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攒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正胶漆当思勇退,得参商才说归期,只恐范蠡、张良笑人痴。抻着胸登要路,睁着眼履危机,直到那其间谁救你。
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攒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正胶漆当思勇退,得参商才说归期,只恐范蠡、张良笑人痴。抻着胸登要路,睁着眼履危机,直到那其间谁救你。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1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译文:当时我醉倒在美人家,美人的容颜娇艳如花。
注释:有所思:汉乐府《铙歌》名,以首句“有所思”为名。写一女子欲与情郎决绝时的犹豫之情;一说当与《上邪》合为一篇,系男女问答之词,后人以此为题赋诗,多写男女情爱事。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¹珠箔(bó)²天之涯。
译文:如今美人弃我而去,到了那遥远的显贵人家。
注释:¹青楼:豪华精致的楼房,常指美人的居所。²珠箔:即珠帘子。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天涯娟娟¹(héng)娥月²,三五³二八盈又缺。
译文:天涯那美好的明月,十五圆满十六又缺了。
注释:¹娟娟:美好。²姮娥月:相传嫦娥因偷吃仙药飞上月宫而成仙,故诗中称明月为“姬娥月”。妲娥,即嫦娥。³三五:指十五日,月亮最圆的一天。⁴二八:指十六日,月亮由圆开始变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翠眉蝉鬓(bìn)¹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译文:我与美人生生别离,一望见不到,心痛欲绝。
注释:¹翠眉蝉鬓:均指美人。翠眉,用深绿色的螺黛画眉。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望之缥缈如蝉翼,故云。
心断绝,几千里?
心断绝,几千里?
译文:心痛欲绝,有几千里啊?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梦中醉卧巫山云¹,觉来泪滴湘江水²
译文:梦中得与美人幽会,醒来后惨然泪洒湘江水。
注释:¹巫山云:化用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在巫山梦遇朝云暮雨的神女的故事,意谓在梦中见到了美人,再次享受到醉卧美人家的温馨生活。²泪滴湘江水:暗用舜出巡死于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而恸哭,泪洒翠竹而成洞庭斑竹的故事。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译文:湘江两岸的花木深深,不见美人心内生愁。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含愁更奏绿绮¹琴,调高²弦绝无知音。
译文:含着愁怨弹奏绿琴音调高昂弦索断绝,没有知音人。
注释:¹绿绮:琴名。汉司马相如有琴叫绿绮。²调高:曲调高雅。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译文:美人啊!美人!不知你为暮雨,还是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译文:相思一夜,不知梅花开了,忽然伸向窗前,让我恍然觉得是你迎面而来。

  这首诗表达了男子对所爱女子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诗先写过去与美人的相会,美人颜色如花,让人沉醉不已。而今美人却弃人远去,故诗歌的主要篇幅写离别之后的相思之情。男子想象女子所居之地在天之涯天涯的明月圆缺变化,好比人的离别相聚;但月虽有圆缺之分,尚可以抬眼望见而与所爱女子睽离之后,却望不见。于是因相思而入梦,梦醒人不见,却更加伤心落泪。弹琴排遣愁绪,曲调高妙,却无知音鉴赏,故断绝琴弦,不再弹奏。在这样的苦苦相思之下,眼前竟然出现了幻觉:“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这两句化花为人,显出曲尽渴望美人归来而想入非非以致心神恍惚的情态。

  诗落笔扣题,抓住“思”字赋写,开篇二字即进入深沉的回忆之中。“当时”,乃以前与女子欢聚的日子。那个时候,美人韶颜丽质,犹如盛开的鲜花一般,我为之倾倒,竟然酩酊大醉在她的家里。可见,当初两人是多么情意缠绵。而今天重游旧地,美人早已离去,无法再见面,只有过去的珠箔帷幕依然如故,一派惹人悲伤愁苦的凄凉景象。接着,由“天涯”二字拓开视野。在高远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秀丽的明月,它不断地运行,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明月的形象本来就很美丽,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所造成的意象使明月更加美丽。这两句写明月,实则隐喻美人,而明月的圆缺,又暗寓人的离会。“翠眉蝉鬓生别离”一句,紧承上两句,并包括了,上述的两个意思。黛青的眉毛,蝉鬓的发式,都是女子漂亮的打扮,此即代指美女。与美人无端离别,远比明月的圆缺还要使人悲伤。月儿虽有圆缺之分,但终究可以看到,而与美人的睽隔,却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令人肝肠断绝,难以为怀。

  从“心断绝,几千里”,诗意进一步深化,因相思而人梦。美人在数千里之外的天涯,不得相见,只有托之于梦幻境界。“巫山云”意谓在梦中见到了美人,再次享受到醉卧美人家的温馨生活。然而,这毕竟是虚幻的梦境。梦中“一晌贪欢”,醒来以后,觉得更加悲伤,因而泪水滂沱。“泪滴湘江水”截取“泪”字,另成新意,意谓伤心而落下的泪水汇成滚滚的湘江水,可见悲伤之深。接着的两句,又换一个角度来写,以乐景写哀情。湘江两岸,树木葱茏,花枝鲜.艳,呈现出一派诱人的美丽景象。但是,见不到美人,这些花木不仅不能使人心情舒畅,反而更加伤心不已。愁绪深沉,只好借弹琴,来宣泄情感。尽管曲词高妙,因为美人远去,没有知音欣赏,所以,断绝琴弦,不再弹奏。以上八句,从梦中写到梦后,反复抒写无法再见到美人的悲伤哀怨的情怀。

  最后四句,写不能见到美人后的痴想。前二句用骚体,并以相同字、词的重复出现,构成复沓句式,反复咏叹,表现了无限深沉的慨叹。其中“暮雨”“朝云”还是用《高唐赋》的字面,借以表达美人远在天涯,到处漂泊的意思。诗意表面上是通过想象,慨叹美人不知究竟在何方,其实是仍然渴望她能回到旧日楼头,与“我”重新聚会。末两句可能受王维《杂诗》(其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的启发,经过点化而来。它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忽发奇想:经过一夜的苦苦相思,到窗前一看,那绽开蓓蕾的梅花,疏影横斜,暗香盈袖,“我”简直以为她就是美人,从天涯回来与“我”相见,使我心中产生了霎时间的惊喜。这里,运用人的幻觉,疑幻为真,表达深厚的相思之情。而幻觉一旦消失,回到真实中来以后,就会更加伤心。因此,这四句在深一层的意脉上,表现的是希望与美人见面,但又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刻骨情思。

  属于“韩门诗派”的卢仝,诗歌以险怪见称,但这首《有所思》则通俗浅明,清丽可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遣词造语清新明快,色泽的涂抹也浅淡清秀,不事雕琢,不追求华丽的藻饰。二是诗中虽,然屡次用典,但都好像信手拈来,融化无迹,如自己出,达到了以意取事、一片神行的境地,既丰富了诗的涵义,也具有通俗明快的特色。三是运用了多种民歌表现手法,如“三三七”句式,某些字、词的反复出现,许多句与句之间采用蝉联的结体方式等。这些手法,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造成了回环往复的特色,使诗富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既深情绵邈,又通俗晓畅,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编.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1293-1294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¹汉时黄香,江夏²人也。年方³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shàn)父母之帷(wéi),令枕席清凉,蚊蚋(ruì)¹⁰避,以¹¹待亲之安¹²¹³;至于¹⁴冬日严寒,则以¹⁵身暖¹⁶其亲之衾(qīn)¹⁷,以待¹⁸亲之暖卧。于是¹⁹名播²⁰京师²¹,号²²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汉朝时有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人。年龄正好九岁,就已经懂得侍奉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热的夏季来临,黄香就用扇子给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¹昔:往昔。²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³方:正好。⁴事:侍奉。⁵则:就。⁶扇:扇风。⁷帷帐:帐子。⁸令:使,让。⁹蚋:吸人血的小虫。¹⁰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¹¹以:让。¹²安:舒服的,安心的。¹³寝(qin):睡。¹⁴至于:到了。¹⁵以:用。¹⁶暖: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暖和。¹⁷衾:被子。¹⁸待:等待。¹⁹于是:因此。是:这。²⁰播:传播,流传,散布,传扬。²¹京师:京城;国都。²²号:称,宣称。
秋风清,秋月明,
秋风清,秋月明,
译文:秋夜的风有些清冷,秋夜的月明亮透彻。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落叶聚还(huán)¹,寒鸦²(qī)复惊。
译文:落叶聚起又被吹散,寒鸦栖眠又被惊醒。
注释:¹落叶聚还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²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译文: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有争议)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有争议)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 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俱是引人心生悲凉之物象,又加以拟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凄紧,萧条之气自字里行间悄然浮起。闭眼凝神,有断肠人枝下负手而立,背影寂寥,无限心事氤氲,秋气更添几分萧条。忽而颔首远眺,叹秋气盛起,寒鸦栖独枝。思及一段情事,怎生刻骨铭心,诗起便萧索之意盛极。当真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 

  “相思相见知何寒,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 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完美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梅影三叠 .人生自是有情痴——古典诗词之寸缕相思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15-16 .
2、 李德辉.李白《三五七言》诗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sānyán

bái tángdài 

qiūfēngqīng qiūyuèmíng 
luòhuánsàn hánjīng 
xiāngxiāngjiànzhī shínánwéiqíng 
xiāngmén zhīxiāng 
chángxiāngchángxiāng duǎnxiāngqióng 
zǎozhībànrénxīn dāngchūxiángshí  (hòusānyǒuzhēng )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
蒲坂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
蒲坂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
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首联交代了舜庙的位置,对这位“逊尧”“禅禹”的圣君给予了高度评价。

  颔联写景。舜建都的事和长眠地都随着河水流逝、时间的逝去不可追。

  颈联紧承上联:舜的塑像看似寂寥的存在,但舜的精神永存,舜的德泽已遍布天下。

  尾联:风吹柏树之声,仿佛《南风歌》的韵律,言外之意,虞舜解民忧、富民财的为政思想余韵不息。 全诗通过对舜和他高尚品德的怀念,表达了对舜高尚节操的赞美。同时期待像舜那样“逊尧”“禅禹”人物的出世赖力挽狂澜,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shùnmiào--zhāngzhuó

dōumiàochūfénwàndàiqiānqiūyǎngshèngjūnbǎnchéngbiānzhǎngshìshuǐ

cāngwàiguīyúnliáoliáoxiàngshèhúnyīngzàipiānwén

xiàngwǎnfēngchuītíngxiàbǎiyóuqínyùnnánxū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¹。日出江花²红胜火³,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¹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²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³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⁴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参考资料:
1、 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30

jiāngnán

bái tángdài 

jiāngnánhǎo fēngjǐngjiùcéngān 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 chūnláijiāngshuǐ绿lán néngjiāngn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