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得山川胜,坐来烟雾空。窗中列远岫,堂上见青枫。
移得山川胜,坐来烟雾空。窗中列远岫,堂上见青枫。
岩树参差绿,林花掩冉红。鸟飞天路迥,人去野桥通。
岩树参差绿,林花掩冉红。鸟飞天路迥,人去野桥通。
村晚留迟日,楼高纳快风。琴尊会仙侣,几杖从儿僮。
村晚留迟日,楼高纳快风。琴尊会仙侣,几杖从儿僮。
疑听孙登啸,将无顾恺同。微茫看不足,潇洒兴难穷。
疑听孙登啸,将无顾恺同。微茫看不足,潇洒兴难穷。
碧瓦开莲宇,丹楼耸竹宫。乱泉鸣石上,孤屿出江中。
碧瓦开莲宇,丹楼耸竹宫。乱泉鸣石上,孤屿出江中。
藉甚丹青誉,益知书画功。烦渠添钓艇,着我一渔翁。
藉甚丹青誉,益知书画功。烦渠添钓艇,着我一渔翁。

yángnóngzháiliúhuàshānshuǐ--zhàomèng

shānchuānshèngzuòláiyānkōngchuāngzhōnglièyuǎnxiùtángshàngjiànqīngfēng

yánshùcānchà绿línhuāyǎnrǎnhóngniǎofēitiānjiǒngrénqiáotōng

cūnwǎnliúchílóugāokuàifēngqínzūnhuìxiānzhàngcóngértóng

tīngsūndēngxiàojiāngkǎitóngwēimángkànxiāoxìngnánqióng

kāiliándānlóusǒngzhúgōngluànquánmíngshíshàng屿chūjiāngzhōng

shéndānqīngzhīshūhuàgōngfántiāndiàotǐngzhewēng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4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东宫¹白庶(shù)²,南寺远禅师³
译文: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平静许多。
注释:¹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用来代指太子。²白庶子:即白居易,白居易曾在东宫担任庶子(大夫)。³远禅师:指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自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何时才能再次见到禅师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yuǎnshī--bái

dōnggōngbáishùzinányuǎnchánshī

chùyáoxiāngjiànxīnshìshí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虎踞(jù)龙蹲(dūn)¹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²生。
译文:乱石如虎踞龙蹲满地纵横,陨星的光芒渐灭雨痕渐生。
注释:¹虎踞龙蹲:形容怪石雄伟之状。此用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²雨痕:雨点打在细砂、泥或粘土上形成的小浅坑,有时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不须¹²(ài)³东西路,哭杀厨头阮(ruǎn)步兵
译文:不要把东西通道全都阻塞,会哭坏了那位厨头阮步兵!
注释:¹不须:不要。²并:同时。³碍:妨害,限阻。⁴阮步兵:即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石点题。“虎踞龙蹲”既是写石,又是用典。以“龙蹲”代孔子,用“虎踞龙蹲”形容非常之人,才华之士,在唐人的作品中常可见到。如卢照邻《南阳公主集序》:“龙蹲东鲁,陈礼乐而救苍生;虎踞西秦,焚诗书以愚黔首。”李商隐在这里借以描绘石积于地,辨其姿态,如虎伏欲跃,如龙卧欲飞,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而“纵复横”三字则陡转急下,尽写虎石翻仰、龙石横陈的一片散落凋零,紧扣题目中的“乱”字,点出才士失志受挫之意。联系到《易·乾卦》中的“云从龙,风从虎”,更令人有志士沦落之感。“星光渐减雨痕生”一句也为用典。古人以为,地上之石,本天上之星,故《黄石公》曰:“石者,星质也。”《左传》以“陨星”解释“陨石”,并且有“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此处以陨星紧扣题目中的“石”字,并以天落之星来暗示才士不凡,回应上句中的“虎踞龙蹲”。然而,星堕人间,光采渐渐泯灭;雨水浸渍,又留下了道道深痕。这是艰难世道、无情风雨刻下的印迹,这是历经沦贱艰虞的生活标识。这两句的含意有四层:一谓石乃陨星,本质不凡;二谓落地化石,星光泯灭,遭际不幸;三谓石形如龙似虎,雄姿依稀;四谓纵横散乱,风雨剥蚀,饱尝艰难;层层转进,于写石之中寄寓了诗人的坎坷不平之志。

  诗的后两句因石而寄慨。阮步兵(阮籍)生当魏晋鼎革之际,社会现实的混乱动荡,政治斗争的血腥杀戮,使他非但才志不得施展,而又时有生命之忧,内心痛苦万状。《晋书》记载,阮籍不与世事,酣饮为常(实亦借酒避祸)。闻步兵厨营人善酿酒,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又常醉意驾车,不由路径,至不可行处,便恸哭而返。李商隐此处就是用阮籍之事以抒发自己的穷途之悲。“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即是说,星落光灭,散乱纵横,又加以雨痕水渍,使人观此石便已有世事险恶、人生唯艰之痛,根本不用像阮籍一样驾车寻路、至行不通时方悲途穷。这样的表达方式,比直说自己有阮籍穷途之悲更沉痛,而且纤徐委婉,耐人寻味。纪昀评此诗,曾谓冠阮籍以“厨头”,语言“粗鄙”、“不佳”(见《李义山诗集辑评》)。其实,阮籍名为求官,实为求酒,至官之日,便与刘伶痛饮。酒乃厨头所酿,称他为“厨头”,是以讥讽的笔调写阮籍的无可奈何的悲哀,又是借阮籍为“厨头”抒发自己的才志不得其所的悲愤。这也是李商隐诗的语意曲折之处。

  想要真正理解像李商隐这样喜用僻典、情思幽微的诗人的作品,就要注意分辨那透过客观物象以传达主观情怀的信号。《乱石》一诗,各注家说法不一:或以为是讥刺令狐绹,或以为是愤怨仕途不通,或以为是痛恨小人蔽贤;但莫不以诗中之石为阻碍路途的劣物。此意均由题目中的“乱”字生出。但是,“乱”本形容石落散乱之态,并非指石本身;以陨星指小人,也不符合古典诗歌的表达习惯;诗曰“光渐灭”、“雨痕生”义分明寄同情于陨石。而且,如果是乱石挡路,诗人就不必说“不须并碍东西路”了。可见诗中写石并不从“挡路”着眼。正因为那弃置散落、风雨侵蚀的星石的形象已凝聚了多重才士失志受挫的含意,所以引起屡试不第、沉沦漂泊的诗人的共鸣。“不须”二字,尤见悲愤。

  这首诗咏石而有穷途之悲,悲石之命运与己之不幸相同,悲石只为悲人。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3-104

luànshí--shāngyǐn

lóngdūnzònghéngxīngguāngjiànjiǎnhénshēng

bìngàidōng西shāchútóuruǎnbīng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五月鲥(shí)¹已至燕²,荔枝卢橘³未应先
译文:五月的鲥鱼已从江南运到北京,荔枝和卢桔也未能抢先。
注释:¹鲥鱼:产海洋中,春夏之交为产卵期,方溯河而上,南方江河中多有之,以江苏镇江市之金山、浙江之桐庐县等处所产为最有名。²燕:指北京,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自南京迁都于此。³卢橘:《文选》注为枇杷。《本草纲目》李时珍注为金橘。此应指枇杷。⁴先:抢先。
赐鲜徧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赐鲜¹徧及²中珰(dāng)³,荐熟谁应寝庙
译文:皇帝赏赐的时鲜食品遍及到宦官宅第,时鲜祭品已熟有谁来主持宗庙的筵席。
注释:¹鲜:时鲜食品。²及:到。³中珰:宦官。珰,冠饰。⁴第:宅第,府第。⁵荐:无牲而祭曰荐,指时鲜祭品。⁶应:设,此指主持。⁷寝庙:即宗庙,前为庙,后为寝。⁸筵:筵席。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白日风尘¹²驿(yì)骑,炎天冰雪护江船³
译文:送鲥鱼的驿骑奔驰在路上,扬起阵阵尘土,遇上炎热的天气就在江上送鱼船里用冰雪护着鲥鱼。
注释:¹风尘:风沙。²驰:奔驰。³江船:江中之船,此指送鱼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zhù)金盘¹²³
译文:白色的鱼鳞细嫩的鱼刺实在令人喜爱,又岂敢盼望皇帝赏赐那玉箸金盘。
注释:¹玉筯金盘:皇帝赐臣下食物所用器物。筯,同“箸”。²敢:岂敢。³望:盼望。⁴传:颁赐,赏赐。

  此诗通过咏鲥鱼,讽刺君王重口体之养而劳民伤财,重宦官小人而忘祖宗远君子。诗以颔联为中坚,首联写鲥鱼被帝王看重,颈联写营运时情况,尾联抒发感叹,都为鲥鱼入宫后赐宦官而不及荐祖庙而铺设。全诗咏鲥鱼,但不是一般的咏物,而是重在讽刺,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两句写江南鲥鱼,五月就运到北京。第一句点出了五月间船经过许多地方,才把这鲜美的鲥鱼运到北京。此时正是鲥鱼最鲜美的时候。但这时连南方的荔枝,卢橘都未能运到北京,可见鲥鱼之鲜。诗人运用对比,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生活需要已达到穷奢极欲的地步。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三四句写赐鲥鱼给宦官而不祭宗庙。这里用“中珰”来代称宦官。皇帝把新鲜的鲥鱼赏赐给宫廷中每一个宦官之家,从中可知“皇恩浩荡”,说明宦官地位很高,备受恩宠。从中也可知道鲥鱼的贵重、也反衬了宦官的地位和权势。各地贡给京都的时鲜土特产,封建帝王竟置宗庙于脑后,而先赏赐宦官,说明了封建统治者所标榜的孝道是多么虚伪。此联亦是下句同上句对照,讽刺意义鲜明。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五六句写陆路水路送鱼忙。尽管是满天风沙,送鲥鱼的驿骑,仍日夜奔驰。在炎热的暑天,江上送鱼船里就用冰雪护着鱼,以保持其鲜味。鲥鱼运到北京其间历经千辛万苦。白天信使骑着马在风尘中奔驰,一路上不知累倒了多少匹健壮的马匹。一个“驰”字、“护”字,就足以说明封建帝王为享乐腐化的生活而不惜劳民伤财。

  结尾两句写受赐无望的愤懑。鲥鱼白鳞细骨很可爱,但只有那些“玉筯金盘”才有希望得到宫中传来的赏赐。由鱼论及朝政,表示了作者对明中叶宦官专横当道的莫大讽刺,亦表示诗人自己受赐无望。以此作结,既说明了诗人的愿望,也说明了诗人的不满。

  全诗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以突出主题。作者将讽刺性放在对比之中,用鲥鱼之鲜对比宦官之贵,用不祭祖先却先赐鲥鱼对比皇帝同宦官的关系,再用运鱼进京的千辛万苦对比宦官正举着玉箸夹吃金盘中的鲥鱼,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因而构成了这首诗深刻的讽刺意义。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4册 明朝、清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20页
2、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461-462页

shí

jǐngmíng míngdài 

yuèshízhìyān zhīwèiyìngxiān 
xiānbiànzhōngdāng jiànshúshuíkāiqǐnmiàoyán 
báifēngchénchí驿 yántiānbīngxuějiāngchuán 
yínlínkānlián zhùjīnpángǎnwàngchuán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万顷(qǐng)沧江¹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译文: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地飞舞。
注释:¹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摩挲(suō)¹数尺沙边柳,待汝(rǔ)成阴系钓舟²
译文:我用手抚摸着沙滩上那数尺宽的纤细的柳树,期待你长得茂密成荫,好用纤绳系上我的行舟。
注释:¹摩挲:用手抚摸。²待汝成阴系钓舟:对草、木、虫、鱼以及没有生命的东西像山、酒等等这样亲切生动的称呼,是杜甫诗里的习惯。

  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表现出诗人阔大开朗的精神气质。

  “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而“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更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摩挲数尺沙边柳”,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可谓石破天惊,神来之笔,出人意表。千百年来,诗人们的笔下,“柳”总与“别”相关,诗人在这里却不落窠臼,另翻新意,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运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并不曾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这就比明白道出显得更动人、更隽永。着一“系”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891页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朱绂(fú)¹遗尘境,青山谒(yè)(fàn)(yán)²
译文: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
注释:¹朱绂: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²梵筵: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金绳¹开觉路²,宝筏(fá)³度迷川
译文: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
注释:¹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典出《法华经》。²觉路:犹言“觉悟之路”。³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⁴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岭树攒飞栱(gǒng)¹,岩花覆谷泉²
译文: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
注释:¹栱: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²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¹
译文: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
注释:¹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香气¹三天²下,钟声万壑(hè)连。
译文:佛烟香气传遍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
注释:¹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²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译文: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¹
译文: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
注释:¹龙参句: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愧非流水韵¹,叨入伯牙弦。
译文: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注释:¹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朱绂”此处用以指代游者,正显示其身份之尊贵。“尘境”与“梵筵”相对,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脱红尘的佛寺。诗人陪同这位贵人离开了世俗的境地,来到这青山环抱之中拜谒佛寺。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两句纯用佛典当中的用语。“这两句是说佛法能开启众生觉悟的道路,能超度众生脱离迷川,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诗人这里是借眼前之景既赞颂了佛寺、佛法,又赞颂了来游禅寺的人。

  “岭树攒飞拱”以下四句是从宏观上描绘佛寺之壮观,也是诗人刚入禅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岭上茂密的树木簇拥着寺庙的飞栱;岩石边的繁花覆盖着谷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耸入云,似乎凌驾于海日之上;而雄伟的殿宇,气势非凡,又好象超出于江烟之上。“海日”、“江烟”在这里无非是用以烘托“塔形”与“楼势”,不一定意味着这禅寺真的在海边江上。所以对诗意的解释不必过于拘泥。这四句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用词精妙。“攒”、“覆”、“标”、“出”四个字把环境的幽美,庙宇的雄伟写尽写足了,也写活了。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随着这两句诗的展开,诗人之笔深入到了佛堂之中。由此可以体会到全诗似乎是由外而内逐步深入的。佛寺里的香烟弥散于“三天下”,宏亮的钟声在千丘万壑之间回荡不绝,象征着佛门广大,其影响正普及于天下。这两句诗气魄宏伟,正是李太白的一贯诗风。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这是进入到禅堂深处了。这两句虽仍是写景,却隐含着佛理。秋天荷叶上布满了晶莹的露珠,繁茂的松树已亭亭如盖。这两句描摹景色,细致入微。“已”、“初”两字用得十分确切,“圆”、“满”更是语带双关。“圆”,“满”两字一方面赋于荷珠、松盖以鲜明的形象和勃勃的生机,准确地传达出荷珠松盖的神韵情致;另一方面又隐含着禅机。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有一节“说圆”写道:“释书屡以十五夜满月喻正遍智”。他广征博引上座大众诸部经典,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等等中的各类例子。可见以“圆”“满”作为“如来智慧”的形容在佛家经典中是比较普遍的,所以人们也说功德圆满之类的话。诗人在这里揉诗意禅趣于一体,可谓巧妙之至。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两句进一步借写景点明身在佛寺,也像“鸟”与“龙”一样受到佛理佛法的薰染,体验到佛法的威力。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两句借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自谦和的诗愧非知音。《吕氏春秋》载:伯牙鼓琴,遇钟子期,伯牙志在泰山,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称“臣是酒中仙”,以贺知章赠给的佳号“谪仙人”自傲。但是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同样十分密切,他自称“青莲居士”,并有诗言道:“金粟如来是后身。”据有人统计,与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还曾从两位高僧学法。他寄居过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写的有关佛教的诗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量应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说道:“诗家拈教乘中题,当既用教乘中语义,旁撷外典补凑,便非当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基本上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语佛语熔于一炉。这就表现了他的诗学佛学造诣均卓越非凡。这首诗音律精严,对仗工稳,是一首典型的律诗。确实,最能表现李白心胸、抱负、胆识的是他的乐府古风之中的许多不朽之作,但这首诗虽是应酬之作,仍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诗中没有明写游禅寺,但几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离一个“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诗人说的是禅寺,这些地方也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

  这首诗也许不能代表李白诗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为其独特更说明了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兴八首》也不可不读一样,读读这首诗,对全面了解李白是会有帮助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12-514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90-39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