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春天云,想见平时闲。
悠悠春天云,想见平时闲。
朝游溪桥畔,暮宿山堂间。
朝游溪桥畔,暮宿山堂间。
澹然不知愁,亦复忘所欢。
澹然不知愁,亦复忘所欢。
出山初无心,既出还思山。
出山初无心,既出还思山。
人间待霖雨,欲归良独难。
人间待霖雨,欲归良独难。
山堂怅何许,萧萧松桂寒。
山堂怅何许,萧萧松桂寒。

zhāngshānzhēn--wángtíngyún

yōuyōuchūntiānyúnxiǎngjiànpíngshíxiáncháoyóuqiáopàn宿shāntángjiān

dànránzhīchóuwàngsuǒhuānchūshānchūxīnchūháishān

rénjiāndàilínguīliángnánshāntángchàngxiāoxiāosōngguìhán

王庭筠

王庭筠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 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别业¹居幽处,到来²生隐心³
译文:别墅地处在幽独闲静的僻壤,到这儿你把隐居的生活想往。
注释:¹别业:别墅。²到来:来到,来临。³隐心:隐居之意。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南山¹当户牖(yǒu)²,沣(fēng)³映园林。
译文:当着窗扉能看到南山的远影,粼粼泮水掩映着园林的风光。
注释:¹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²户牖:门和窗。此指窗户。³沣水:水名,发源于秦岭,山户县、西安入渭水。
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屋 一作:竹)
¹覆山冬雪,庭昏未夕²³
译文:经冬的残雪仍覆盖在竹梢上,太阳未落山庭院已昏暗无光。
注释:¹屋:一作“竹”。²未夕:还未到黄昏。³阴:天色昏暗。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liáo)寥人境¹外,闲坐听春禽²
译文:寂寥的幽境仿佛是世外桃源,闲听春鸟声能慰藉你的愁肠。
注释:¹人境:尘世;人所居止的地方。²春禽:春鸟。

  这首诗题写友人苏氏别业园林的寂静、景物的清幽,并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会身心两忘,万念俱寂,油然而生归隐之心。

  首联两句概述苏氏别业的清幽宁静,先点明别墅坐落在深山幽僻之处,再抒写自己一到别墅就产生了隐逸之情。叙事干净利落,开篇即点明主旨。以下,就从各个角度写景抒情,具体阐述这个“临幽欲隐”的主题。

  中间四句写景极美妙。高峻辽阔的终南山,充当了这座别墅的门窗。住在这所别墅的人,推开门窗就能尽览奇秀的山色。而那一道从终南山流出来的沣水,它的粼粼碧波映照着别墅的园林。由此别墅主人自然又可以经常观赏青山、园林的秀丽倒影了。这两句描写别墅环境的幽美,依山傍水,境界开阔。巧妙之处是采用借景的手法,借窗户绘南山,借园林写沣水,在小景、近景中蕴藏着大景、远景,这就是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的“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竹覆”、“庭昏”二句从远景转入近景,描写别墅园庭。诗人惊异地看到:遮掩着别墅的竹林,还覆盖着经久不化的白雪;尽管还没有到傍晚,庭院就已笼罩在浓重的昏暗之中。这两句诗,用字非常精炼。“经冬”,表明了这时已是春天;“未夕”,说明这是白昼。“覆”字表现积雪很厚。在春天里,还有那么厚的积雪覆盖着竹林;在大白天里,庭院居然如此幽暗。这景色多么新奇呵,可见别墅所处地势很高,而且周围一定有山崖和郁茂的林木遮挡了阳光,因此特别清冷和幽暗。

  颔联既写了近景,又写了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颈联描写别墅园庭,竹林上覆盖着积雪,白天的庭院却显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这两联以新奇的笔法和语言,写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前人对这四句诗评价很高。这四句诗的确写出了新鲜的、不同寻常的深山幽景。“庭昏未夕阴”一句,是自晋宋诗人颜延年《赠王太常诗》中的“庭昏见野阴”一句化出,但二语所写景色侧重点不同。颜诗是从“庭昏”显出旷野之阴;祖诗只写“庭昏”,却以“未夕阴”来烘衬。

  尾联两句总括全诗。“寥寥人境外”,写诗人的感受。置身在这清幽的深山别墅之中,他感到自己仿佛已脱离了尘世,整个身心融入到空阔的太虚境中,一切烦恼、杂念全都消失了。于是,他静静地坐下来,悠闲地聆听深山中春鸟的啼鸣。全诗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没有声息。诗人在篇末表现自己闲坐听春禽,以声音传递出春的讯息。

  唐代诗评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祖咏诗说:“剪刻省净,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从这首诗中可以见出一斑。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82-383

shìbié

yǒng tángdài 

biéyōuchù dàoláishēngyǐnxīn 
nánshāndāngyǒu fēngshuǐyìngyuánlín 
jīngdōngxuě tínghūnwèiyīn  (zuò zhú )
liáoliáorénjìngwài xiánzuòtīngchūnqín 
山鸡照渌水,自爱一何愚。
山鸡照渌(lù)¹,自爱一何愚。
译文:山鸡在清澈的水中照看自己,这种顾影自怜是多么愚蠢。
注释:¹渌水:清澈的水。
文采为世用,适足累形躯。
文采为世用,适足¹累形躯²
译文:文采为世间所用,劳累身体要适度。
注释:¹适足:充足适度而不过分。²形躯:身体。

shān--wángānshí

shānzhàoshuǐài

wéncǎiwèishìyòngshìlèixíng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
(xiè)¹变青律²,帝里³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qǐ),香风微度。十里然¹⁰(jiàng)¹¹。鳌(áo)¹²耸,喧天箫鼓。
译文:汴京城内都是还度佳节的人群,绮罗丛中煽起阵阵香风。十里花灯如珊瑚般美丽。装饰有彩灯的假山耸立着,各种乐器声音震天响。
注释:¹嶰管:以嶰谷所生之竹而做的律本,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²青律:青帝所司之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³帝里:指汴京。⁴阳和:暖和的阳光。⁵轻煦:微暖。⁶嘉节:指元宵节。⁷三五:正月十五。⁸九陌:汉代长安街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⁹罗绮:本为丝织品,这里指男女人群。¹⁰然:通“燃”,点燃。¹¹绛树:神话传说中仙宫树名。这里指经人工装饰的树。¹²鳌山:宋代元宵节,人们将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亦作“鰲山”。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渐天如水,素月¹当午。香径里、绝缨掷(zhì)²无数。更阑(lán)³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fù)。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译文:渐渐地天水一色,月亮正当中天。街道里,少男少女狂欢忘形。到了夜深的时候,少男少女往往在竹阴花影下谈情说爱。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和民间都欢快,百姓生活安乐富足。随处都可以举行美好的聚会。可是对着这种美景,怎么忍心独自离去呢?
注释:¹素月:洁白的月亮。²绝缨掷果:绝缨,扯断结冠的带。³更阑:夜深。⁴康阜:安乐富足。⁵随分:随便。⁶堪:可是。⁷争忍:怎么忍心。

  这首词,写都城开封元宵节盛况。开头以节令之变换,点出帝京新春和暖。接着写天气晴朗更使气候宜人.“庆嘉节、当三五”,实写具体的佳节之欢。十五元宵,实际上是灯节,“晴华灯”三句,铺写家家张灯结彩,而赏灯人之众之多,却是暗写,以“罗绮”“香风”代替男女人群。“九陌”“十里”说明其广。“十里”三句,再写灯张挂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萧鼓”在热闹场中吹打着。美丽的花灯配合着音乐演奏。上片大部分是写元宵的气候、灯景、乐器,而人只是在这环境中以衣锦飘香、若隐若现地浮动着,虚中有实,似少实多,以某些特征而代表全人,而人又是“遍九陌”之多的。

  下片以“天”接“天”,从“喧天箫鼓”过渡到“渐天如水”,一个“渐”字,拉开了时间的线索。时候不早了,“天如水”,天清而静。“素月当午”,月照正中。人自赏灯来,又转入各自寻觅所欢。“绝缨掷果无数”,用了两个典故,这里说此二艳遇故事,但已非一人之艳遇,而是“无数”之多。“更阑”二句,写景极美,写事动人。“烛影花阴”,明明暗暗,朦朦胧胧,“少年人、往往奇遇”,有多少风流韵事,然而乐而不淫,就此煞住。“太平”二句,推广开来,写当时承平气象。词的最后,对景“争忍独醒归去”,是乐而忘返了。

  这首词,以铺叙见长,气象渲染,浓淡适宜。写景则时疏时密,用典则结合时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现而又活跃着的,呈现出太平景象,结合起来含有欢乐常保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市: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191-192页

yíngxīnchūn ·xièguǎnbiànqīng

liǔyǒng sòngdài 

xièguǎnbiànqīng yángxīn qíngjǐnghuíqīng qìngjiājié dāngsān lièhuádēng qiānménwàn biànjiǔluó xiāngfēngwēi shíránjiàngshù áoshānsǒng xuāntiānxiāo 
jiàntiānshuǐ yuèdāng xiāngjìng juéyīngzhìguǒshù gènglánzhúyǐnghuāyīnxià shàoniánrén wǎngwǎng tàipíngshí cháoduōhuānmínkāng suífènliáng kānduìjǐng zhēngrěnxǐngguī 
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步下¹新船试水初²,打头³揽载适逢予。
译文:走下新船头一次下水试航,这船今日才开始招揽客人时就恰碰着(我)来坐船。
注释:阊门:地名;作者《过阊门溪》诗序:“祈门县(今安徽最南境,再南即江西省地)悟法寺下,并深溪,陆行二十里许,两山环合,复立双石刺天如门,溪水过双石之间,极险,名日阊门—一县之得名以此也——门外乃可登舟”¹步下:步,见《过瓜洲镇》注。²试水初:头一次下水试航。³打头:开头,破端。俗语。⁴揽载:车船招揽乘客。亦俗语。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一椽(chuán)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译文:一间用木板建造的小屋才禁受了雨打,两面油纸糊成的窗子正好让(我)安心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
剩买¹春风木芍药²,乱篸棐儿竹籧(qú)(chú)³
译文:多买些牡丹花来布置在船中春光无限,将花乱插点缀于木几竹席之间。
注释:¹剩买:多买,尽买。²木芍药:牡丹的别名。³籧篨:粗竹席。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清溪浮取¹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译文:人在船中,如同水在飘浮着一间松亭以供游览一般,坐船观赏众山不用骑驴了。
注释:¹浮取:浮着,飘着。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帘卷曲阑(lán)¹独倚,江展暮天²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³
译文:卷起帘幕,独自依靠在弯曲的栏杆上,远处江面辽阔,傍晚的天空无边无际。望着家乡的方向,满目相思泪。
注释:¹曲阑:“阑”同“栏”,栏杆;曲阑就是弯曲的栏杆。²暮天:傍晚的天空。³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¹沙鸥(ōu)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译文:几泪浪花随意的腾起,岸边沙鸥扑腾着翅膀翱翔天际。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
注释:¹扑鹿:形容拍翅声。

  这首词又名《江亭怨》,原题于荆州江亭之柱上,故由此得名。作者并不可考,《冷斋夜话》、《异闻录》等著作言其是吴城小龙女之作,使这首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

  以词意来看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但由其艺术手法来看,其内容之深刻,画面之丰富,手法之巧妙,给人感受之丰富不似一个初出笔坛的少女之作。

  词的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之际。”怀着难言的哀愁,少女寂寞孤独地倚在栏杆上,面对暮色笼罩下的江面,泪眼朦胧,遥望故乡。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这句话意思是说少女泪眼朦胧地望着她家乡江西的方向。上片短短四句,却把少女那种满腔哀怨的感情,满目思乡之泪,形象与情感、人与物、景与情深然一体。

  词的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丽情感。受惊的沙鸥任意飞翔,而自己却流落异乡,有家难归一股难言的伤感顿上心头。

  “数泪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雪花喻浪花。扑鹿,象声词,指沙鸥拍翅的声音。此句用意巧妙,不言少女伤怀,却言沙鸥不受羁绊,实际上把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与沙鸥自由翱翔作了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她的无限伤感流露纸端。“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少女多想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却在转瞬之间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多么形象,又是多么生动,一幅少女思乡感伤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美的愉悦。

  这首词妙语横生,妙意满目。语句不多但词意深远,给人留下广阔的联想,使人余味不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