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穑无非雨露功,农家分喜到诗翁。劳心漫刻七年楮,贻戚空成九载弓。
稼穑无非雨露功,农家分喜到诗翁。劳心漫刻七年楮,贻戚空成九载弓。
山展野屏随地远,风挥天帚扫云空。绰然到处皆佳景,安得毫端句不雄。
山展野屏随地远,风挥天帚扫云空。绰然到处皆佳景,安得毫端句不雄。

tiánèrshǒuèr--zhāngyǎnghào

jiàfēigōngnóngjiāfēndàoshīwēngláoxīnmànniánchǔkōngchéngjiǔzàigōng

shānzhǎnpíngsuíyuǎnfēnghuītiānzhǒusǎoyúnkōngchuòrándàochùjiējiājǐngānháoduānxióng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1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贵贱贤愚(yú)¹,莫不营(yíng)²以惜生³,斯甚惑(huò)焉;故极陈形影之苦,斯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¹⁰,共取其心¹¹焉。
译文:人无论贵贱贤愚,都戮力劳心,操持经营,爱惜自己的生命。这种做法是实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因此极力陈述形影对此的抱苦含怨之辞,讲述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关心此事的人们可以于此获取普遍的道理。
注释:¹贵贱贤愚:泛指各种各样的人。²营营:原是形容往来不绝。忙碌奔波的样子,这里指千方百计地谋求。³惜生:爱惜自己的生命。⁴斯:这,指代“营营以惜生”的人。⁵惑:迷乱,这里作“糊涂”解。⁶极陈:详尽地陈述。⁷辨:辨析。⁸自然:指自然之理。⁹释:开释,排遣。¹⁰好事君子:关心此事的人们。君子:对人的尊称。¹¹其心:指这组诗所阐明的道理。
形赠影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天地长不没¹,山川无改时²
译文:天地长久,永远不会湮灭,山川走形,永远不会变更。
注释:¹长不没:永远存在,不会消亡。²无改时:永恒不变。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草木得常理¹,霜露荣悴(cuì)²
译文: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草木,虽然生命短暂,但它们却拥有大自然恒久不变的道理:尽管冬霜使它们枯萎,然而当春天的露水降临时,它们又会重新焕发。
注释:¹常理:永久的规律。²荣悴之:使它开花与衰落。之:指草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冬之季,寒霜使草木凋零枯萎;春夏之季,雨露又使它们重新繁茂。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谓人最灵智¹,独复不如兹(zī)²
译文:人类是所谓的万物灵长,在生命这个话题上,却反而不能像那些植物一样得到永恒。
注释:¹谓人最灵智:是说人在天地万物中最为尊贵、杰出。²不如兹: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样。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¹见在世中,奄(yǎn)²(mǐ)³归期。
译文:适才还在世间相见,可转眼就去了另一个世界,永无归期。
注释:¹适:刚才。²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奄:忽然。³靡:无,没有。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xī)¹无一人²,亲识岂³相思。
译文:对于这个大世界来说,走了一个人,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亲戚朋友,哪有不思念的!
注释:¹奚觉:谁会感觉到。²无一人:少了一人。³岂:犹斯“其”,“岂不”的意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但余¹平生物²,举目情凄洏(ér)³
译文:放眼望去,只看到了他生前使用的物品,而这只能引起无限伤感。
注释:¹余:剩余,留存。²平生物:指生前所用之物。³洏:流泪的样子。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我无腾(téng)化术¹,必尔²不复疑。
译文:我只是一个形体,没有腾化成仙的法术,必然也会死去,这没什么可怀疑的!
注释:¹腾化术:修炼成仙的法术。²尔:那样,指死去。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愿君取吾斯,得酒莫苟(gǒu)¹辞。
译文:希望你能听从我说的话,得到了美酒,千万不要推辞。
注释:¹苟:草率,随便。
影答形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存生¹不可斯,卫生²每苦拙(zhuō)³
译文:长生不老地留存生命是不可能的,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卫护生命保持健康,也让人很苦恼,没有好方法。
注释:¹存生:使生命永存。²卫生:保护身体,使人健康长寿。³拙:愚笨,指无良策。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诚愿游昆华¹,邈(miǎo)²兹道绝。
译文:我打心底里想到昆仑山和华山这样的仙境去学习养生之道,无奈路途遥远不可通。
注释:¹昆华:昆仑山和华山,传说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²邈然:渺茫。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与子¹相遇来,未尝异悲悦²
译文:自从我影跟你形在一起,就一直在一起不离,不管是悲还是喜,我们都一起承受。
注释:¹子:您,指形。²未尝异悲悦:悲哀与喜悦从来没有相异过,即指形悲影也悲,形喜影也喜。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qì)¹若暂乖²,止日终不别。
译文:其实在树荫下暂时分开,而止于阳光下,我们也始终不离别。
注释:¹憩荫:在荫影下休息。²乖:分离。止日:在阳光下。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此同既难常,黯(àn)¹俱时灭。
译文:可是,这种形影不离也是不能长久的,因为形总有一日会灭亡,而影也会跟着一起黯然俱灭。
注释:¹黯尔: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¹热。
译文:想到身子没了,但是名声也没有留下,实在是心情复杂。
注释:¹五情:亦泛指人的情感。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立善¹有遗爱²,胡为³不自竭(jié)
译文:如果多做些有德行的事,立些大功,就可以见爱于后人,为什么不竭尽你的能力为之呢?
注释:¹立善:古人把立德、立功、立斯叫做三不朽,总称为立善。²遗爱:留给后世的恩惠。³胡为:为什么。⁴竭:尽,谓尽力、努力。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酒云能消忧,方¹此讵(jù)²不劣!
译文:酒虽然能够消除忧愁,但是与此相比,岂不是太拙劣不堪了吗?
注释:¹方:比较。²讵:岂。
神释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大钧¹无私力²,万理³自森(zhù)
译文:大自然的造化,是没有私心的,万物自然生长,繁华而富有生机。
注释:¹大钧:指运转不停的天地自然。钧本为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化。²无私力:谓造化之力没有偏爱。³万理:万事万物。⁴森:繁盛。⁵著:立。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人为三才¹中,岂不以²³
译文:人可以列为天地人的“三才”之中,是因为神的缘故啊。
注释:¹三才:指天、地、人。²以:因为。³我:神自谓。⁴故:缘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与君¹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译文:虽然神与形和影相异,但是三者生而依附。
注释:¹君:你们,指形和影。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结托¹既喜同,安得²不相语。
译文:形影神相互依托,三者关系休戚相关,看到形与影如此为生命所困,作为高一等的神,自然不得不说几句话了。
注释:¹结托:结交依托,谓相互依托,共同生存。²安得:怎能。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三皇¹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译文:上古时代的三皇,今天又在哪里?
注释:三¹皇: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彭祖¹²永年³,欲留不得住。
译文:彭祖传说活了八百岁,可是也会终结,再想留在人间实在不可能了。
注释:¹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生于夏代,经殷至周,活了八百岁。²爱:当是“受”字之讹,谓彭祖享受了八百岁高龄。³永年:长寿。⁴留:留在人间,不死。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¹²
译文: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是贤人还是小人,都难逃一死,死后没有区别。
注释:¹复:再。²数:气数,即命运。这两句是说,寿长、寿短同是一死,贤人、愚人也并无两种定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¹醉或能忘²,将非³促龄(líng)
译文:倘若如形所说,每天喝点酒,或许可以暂时缓解不能长生的苦恼,但是长期下去伤身子,说不定不但不能长生,反而减寿了。
注释:¹日:每天。²忘:指忘记对死亡的担扰。³将非:岂非。⁴促龄:促使人寿短。⁵具:器,指酒。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立善常所欣,谁当¹为汝(rǔ)(yù)²
译文:倘若如影所说,多做善事确实是件好事。可是留名于世是那么容易吗?又有谁来赞誉你的名声呢?
注释:¹当:会,该。²为汝誉:称赞你。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甚念¹伤吾生,正宜委运²去。
译文:老想着这些事啊,实在有损我们的生命,不如顺应天命,放浪与造化之间。
注释:¹甚念:过多地考虑。²委运:随顺自然。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纵浪¹大化²中,不喜亦不惧。
译文:听从天的安排,顺其自然,不因长生而喜,也不因短寿而悲。
注释:¹纵浪:放浪,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²大化:指自然的变化。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应尽便须尽,无¹复独多虑(lǜ)
译文: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尽头,那就到了。此外,不要为这些多虑了吧!
注释:¹无:同“毋”,不要。

  形神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老庄哲学中涉及形神关系的论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语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都表示了以神为主,以形为辅,神贵于形的观念。同时也指出了形神一致,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即指出了形、气、神三者对于生命虽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联系,不可缺一。又如汉初推崇黄老思想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说:“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更直接地指出了形神合一,这便是老庄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然而,在佛教兴起之后,佛教徒鼓吹形灭神不灭,灵魂永恒的唯心思想,如与陶渊明同时的沙门慧远曾作《形尽神不灭论》、《佛影铭》以发挥此种理论,《佛影铭》中就说:“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意在宣扬神形分离,各自独立的主张,这种对形、影、神三者关系的见解代表了佛教徒对形骸与精神的认识,在当时的知识界曾有过广泛影响。慧远就曾命其弟子道秉远至江东,请深受佛教影响的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制铭文,以充刻石。陶渊明的这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慧远本人与渊明也有交谊,如慧远曾于义熙十年(414年)在庐山东林寺召集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讲习佛教,他曾邀渊明参加,而渊明却“攒眉而去”,可见他们在论学旨趣上并不一致,如对形影神的看法就有很明显的分歧。渊明对此的认识可以说基本上本于道家的自然思想,这在他自己的小序中已加说明,陶渊明以为世间的凡夫俗子,不管贫富智愚,都在拚命地维持生命,其实是十分糊涂的事,因而他极力陈述形影的苦恼,而以神来辨明自然的道理,解除人们的疑惑。他揭出“自然”两字,以明其立论之根本。《老子》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家学说也以取法自然为核心,由此可知陶渊明的思想渊薮。此组诗中他让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形体对影子说道:天地永恒地存在,山川万古如斯,草木循着自然的规律,受到风霜的侵袭而枯萎,得到雨露的滋润而复荣,然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不能如此。人活在世上,就像匆匆的过客,刚才还在,倏忽已去,再也不能回来,而人们从此便忘了他,似乎世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个人。亲戚朋友也不再思念他,只留下了些生前遗物,令人见了感伤不已。我作为形体又没有飞天成仙的本领,你影子也用不着怀疑我这最终的归宿,但愿听取我的劝告,开怀畅饮,不必推辞,还是在醉乡去寻求暂时的欢乐吧。

  接下去是影子回答形体的话:想求长生不老来维持生命是不可靠的,欲保养生命也往往落得苦恼又拙劣的下场。一心一意要去昆仑山修仙学道,却会发现此路的渺茫与不通。自从我影子与你形体相遇以来,一直同甘共苦,忧喜合一。我如憩息在树荫下,你就同我暂时分手;我若停在阳光下,你就和我不分离。这种形影相随的状况也难以永久持续,当我一旦离世,你便也不复存在。人死名也随之而尽,想起此事便令人心忧如焚,五情俱热。因而影劝形道:唯有立善可以立下美名,为何不去努力留名后世呢?虽说酒能消忧,但同立善相比较,岂不等而下之了!

  最后是神作的阐释:造化没有偏爱,万物都按着自己的规律成长繁衍,人所以能跻身于“三才”(天地人)之中,岂不就是因为有了我精神的缘故。我与你们形和影虽然不相同,但生来就互相依附,既然我们结合托体于一身,怎么能不坦诚地说说我的看法:上古时的三皇被称作大圣人,而今他们却在何处?活到了八百多岁的彭祖虽力求长生,但也留不住他人间的生命,老的、少的、聪明的、愚笨的都将同样走向坟茔,没有什么回生的运数可以挽救他们。每日沉湎于酒中或能忘忧,然如此岂不是反而促使生命尽快结束吗?立善常常是人们喜欢做的事,可是当你身后,谁会加以称赞呢?极力去思索这些事情难免丧害了自身,还是听其自然,随命运的安排去吧。在宇宙中纵情放浪,人生没有什么可喜,也没有什么可怕,当生命的尽头来临,那么就让生命之火熄灭吧,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了。

  在这三首诗中陶渊明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故此三诗对理解陶渊明一生的思想极为重要。据陈寅恪先生《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所述,渊明笃守先世崇奉之天师道信仰,故以道家自然观为立论之本,既不同于魏晋时期的自然崇仰者,以放情山水,服食求仙为尚,如嵇康、阮籍等人,又不同于魏晋时期的尊奉孔孟、标举名教者,如何曾之流,而渊明既接受了老庄的思想,又有感于晋宋之际的社会现实,于是创为一种新的自然说。《形影神》这组诗中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故此诗不仅体现了渊明个人之哲学观,而且对理解自曹魏末至东晋时士大夫政治思想、人生观念的演变历程有极重要之意义。按此说法,《形赠影》一首就是拟托旧自然说的观点,并加以批评。其中主旨在于说明人生之短暂,不如自然之永恒,这正是嵇康、阮籍等人对自然所抱的看法。持旧自然说的人又大多求长生,学神仙,而渊明诗中说:“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其抨击长生求仙之术的立场明显可见。同时魏晋之间崇尚自然的人又往往于酒中求得解脱,以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如阮籍与刘伶等人,故陶诗中也拟其说而有“得酒莫苟辞”的说法。

  《影答形》一首,则是依托主名教者的口吻而对旧自然说进行的非难,并提出了对人生的看法。此诗首先指出长生不可期,神仙不可求,即意在指责主自然说者的虚无荒诞,同时,以为死生无常,形影相随,一旦离世,则形影俱灭,名同身亡。因而,他们主张由立善而留名,始可不朽,希望通过精神上的长生来达到永恒,这种主张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以为人有美名则可流芳百世,万古长存,因而不满于以酒消愁的处世态度,提倡追求身后之名。

  《神释》一首即体现了渊明新自然说的主张,借神的话批评了代表旧自然说的形和代表名教说的影。“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及“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等语意在诋諆主名教者鼓吹的立善可以不朽之说;“彭祖爱永年”以下六句则破除主旧自然说者的长生求仙与沉湎醉乡之论。最后提出纵浪大化,随顺自然,使个人成为自然的一部份,而无须别求腾化升仙之术,如此便可全神,死犹不亡,与天地共存。

  陶渊明主张冥契自然,浑同造化的思想是取于老庄哲学,如《庄子·天地》中就说:“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即充分肯定了神的重要,同时它是建立在德全与形全的基础之上的,即强调了神与形与德(此诗中称之为“影”)的一致。陶诗中对贤愚寿夭的等量齐观也一本于《庄子》思想,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也说明了陶诗的主旨出于《庄子》。陶渊明在形神的认识上有一个很不同于佛教徒的主张,即他认为形神的相互依赖与一致,《神释》中说“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都表达了这种观点,这与稍后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意见相近,范氏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灭论》)又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同上)陶渊明可以说是范缜的先驱者,他对形神问题的看法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

  此诗在艺术上也是颇有特色的,全诗用了寓言的形式,以形、影、神三者之间的相互问答来展开论述,可谓奇思异想,令这一哲学上的讨论富有生动活泼的意趣,即使在说理之中也时时注意到附合寓言中形象的个性。如形对影的赠言中说:“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正如一位主人请一位朋友来对酌而惟恐其推辞,后来李白《月下独酌》中说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等,也是取陶诗之意。又如写影对形的说话云:“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因影子本身没有行动的能力,所以用一“愿”字说明其欲求成仙,可只是一种不可实现的愿望而已。又如“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数语状写形影不离的情景,可谓维妙维肖。

  此诗的遣词造句一气流走,自然矫健,无过多的修饰成份,如《神释》中说:“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说明神为形体之主的道理,十分简明有力。至如“纵浪大化中”四句,气势开阔,直出胸臆,而音调高朗,掷地可作金石之声,故陈祚明就对此诗能作理语而不落熟套,能寓辨论于刚健明快的诗句之中作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18-521

xíngyǐngshénsānshǒu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guìjiànxián yíngyíngshēng shènhuòyān chénxíngyǐngzhī yánshénbiànránshìzhī hàoshìjūn gòngxīnyān 

xíngzèngyǐng

tiāncháng shānchuāngǎishí 
cǎocháng shuāngróngcuìzhī 
wèirénzuìlíngzhì  
shìjiànzàishìzhōng yǎnguī 
juérén qīnshíxiāng 
dànpíngshēng qíngér 
ténghuàshù ěr 
yuànjūnyán jiǔgǒu 

yǐngxíng

cúnshēngyán wèishēngměizhuō 
chéngyuànyóukūnhuà miǎorándàojué 
xiānglái wèichángbēiyuè 
yīnruòzànguāi zhǐzhōngbié 
tóngnáncháng àněrshímiè 
shēnmíngjìn niànzhīqíng 
shànyǒuài wéijié 
jiǔyúnnéngxiāoyōu fāngliè 

shénshì

jūn wànsēnzhuó 
rénwéisāncáizhōng  
jūnsuī shēngérxiāng 
jiétuōtóng ānxiāng 
sānhuángshèngrén jīnzàichù 
péngàiyǒngnián liúzhù 
lǎoshàotóng xiánshù 
zuìhuònéngwàng jiāngfēilíng 
shànchángsuǒxīn shuídāngwéi 
shènniànshāngshēng zhèngwěiyùn 
zònglànghuàzhōng  
yīngjìnbiàn便jìn duō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舒郡(jùn)惊冬节,吴门¹忆岁时²
译文: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说今天是冬至,不禁回忆起了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
注释: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¹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²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译文:天寒地冻,城门早已关闭,江面也冻结住,回家的行程也被延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译文:想起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译文:想到一年到头都客居他乡,一直到现在才写下这首诗真是感慨万千!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¹
译文: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注释:¹“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译文: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回柏¹村闾(lǘ)²间,十室八九贫。
译文: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注释:¹回柏:遍柏。²村闾: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北风利如剑,布絮(xù)不蔽身。
译文: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唯烧蒿(hāo)(jí)¹火,愁坐夜待晨。
译文: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注释:¹蒿棘: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乃知大寒岁,农者¹尤苦辛²
译文: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注释:¹农者:种田的人。²苦辛:痛苦酸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¹我当²此日³,草堂掩门
译文: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注释:¹顾:可是。²当:值,在。³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⁴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⁵深:隐藏。⁶掩门:闭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hè)(qiú)¹覆絁(shī)²,坐卧有馀温。
译文: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注释:¹褐裘:布面的皮袍子。²絁被:绵绸被子。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lǒng)亩勤¹
译文: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注释:¹垄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念彼¹²可愧,自问是何人³
译文: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注释:¹彼:指农民。²深:甚。³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柏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cūnhán

bái tángdài 

niánshíèryuè xuěfēnfēn 
zhúbǎijiēdòng kuàngmín 
huíguāncūnjiān shíshìjiǔpín 
běifēngjiàn shēn 
wéishāohāohuǒ chóuzuòdàichén 
nǎizhīhánsuì nóngzhěyóuxīn 
dāng cǎotángshēnyǎnmén 
qiúshībèi zuòyǒuwēn 
xìngmiǎndòng yòulǒngqín 
niànshēnkuì wènshìrén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水自潺(chán)(yuán)¹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译文:溪水照旧潺湲流淌,夕阳也依旧地照射着大地;全村没有鸡犬叫,只不时传来一声声乌鸦的叫声。
注释:¹潺湲:形容水慢慢流淌的样子。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千村万落如寒食¹,不见人烟空见花。
译文:千村冷落凄凉苦,如同寒食节的万户家;不见一点炊烟升腾,只在旷野上点缀着几枝野花。
注释:¹寒食:指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这天起一连三天不动烟火,只吃冷食。也有的地方把请明叫“寒食”。

shāxiànlóngxiànzhíquánzhōujūnguòhòucūnluòjiēkōngyīnyǒujué--hán

shuǐchányuánxiéjǐnquǎnyǒumíng

qiāncūnwànluòhánshíjiànrényānkōngjiànhuā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zhāo)骑五花马¹,谒(yè)帝出银台²
译文:早晨,谒见过皇帝之后,从银台门出来,乘上五花马去郊外野游。
注释:¹五花马:唐代名马名。唐宫内厩有五花马。或云五花是剪马鬃为五花,或云马身有花如梅花者。²银台:宫门名。大明宫紫宸殿侧有左、右银台门。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秀色谁家子,云车¹珠箔(bó)²开。
译文:路上遇到一驾云车。车窗开处,从里面亮出一个姑娘美丽的脸来。
注释:¹云车:车身饰有云纹者。多指妇女所乘之车。²珠箔:车窗上的珠帘。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金鞭遥指点,玉勒(lè)¹近迟回²
译文:我摇动金鞭,来到车前。
注释:¹玉勒:马嚼子,此代指马。²迟回:徘徊。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夹毂(gǔ)¹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译文:停住了马儿,上前相问:你是何方仙女,下得凡来?
注释:¹夹毂:形容两车靠得很近。毂:本指车轮中央轴所贯处,此代指车。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cù)¹入青绮门²,当歌共衔杯。
译文:于是便邀她一道进入青绮门的一个酒家,与她一起唱歌饮酒。
注释:¹蹙:践、踏之意。²青绮门:即长安东门。汉代长安东出十二门。其三曰霸城门,因其门色青,又名青城门、青门、青绮门。见《水经注·渭水》。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译文:此女歌扇半掩,含羞而饮,扇遮半面,如同彩云遮月一样美丽。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译文:相见而不得相亲,还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译文:但与她一见情深,虽未言语而灵犀已通。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qīn)¹
译文:她为什么要独守空闺呢?长夜孤眠的滋味,可真是令人难捱啊。
注释:¹锦衾:锦被也。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锦衾与罗帏(wéi)¹,缠绵会有时。
译文:她说,与君幽会的日子请待以来日。
注释:¹罗帷:即罗帐。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春风正澹(dàn)荡,暮雨¹来何迟。
译文:可是,现在不正是春风和煦的好日子吗,为什么要待以来日呢?
注释:¹暮雨:用巫山神女故事,指男女欢爱之事。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愿因三青鸟¹,更报长相思。
译文:愿托王母的三青鸟,为我捎去相思的思念信。
注释:¹三青鸟:相传为西王母的传信使者。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译文:就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转成之间,黑发而成白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当年¹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译文:少壮时不及时行乐,老大时就会徒然伤悲的。
注释:¹当年:指少壮之时。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¹佳期。
译文:请将此中密意转告给她,不要令良辰佳日白白地浪掷虚度啊。
注释:¹旷:荒废,耽误。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相逢红尘内¹,高揖黄金鞭(biān)²
译文:与君在喧闹市井中相遇,手挽着马鞭相互作揖问好。
注释:¹红尘内:即繁华热闹的市井之中。²黄金鞭:饰有黄金的马鞭,极言华贵也。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¹
译文:请问老兄,在那一片高楼垂杨之中,哪一处是君家的宅院?
注释:¹阿那边:犹言在哪里。

  《相逢行》一作《相逢狭路间行》,乐府《清调曲》名。也作《长安有狭邪行》。《乐府解题》谓这一曲辞的内容主要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华排场,含有宣扬之意。第一首诗题下注云:“一云有赠。”有人认为此诗为李白失意于君,托男女以致辞。第二首诗用大写意的旷放手法,勾勒出一种昂扬积极的人格理想。

  人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相逢总是免不了的。但是相逢之际有各种各样的情形,或热烈缠绵,或冷漠平淡如路人,或失之交臂,相见恨晚,凡此种种,皆因性格使然。飘逸豪迈的李白自有他独特的性格,与人相见便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贺知章在长安初见李白便呼为“谪仙人”,立即解金龟换酒相待,可见他的与众不同。

  第一首诗就写一种相逢情形。“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李白朝见大唐天子离开皇宫之后,偶然遭遇了一场艳遇。“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谁家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坐着香车缓缓而来。“金鞭遥指谁”,是这个少女在告诉他到哪个地方去。“疑从天上来”,体现了李白的个人喜好,他特别喜欢说“天上来”,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天上来的,看到这个少女也说人家是天上来的。“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是说他们一见钟情,就马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欢乐开怀了,多么香艳的美丽相遇啊。“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是形容这个漂亮的女孩子好像云中的月亮,李白最宝贵的东西是月亮,碰到一个心仪的美女,就把她也比作月亮。

  但是,这场偶然的艳遇在李白的笔下却显得神秘莫测。“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李白此时突然感到很伤心,不知怎么回事,见了一次后就不能再见面了。“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不用开口就知道心里想什么。“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意谓:为什么一个人苦守空房、孤枕独眠呢?“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让锦衾与罗帏见证,一定有在一起缠绵的机会的。“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春风”代表思春,“暮雨”暗示男女之事。李白是有想法的。“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意思是说:现在我还身强体壮,你也青春美貌,为什么不能巫山云雨呢?“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李白最后还说:当年没有及时行乐,老了就会徒感悲伤。既然我们都有柔情蜜意,还是再找个机会一起缠绵吧!这与“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千古名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艳遇诗。李白一生爱女人,这也是他能写出《相逢行》这样的艳遇诗的真正原因。

  第二首诗写另一种相逢情形。“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红尘”,有两个意思,一是指闹市街衢的飞尘,代指都市的繁华。另一个意思是指人世或尘世的纠纷和烦恼,是佛家语,如“看破红尘”。这里李白所选择的当是第一个意思,也就是班固《西京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云烟相连”;徐陵《洛阳道》:“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以及刘禹锡诗“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描绘的是春华时节都市的盛况。在李白的一生中,长安的繁华生活一直是他引以为骄傲的回忆,因为他在最高统治者身边形式上“参政”了,那么毕竟在热闹繁华的都市里能够以一个精神与物质都相对自由的面貌出现,“高揖黄金鞭”不啻是光彩的。曾几何时,玄宗赐酒,高力士脱靴,使得李白引以为荣耀,以为文人价值得到了实现。这比“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境遇无疑要舒心。“黄金鞭”指相当身份的装饰,傅縡诗:“本珍白玉灯,因饰黄金鞭。”在这种场合下很有气度地相逢打招呼,那高贵潇洒的举止,不管是李白的体验或其他所见情形,都传达了诗人昂扬奋发的积极入世与参政意识,所谓“平交诸侯”,“不屈己干人”的思想性格,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对功名富贵的醉心。

  至于马鞭,常常是李白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工具象征。如《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他的“试借”,豪迈俊逸,出语惊人,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与此诗的“高揖黄金鞭”有精神气质上的相通之处。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二句渲染一种环境气氛,似是相逢问候的答语:我就住在杨柳重重繁华热闹的街市里啊。宣扬居处的热闹繁华在于映衬主人的富有和高贵,这情景似直又曲,遮蔽中有开阔,很惬意很自豪。“阿那”即“婀娜”,柔顺美好的样子。诗的结尾在垂柳飘拂,余韵萦绕的柔美画面中为相逢后意趣相投的探访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首诗写相逢的一瞬间,或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或是诗人所见,写的都是一种诗人李白式的精神面貌,是全无隐忧的醇酒美人之外的出仕建功的体貌气质,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种神态的某一次情绪外化的大写意。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19-12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