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我登斯楼,剑光影动乾坤浮。青山对客有馀瘦,游子思君无限愁。
西风吹我登斯楼,剑光影动乾坤浮。青山对客有馀瘦,游子思君无限愁。
昨夜渔歌动湖末,一分天地十分秋。
昨夜渔歌动湖末,一分天地十分秋。

yuèyánglóu--guànyúnshí

西fēngchuīdēnglóujiànguāngyǐngdònggānkūnqīngshānduìyǒushòuyóuzijūnxiànchóu

zuódòngfēntiānshífēnqiū

贯云石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 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结发¹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译文:你我结发成为夫妻,相亲相爱两不相疑。
注释:¹结发:这里是指古时的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结为夫妻。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欢娱在今夕,嬿(yàn)¹及良时。
译文: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注释:¹嬿婉:欢好貌。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征夫怀远路¹,起视夜何其²
译文:远征人心里老惦记出行的事,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
注释:¹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远路”一作“往路”。²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参辰¹皆已没,去去从此辞²
译文: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
注释:¹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²辞:辞别,分手。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行役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译文: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注释:¹行役:赴役远行。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¹²
译文:紧握双手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注释:¹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²滋:多。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努力爱¹春华(huá)²,莫忘欢乐时。
译文:努力珍惜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
注释:¹爱:珍重。²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生当复来归¹,死当长相思。
译文:如果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注释:¹来归:即归来。

  此诗是一首抒情诗,前四句说夫妻恩爱,五句至八句写深夜话别,九句至十二句写黎明分手,最后四句写互勉立誓。全诗以时间为序,围绕夫妻恩爱,突出话别、分手和互勉。语言质朴明白,生动流畅。

  开头四句从夫妻平时恩爱叙起,说明自结为夫妻之后,两相恩爱,从无猜疑,这样就为离别与相思,做了铺垫。三四两句,虽未明言离别,但从欢娱燕婉,仅有今夕的描写中,已透出夫妻即将分别的信息。既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良辰在于今夕,这短暂的时光就特别可贵,从惜时写惜别,虽未明言离别而离思已满。开头四句,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夫妻离别的凄苦。

  “征夫怀远路”以下四句,叙述将要分别的景物。“征夫”乃作者自指,“远路”即去匈奴之路。此时作者王命在身,奉命使北,不得不割舍夫妻之情。也可能是王命急宣的缘故,诗人需要夙夜起身,故起观夜色,惟恐误了行程。仰观天际,看到参星与辰星皆已陨落,天色将曙,此时应踏上征途,别妻远行了。

  “行役在战场”以下四句,正面摧写夫妻离别。首句点明去路,“战场”指匈奴统治之地,自秦至汉,匈奴成了北地主要的边患,可以说是个古战场,所以李白《战城南》云:“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不过这次苏武使匈奴,并不是到这个古战场上去与匈奴打仗,而是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此处露出了伪托的马脚。既然去路是如此遥远,不管行役作战也好,出使也好,夫妻再相见是无有定期的,想到这里,夫妻之间惟有握手长叹,泪满衣襟,有不胜临歧之痛。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366页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¹飘零²尽了,何人解³,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fān)。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¹⁰、相识¹¹夕阳间。未忍¹²无声委地¹³,将低¹⁴¹⁵又飞还。
译文:任凭那杨花凋落尽,哪一个人懂得,把杨花当花看?正是放下门帘避风的时候,人在帐幕里避着春雨,云雾笼罩着飘荡的旗幡。想风找那春天的伴侣,只有在夕阳西下时结识了落花。不忍心无声无息地坠落为泥,将要从低处又重新飞还。
注释:木兰花慢:词牌名。此调为柳永所始创。双调,上片十一句,押五平韵,五十字,下片十二句,押七平韵,五十一宇,共一百零一字。 ¹尽:任凭。²飘零:调落。³解:懂得。⁴重帘:门帘。⁵回:避。⁶深幕:帐幕。⁷护:指笼罩。⁸轻幡:飘荡的旗帜。⁹他:那。¹⁰断红:指落花。¹¹相识:结识。¹²未忍:不忍心。¹³委地:坠落于地。委,坠落。¹⁴低:指低处。重:重新。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¹²情性³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¹⁰青青池畔(pàn),泪痕点点凝斑¹¹
译文:放任潇洒的性情,只打算凄凉地忍耐着等到春残。就像和梅花迎着明月照大地,就像伴白雪如花飞满天,都只落得凄清孤寒。满怀无限的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到青青池畔,有点点眼泪凝成的斑痕。
注释:¹疏:放任。²狂:指潇洒。³情性:即性情。⁴算:打算。⁵耐:忍耐着。⁶得到:等到。⁷春阑:春残,春尽。⁸合称:都称着,都落得。⁹清寒:凄清孤寒。¹⁰看取:看到。¹¹斑:斑点。

  这首词的上片托情于无人解、“当花看”的杨花,刻画了一个遭际坎坷、飘泊无依但又不颓唐消沉的寒士形象;下片表述清高自洁的心志,以及难以排遣的怅恨。全词意味深厚,寄托高远;比兴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词作的蕴藉。

  一开头,作者就写出了自己对杨花的同情。“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对杨花无人赏识的命运发出了不平的呼声。接下来写杨花的孤独、寂寞;风躲到重帘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帐里,云被轻幡遮掩,杨花在整个春景中热切地风找伴侣,但风来觅去,只相识了斜阳下一片衰败的落花。而这些落花也是转瞬即逝的。这里作者以几种事物的避之不见来突出杨花的孤寂。然而杨花个性倔强,不甘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永久回归大地,它虽然已徐徐落下,但几番飘转沉浮,一会儿又飞腾起来,表现了杨花不甘沉沦的坚强个性,刻画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对漂泊无依的杨花刻画得细致入微。

  上片在写实中表达了杨花不甘寂寞的个性,下片更进一步表现了杨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疏狂性情,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这里紧承上片最后两句,极写杨花傲岸倔强的个性,这是全词的高峰。“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绕云山”仍是将杨花漂泊不定的状态拟人化,写它满含愁恨、忧伤,绕着云山终日无声飞舞,心中的这种愁恨和忧伤像影子样紧紧缠绕着自己。随着不停地飘飞,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着点点泪痕,蕴藏着无数的忧愁,这正吻合了杨花的妻苦心情。最后这两句在意境上,非常凄婉、深沉、含蓄。

  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词,词中描写了杨花凄凉、清寒的处境,不忍“无声委地”的“疏狂”性格,以及它满腔悲愁的思绪。前人写杨花,或写成无情之物;或写成娇弱无力的轻浮者的形象,而张惠言这首词却写出了新意。此词也赋予它以疏狂傲岸的性格,而且歌咏了它不甘寂寞、傲岸倔强的品格,在立意上是新颖巧妙的。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著. 经典诗词品读[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167.

lánhuāmàn ·yánghuā

zhānghuìyán qīngdài 

jìnpiāolíngjìnliǎo rénjiě dānghuākàn zhèngfēngchónglián huíshēn yúnqīngfān xúnchūnbàn zhǐduànhóng xiāngshíyángjiān wèirěnshēngwěi jiāngchóngyòufēihuán 
shūkuángqíngxìngsuànliáng nàidàochūnlán biàn便yuèméi huātiānbànxuě chēngqīnghán shōujiāngshífēnchūnhèn zuòtiān chóuyǐngràoyúnshān kànqīngqīngchípàn lèihéndiǎndiǎnníngbān 

他乡迁客恨悠悠,此日长沙宅尚留。
他乡迁客¹恨悠悠²,此日长沙宅尚留。
译文:来自他乡的客人有着长久的遗憾哀愁,长沙贾谊居住过的宅子如今还完好。
注释:¹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²悠悠:长久。
寂莫空梁栖鸟雀,萧条古院闭松楸。
寂莫空梁栖(qī)鸟雀,萧条古院闭松楸(qiū)¹
译文:院子里十分寂寞,只有梁上栖息着鸟雀,萧条的古院长满了松树与楸树。
注释:¹松楸:松树与楸树。
几年宦况同云薄,一去君恩共水流。
几年宦况¹同云薄,一去君恩共水流。
译文:几年的宦臣生活像云一样淡薄,你一旦离开,与君主的恩情就已经似水流去。
注释:¹宦况:做官的境况、情味。
欲采江蓠伤往事,半天风雨洞庭秋。
欲采江蓠伤往事,半天风雨洞庭秋。
译文:如果想要用采江蓠来回忆伤心的往事,只有风雨连天的洞庭的秋天能感受到我的哀愁。

zhǎngshāguòjiǎzháièr--tēng

xiāngqiānhènyōuyōuzhǎngshāzháishàngliúkōngliángniǎoquèxiāotiáoyuànsōngqiū

niánhuànkuàngtóngyúnbáojūnēngòngshuǐliúcǎijiāngshāngwǎngshìbàntiānfēngdòngtíngqiū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南都¹信佳丽,武阙(què)²横西关³
译文:南都果然是佳丽之地,名不虚传。巍峨的武阙山就横在西关。
注释:¹南都:即南阳之旧称,唐时为山南东道邓州,即今河南南阳市。²武阙:山名。³西关:即武关。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白水真人¹居,万商罗鄽(chán)(huán)²
译文:这是白水真人汉光武帝的老家。市井繁荣,万商云集。
注释:¹白水真人:指汉光武帝。汉光武帝起于青陵之白水乡,故曰白水真人。²鄽闤:指市井。鄽,市宅。阛,市垣。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译文:峨峨高楼对着紫色的大道,房宅栉次鳞比,直连城外的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此地多英豪,邈(miǎo)然不可攀。
译文:此地出了许多英豪,他们的业绩巍巍,渺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陶朱¹与五羖(gǔ)²,名播天壤(rǎng)间。
译文:如号曰陶朱公的范蠡和五羖大夫的百里奚,他们都名播天地。
注释:¹陶朱,即范蠡。²五羖:指百里奚。虢为晋所灭,百里奚逃至楚,被执为奴,秦穆公闻其贤,以五羖羊皮赎之,授以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丽华¹秀玉色,汉女²娇朱颜。
译文:这里还是出美人的地方,如以美色著名的汉光武皇后阴丽华,娇艳美丽的汉皋游女等。
注释:¹丽华:即阴丽华,汉光武帝皇后。²汉女:汉水旁的女子。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清歌遏(è)流云,艳舞有馀(yú)闲。
译文:她们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令人赞叹。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áo)游盛宛洛¹,冠盖随风还。
译文:南阳之盛与洛阳齐名,古来都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冠盖来往,车马不断。
注释:¹遨游盛宛洛:《古诗十九首》:“驱车策驽马,游戏宛(南阳)与洛(洛阳)。”此用其句意。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走马红阳¹城,呼鹰白河²湾。
译文:我在红阳城外走马,在白河湾呼鹰逐猎。
注释:¹红阳:地名。即今河南舞阳县西北。²白河;一作白水,源出今河南嵩县西南,南流经今南阳市东,至湖北襄樊市入汉水。俗称白河。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谁识卧龙¹客,长吟愁鬓(bìn)斑。
译文:有谁能像刘备那样的明王来识我这个的卧龙客呢?长吟着诸葛亮的《梁父吟》,我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注释:¹卧龙:即诸葛亮。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概述南阳佳丽之地、巍峨武阙山的雄伟壮阔之景。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描绘一幅汉光武帝所管辖的市井繁荣,万商云集,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多居住于此,以突显出南阳商业发达、壮阔富饶。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紧扣前文,借南阳山川美景抒发情怀,继而联想到南阳英豪美女的事迹,继而从而触动李白内心处的赞赏情怀,歌咏南阳英豪。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丽华就是皇后阴丽华,是夸南阳美眉漂亮早已艳名远播。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描绘一幅美女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的美丽风景图,侧面点染出南阳乃国杰豪英,人杰地灵的地方。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讲述李白以诸葛亮自况感怀,自叹没有知己而因愁鬓斑。

  综观全诗,前六诗句李白描绘了南阳山川形胜和繁华的市面景观:武阙山横亘,货币流通,商贾云集,楼高道阔,甲第连山。接着六诗句描写南阳风流人物的事迹:英豪,则有范蠡、诸葛亮;美女则有阴丽华、汉水神女。继而四句写南阳旅游观光之胜。清歌艳舞可赏,宛、洛可游,故冠盖络绎,走马呼鹰。最后二句以感怀为主,以诸葛亮自况,叹无知己,故而因愁鬓斑。诗的主旨是讲述诗人对南阳英豪的钦敬和仰慕,并以卧龙自比,以申用世之志,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李白最后借此抒发不得志之情,也是一贯风格。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南都行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¹风和雨点²(tái)纹,漠(mò)³残香静里闻。
注释:¹和:犹言随,伴。²点:点缀。本为花落,被动,说是点缀,主动。诗之新颖精巧亦在此处。³漠漠:无声。犹言默默。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林下积来全似雪¹,岭头飞去半为云²
注释:¹林下句:谓默林花落,花办积垒如雪。²岭头句:谓梅花随风而飘,与岭头之云一齐飞扬。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不须横管¹吹江郭²,最惜空枝冷夕曛(xūn)³
注释:¹横管:笛。此处暗指笛曲“梅花三弄”。²江郭:江畔城边,泛指各处。³夕曛:夕阳。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回首孤山¹山下路,霜禽(qín)粉蝶任纷纷²
注释:¹孤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端一小山名,以多梅著称。宋人林逋种梅养鹤,隐居于此。²霜禽句:谓梅花落尽了,而山下的禽鸟蝴蝶依然纷纷飞舞歌鸣。霜禽指白色羽毛的鸟类,如鸥、鹤等。粉蝶指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蝴蝶。
梅以其贞干高节,先春而放,常得诗人青睐。写早梅报春者有之,写盛梅如海者亦有之,写月影梅枝者有之,写踏雪寻梅者亦有之,而写落梅者却不多见。然公此诗,绘尽落梅之态,写尽落梅之况:和风和雨,漠漠残香,积来林下,飞里岭头,不须横笛,最惜空枝,句句都是梅落光景,句句未离落梅情状。铺张渲染,极尽能事,描摹绘写,动静得宜。翰林学士兼诗人柏谦评然公诗“穆如清风,静如止水”。此之谓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