎngbiéshíjǐngshūlóushàngmíngyuèshuǐměijiǔqīngliúliánzhùyuèsuírénqiānbiéláisānguāngyòumǎnlěngluògòngshuítóngzuìjuǎnzhūliánrányǐnggòngdàomíngmèi

jīncháoyǒuláicóngsuīshàngnéngdào使shǐjūnshēnpíngzhàngqīnghuáifēnmíngdàohǎizhōngyǒuxiānglèiérjīnzài西yuánqīngjìnyǒnghuáqīnbèishíkànhuílángxiǎoyuèyīngàn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淇水入城。
上巳(sì)¹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yōng)²邞淇³水入城。
注释:¹上巳:农历每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上巳为古时节日,习用三月初三日。²壅:堵塞。³邞淇:水名,由郑河、淇河于密州城南汇集而成,东北流入潍河。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lián)(yī)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fù)¹,卧红²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³(mì)。问向前、犹有几多,三之一。
译文:东武城南刚刚筑就新堤,邞淇河水开始流溢。微雨过后,浓密的树林,苍翠的山岗,红花绿叶,满地堆积。枝头残花早已随风飘尽,我与朋友同到江边把春天寻觅。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
注释:¹阜:土丘。²卧红:指花瓣被雨打落在地。³江头:指邞淇水边。⁴向前:往前,未来。⁵几多:多少。⁶春:指春光。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xì)¹事,当时坐上皆豪逸²。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译文:官衙里的公事纷杂堆积,风雨过后更无几多明媚春日。今日相约,泛杯曲水,全城百姓也争相聚集。您不曾闻知东晋兰亭修禊的故事?当日满座都是豪俊高洁之士。到如今只有长竹满山岗。往日陈迹,无从寻觅。
注释:¹兰亭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集合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祓禊之礼。众人作诗,王氏作《兰亭集序》。修禊,三月三日于水边采兰嬉游,以驱除不祥。²豪逸:指豪放不羁,潇洒不俗的人。

  这首词的题目交代了作词的地点、时间,叙写的中心——“会流杯亭”,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南引水入其工程。上片写雨后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开头三句从其南引水入其工程写起:东武其南筑就新堤,郑淇河水开始充盈。其所以由此落笔,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曲水”的水源,对下片来说,真可谓伏脉千里。以下详写暮春景物,先写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的景象:一场小雨过后,在那浓密的树林中和苍翠的山冈上,红花绿叶,堆积满地。透过字面,仿佛有词人轻微的叹息。以“卧”、“堆”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以“红”、“碧”两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借指花、叶,都显得十分形象和精炼。再写“枝上残花”荡然无存,于是向江边追寻春天的踪迹: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这就是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结果。因此,词人在描写暮春景物时,也由隐而显地表现了他惜春的心情。

  下片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换头“官里事”四句,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这是一笔衬托,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以下“相将泛曲水”两句,正面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上巳日与同僚相约聚会于流杯亭,开展曲水流杯的活动,全其百姓都争着前来观光。“相将”句明点词序“会流杯亭”,转到对全词中心内容的叙写,但用墨极其简炼,妙处全在从闲处铺垫以及从侧面烘托。与暮春自然景物相比,“泛曲水”是一道特异的风景线,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春光大减所造成的缺憾,所以上片所写未尝不是一种绝好的铺垫。“满其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其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一个“满”字和一个“争”字,更令人想见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以及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另一层烘托则是由眼前景、事所引发的对历史的联想:“君不见兰亭修楔事,当时座上皆豪逸。”显然,兰亭修禊与曲水流杯,当日主盟其事并作序的王羲之与词人自己,众名士(“豪逸”)与众同僚,一一对应,其衬托和比喻之意清晰可见。结尾两句紧承上文,对史事感慨系之: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这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怀古主要是为了慨今,因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其真正用意即在于此。它所蕴蓄的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是带有人生哲理意义的。

  这年十二月,苏轼离开密州任所时,还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别东武流杯》诗,可见上巳雅集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253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47-148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花落柴门掩夕晖¹,昏鸦²数点傍³林飞。
译文: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
注释:春晚:暮春傍晚。¹夕晖:夕阳的余晖。²昏鸦:黄昏时的乌鸦。³傍:围绕。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¹余小立阑(lán)²外,遥见樵(qiáo)³一路归。
译文: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注释:¹吟:诵读诗文。²阑干:栏杆。³樵渔:樵夫、渔夫。

  “题春晚”之“春晚”,据首句“花落”之意,是指暮春之晚。诗所描写的,乃是乡村暮春晚景。

  红日西沉,夜色降临之前,一位“吟余小立阑干外”的诗人,正在游目观赏村野景致。吟,可以指作诗,亦可以指诵读诗文。这位诗人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微感疲倦,便走出屋子,在楼台(其居处是简陋小楼,故有“柴门”之语)栏杆外稍立片刻,略事休息。一、二、四句便是他“小立”时所见之景。

  他先近看柴门。时已晚春,花儿纷纷飘落,有的还飘进了门内,把那夕阳的余辉挡在门外,可见落花堆积之多。继而又远看树林。稍远处有一片树林。苍茫暮色之中,可以看到几只黄昏时的乌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紧挨林子飞着。将乌鸦称为“点”,是因为距离较远,天色昏暗,望去像“点”一样。最后诗人放目遥望,在那乡间小路的尽头,远远望见樵夫渔子,担柴捕鱼,一路归来。

  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这“春晚”三景,景景都扣题中“晚”字,而起笔“花落”则点明了“春”字(诗中指暮春)。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然而,诗人笔下所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诗行之中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鸟飞鱼跃的活泼气息,诗人就置身在这恬静而又富有生意的境界之中,饶有兴味地“小立”观赏。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理学家论人物,颇重所谓“气象”。程颢曾说:“自再见周茂叔之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说的是茂叔(周敦颐)为人的气象。此诗的境界与他的为人一样,也是静而不寂,饶有生意,颇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述而》)的气象。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75-176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30-131

chūnwǎn

zhōudūn sòngdài 

huāluòcháiményǎnhuī hūnshùdiǎnbànglínfēi 
yínxiǎolángānwài yáojiànqiáoguī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¹²山尽(jìn)³,黄河入海流。
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注释:¹白日:太阳。²依:依傍。³尽:消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yù)¹²千里目³,更上一层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¹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²穷:尽,使达到极点。³千里目:眼界宽阔。⁴更:再。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于辽阔大地上蜿蜒。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73

dēngguànquèlóu

wángzhīhuàn tángdài 

báishānjìn huánghǎiliú 
qióngqiān gèngshàngcénglóu 
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旋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苍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星,降于桑际,与皇娥宴戏,奏便娟之乐,游漾忘归。
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旋宫而夜织,或乘桴(fú)¹而昼游,经历穷桑苍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星,降于桑际,与皇娥宴戏,奏便娟之乐,游漾忘归。
译文:少昊以金德而统治天下,他的母亲叫皇娥,原是天上的织女,在美玉建造的宫殿里经常彻夜织布,疲倦时常常轻摇木筏到银河里徜祥。有一次,当她来到穷桑的旷远而迷茫的水域时,遇到一位容貌俊美的神童,自称是白帝之子,就是太白星,降到穷桑之地。这位太白星化身成的英俊少年在穷桑与皇娥相遇,彼此一见钟情,常在一起游戏玩耍,演奏美好的音乐,在漾水游玩而忘记回家。
注释:¹桴木:木筏。
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
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
译文:白帝之子与皇娥泛舟海上,用桂枝做船桅用熏茅做旌旗,将玉刻成鸠的样子,放在船桅的顶端,认为鸠知道四时的变化。所以《春秋传》说,管理节气的官到了。现在仍保留的这种风俗,正是从这里遗留下来的。
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
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zǐ)(sè)¹。皇娥倚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
译文:白帝之子与皇城并肩坐着,抚桐峰梓瑟。皇娥依靠着瑟而唱歌,白帝之子对歌。
注释:¹梓瑟:梓木制的瑟。
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一号金天氏。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凤鸟氏。
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一号金天氏。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凤鸟氏。
译文:(经过一段浪漫的恋爱,皇娥便怀孕了。) 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叫穷桑氏,又叫金天氏。当时有五只凤凰,随着不同方位变换不同的颜色,集合在白帝的宫廷,因此又叫作凤鸟氏。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