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昔岁。此日悬弧记。不料长沙今款避。红袖青轩负醉。
南阳昔岁。此日悬弧记。不料长沙今款避。红袖青轩负醉。
横阑直楯西东。飘残万紫千红。不是荼蘼喷雪,争些闲杀春风。
横阑直楯西东。飘残万紫千红。不是荼蘼喷雪,争些闲杀春风。

qīngpíng--yáosuì

nányángsuìxuánliàozhǎngshājīnkuǎnhóngxiùqīngxuānzuì

hénglánzhídùn西dōngpiāocánwànqiānhóngshìpēnxuězhēngxiēxiánshāchūnfēng

姚燧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 8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思美人¹(xī)²,擥(lǎn)³而竚(zhù)(chì)
译文:我苦苦的思念君王,揩干眼泪久久的伫立凝望。
注释:¹美人:这是一种托喻,指楚怀王。一说指楚顷襄王。²兮: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³擥涕:揩干涕泪。擥,同“揽”,收。⁴竚眙:久立呆望。竚,同“伫”,长久站立。眙,瞪眼直视。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¹²而路阻兮,言不可结³而诒(yí)
译文:媒介之人断绝,道路修阻难行,不能束赠欲诉之言,致此拳拳之意。
注释:¹媒: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²绝:断绝。³结:缄。⁴诒:通“贻”,赠予。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jiǎn)¹之烦冤兮,陷滞²而不发³
译文:我至诚一片而蒙冤,我进退两难而不前。
注释:¹蹇蹇:同“謇(jiǎn)謇”,忠贞之言。一说忠言直谏。²陷滞:义同郁结。一说陷没沉积。³不发:不能发车前进。发:抒发。一说发轫。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
申旦¹以舒²中情³兮,志沈(chén)(yùn)而莫达
译文:我愿日日舒此衷情,可是情志沉郁,难以表达心迹。
注释:¹申旦:犹言申明。一说天天。申:重复,一再表明。²舒:舒展、诉说。³中情:内心的感情。⁴沈菀:沉闷而郁结。沈,同“沉”。菀,同“蕴”,郁结,积滞。⁵达:通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愿寄言¹于浮云兮,遇丰隆²而不将³
译文:我愿让浮云代为寄语,向君王致意,雷神丰隆却不肯助我一臂之力。
注释:¹寄言:犹寄语,带信,传话。²丰隆:雨神。一说云神。³不将:不肯送来。将:拿起。一说帮助。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¹归鸟²而致辞³兮,羌(qiāng)迅高而难当
译文:又想依托北归的鸿雁代为传书致辞,但它又迅疾高飞而难以相遇。
注释:¹因:凭借。²归鸟:指鸿雁。³致辞: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⁴羌:句首语气词。⁵迅高:指鸟飞高且快。一说鸟飞得又快又高。迅:一作“宿”,指鸟巢。宿高:宿高枝。⁶当:值。一说遇。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高辛¹之灵盛(shèng)²兮,遭玄鸟³而致诒。
译文:高辛氏有盛大的善德,遇上玄鸟前来致赠厚礼。
注释:¹高辛:即帝喾(kù)。帝喾初受封于辛,后即帝位,号高辛氏。²灵盛:犹言神灵。盛,一作“晟(shèng)”。³玄鸟:即凤凰。一说燕子。⁴致:赠。诒:通“贻”,指聘礼。一说赠送,此作名词用,指送的蛋。另一种说法同“绐(dài)”,欺也。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欲变节¹以从俗兮,媿(kuì)²易初³而屈志
译文:我曾想变节而随从流俗,又自愧将初衷与本志改易。
注释:¹变节:丧失气节。²媿:同“愧”。³易初:改变本心,改变初衷。⁴屈志:委屈意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
独历年¹而离愍(mǐn)²兮,羌冯(píng)³犹未化
译文:历年以来,我遭遇无数忧患,愤懑不平之心从未消减。
注释:¹历年:犹言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年:指时间。²离愍:谓遭遇祸患。离,遭受。³冯心:愤懑的心情。冯,同“凭”。⁴未化:未消失。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nìng)¹隐闵(mǐn)²而寿考³兮,何变易之可为
译文:宁可隐忍忧闵,直至终老,又怎能将高尚的志节改变?
注释:¹宁:宁肯。²隐闵:隐忍着忧悯。隐,隐忍。闵,通“悯”,痛苦。³寿考:犹言老死。一说年寿很高。此句意谓宁可隐忍忧悯以至老死。⁴为:句末语气助词。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知前辙¹之不遂²兮,未改此度³
译文:心知前方的道路不会顺利无阻,我却不改这种坚守志节的态度。
注释:¹辙:车轮所辗的辙印,此处指道路。²遂:犹言顺利。³度:原则,法度,规范。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车既覆而马颠¹兮,蹇²独怀此异路³
译文:即使车已倾覆,马也颠仆,我仍想走这异于世俗的道路。
注释:¹车覆马颠:喻指战争的失败。²蹇:犹羌、乃,句首发语词。³异路:另外的一条道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¹(qí)(jì)²而更驾³兮,造父为我操之。
译文:勒控骐骥,更换新的驾乘,让造父为我执辔,驾车前行。
注释:¹勒:扣勒住。²骐骥:骏马,良马。³更驾:重新驾起车子。⁴造父:周穆王时人,以善于驾车闻名。⁵操:抓着马的辔(pèi)头。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时。
¹(qūn)²而勿驱³兮,聊假(jiǎ)以须时
译文:迁延逡巡,缓缓而进,不要策马疾驰,姑且借此时日逍遥寄情。
注释:¹迁:犹言前进。²逡次:义同逡巡,指缓行。³勿驱:不要快跑。⁴假日:犹言费些日子。⁵须时:等待时机。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曛黄以为期。
指嶓(bō)¹之西隈(wēi)²兮,与³(xūn)以为期。
译文:指着皤冢山的西隅,直到日落黄昏之时,车马才能暂停。
注释:¹嶓冢:山名,在秦西,又名兑山,是秦国最初的封地。²隈:山边。³与:数也。⁴曛黄:即黄昏。曛,落日的余光,一作“纁(xūn)”。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¹春发²岁兮,白日出之悠悠³
译文:一年重又开端,新春刚刚来到,阳光灿烂,春日迟迟,光景美好。
注释:¹开:开始。²发:发端。³悠悠:舒缓、悠长的样子。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吾将荡志¹而愉乐兮,遵江夏²以娱忧。
译文:我要纵情地愉乐欢欣,沿着长江,夏水漫游,消除忧伤烦恼。
注释:¹荡志:放怀,散荡心情。²遵江夏:是说沿着这两条水东行。江:长江。夏:夏水,也就是汉水从石首到汉阳一段的别名。
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¹大薄²之芳茝(chǎi)³兮,搴(qiān)长洲之宿莽
译文:在广大的草木丛生之地采集香草白芷,到长长的沙洲拔取紫苏香草。
注释:¹擥:同“揽”,采摘。²薄:草木交错。³芳茝:香芷,一种香草。⁴搴:拔取。⁵宿莽:冬生不死的草。揽芳茝、搴宿莽:是说准备为国家自效其才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¹吾不及古人²兮,吾谁与玩此芳草³
译文:痛惜自己未及见到古代的圣君贤人,我能与谁同将这芳草欣赏爱好?
注释:¹惜:是痛惜自己身不逢时的意思。²不及古人:意谓不及见故人。³玩此芳草:犹言赏此芳草。
解扁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¹(biān)²与杂菜³兮,备以为交佩
译文:感叹君王却采那篇竹和恶菜,用来制作左右佩带。
注释:¹解:采摘。²扁薄:指成丛的扁蓄。扁:扁蓄,亦名扁竹,短茎白花的野生植物。³杂菜:恶菜。⁴备:备置,备办的意思。⁵交佩:左右佩带。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佩缤纷¹以缭转²兮,遂萎绝³而离异
译文:佩环缤纷纠结,受到君王喜爱,芳草枯萎至死,却被弃置不采。
注释:¹缤纷:指恶草很多。²缭转:言其互相缠绕。³萎绝:指芳草的枯萎绝灭。⁴离异:言其不为人所佩用。
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吾且儃(chán)(huái)¹以娱忧兮,观南人²之变态³
译文:我低佪夷犹,周游其地以消忧解愁,看那奸佞小人的丑态。
注释:¹儃佪:犹低回。一说徘徊。²南人:就是“南夷”,指楚国的统治集团。³变态:一种出乎情理以外的不正常态度。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冯而不竢。
窃快¹在中心兮,扬²厥冯(píng)³而不竢(sì)
译文:我愿自寻内心的快乐,将那愤懑之情毫不迟疑的抛开。
注释:¹窃快:指隐藏而不敢公开的欢快。窃,私也。²扬:捐弃。³厥冯:愤懑之心。冯,同“凭”。⁴竢:同“俟”,等待。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芳与泽¹²杂糅兮,羌芳华³自中出。
译文:芳香与垢腻糅杂交混,但芬芳之花却从中绽发而不失其纯。
注释:¹泽:污秽。²其:语气助词。³芳华:芬芳的花朵。
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
纷郁郁¹其远承²兮,满内³而外扬
译文:香气郁郁充盛,蒸发播散到远方,馨香充盈于内而向外散放,浓郁袭人。
注释:¹郁郁:指香气浓郁。²承:奉也。³满内:内里充实。⁴外扬:向外发散。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情与质信可保¹兮,羌居蔽²而闻³
译文:忠直的情志,淳美的本质,诚然能够保持,虽则身处重蔽之地,美誉仍能昭彰远闻。
注释:¹情质可保:意谓没有丧失原来的清白。情:指表现出来的心情。质:指蕴藏在里面的本质。²居蔽:很偏僻的地方。一说被逐在野。³闻:声闻,即声名。⁴章:同“彰”,明。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令薜(bì)(lì)¹以为理²兮,惮(dàn)³举趾而缘木
译文:想让薜荔作为媒人,却怕举足缘木的苦辛。
注释:¹薜荔:茎蔓植物。²理:使者。³惮:害怕,这里可解作不愿意。⁴举趾:提起脚步。⁵缘木:爬树。缘:循也。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¹芙蓉²而为媒兮,惮褰(qiān)³而濡(rú)足。
译文:想托芙蓉作为媒人,又怕褰裳涉水而湿足沾襟。
注释:¹因:凭借。²芙蓉:荷花。³褰裳:提起衣服。褰,撩起,揭起。⁴濡:沾湿。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登高¹吾不说(yuè)²兮,入下³吾不能。
译文:缘木登高,会使我心中不悦,褰裳下水,我又执意不肯。
注释:¹登高:意指委屈自己、迁就别人。一说喻攀附权贵。²说:同“悦”,欢喜。³入下:同流合污,喻降格变节。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固朕(zhèn)¹²之不服³兮,然容与而狐疑
译文:本来我的形质对此很不习惯,于是始终犹豫徘徊而迟疑不进。
注释:¹朕:我。²形:指形于外的一个人的作风。一说身形。³不服:不习惯的意思。⁴然:乃,就,便。⁵容与:徘徊不前的样子。⁶狐疑:犹豫。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广遂¹前画²兮,未改此度也。
译文:为了多方完成先前的兴国图强之谋,我一直没有改变这忠贞高洁的态度。
注释:¹广遂:犹言多方以求实现。²前画:指前面所说任用贤才,发愤图强的策划。一说往日理想。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命则处幽¹吾将罢(pí)²兮,愿及³白日之未暮也。
译文:命运使我久处幽僻之地,已经疲惫劳伤,但还想有所作为,趁着尚未黄昏日暮。
注释:¹处幽:指迁谪远行,与前“居蔽”相应。一说居住幽僻之地。²罢:同“疲”,疲倦,完、尽的意思。³及:趁着,赶上。⁴白日未暮:象征国事尚有可为,与前“白日出之悠悠”相应。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独茕(qióng)¹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²也。
译文:我孤独无依地漂泊南行,对彭咸以死谏君的遗则,感念景幕。
注释:¹茕茕:孤单的样子。²思彭咸之故:指彭咸谏君不听而自杀的故事。故:旧迹,故事。

  此诗表述的心愿为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其最大的特点即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如同《离骚》一样,诗中处处都体现出“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题“思美人”即是“灵脩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香草美人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美人”在诗中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美女,而是指楚国君主(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和思念,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

  诗一开篇即陈述了诗人思女的行为——“揽涕”“伫眙”,感情真挚而又炽烈。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拘牵——无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达”,一再申言也无济于事。不过,诗人并不因此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仍竭尽全力地努力追求:“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直至诗篇之末,诗人明知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了,却仍不改“度”——努力的行为不得已作罢,而节操却始终不易。

  诗篇在写美人的同时,也写到了香花美草,它们均一一“以配忠贞”:沿江夏行进时,诗人“擥芳茝”“搴宿莽”“解扁薄与杂菜”,这里的“芳茝”“宿莽”“扁薄”“杂菜”,均非实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诗人一路采摘、佩饰它们,乃是为自己为国效力时作准备。

  遗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赏识,致使诗人只得发出“吾谁与玩此芳草”的慨叹。这还不够,诗人更以芳草自譬,说芳草与污秽杂糅,作为芳草,终能卓然自现,而决不会为污秽所没;又将芳草比作媒人,“令薜荔以为理”“因芙蓉而为媒”,欲通过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爱,但又缺乏勇气。美人、鲜花、香草,在诗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它们在表现诗人本身的气质形象及体现诗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显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像力;正由于此,此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诗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此诗写追慕先贤,感慨时世,劝谏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表达了作者坚守节操、不变节从俗的决心。其基本立场和出发点是思君、爱君,而思君、爱君之中又带有怨君、待君之意。全诗以香草美人为主要意象,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想像奇特,神思飞扬,堪称一篇浪漫主义文学佳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36-840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译文:残败的柳树、枯萎的荷叶让客居异乡的人倍感凄凉,站在高处独自面对萧瑟西风。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万井人烟环魏阙(què)¹,千年王气到钱塘。
译文:临安城中繁华无限,是因为临安是南宋的都城,有王气存在。
注释:¹魏阙: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湖澄古塔明寒屿(yǔ)¹,江远归舟动夕阳。
译文:湖水清澈、古塔秀丽、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在夕阳的映照下,小魏从远处的江上归来。
注释:¹寒屿:寒冷的小岛。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bìn)¹霜。
译文:北望中原地区不知在何方,劳碌半生只是落得双鬓白发。
注释:¹鬓毛:鬓角的头发。

  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作者刘黻把他对南宋社会生活的体验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从中可以看出都城临安既繁华又荒凉的特殊风貌,表现出作者忧国伤己的情怀。

  诗题中的江指钱塘江,湖指钱塘湖(即西湖〉。首联写柳、荷、客、风。客是作者自指,上方即地势最高处。从人到物,全是一片衰枫凄凉的情态,一开始便给“伟观”罩上阴沉残破的影子。中间四句写景。颔联先写湖边的临安——这里既是“王气”所钟,又有“万井人烟”,可见其繁荣发达。“魏阙”本指古代宫门上巍然高出的楼观,后代用以代指朝廷。“钱塘”是临安的别称。南宋统治者以临安为“行在所”,实际上是不敢承认他们已在那里建都。而诗中却用上“魏阙”、“千年王气”等词语,其中就隐含着对偏安局面的讥刺。

  颈联把镜头从“万井人烟”上移开,着力描写江和湖。西湖素以水碧、塔秀、岛奇见长,前一句中的“澄”、“明”二字就抓住了它最本质的特征。后一句写江,“归魏”和“夕阳”虽然是这幅江景图中的主要内容,但不可忽视句中的”远”字和”动”字——因为远,所以不能尽见,只可依稀辨出夕阳下的归魏;而一个“动”字,勾出夕阳洒在江面上的金鳞为归魏所摇乱时的美妙景致,给全篇的描写多少增添了点动态美。

  末联点明题意。由于钱塘是“王气”所在,因而“北望”句用中原何在论国事;因为作者对西风而伤怀,所以“半生”句用“鬓毛斑”叹自己(盈,通赢)。总之,国运不兴,仕途潦倒,正是国事、私事最不堪回首的时候,因而结尾处所包含的哀痛是深沉而接近绝望的。

  这是一首对景伤怀之作。西湖素以秀美著称,而宋代的临安,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自南宋建都于此后,正是它的全盛时期。然而作者独能借富丽之景抒凄凉之怀:钱塘不失其秀,江湖不减其美,却和谐地同悲怆情怀融而为一,这是作者写景的高明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每两句一变,因而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但作者在描写时又非常注意四者之间的过渡和关联。比如第二句末用了“上方”一词,有了它,中间四句所写的景象才能尽收作者眼底。第二联写钱塘,那里是南宋都城,因而诗中说是“王气”已到。然而直承这两字而来的第三联,却分明有“王气黯然”的慨叹。第六句写江,天色将晚时的归魏最容易激起“吾归何处”的感情,这又自然地引出末联中原何处、半生虚度的感叹来。

jiāngwěiguān--liú

liǔcánlǎoliángduì西fēngshàngfāng

wànjǐngrényānhuánwèiquēqiānniánwángdàoqiántáng

chéngmínghán屿jiāngyuǎnguīzhōudòngyáng

běiwàngzhōngyuánzàisuǒbànshēngyíngbìnmáoshuāng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富¹与贵²,不人之所欲也,不以³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不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不,颠沛必于不。”
译文: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君子宁可不摆脱。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注释:¹富:财物多,富裕。²贵:地位高,显贵。³以:用、按照。⁴道:方法,途径。⁵恶乎:凭什么。⁶无:没有。⁷违:离开,避开。⁸于不:于,在;不,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贤哉,回也¹!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²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¹也:语气助词,表停顿。²堪:经得起,忍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饭疏食¹,饮水,曲肱(gōng)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注释:¹疏食:粗粮。²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¹。子曰:“女奚(xī)²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了解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而忘记了吃饭,乐于追求道义而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等。”
注释:¹对:回答。²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¹重而道远。仁以为己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注释:¹任:担子。²已:停止,完毕。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yùn),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重阳初启(qǐ)¹,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chán)至,连翩(piān)霜雁来。
注释:¹启节:古代使臣出行,执节以示信。后因谓侍从引驾或高级官吏起程为“启节”。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¹才。
注释:¹孟嘉:东晋时大将军桓温的参军。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阴行先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chōng)¹扑扑²趁春晴。
译文: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注释:¹舂锄:白鹭。²扑扑:扑打翅膀。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译文: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同时,又暗扣了一“行”,暗写了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的情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最后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也就没有依据了。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诗人关注的是山乡的春耕,此时终于凸现出来了。这时,诗人已经来到了山上。低头俯瞰,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平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由放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巳开始播种稻谷,繁忙的春耕就此拉开序幕。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旨得到了凸显,诗人山行之始就带有的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作者本来就热爱自然,本来就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极为欣赏,当自然景物已经和人们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诗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和歌唱呢?

  该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剪裁得体,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没有冗辞赘语。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65页

shānxíng ·fēifēiquànzǎogēng

yáonài qīngdài 

fēifēiquànzǎogēng chōngchúchěnchūnqíng 
qiāncéngshíshùyáoxíng dàishāntiánfàngshuǐ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