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推潮鬼定知,几吴几越几西施。
试问推潮鬼定知,几吴几越几西施。
八千又见阴陵散,十九终存曲水之。
八千又见阴陵散,十九终存曲水之。
我辈不当争外物,如君可用要人诗。
我辈不当争外物,如君可用要人诗。
勉哉往学南山豹,端复深藏雾雨姿。
勉哉往学南山豹,端复深藏雾雨姿。

sòngtiānjūnshíguǎnyuè--fānghuí

shìwèntuīcháoguǐdìngzhīyuè西shī

qiānyòujiànyīnlíngsànshíjiǔzhōngcúnshuǐzhī

bèidāngzhēngwàijūnyòngyàorénshī

miǎnzāiwǎngxuénánshānbàoduānshēncáng姿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

  这首词是写一个长期客游在外的游子,在梅片纷飞,细雨绵绵的日子里,乘船归来。穿过小桥子水,雨过天晴。画楼远现,抬头无望,楼上伫立着一位佳人,曾似旧家相识的她。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梅花片片,随风飞舞,嫩黄的柳条,沾满细雨,随风摇摆。“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游子乘坐一只小篷船,没有在边停泊,依仗着长风,扬帆航行。上片是写,在梅雨天气,一位游子,扬帆归来,归心似箭的心情,全写出来了。

  下片,“回子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船在东风中向西航行,转眼间穿越小桥子水,烟消雨霁,回望画楼高耸。“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远望有位佳人,伫立高楼上,还像是似曾相识。楼上的佳人,也会同样在 想“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词,在结尾时收得好。在文学史上,有好多诗词,由于结尾收得简洁,成为名篇名句。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些诗的结尾,都是符合本文前面提出的三条。本词的结尾,也显示出这种妙用。

hǎoshìjìn··méipiànzuòtuánfēi--léiyīngchūn

méipiànzuòtuánfēiwàiliǔjīn湿shīziduǎnpéngzhǎngfēngguà

huítóuliúshuǐxiǎoqiáodōngyānsǎohuàlóuchūlóushàngyǒurénníngzhùshìjiùjiācéngshí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连昌宫¹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²
译文:连昌宫长满了宫竹,年岁太久无人来管理,竹子长得高而密,枝叶纠结在一起。
注释:¹连昌宫:唐代皇帝行宫之一,公元658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建,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九里。²森似束:指竹子丛密,如同扎成一束束的。森:森森然,密貌。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又有墙头千叶桃¹,风动落花红蔌(sù)蔌²。
译文:又有墙头碧桃,红色的花瓣被风纷纷吹落。
注释:¹千叶桃:碧桃。²簌簌:花纷纷落下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¹进食曾因入。
译文:住在连昌宫旁的老人向我哭诉,少年时曾因向皇帝进贡食物而入到宫中。
注释:¹小年:年少时。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上皇¹正在望仙楼²,太真同凭阑(lán)干立。
译文:唐玄宗正在望仙楼,杨贵妃一起倚着栏杆而立。
注释:¹上皇、太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²望仙楼 ,本在华清宫,此是作者的想象。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yíng)(huáng)¹照天地。
译文:楼上楼前都是缀戴着珍珠、翡翠的宫女们,光彩鲜明闪烁照耀天地。
注释:¹炫转荧煌:光彩闪烁。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xiá)备言¹宫里事。
译文:归来后如梦又如痴,哪里能从容详尽地诉说宫中之事。
注释:¹备言:说尽。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初过寒食¹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译文:当时刚刚过了大寒食而到了小寒食,城里的店舍都不见炊烟,只有宫边的树木翠绿如常。
注释:¹寒食: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为寒食节。唐俗在此前后三天禁火。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压场屋。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¹琵琶压场屋²
译文:夜半月亮升得很高了,宫中传出了琴弦的鸣声,原来是贺怀志压场的琵琶声。
注释:¹贺老:指玄宗时以善弹琵琶闻名的一个艺人,名贺怀智。²压场屋:即今“压场”意。唐人称戏场为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力士传呼觅(mì)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¹
译文:高力士传唤寻找名倡念奴,念奴潜伴皇帝的随从侍卫人员过夜。
注释:¹“念奴”句诗人自注云:念奴,天宝(742—756)中名娼。善歌。每岁楼下杯醭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呼于楼上:欲遗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遣从行而已。”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诸郎:侍卫或其他艺人。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须臾(yú)觅得又连催,特敕(chì)¹街中许然烛。
译文:片刻找到又接连催促,特别下令街上准许燃起烛火。
注释:¹特敕:因禁火,故特许燃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春娇满眼睡红绡(xiāo),掠削¹云鬟(huán)旋装束²
译文:睡在红纱帐里的念奴满眼春意,充满娇气,用手整理一下头发很快就妆束好了。
注释:¹掠削:稍稍理一下。²旋装束:马上就装束停当。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飞上九天¹歌一声,二十五郎²吹管逐³
译文:来到宫中刚刚歌唱一声,邠王李承宁随即吹管笛与之相和。
注释:¹九天:宫中。²二十五郎:邠王李承宁善吹笛,排行二十五。³吹管逐:即吹管伴奏意。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qūn)¹大遍²凉州³,色色龟(qiū)轰录续
译文:急奏整套的凉州曲调末了,各种龟兹乐曲热烈地连番演奏。
注释:¹逡巡:指节拍舒缓貌。²大遍:相当于“一整套(曲子)”的意思。³凉州:曲调名。⁴彻:完了,终了。⁵色色龟兹:各种龟兹乐曲。⁶轰录续:陆续演奏。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李谟擫(yè)笛傍宫墙¹,偷得新翻数般曲。
译文:吹笛少年李谟靠着宫墙,偷学了许多新曲子。
注释:¹“李谟”句下自注云:“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诣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玄宗异而遣之。”擫笛:按笛。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平明大驾¹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译文:天大亮的时候皇帝的车驾发往行宫,万人歌舞在道路上。
注释:¹大驾:皇帝的车驾。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百官队仗¹避岐(qí)²,杨氏诸姨³车斗风
译文:百官的仪仗队避开歧王李范、薛王李业,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的车行轻快迅速。
注释:¹队仗:仪仗队。²岐、薛:指玄宗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两人皆死于开元年间,这是诗人的误记。)³杨氏诸姨:指杨贵妃的三姐姐。为玄宗封为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⁴斗风:形容车行快。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明年十月东都破¹,御路犹存禄(lù)山过²
译文:第二年十月洛阳被攻破,御用的道路还在,安禄山的军队经过。
注释:¹东都破:指安禄山占洛阳。安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旧历十二月占洛阳,此是约言之。²过:指安禄山叛军沿途的所造成的破坏。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驱令供顿¹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duò)
译文:强迫供应食宿不敢有私藏,百姓们无声暗暗流泪。
注释:¹供顿:即供应。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两京¹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译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收复后六七年,却寻家舍在行宫前。
注释:¹两京:指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¹闭树宛然。
译文:庄园被焚烧殆尽只剩下一口枯井,行宫大门紧闭只有树木依旧。
注释:¹门:一作闼,指门中小门。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尔后相传六¹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译文:尔后相传的六位皇帝不到离宫,宫门久闭。
注释:¹六:应作五。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¹楼成花萼(è)²废。
译文:听来来往往的少年说起长安,知道了玄武楼建成,花萼楼荒废。
注释:¹玄武 :唐德宗时建。²花萼楼:玄宗时建。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去年敕(chì)使因斫(zhuó)¹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译文:去年使者奉皇命来连昌宫砍竹子,偶尔遇上门打开,我跟着进去了一会儿。
注释:¹斫:砍。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荆榛(zhēn)(zhì)¹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译文:杂草丛木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填满了池塘。狐狸、兔子胆大 ,见人并不逃逸,绕着树木。
注释:¹栉比:像梳齿一样紧挨在一起。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舞榭(xiè)(qī)倾基尚在,文窗¹窈窕²纱犹绿。
译文:舞榭倾斜(榭:台有屋叫榭),地基还在,雕有花纹的窗子幽深仍绿。
注释:¹文窗:雕有花纹的窗子。²窈窕:深貌。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尘埋粉壁旧花钿¹,乌啄(zhuó)风筝²碎珠玉。
译文:尘土埋没了粉壁,陈旧的金属花片。鸟儿啄着挂在檐棱间的铃铎或金属,发出碎玉般的声音。
注释:¹花钿:金属花片,妇女饰物。²风筝:此指一种檐鸣器。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译文:玄宗皇帝偏爱靠近台阶的花朵,依然将皇帝的坐具靠近台阶斜坡。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译文:蛇出燕巢盘绕在斗栱之上,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正在那天子所居的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译文:寝殿相连的端正楼,杨贵妃在楼上梳洗。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译文:晨光未出,室内已有人在活森,至今反挂着珊瑚制成的帘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译文:我把宫中遗迹指示给人看却因此伤心痛哭,退出宫门时眼泪还不断地流淌。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译文:自从此后宫门再也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只有狐狸窜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译文:我听了老人的这番话后心里也禁不住悲伤,问道:“是谁开创了太平盛世,又是谁招致这一混乱局面呢?”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译文:老人说:“乡野老人哪能分辨得出呢?我就把耳闻目见的事情跟你说说吧。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译文:姚崇、宋璟作宰相时,劝谏皇帝李隆基言语恳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译文: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粮食丰收,调和中外没有战争杀伐之事。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译文:长官清正廉洁,太守杰出,人材的选用都说由于用人施政至为公正。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开元之末姚(yáo)¹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译文:开元末年姚崇、宋璟相继逝世,朝廷渐渐信任听从杨贵妃。
注释:¹姚崇、宋璟:皆开元(713—741)年间贤相。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guó)国门前闹如市。
译文:安禄山自请为杨贵妃养子,出入宫廷,无所禁忌。虢国夫人门前倚势弄权,钻营者不绝于门,如市上一样热闹。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¹
译文:当时弄权宰相名字记不得了,依稀记得是杨国忠和李林甫。
注释:¹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庙谟(mó)¹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wěi)²
译文:朝廷制定的国家大计颠倒,四海飘摇,安史之乱所留下的民生调敝的残破混乱局面持续了五十年。
注释:¹庙谟:朝廷大计。²疮痏:疮疤。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¹
译文:当今皇帝圣明,丞相裴度贤明,诏书刚下,便平定了吴蜀两地的藩镇叛乱。
注释:¹吴蜀平:指平江南的李奇与蜀中的刘辟。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译文:官军又攻克了叛乱藩镇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此贼又除,天下安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译文:我年年耕种宫前道路旁的土地,现在乱世既平,为迎接皇帝出巡,今年就不叫子孙在宫前耕种了。”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老翁此意深望幸¹,努力庙谋休用兵。
译文:老人这样做的意思是殷切地盼望皇帝前来,希望皇帝努力于国家大计,不要再起战争杀伐。
注释:¹深望幸:深深希望皇帝临幸东都。

  全诗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从“连昌宫中满宫竹”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宫边老人诉说连昌宫今昔变迁。

  前四句是一段引子,先从连昌宫眼前乱竹丛生,落花满地,一派幽深衰败的景象下笔,引出宫边老人。老人对作者的泣诉可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小年进食曾因入”至“杨氏诸姨车斗风”,写连昌宫昔日的繁华盛况。

  寒食节,百姓禁烟,宫里却灯火辉煌。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望仙楼上通宵行乐。琵琶专家贺怀智作压场演奏,宦官高力士奉旨寻找著名歌女念奴进宫唱歌。邠王李承宁(二十五郎)吹管笛,笙歌响彻九霄。李谟傍靠宫墙按着笛子,偷学宫里新制的乐曲。诗人在描绘了一幅宫中行乐图后,又写玄宗回驾时万人夹道歌舞的盛况。

  第二层从“明年十月东都破”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安禄山叛军攻破东都洛阳,连昌宫从此荒废。安史乱平后,连昌宫也长期关闭,玄宗以后的五位皇帝都不曾来过。直到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使者奉皇帝命来连昌宫砍竹子,在宫门开时老人跟着进去看了一会,只见荆榛灌木丛生,狐狸野兔恣纵奔驰,舞榭楼阁倾倒歪斜,一片衰败荒凉。安史乱后,玄宗依然下榻连昌宫,晚景凄凉。宫殿成为蛇燕巢穴,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当年杨贵妃住的端正楼,如今物是人非,再不见倩影了。

  第二大段从“我闻此语心骨悲”至“努力庙谟休用兵”。通过作者与老人的一问一答,探讨“太平谁致乱者谁”及朝政治乱的因由。

  诗中称赞姚崇、宋璟作宰相秉公选贤任能,地方长官清平廉洁,因而出现了开元盛世。姚、宋死后,朝廷渐渐由杨贵妃操纵。安禄山在宫里被贵妃养作义子,虢国夫人门庭若市。奸相杨国忠和李林甫专权误国,终于给国家带来了动乱和灾难。接着诗笔转而称赞当时宪宗皇帝大力削平藩镇叛乱,和平有望。结句,作者意味深长地点明主旨:祝愿朝廷努力策划好国家大计,安定社稷,结束内战,不再用兵。

  这首诗针砭唐代时政,反对藩镇割据,批判奸相弄权误国;提出所谓“圣君贤卿”的政治理想。它含蓄地揭露了玄宗及皇亲骄奢淫佚的生活和外戚的飞扬跋扈,具有一定的历史上的认识意义。前代诗评家多推崇这首诗“有监戒规讽之意”,“有风骨”,把它和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同为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

  这首《连昌宫词》在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上,受到当时传奇小说的影响。诗人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又不囿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虚构一些情节并加以艺术的夸张,把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事件集中在一个典型环境中来描绘,写得异常鲜明生动,从而使主题具有典型意义。例如,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连昌宫中的一段生活,元稹就不是以历史家严格实录的“史笔”,而是用小说家创造性的“诗笔”来描摹的。据陈寅恪的考证,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没有一起去过连昌宫。诗中所写,不少地方是根据传闻加以想象而虚拟。如连昌宫中的所谓望仙楼和端正楼,实际上是骊山上华清宫的楼名。李谟偷曲事发生在元宵节前夕东都洛阳的天津桥上,并不是在寒食节夜里连昌宫墙旁。其他如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吹笛,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等,都不出现在寿安县的连昌宫内或宫前。元稹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的事件集中在连昌宫内来铺叙,并且还虚构一些情节,用以渲染安史之乱前所谓太平繁华的景象,突出主题思想。从诗的自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对念奴唱歌、李谟偷曲等事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不是不知道的,他如此处理,实在是有意识地学习唐人传奇所常用的典型化方法来创作。这样一来,整首《连昌宫词》在某些细节上虽不符合具体的历史事实,但却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某些本质方面,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至于诗中说到平吴蜀、定淮西等历史事件,则又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浓烈的现实感。

  这首诗的情节,写得真真假假,假中有真,真假相衬,互相对照。正如陈寅恪所指出的那样:“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元白诗笺证稿》第三章)在我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连昌宫词》有独自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55-958页 .

liánchānggōng

yuánzhěn tángdài 

liánchānggōngzhōngmǎngōngzhú suìjiǔrénsēnshù 
yòuyǒuqiángtóuqiāntáo fēngdòngluòhuāhóng 
gōngbiānlǎowēngwèi xiǎoniánjìnshícéngyīn 
shànghuángzhèngzàiwàngxiānlóu tàizhēntóngpínglángān 
lóushànglóuqiánjìnzhūcuì xuànzhuǎnyínghuángzhàotiān 
guīláimèngchī xiábèiyángōngshì 
chūguòhánshíbǎiliù diànshèyāngōngshù绿 
bànyuègāoxiánsuǒmíng lǎocháng 
shìchuánniàn niànqiánbànzhūláng宿 
yòuliáncuī chìjiēzhōngránzhú 
chūnjiāomǎnyǎnshuìhóngxiāo lüèxuēyúnhuánxuánzhuāngshù 
fēishàngjiǔtiānshēng èrshílángchuīguǎnzhú 
qūnxúnbiànliángzhōuchè qiūhōng 
bànggōngqiáng tōuxīnfānshùbān 
píngmíngjiàxínggōng wànrénzhōng 
bǎiguānduìzhàngxuē yángshìzhūchēdòufēng 
míngniánshíyuèdōng yóucúnshānguò 
lìnggōngdùngǎncáng wànxìngshēnglèiqiánduò 
liǎngjīngdìnghòuliùnián quèxúnjiāshèxínggōngqián 
zhuāngyuánshāojìnyǒujǐng xínggōngménshùwǎnrán 
ěrhòuxiāngchuánliùhuáng dàogōngménjiǔ 
wǎngláiniánshàoshuōchángān xuánlóuchénghuāèfèi 
niánchìshǐ使yīnzhuózhú ǒuzhíménkāizànxiāngzhú 
jīngzhēnzhìchítáng jiāochīyuánshù 
xièqīngshàngzài wénchuāngyǎotiǎoshāyóu绿 
chénmáifěnjiùhuātián zhuófēngzhēngsuìzhū 
shànghuángpiānàilínhuā ránlínjiēxié 
shéchūyàncháopándòugǒng jùnshēngxiāngànzhèngdāng 
qǐndiàn殿xiāngliánduānzhènglóu tàizhēnshūlóushàngtóu 
chénguāngwèichūliányǐnghēi zhìjīnfǎnguàshāngōu 
zhǐbàngrényīntòng quèchūgōngménlèixiāng 
cónghòuhuánmén shàngmén 
wénxīnbēi tàipíngshuízhìluànzhěshuí 
wēngyánfēnbié ěrwényǎnjiànwèijūnshuō 
yáochóngsòngjǐngzuòxiānggōng quànjiànshànghuángyánqiè 
xièyīnyángshǔfēng tiáozhōngwàibīngróng 
chángguānqīngpíngtàishǒuhǎo jiǎnxuǎnjiēyányóuxiānggōng 
kāiyuánzhīyáosòng cháotíngjiànjiànyóufēi 
shāngōngyǎngzuòér guóguóménqiánnàoshì 
nòngquánzǎixiāngmíng yáng 
miàodiāndǎohǎiyáo shíniánláizuòchuāngwěi 
jīnhuángshénshèngchéngxiāngmíng zhàoshūcáixiàshǔpíng 
guānjūnyòuhuái西zéi zéichútiānxiàníng 
niánniángēngzhònggōngqiándào jīnniánqiǎnsūngēng 
lǎowēngshēnwàngxìng miàomóuxiūyòngbīng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
晋侯¹合诸侯于扈(hù)²,平宋也。
译文:晋灵公在扈会合各国,为的是平定宋国的内乱。
注释:¹晋侯:指晋国国君晋灵公。²扈:郑国城邑,故地在今河南原阳县。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¹,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²使执讯³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guǎ)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bì)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xié),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dí),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chǎn)¹⁰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¹¹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ěr)于楚,而不敢贰(èr)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xiāng),而再见于君,夷与孤¹²之二三臣,相及于绛¹³。虽我小国,则蔑(miè)¹⁴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chěng)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¹⁵。’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tǐng)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wǎng)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¹⁶以待于鯈(tiáo)¹⁷,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译文:晋侯不召见郑伯,以为他有贰心,暗地里依附了楚国。郑国的大夫子家派通讯官送给书信,用来告诉晋国的赵宣子说:“我国的国君即位三年,召集蔡侯和他一起侍奉你们襄公。九月,蔡侯来到我国准备出行到晋国,我国因为侯宣多的祸乱,国君因此不能和蔡侯一起朝见你们的国君。十一月,侯宣多的乱事稍稍平定之后,就和蔡侯一起在百官面前来朝见你们的国君。十二年六月,归生又辅佐我们国君的太子夷,为陈侯朝见晋国的事向楚国请命。十四年七月,我国国君又前往朝见,来完成陈侯朝晋的事。十五年五月,陈侯才得以从我国前往晋国朝见。去年正月,烛之武又陪同太子夷前往贵国去朝见国君。八月,我国国君又前往朝见。以陈、蔡两国跟楚国贴近,却不敢对晋国有贰心,这都是有我国的原因啊。虽然我国一再为贵国效劳,为什么还被认为有罪呢?我国国君在位的时候,一次朝见晋襄公,两次朝见现在的晋君,太子夷和我们两三位大臣,相继来到绛都朝见。虽然我们是小国,事大国之礼没有超过我们的啊。现在大国却说:‘你没有达成我的愿望。’要是这样,我国只有灭亡,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再增加我们事晋国的礼数了。古人有话说:‘顾头顾尾,身体还剩下什么地方不顾呢?’还说:‘鹿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也顾不上选择庇荫的地方。’小国为大国效劳,大国有恩惠,那小国还是懂得报答恩惠的人;大国没有恩惠,那么小国只好是被逼冒险的鹿了。走得太快,就必然要走那些危险的地方,被逼急了哪里还能选择呢?你们的命令无法理解极端艰难,我们也知道自己终究要灭亡了。只好集中全部的兵力在鯈等待,就只听您的命令了!郑文公二年,我国朝见齐桓公;四年,替齐国侵占了蔡国,蔡是楚的属国,可是我们还和楚国建立了同盟。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听从强国的命令,难道有罪吗?大国如果不替我们着想,我们就没法逃避你们的命令了。”
注释:¹郑伯:指郑国国君郑穆公。²子家:郑国公子,大夫。³执讯:掌管通讯联络的官。⁴赵宣子:晋国卿大夫赵盾。⁵蔡侯:指蔡庄公。⁶侯宣多:郑国大夫,因立郑穆公有功,所以侍宠专权作乱。⁷归生:即子家,归生是其名子是字。⁸夷:郑国太子。⁹陈侯:陈国君主共公,名朔。¹⁰蒇:完成。¹¹陈侯:陈灵公,名 平公,即陈共公之位。¹²孤:指郑国国君。¹³绛:晋国都城,在今山西新绛县。¹⁴蔑:无。¹⁵音:同“荫”。¹⁶赋:指兵,古代按田赋出兵,所以称赋。¹⁷鯈:晋,郑交界的地方。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晋巩朔(shuò)¹行成²于郑,赵穿³、公婿池为质焉。
译文:晋国的大夫巩朔和郑国签订盟约,把赵穿和晋灵公的女婿池做人质留在郑国。
注释:¹巩朔:晋大夫。²成:讲和修好。³赵穿:晋国执政大夫。⁴池:晋灵公的女婿。

  这是郑晋外交斗争的一个回合。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对于近邻的晋国要侍奉,可对于远一些的楚国也要朝拜,这还未计尚须在齐秦的周旋,察言观色仰人鼻息,夹缝中的苟活苦不堪言。但是晋国对此还很不满意。于是,郑国的执政大臣子家给晋国的执政大臣赵宣子写了这封信。这是一份照会,也可以说相当于一份最后通牒。在信中子家历数了郑君对晋的朝见,暗示其所表现出的恭顺已无以复加,如果晋再如此逼迫,不对现行政策改弦更张,那郑国只能是铤而走险,彻底投靠楚国,和晋国决一死战。文中只有三位人物:晋侯、晋国大臣赵宣子和郑国的执政子家。

  郑国子家的照会,不是致意晋侯,而是“告赵宣子”,这因为赵宣子才实权在握,而他与晋侯,也有着十几年的、非同寻常的生死渊缘。

  这个晋侯,是晋襄公的儿子夷皋,即晋灵公。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秦穆公送其渡河回晋已经有六十二岁了,他在位只有九年,就病死传位给太子姬欢,也即晋襄公。姬欢是晋文公逃亡前在蒲城的儿子,晋献公进攻蒲城时,文公逃亡,夷皋幸免于难,躲入民间。晋文公即位后他被文赢认为己子,估计其继位时候已经有四十多岁。有些学者认为,姬欢系文赢所生,很有些牵强,因为重耳从楚到秦才娶得文赢,且是当年就渡河复国,如姬欢为文赢之子,则继位时节不足十岁,哪里像秦晋崤之战时刚刚继位的晋襄公!何况晋襄公在位仅仅七年,却做成了不少大事,这绝非十三四岁的少年所能为。但是,也正是因为他避难民间,直至文公复国才来投奔,所以娶妻生子较晚,他死的时候太子夷皋还在襁褓。为了他继位的人选,晋国的大臣们很是争论了一番,他们觉得立夷皋为君,政局是不容易安定的,还不如立一位年长的公子。当时晋文公的从亡臣子,如赵衰、咎犯俱已亡故,执政的大臣是赵盾,就是本文所说的赵宣子,他是赵衰和叔隗之子,准备到秦国迎接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而贾季主张到陈国迎接公子乐。赵盾为此罢免了贾季官职,贾季逃亡翟国,赵盾派大将先蔑、重臣随会去秦国。

  此时秦穆公亦故,秦康公继位。他认为必须以重兵送公子雍为妥。因为上次秦穆公送晋文公复国,还没有安定晋国国内的局势,就匆匆退兵了,结果吕甥、郤芮随即阴谋叛乱,若非勃鞮告密,还不知鹿死谁手。所以这次大军准备得很充分,随先蔑、随会缓缓而行。可是在晋国,此时却出现了变故:夷皋的母亲听说后,抱着太子上朝,把夷皋放在赵盾怀中:“先君在病重时,就把他的儿子交给你了,当时他嘱咐说,如果你能教诲他成才,那是对晋国的恩赐,如他不能成才,则就只能怨你失职。你为什么弃之另立?”诸位大臣哑口无言,只能是拥立夷皋继位,这就是晋灵公。赵盾自统大军,在令狐迎击秦军。秦康公是好心好意,帮人落得个冤家,先蔑随会也只好流亡秦国。赵盾扶保着一个孩子,晋国的内政外交是一手操持,所幸还有昆弟赵穿鼎力相助,十几年总算磕磕绊绊地走了过来。但是赵盾未得周公精神的精髓,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是时刻不忘对侄子的教育;赵盾是位臣子,就不能太放肆,以避免流言蜚语,日久天长就培养出一位奢侈荒淫的君王,《史记》载:“十四年(新君继位时为元年)灵公壮,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何等的残暴!用弓弩发弹子伤人,观看无辜者逃跑躲避为乐;至于杀人更是家常便饭,一次杀了厨工,还让他的老婆背尸体去丢弃。赵盾多次劝谏,惹得晋灵公烦躁,曾几次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得已逃亡,还没有出境,赵穿就带兵袭杀了晋灵公迎赵盾回朝,晋国的民众对此都很拥戴。但是史官董狐仍然记录在案:“赵盾弑其君”,赵盾认为自己无罪,董狐指出赵为执政,逃亡还没有出境,返回后又不惩办赵穿,就应该负全责。后人评论认为,董狐记录实事求是,不为尊者隐匿过失;赵盾也是为了国家,确实是一位忠臣,背着黑锅有些可惜。事件后赵盾迎接公子黑臀(晋文公之子)立为晋成公。

  郑国当时的国君是郑穆公,即郑文公之子子兰也。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但是她们所生的儿子都因罪死,文公一怒之下,将姬妾庶出的公子一律驱逐。公子兰逃奔晋国,侍奉晋文公谨慎,所以很得喜爱。晋文公出兵围郑时(见第一卷《烛之武退秦师》),秦穆公自行退兵,晋文公也只能和郑文公盟约,条件即是立子兰为太子。郑国的群臣认为,子兰在诸公子中最贤,立之对国家有利,于是子兰成了太子。两年后晋文公和郑文公相继而卒,子兰继位为郑穆公。子家是当时郑国的执政大臣,也是姬姓的公子,名归生。

  本文涉及的史实发生在鲁文公十七年,即晋灵公继位的第十年,应该说那时他还是个青少年,国家事务的决断,仍须赵盾为之。子家致函赵盾,是相当适宜的,但是作为正式的外交照会,书面上仍然对着晋灵公。

  晋灵公在詹会合诸侯,商议平定宋国内乱的事务,此间(于:在,是:这次)他没有会见郑文公,认为郑投靠楚国,对晋国已有 心。

  ——应该说明的是,詹就在郑国的地域,晋灵公在近边大会诸侯,却不召见郑文公,已经明显地表露出极大的不满。按照周朝在立国初对功臣、王室重要成员和前代君王后人的封爵,晋为侯爵而郑为伯爵,所以分别称其为晋侯郑伯。文中尚有蔡侯、陈侯亦然。——

  郑国的执政大臣子家派执讯——即负责联络的官员——给晋国送来书信(与之:给晋君送来),以向赵宣子申述。

  ——子家的书信是给晋国的外交文书,本来其接受者是晋侯,但主持政务的是赵盾,子家也就不再绕弯子,总统还是个小孩子,我也不过是个代言人,那就直接和你这位总理交涉吧,但文书陈述的主要对象仍是晋侯。——

  信中说:“我们国君继位才三年,就曾招蔡庄公(他也封爵为侯,故称蔡侯)来一同去侍奉贵国(当时是晋襄公),九月蔡侯到达以后(蔽邑:对自己地域的谦称)准备出发,但我国因为侯宣多事件——公子子兰逃亡晋国,在晋文公伐郑时,作为盟约条件被立为太子,当时一些郑国的大夫力促此事,其中包括侯宣多;两年后郑文公卒,侯又力保子兰继位为郑穆公,为此侯宣多居功专权,故子家称之‘侯宣多之难’——因此国君不能和蔡侯同往。十一月大体平定了侯宣多的作乱后,(在仅过了两个月之后)就紧随蔡侯去朝见襄公。十二年六月,我姬归生陪伴着太子夷,为陈国(陈侯:陈共公)要朝见晋须请命于楚国的事宜,专意来朝见君王禀告——这时候已经是晋灵公在位。十四年七月,我们国君又来朝见,从而促成(蒇:读chan,完成)了陈国的事情(作为楚国附属的陈来和晋和好),十五年五月,陈侯从我国出发前往贵国去朝见君王。去年正月,烛之武陪伴着太子夷又往朝见(往年:去年;往朝夷:应是‘夷往朝’,这是个倒装句,是因为在烛之武后面省略了‘佐’字)。八月我国君又亲去朝见。按说(以:释为按照)陈、蔡这样和楚亲近的国家(迩:读er,近,如遐迩闻名),却对晋不敢怀有 心,是(则:这里作判断词)我国的作用啊!虽然我们这样尽心地侍奉君王,为什么(何以)仍然不免获罪?我们国君继位以后,一次朝见襄公,两次朝见君王(这里的‘一’、‘再’指的是一次和两次,而不是‘首先’和 ‘然后’),太子夷和我国的几位大臣,相继到你们绛都朝拜。

  ——文中的这个‘孤’应该是郑穆公的自称,外交文书的言者其实就应该是国君,但本文是以子家的口气申述,例如自称‘归生’,称郑穆公为‘寡君’,称太子‘寡君之嫡夷’。可是这里却用‘夷和孤的二三臣’这种口气来称呼太子——直呼其名——和大臣们,只有郑穆公才有此资格。这可能是左丘明写书时有所失误。——

  虽然我们是个小国,但尽心尽意地所做是没有(蔑:无)再能超越的了,现在大国(指晋)还说:‘你们没有满足(逞:使得逞)我的愿望’。那我们只有灭亡,因为确实已经再也无以复加了。古人说过:‘畏首畏尾,去了两头,身子还能剩下多少?’还说过:‘鹿在生死的关头,就顾不得选择庇荫的地方了(音:古通荫,即庇荫之处。这言外之意是,如果晋国逼迫得太紧,郑国也只能不得不投靠楚国了)。’小国侍奉大国,如能遇恩德相待,他们就是人;如不能被尊重,他们就是危机中的鹿,铤而走险——铤:快跑的样子,在险路上飞奔——急迫之中还有什么选择!你们的命令,已经超越了极限(罔极),我们知道就要亡国了,只能准备(将)悉数动员我军(赋:军队,因为那时是按照田赋出兵员的),开赴鯈地(鯈:读chou,在郑晋边界)迎候你们,现在只有听候您的决定了。文公二年我国也曾朝见齐国,四年,为齐国去攻击蔡国,结果是和楚国讲和(蔡国是楚的盟国)。居于大国之间而服从其强制性的命令,难道也是罪过吗?作为大国您要连这也不体谅,我们就已经不在乎违抗了。”

  晋国于是派巩朔来郑国讲和、盟约,并把赵穿和晋君的女婿池(此人或许是晋襄公的女婿,因为晋灵公当时只十几岁)留在郑国作为人质。

  这一篇照会,终使晋国赵盾审时度势,改变了对郑的外交策略。郑国在楚晋二强的夹缝中苟活,可以说对双方都毕恭毕敬,就如子家所说是无以复加了。而此时晋国仍不满意,也即要求专一敬我,这其实就断绝了郑国的生路。晋人不讲信义,曲沃翼都争锋,同族手足相残,借道伐虢而灭虞,对秦以怨报德,晋灵公的继位也是赵盾等出尔反尔的例证。如果郑国彻底和楚断绝来往,今日让赵盾心满意足,就必须面对楚国的讨伐。等到楚军压境,再向晋国求援是来不及的,只能死路一条。而晋又从不枉费钱粮,不像烛之武说秦退兵,穆公还留逢孙等驻守,反正屈从晋国是死,不从也就再无可加之刑了,郑虽军力绵薄,但也能拼死一搏,或楚国尚有体谅,倾力前来救援,绝路逢生也未可知,这才有了子家的呐喊。所谓哀兵必胜——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子家的说辞,和展喜不同。虽然齐鲁和晋郑相互地位、关系有相似之处,但展喜是胸有成竹:当时的齐孝公内忧不断,伐鲁不过是炫耀武功,鲁国虽有灾荒,但人心同仇敌忾。齐军并不愿在疆场和鲁国对决,更不能粘着对恃。所以很顺利地说退齐兵。子家文书倒类似烛之武的方式,都是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都是在逻辑上引出第三方的砝码,让对方来权衡利弊,重新斟酌和我方的关系。所不同的是,子家的陈述面对的晋国,是威胁的主要发起方,而烛之武说秦穆公,面对是进攻联军的次要部分;因为当时晋文公是决心灭郑,没有改变的可能性——叔詹自杀都无济于事!但秦穆公的军事实力最强,具有左右局势的能量,而第三方砝码就是晋的图霸!所以谈判水到渠成。子家面对的晋灵公(也即赵盾),只有彻底折服郑国的愿望,却没有灭郑的力量——如果能够,他不必装模作样;郑国尚有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不是陈蔡小国所能比,又地处中原战略要冲,是晋楚在争霸中最具价值的帮手。可以说,他们谁争取到郑国,就为称霸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础。子家的说辞,最让赵盾担忧的,不是“鹿死不择荫”,而是铤而走险——彻底地投靠楚国,甚至请楚派军驻守。这个砝码的重量,赵盾不可能不掂量。子家专门说到陈国,那么详尽地讲他先和陈侯去楚国请示,再和陈侯来晋国朝见。言外之意是:你看看楚国多大气,我们是不能只依靠你的!和解是最好,开战也可以,让我彻底背离楚国不可能!利弊得失您看着办吧。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¹?身草莽(mǎng)²,人虽死,气填膺(yīng)³,尚如生。年莽起河朔(shuò),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guó)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¹⁰依然在,良犬¹¹先烹。过旧时营垒¹²,荆鄂(è)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译文:中兴赵宋王朝的众将,谁是万人敬仰的英雄?只有岳飞。他出生于贫寒人家,精神却鼓舞着民众,虽死犹生。他年少时崛起于河朔,曾拉开两担力的硬弓,佩带三尺龙泉剑。他平定襄阳、江汉,拓开虢州、洛阳一带的战场,清洗了洞庭湖的战乱。北望帝京,狡兔仍在,良犬却被先烹杀了。路过旧时的战场,身为荆鄂遗民,长忆已故岳将军,悲泪如倾。
注释: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上片十九句八平韵八叶韵,下片二十句八平韵十叶韵。岳鄂王庙:即岳飞庙。岳飞,宋时抗金名将。¹万人英:万人之中的英豪。²身草莽:指岳飞家境贫寒,曾做过人家的庄客。³气填膺:谓忠义之气,填塞胸臆。膺,胸。⁴年莽起河朔:指岳飞年轻时就在中原黄河以北从军抗金,报效国家。⁵弓两石:指岳飞当时臂力过人,能开两石之弓。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⁶剑三尺:手提三尺宝剑。⁷定襄汉:指岳飞在高宗绍兴初年平定襄阳、汉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打下基础。⁸洗洞庭:指岳飞镇压了以杨么为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农民起义军。⁹望帝京:谓岳飞军队距汴京很近。帝京,即汴京。¹⁰狡兔:指北方金国侵略者。¹¹良犬:指岳飞。¹²营垒:指岳飞军营。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¹,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²,一片心。万古分茅土³,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gǔn)(miǎn)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lǔ)簿迎神。
译文:话说当年岳飞蒙难,遗恨悲苦,朝廷指责他不遵奉诏书,是真是假?臣子有罪,假如陛下圣明,可以亲自鉴别考察,岳飞不愿班师回朝完全出于一片赤胆忠心。从来分封诸侯,终究轮不到旧时的奸臣。人世间的黑夜,一旦太阳普照,忽然变得明朗。岳飞终于身着王侯的礼服,接受百姓祭拜,九泉之下也应感到荣耀,感激君恩。且看每年的三月,满地野花的春天,人们祭祀迎神,以尊王侯的大礼,祭祀岳飞英灵。
注释:¹不奉诏:指秦桧等诬陷岳飞“受诏不救淮西罪”,赐死狱中。诏,皇帝的命令文书。²鉴临:审查,监视。³分茅土:古代皇帝分封诸侯时,用茅草包社坛某方之土授受封者,以示其为某方王侯。⁴衮: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⁵佩:贵族身上佩带的玉器。⁶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帽,后专指皇冠。⁷圭:贵族上朝手中所持的玉制礼器。⁸九泉:指底层最深处,即阴间。⁹卤簿:本为帝王驾出时仪仗。汉以后,后妃、太子和大臣出行时皆有。此指每年三月在庙前迎神赛会。

  全词热烈赞扬了岳飞为南宋王朝的中兴所作的奉功伟绩和他“精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表达了对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强烈鞭达;词人不光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当时的宁宗皇帝,激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

  上片是追叙概述岳飞的生平事迹。开头两句以问代赞,点出岳飞是万人之中的英雄。下面“身草莽”四句,是说岳飞的浩气长存,精神永在,虽死犹生。从“年少起河朔”到“洗洞庭”,用洗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岳飞的英雄事迹:早年从军,武艺高强,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北望帝京”,是说岳飞时刻不忘收复中原失地。“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是写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命运。过去是打败了敌人之后才杀功臣,可如今敌人还在,岳飞就被杀害了,这历史的悲剧令人气愤。“过旧时营垒”以下四句,写出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对岳飞的深挚怀念与无比热爱之情。

  下片抒写对岳飞被害的感慨和岳飞冤案得到昭雪后的盛况。“说当年事”,“知恨苦”,是以与岳飞谈话的口气,表露出对英雄不幸遭遇的无比同情。紧接着“不奉诏,伪耶真”的反问,有力驳斥了秦桧一伙强加给岳飞的罪名。“臣有罪”四句,是对支持秦桧杀害岳飞的宋高宗明褒实贬,言外之意是如果皇帝能明察忠奸真伪,就不会酿成岳飞惨死的千古奇冤了。“万古茅土”三句,是对古往今来奸臣下场的概括,断定当时的奸臣也绝没有好下场,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人世夜”三句,是说茫茫黑夜必将被光明白日所代替,岳飞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下面三句就写想象中的岳飞冤案昭雪后无比荣耀的盛况,岳飞的勃勃英姿又焕然一新,重现世上。最后三句,写百姓对岳飞的怀念与祭奠,表达出人民也是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整首词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凛然,围绕凭吊的主旨,将一首长调写得气脉贯通,一气呵成,足见作者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唐宋词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154-156
2、 傅璇琮.唐宋词:泰山出版社,2007:165-166

liùzhōutóu··yuèèwángmiào--liúguò

zhōngxìngzhūjiāngshuíshìwànrényīngshēncǎomǎngrénsuītiányīngshàngshēngniánshǎoshuògōngliǎngshíjiànsānchǐdìngxiānghànkāiguóluòdòngtíngběiwàngjīngjiǎoránzàiliángquǎnxiānpēngguòjiùshíyínglěijīngèyǒumínjiāngjūnlèiqīng

shuōdāngniánshìzhīhènfèngzhàowěizhēnchényǒuzuìxiàshèngjiànlínpiànxīnwànfēnmáozhōngdàojiùjiānchénrénshìbáizhàokāimínggǔnpèimiǎnguībǎibàijiǔquánxiàrónggǎnjūnēnkànniánniánsānyuèmǎnhuāchūn簿yíngshén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春水初生乳燕¹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译文:春水刚刚生成,雏燕才学会飞,蜜蜂小小腹尾,采花嗡嗡回归。
注释:¹乳燕:雏燕;幼燕。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窗含远色通书幌(huǎng)¹,鱼拥香钩近石矶(jī)²
译文:远处的景色透过窗棂,映着书帷,鱼儿口里含着钓饵,被拉近石崖。
注释:¹书幌:书斋之幔帏也。²石矶:水边突出的巨大岩石。

nányuánshísānshǒu ·

 tángdài 

chūnshuǐchūshēngyànfēi huángfēngxiǎowěihuāguī 
chuānghányuǎntōngshūhuǎng yōngxiānggōujìn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