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月生危岫,残霞拂翠桐。登龙峰下楚王宫。千古感遗踪。
片月生危岫,残霞拂翠桐。登龙峰下楚王宫。千古感遗踪。
柳色眉边绿,花明脸上红。欲寻灵迹阻江风。离思杳无穷。
柳色眉边绿,花明脸上红。欲寻灵迹阻江风。离思杳无穷。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4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东南山水,余杭郡(jùn)¹为最。就郡言²,灵隐寺³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yú)。高不倍寻,广不累(lěi),而撮(cuō)¹⁰得要¹¹,地搜胜概¹²,物无遁(dùn)¹³
译文: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注释:¹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²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³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⁴尤:突出。⁵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⁶为甲:数第一。⁷山:指灵隐山。⁸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寻;古以八尺为一寻。⁹不累丈:即不到两丈。累:累积。¹⁰撮奇:聚集奇景。¹¹得要:获得要领。¹²胜概:优美的山水。¹³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xūn)¹,木²欣欣³,可以导和纳粹(cuì),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tíng),风泠(líng),可以蠲(juān)烦析(xī)(chéng)¹⁰,起¹¹人心情。山树为盖¹²,岩石为屏,云从栋¹³生,水与阶¹⁴平。坐而玩之者,可濯(zhuó)足于床¹⁵下;卧而狎(xiá)¹⁶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shěn)¹⁷又潺(chán)(yuán)¹⁸洁沏(qī)¹⁹,粹冷²⁰柔滑²¹。若俗士,若道人²²,眼耳之尘,心舌之垢(gòu),不待盥(guàn)(dí)²³,见辄(zhé)除去²⁴。潜利阴益²⁵,可胜言²⁶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²⁷
译文: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注释:¹薰薰:草木的香气。²木:树木。³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⁴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⁵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⁶泉:指冷泉。⁷渟渟:水止不流动的样子。⁸泠泠:形容风清凉。⁹蠲:消除。¹⁰析酲:解酒,使头脑清醒。¹¹起:启发,振足。¹²盖:伞。¹³栋:指亭梁。¹⁴阶:指亭的台阶。¹⁵床:喻亭似床。¹⁶狎:亲昵,亲近。¹⁷矧:况且。¹⁸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¹⁹洁澈:水洁净清澈。²⁰粹冷:形容水清凉。²¹柔滑:形容水感。²²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²³盥涤:洗涤干净。盥:浇水洗手。²⁴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²⁵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²⁶可胜言:岂能说尽。²⁷“斯所以”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¹自郡城抵四封²,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³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gāo)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dì)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¹⁰。于是五亭相望,如指¹¹之列,可谓佳境殚(dān)¹²矣,能事¹³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¹⁴,述而不作¹⁵。长庆三年¹⁶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尹,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¹杭:指杭州,即余杭郡。²四封:余杭郡四边疆界。³先是:在此之前。⁴领郡者:担任杭州刺史的。⁵相里君:姓相里,曾任杭州刺史。“君”,对士大夫的一种敬称。⁶韩仆射皋:韩皋,字仲闻,曾任杭州刺史,历官东都留守,镇海军及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⁷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⁸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给事中。⁹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当时任右司郎中员外郎。¹⁰此亭:即指冷泉亭。¹¹指:手指。¹²殚:尽。¹³能事:指从事山水胜境构筑的能力。¹⁴继之:继元藇后为杭州刺史。¹⁵述而不作:谓记述其事而不再构筑这类亭子。“作”,创造。¹⁶长庆三年:唐穆宗即位第三年,公元年。

  本篇选自《白居易集》。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作者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八月十三日。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分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所以他不对冷泉亭本身作具体描写,而是强调杭州、灵隐寺本属形胜,指出冷泉亭的位置选择得很好,集中抒写在冷泉亭所感受的情趣和所获得的启发。它结构简洁,层次清楚,夹叙夹议,重在议论,而论从景出,情理交融,读来富于情致和理趣。尤其是第二段从冷泉亭春日夏夜的情趣,写到它在山下水中的地位所具有的形胜和情怀,以及坐卧其上的异趣,然后归结于情操的潜移默化,有情有景,有理有致,清婉美净,娓娓动听,有条不紊,确属一种优美的游记笔墨。这篇题记虽然得体地赞扬了前任的政绩,却更富游记的情趣,而对美好的山水风景给人以健康的情操熏陶,作者的见地显然至今仍是有所教益的。

  文中所说"五亭"1.虚白亭是 相里君 造的 2.候仙亭是 韩皋 造的 3.观风亭是 裴棠棣 造的 4.见山亭是 卢元辅 造的 5.冷泉亭是 元藇(xu)造的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rán)¹何处去,重来。短哉²风流更上才。
译文:没到过谢公台,那里的明月清风是否健在?旧日的友人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日我又重来:你李矮子的风流已属上等高才。
注释:维扬,即扬州。¹髯孙:本指孙权。这里指孙觉。²短哉:本指中唐哉绅。这里指哉常。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秋色渐摧颓(tuí)¹。满院黄英²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³去后栽。
译文:秋色渐渐凋萎在这一带,满地黄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观赏桃花,争相盛开:都是“刘郎”我走后才种栽。
注释:¹摧颓:衰败。²黄英:黄花。指菊花。³刘郎:本是诗人刘禹锡自指。这里借喻孙觉。

  发端以“谢公台”起兴,意在写出赴任途中来到友人李公择湖州任所的一种快感。这里的“谢公台”,应当是借喻友人任所。“明月清风”则是运用成语,借以写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隐隐象征着友人清高洁白的操守,而以感叹出之,表达了词人的赞赏之情。三、四句转入对旧太守、友人孙觉的怀念:“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二句写出了席间面对新守时对旧守的怀想。随后又回到当前,赞颂新太守、东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风流更上才。”“短李”与“髯孙”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旧太守外形与姓氏的特点,前后相映成趣,显得既典雅又诙谐。

  过片两句对景感时:“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词人以“映酒杯”点明“席上”劝酒的题意,以“满院黄英”写出深秋时节的特征,对“秋色渐摧颓”的概括性描述则寓含着时序迁移的感慨,与上片写到的“旧日”、“重来”这种今昔之感是一脉相通的。最后三句是对明春桃花争开的盛景的想象,词人化用刘禹锡的诗意,变讽刺为赞颂,象征性地赞美了旧太守的政绩,并再度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大概是事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一种普遍现象。

  全词,词人表达了对旧太守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新太守的激励,因为未来提起的栽树的“刘郎”,是现在的太守李常。作者题作“劝李公择酒”,其深意或许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秋野明,秋风白¹,塘水漻(liáo)²虫啧(zé)³
译文: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注释:¹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²漻漻:水清而深。³啧啧:虫鸣声。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云根¹苔藓(xiǎn)²山上石,冷红³泣露娇啼色。
译文: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注释:¹云根:云雾升起之处。²苔藓:青苔。³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⁴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荒畦(qí)¹九月稻叉牙²,蛰(zhé)(yíng)³低飞陇(lǒng)径斜。
译文: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注释:¹荒畦:荒芜的田地。²叉牙:参差不齐。³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脉(mài)¹水流泉滴沙,鬼灯²如漆³松花。
译文: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夜晚墓间磷火扑飞,犹如点缀在漆黑松林间的花朵。
注释:¹石脉:石缝。²鬼灯:磷火。³如漆:明亮如漆。⁴点:一作“照”。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0

nánshāntiánzhōngxíng

 tángdài 

qiūmíng qiūfēngbái tángshuǐliáoliáochóng 
yúngēntáixiǎnshānshàngshí lēnghóngjiāo 
huāngjiǔyuèdàochā zhéyíngfēilǒngjìngxié 
shímàishuǐliúquánshā guǐdēngdiǎnsōnghu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剑阁重关蜀(shǔ)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¹
译文:剑阁为蜀地北门的一座重关,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的车马如云。
注释:¹云屯:集聚如云,形容人多。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¹照乾(qián)坤。
译文: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皇的归来,二圣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注释:¹双悬日月:谓二日并耀,指唐玄宗和唐肃宗。日月,偏指复词,此单指日。日者君象。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shí

bái tángdài 

jiànzhòngguānshǔběimén shànghuángguīruòyúntún 
shàochángānkāi shuāngxuányuèzhàoqiánkūn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
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zhāngxiàobiāo

qiūzhǎngkōngtiānwànzhàngshēnléiyǐnyúndiànguàyánshù

cāngmíngxiǎopēnhánluòqíngdàngfēixiàliú使shǐz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