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灵均皇揆余,屈子文章古所无。
正则灵均皇揆余,屈子文章古所无。
我尝痛饮读□□,□乃复览九歌图。
我尝痛饮读□□,□乃复览九歌图。
九歌根源何所自,羲文周孔易□□。
九歌根源何所自,羲文周孔易□□。
□□坤马中孚鹤,鼎虎革豹未济狐。
□□坤马中孚鹤,鼎虎革豹未济狐。
载鬼一车豕负涂,先张之弧后说弧。
载鬼一车豕负涂,先张之弧后说弧。
奇奇怪怪浩以博,湘累取以为范模。
奇奇怪怪浩以博,湘累取以为范模。
东皇太一九霄下,百灵护驾飞龙趋。
东皇太一九霄下,百灵护驾飞龙趋。
云中之君俨帝服,眇视四海翔天衢。
云中之君俨帝服,眇视四海翔天衢。
尧女舜妃两婵娟,想见当年泣苍梧。
尧女舜妃两婵娟,想见当年泣苍梧。
大少司命尾东君,倏来忽逝纷驰驱。
大少司命尾东君,倏来忽逝纷驰驱。
河伯白鼋弭英辅,山鬼赤□□□□。
河伯白鼋弭英辅,山鬼赤□□□□。
桂酒椒浆奠瑶玉,鼓迎箫送鸾凤舆。
桂酒椒浆奠瑶玉,鼓迎箫送鸾凤舆。
佳人在望□□□,□君不见心踌躇。
佳人在望□□□,□君不见心踌躇。
采芳馨兮日将暮,有所思兮甘糜躯。
采芳馨兮日将暮,有所思兮甘糜躯。
吾王不寤蛾眉嫉,知心惟有寡女媭。
吾王不寤蛾眉嫉,知心惟有寡女媭。
一士葬鱼亡楚国,而况他日秦坑儒。
一士葬鱼亡楚国,而况他日秦坑儒。
我诗颇似贾谊赋,敬吊先生空嗟吁。
我诗颇似贾谊赋,敬吊先生空嗟吁。

sāojiǔ--fānghuí

zhènglíngjūnhuángkuíziwénzhāngsuǒ

chángtòngyǐnnǎilǎnjiǔ

jiǔgēnyuánsuǒwénzhōukǒng

kūnzhōngdǐngbàowèi

zàiguǐchēshǐxiānzhāngzhīhòushuō

guàiguàihàoxiānglèiwèifàn

dōnghuángtàijiǔxiāoxiàbǎilíngjiàfēilóng

yúnzhōngzhījūnyǎnmiǎoshìhǎixiángtiān

yáoshùnfēiliǎngchánjuānxiǎngjiàndāngniáncāng

shǎomìngwěidōngjūnshūláishìfēnchí

báiyuányīngshānguǐchì

guìjiǔjiāojiāngdiànyáoyíngxiāosòngluánfèng

jiārénzàiwàngjūnjiànxīnchóuchú

cǎifāngxīnjiāngyǒusuǒgān

wángéméizhīxīnwéiyǒuguǎ

shìzàngwángchǔguóérkuàngqínkēng

shīshìjiǎjìngdiàoxiānshēngkōngjiē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扑面征尘¹去路遥,香篝(gōu)²渐觉水沉³。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译文: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无数山峰重重叠叠,四周群山碧绿,路旁水知名的野花格外娇艳。
注释:¹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²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³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⁴销:消退。⁵周遭:周围。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人历历¹,马萧萧²,旌(jīng)旗又过小红桥。愁边³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shāo)
译文: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清晰可见,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注释:¹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²萧萧:马长声鸣叫。³愁边:苦苦思索。⁴剩有:尽有。⁵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在无意识的观望中。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目。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周遭的景象。“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仿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所作。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高贵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放得分外妖娆。一个“碧”字,说明此时行军人是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格外娇艳绚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情则是大不相同。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词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调,可以感觉出作者很喜欢这次旅程。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但写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这个“愁”字应理解为他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正因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是用力过猛,抑或是打在什么东西上,写得极传神,极形象。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行,以致“摇断吟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90

zhètiān··dōngyángdàozhōng--xīn

miànzhēngchényáoxiānggōujiànjuéshuǐchénxiāoshānzhòngshùzhōuzāohuāzhīmíngfēnwàijiāo

rénxiāoxiāojīngyòuguòxiǎohóngqiáochóubiānshèngyǒuxiāngyáoduànyínbiānshāo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yì)¹日多乔木²,维³舟取束薪(xīn)
译文:许多乔木遮住西下的夕阳,我系住行船取来一捆柴薪。
注释:¹翳:荫蔽。²乔木:高树。³维:系住。⁴束薪:一捆柴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静听江叟(sǒu)¹语,尽是厌兵²人。
译文:静听那江边上老翁的谈话,原来都是厌恶战争的人们。
注释:¹江叟:江边老翁。²厌兵:厌恶战争。

  作者对军阀所进行的战争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长期战乱后沿江农村的残破景象和人民强烈的厌战情绪,富有时代气息,为唐末优秀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开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写了诗人自己的活动。在乔木遮住了西下夕阳的时刻,诗人系住行船,取来了一束柴薪。这就使三、四句的描写有了着落—诗人停船之后自然听到了江边老翁的谈话,而江边老俞谈话的内容便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厌兵”是江边老翁谈话的中心,也是诗人的现点,也是这首诗的主题。一个“尽”字说明人们(包括诗人自己)“厌兵”的程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在表现艺术上,诗人直接出场,录其所闻;结句含意比较外露,但却不是诗人直抒胸臆之辞。由于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80-281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561-563

jiāngxíngbǎishǒu··shíèr--qián

duōqiáowéizhōushùxīn

jìngtīngjiāngsǒujǐnshìyànbīngrén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něi)¹,有盗夜入其室,栖(qī)²于梁上。实阴³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ǐ)(sǎng)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县无复盗¹⁰窃。
译文:陈实,东汉人,为人宽仁慈爱。当时荒年,百姓饥饿。有盗贼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房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岁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到了这地步。”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君子。”盗贼大吃一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告诫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多做善事。”陈实知道他很穷,岁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注释:¹馁:饥饿。²栖:停留,这里指躲藏。³阴:暗中。⁴夫:发语词,无实义斯:这(地步)。⁵孰:谁。⁶归:承认。⁷徐:缓缓地,慢慢地,这里有认真的、严肃的意思。⁸自是:从此。⁹一:整个。¹⁰盗:小偷。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伊吕¹两衰翁(wēng)²,历遍穷通³。一为钓叟(sǒu)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钓,老了英雄
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钓全都经历过了。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如果两位英雄都没有钓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注释:¹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²衰翁:老人。³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⁴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⁵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⁶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钓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汤武¹偶相逢,风虎云龙²。兴王³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钓,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到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
注释:¹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²风虎云龙: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³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这里指辅佐兴王。⁴争:争论,比较。

  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困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

  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

  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21-522

làngtáoshālìng ·liǎngshuāiwē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liǎngshuāiwēng biànqióngtōng wéidiàosǒugēngyōng ruòshǐ使dāngshíshēn lǎoleyīngxióng 
tāngǒuxiāngféng fēngyúnlóng xīngwángzhǐzàixiàotánzhōng zhízhìjīnqiānzǎihòu shuízhénggōng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浮云一别后,流水¹十年间。
译文:离别后如浮云飘忽不定,流水岁月,匆匆一晃就已过了十年。
注释:¹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欢笑云如旧,萧疏鬓(bìn)已斑。
译文: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¹
译文: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注释:¹淮上有秋山:言淮上风光可恋,承接上“不归去”之意。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云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云。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

  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

  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云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

  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云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云,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云,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由此可见诗人的剪裁功夫。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677-678页 .

huáishànghuìliángzhōurén

wéiyìng tángdài 

jiānghàncéngwéi xiāngféngměizuìhuán 
yúnbiéhòu liúshuǐshíniánjiān 
huānxiàoqíngjiù xiāoshūbìnbān 
yīnguī huáishàngyǒuqiū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