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湖亭竞采莲,吴娃娇小得人怜。
南北湖亭竞采莲,吴娃娇小得人怜。
临行折得新荷叶,却障斜阳入画船。
临行折得新荷叶,却障斜阳入画船。

cǎilián--wángtíngyún

nánběitíngjìngcǎiliánjiāoxiǎorénliánlínxíngzhéxīnquèzhàngxiéyánghuàchuán

王庭筠

王庭筠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 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寸恨¹谁云短,绵(mián)²岂易³。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年、是人
译文:谁说愁绪太短,连续不断没有办法剪断。半年来,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你,任何人也无法猜透你的心情。
注释:¹寸恨:轻微的愁怅。²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³岂易:难道容易。⁴裁:剪断。⁵眉绿:深色的眉。眉,女子的代称,这里系指同安君王闰之。⁶闲年:僻静的地方。⁷是人:人人,任何人。⁸猜:猜疑。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春雨消残冻¹,温风²到冷灰³。尊前一曲为谁哉(zāi)。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译文: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唱?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
注释:¹残冻:尚未消除的冬寒。²温风:和暖的风。³冷灰:冷灶。这里代指贫苦生活。⁴尊前:对饮酒场面。⁵留取:保存。⁶一拍:一首吟咏曲子。

  上片以景情相生与渗入意念之笔,传达了苏轼与王闰之双双思念之心态。“寸恨云谁短,绵绵岂易裁?”点化运用了韩愈《感春五首》“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将双方隐隐的恨怅和连续不断、无法剪断的情丝吐于字里行间。“半年眉绿未曾开”,是说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入狱离开王闰之,十二月二十六日获释。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正好是半年时光。已经虚惊了一场的王闰之,这半年的愁眉怎么能展开。“明月好风闲年,是人猜”,写王闰之僻居一偶,只有明月、清风作伴,任何人也无法猜透她此时此刻思夫的心情。一个“猜”字,将王闰之思夫的心态传达得十分贴切。

  下片以景融情与回味之笔,似梦非梦地追寻 “寸恨”与绵情欲剪断之心绪。“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残冻被春雨消融,冷灶被温风暖复。通过这一对偶句所写自然界的变化,寓隐着王闰之面临着的将是良辰美景。“尊前一曲为谁哉”透过一层,反衬出昔日夫妻对酒当歌而今定有回报的新情滋生。“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再进深一层,回到眼前,苏轼将用保存着的那尚未吟咏完的一曲欢歌迎接你的到来。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中旬,苏辙乘船送嫂嫂,五月底到达黄州,苏轼与王闰之团聚。“寸恨”、绵情终于裁缝,梦幻变成现实。正是“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情堪猜。”(宋代欧阳修《清平乐·小庭春老》),颇有新奇巧妙、余音绕梁之艺术效果。

  全词运用景与情、意念与感触、梦幻与现实交融手法,把苏轼与妻子王闰之的绵绵恩爱与忠贞不渝之情熔铸于字里行间。较之苏轼以前所写的怀念前妻王弗的《一斛珠·洛城春晚》毫不逊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37-539.

nánzi··gǎnjiù--shì

cùnhènshuíyúnduǎnmiánmiáncáibànniánméi绿wèicéngkāimíngyuèhǎofēngxiánchùshìréncāi

chūnxiāocándòngwēnfēngdàolěnghuīzūnqiánwèishuízāiliúzhōngpāidàijūnlái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¹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dài),辄(zhé)²水沃面;食³不给(jǐ),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chán)受贬,由参知政事谪(zhé)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及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从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注释:¹每:常常。²以:用。³食:吃饭。⁴给:供应。⁵啖:喝。⁶既(仕):考取功名后。⁷谗:说别人坏话。⁸贬:贬官。⁹妻子:妻子与孩子。

fànzhòngyānyǒuzhìtiānxià

ōuyángxiū sòngdài 

    fànzhòngyānèrsuìér jiāpín shàoyǒuzhì měitiānxiàwéirèn fèn huòhūndài zhéshuǐmiàn shí dànzhōuér shì měikāngkǎilùntiānxiàshì fènshēn nǎizhìbèichánshòubiǎn yóucānzhīzhèngshìzhéshǒudèngzhōu zhòngyān shíchóngròu shíjǐnér chángsòngyuē  shìdāngxiāntiānxiàzhīyōuéryōu hòutiānxiàzhīér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清晨闻叩门,倒裳(cháng)¹往自开。
译文: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
注释:¹倒裳: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¹
译文: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
注释:¹好怀:好心肠。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¹
译文:携酒远道来问候,怪我与世相离分。
注释:¹乖:违背。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lán)¹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译文: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
注释:¹褴缕:无缘饰的破旧短单衣,泛指破烂的衣服。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一世皆尚同¹,愿君汩(gǔ)²其泥。
译文: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
注释:¹尚同:同流合污。²汩:搅混。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深感父老言,禀气¹寡所谐。
译文: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
注释:¹禀气:天赋的气性。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yū)(pèi)诚可学,违己讵(jù)非迷。
译文: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译文: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yǐnjiǔ ·jiǔ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qīngchénwénkòumén dàochángwǎngkāi 
wènwèishuí tiányǒuhǎohuái怀 
jiāngyuǎnjiànhòu shíguāi 
lánmáoyánxià wèiwèigāo 
shìjiēshàngtóng yuànjūn 
shēngǎnlǎoyán bǐngguǎsuǒxié 
pèichéngxué wéifēi 
qiěgònghuānyǐn jiàhuí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大人¹²马癯(qú)乃寒³,宗人贷宅荒厥(jué)垣。
译文:向长辈借来瘦马,我骑入洛阳,向族人租借的宅子满目荒凉。
注释:¹大人:古人对父母称号,诗中指母亲。²乞:给予。³癯乃寒:瘦弱。⁴宗人:同族人。⁵厥:其。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横庭鼠径空土涩(sè)¹,出篱大枣垂珠残。
译文:空庭里只有老鼠跑来跑去,几粒残枣在出篱的树上摇晃。
注释:¹涩:干涩粗糙。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
安定美人¹截黄绶(shòu)²,脱落缨(yīng)(jū)³暝朝酒。
译文:安定城的君子,可叹你调任外放,却仍然饮酒自娱,不放在心上。
注释:¹安定美人:指皇甫湜。²黄绶:县尉所佩黄色丝带。³缨裾:冠带和衣襟,指官服。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还家白笔¹未上头,使我清声²落人后。
译文:直到还乡之日你未能登上高位,也从此断绝了我扬名的希望。
注释:¹白笔:唐制七品以上官员用白笔代簪子。²清声:好名声。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
枉辱¹称知犯君眼²,排引³才升强絙(gēng)断。
译文:枉称知己,怕玷辱了你的眼力,接引的绳子断了,知遇之恩难忘。
注释:¹枉辱:谦辞,有“屈承”之意。²犯君眼:得到你的重视。³排引:引荐。⁴强絙:粗大的绳索。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
洛风送马入长关¹,阖(hé)²未开逢猰(yà)³
译文:当初我满怀豪情随洛风入都,天门未开,前路被狂犬拦挡。
注释:¹长关:长安的城关,古称长关为长都。²阖扇:门扇,此指“君门”,即皇城大门。³猰犬:应作“瘈(zhì)犬”,疯狗。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那知坚都¹相草草,客枕幽单²看春老³
译文:不料相马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我落魄异乡,眼看着青春耗光。
注释:¹坚都:两位古代善相马者,指刀坚和丁君都,诗中代指主管考试的礼部官员。²幽单:犹孤独。³春老:春光消逝。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归来骨薄面无膏¹,疫气冲头鬓茎少。
译文:归家时,枯瘦的脸上毫无光泽,鬓发稀疏,好像大病了一场。
注释:¹膏:滋润的面部肌肤。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欲雕¹小说干(gān)²天官³,宗孙不调为谁怜?
译文:想写一篇传奇去干谒权贵,一个遭弃的皇孙,谁肯把我欣赏?
注释:¹雕:写作。²干:干谒。³天官:吏部官员。⁴宗孙:李贺自谓。⁵不调:不被选中。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明朝下元¹复西道,崆(kōng)(tóng)²叙别长如天。
译文:年秋天只好再踏上赴京之路,今日与君话别,明日山高水长。
注释:¹下元:唐人称十月十五日为下元。²崆峒:洛阳代称。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共二十句,平仄声交替押韵,不断换韵,诗意也不断地转换。首四句,押平声“寒”韵,诗人自叙应河南府试时的贫窘状况,母亲给予的马很瘦弱,族人借给的住宅墙垣断缺,院里小径纵横,破篱上挂着几颗残枣。次四句换押上声“有”韵,转写皇甫湜失意潦倒的近况,他解下黄绶,脱落衣冠,早晓沉湎于饮酒。“枉辱”四句,上、去声“潸”、“铣”、“翰”韵通押,叙述自己蒙皇甫湜赏识,方欲荐引。但一到长安。又遭排摈,诗意正指皇甫湜支持李贺赴京应礼部试而遭失败的往事。“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四句,上声筿、皓通押,控诉礼部官员选拔人才,草率从事,又描写自己应考失败后憔悴失态的情状。结尾四句,换押平声先、寒韵,诗人向相知的前辈坦陈心胸,意欲向吏部上书。“长如天”,以浩无边际的空间,比喻时间之久长。后来的事实证明,皇甫湜与李贺再也没有碰过头,正是“长如天”。

  李贺想通过科举,作为仕宦的正途,从而实现自己进步的政治理想。但在“任人唯亲”路线的抑制下,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从亲身“逢楔犬”的遭遇中,诗人对“坚都”这批握有用人重权的腐朽势力,发出了“相草草”的怒斥,表明他已经感受到当时政治的黑暗,表达了他对腐恶势力压抑人才的憎恨。诗人情绪很复杂,所以此诗题为“杂叙”,很切题。诗中所述人事,所抒情感,情真意切,为读者深入认知李贺生平事迹及其交游,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闿生《跋李长吉诗评注》:“昌谷诗上继杜韩。”韩,就是韩愈。李贺诗深受韩愈的影响,此诗就是一例。《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不论叙事、抒情、造语,均极奇崛,绝去畦径,有韩愈的风调。全诗想象奇特,峭拔警迈。诗笔纵横腾跃,运用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的特点,多变的韵脚与多变的诗意相配合,造成韵脚密集,韵律谐和,读来朗朗上口。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3
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流水彻骨冷。
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流水彻骨¹冷。
译文:华阴山头的水井仿佛有百丈深,井下流动的泉水彻骨寒冷。
注释:¹彻骨:深透入骨,程度极深。
可怜女子能照影,不见其馀见斜领。
可怜¹女子能照影,不见其馀见斜领。
译文:可爱的女子以井为镜,想照照身影,但井口狭小,只能照到斜衣领为止,其余部分无法照见。
注释:¹可怜:可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