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凤髻(jì)(pán)空,袅(niǎo)(nuó)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¹旧风流。谩催鼍(tuó)²品梁州³,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译文: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注释:¹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²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³梁州:指《梁州》大曲。⁴刘郎:一般采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这首小令描写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全曲紧扣着舞姿来写。“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者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描写舞者的具体形象。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动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

  这首小令写法极其夸张,强调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量,使人有如见如闻之感,其用语之典雅、清丽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74-175页

zhùtīng ·

bái yuándài 

fèngpánkōng niǎonuóyāozhīwēngèngróu qīnglián hàngōngfēiyànjiùfēngliú máncuītuópǐnliángzhōu zhèfēichūnluóxiù jǐnchántóu liúlángcuòrènfēngqiánli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注释

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

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

梁州:指《梁州》大曲。

刘郎:一般采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

鉴赏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这首小令描写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全曲紧扣着舞姿来写。“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者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描写舞者的具体形象。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动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

  这首小令写法极其夸张,强调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量,使人有如见如闻之感,其用语之典雅、清丽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74-175页
白朴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译文:春风吹动了金谷园里的几棵杨柳树,柳条就像少女那样在摆动着细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那堪¹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译文:可惜美好的风景里缺失了繁华之气,我心里十分失落独自登上洛阳桥。
注释:¹那堪:怎堪;怎能禁受。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它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新意无多。它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

  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shàngluòqiáo

 tángdài 

jīnyuánzhōngliǔ chūnláiyāo 
kānhǎofēngjǐng shàngluòyángqiáo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
译文:江南江北两岸,杨柳青青一片。人们在此折柳送别,难舍难分。
注释:柳枝:为词中反复出现的伴唱声。此外,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酒一杯,泪双垂。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
酒一杯,泪双垂(chuí)。君到长安百事违¹。几时归。
译文:我举杯为你送行,伤心的眼泪爬满双颊。我担心你到长安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注释:¹违:不顺心。

  《柳枝·江南岸》是一首女子送别词,写一个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时的心情。唐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所以柳枝与离别总是联系在一起,甚至代表离别。这首词中的柳枝,就是代表离别的,同时又是作为和声加入词中的。和声字可以没有意义,只起和声作用;也可以有意义。这首词中的“柳枝”是声义兼有的。

  江南岸,是女子送别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丈夫要渡江北去,江边多杨柳,所以杨柳又与送别的地方景色有密切关系。女子在送别时见到江边杨柳依依,眼前的景色更勾起了她的离愁别恨。前两句是女子在说:我来到江南岸边送你啊,我们要分别了;你要渡江北去了啊,我们要离别了!江南江北,一水盈盈,隔断鸳鸯,南北分飞。眼前的江水就是天上的银河。女子内心感到十分痛苦,转而埋怨柳枝,老是千百次地折柳送行,无休无止,什么时候才能不折柳枝呢?清代大诗人王士祯有两句诗写出了同样的心情:“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灞桥寄内》)。虽有东西、南北之不同,而怨别心情则是一致的。上片歇拍,这女子干脆直抒胸臆:“恨分离!”恨尽管恨,分离还是要分离。女子的感情逐渐趋向高潮。

  下片写女子向丈夫敬酒泣别。留是留不住了。“悲欢离合一杯酒”。女子难过地对丈夫说:“请您喝下这怀酒吧,我们要分离了。我眼泪双垂,难分难舍。”这位女子的感情发展,出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她不是在临别时说几句吉利话,祝丈夫到京城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似乎不合情理,其实不然,她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运亨通,那还不知道要停留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团聚,亲亲热热过日子,她宁愿丈夫到京百事无成,失意而归。当功名富贵与爱情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是多么地珍惜爱情,轻视富贵,表现了她真纯高洁的可贵品质。与苏秦的妻子大不一样。在王昌龄的《闺怨》诗中早曾写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位闺中少妇是重爱情而轻封侯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有一首诗:“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生把黄金买离别,是侬薄幸是侬愁。”(《寄聪娘》)更是切中了女子的心理,写得深刻而又细致。

  这首词中“柳枝”重复出现六次,这一方面是作为和声,适应音乐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作用,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强化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梦¹乱不记,春原²登已重。
译文:春天的梦因为脑子混乱记不得了,登上原野的时候发现春天已经很深了。
注释:¹春梦:春天的梦。²春原:春天的原野。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青门¹弄烟柳²,紫阁³舞云松
译文:在青门里揉捏柳枝,在紫阁中看松树耸入云中。
注释:¹青门:泛指归隐之处。²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也泛指柳树。³紫阁:指仙人或隐士的住所。⁴云松: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为伴侣。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fú)(yàn)轻冰散,开尊¹绿酎(zhòu)²浓。
译文:轻轻擦拭砚台使上面的薄冰,再将新酿的醇酒倒入杯中。
注释:¹开尊:即“开樽”,举杯饮酒。²绿酎:新酿的醇酒。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无悰(cóng)¹托诗遣(qiǎn),吟罢更无悰。
译文:心里的无味只有寄托于诗中,可是吟诗之后内心又归于无味了。
注释:¹悰:心情,思绪。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jiǒng)¹飞鸟上,高出世尘²间。
译文: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远离尘世间。
注释:¹迥临:高高的在上面。迥:常作远或独自的样子解释,此处应描写高远。²世尘:尘世。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天势围平野¹,河流入断山²
译文: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
注释:¹平野:平坦开阔的原野。晁错《言兵事书》: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²断山:陡峭的高山。杜甫《远游》:云长出断山。

  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由于时代、遭遇、处境的不同,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王之涣是盛唐诗人,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擢第后,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也曾隐游,“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他自视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应当说,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这种励进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dēngguànquèlóu--chàngdāng

jiǒnglínfēiniǎoshànggāochūshìchénjiān

tiānshìwéipíngliúduànshān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海棠香老¹春江晚,小楼雾縠(hú)²(kōng)(méng)³。翠鬟(huán)初出绣帘中,麝(shè)(luán)惹苹风
译文:海棠花的馨香已经残尽,春江正临日暮时分,小楼笼罩在轻纱一般的薄雾里,那么缥缈迷蒙。当年在珠绣的帘子中,美丽的发鬓刚刚束成,麝香的烟气和鸾凤的玉佩,引来阵阵吹拂苹花的春风。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此词使用的格律是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老:残。²雾縠:轻纱般的薄雾。³涳濛:缥缈迷茫。⁴翠鬟:女子乌黑的发髻,此处代指女子。⁵麝烟:火爇(ruò)麝香所散发出的香气。⁶鸾佩:雕有鸾凤的玉佩。⁷苹风:掠过苹花的风。这里比喻女子如初开苹花惹人注意。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碾玉钗¹摇鸂(xī)(chì)²³,雪肌云鬓(bìn)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liǎo)花红。
译文:宝玉发钗一步一摇,钗上的鸂鶒花饰相随颤动。雪的肌肤和如云的发髻就像要化解消融,她满怀深情遥指绿水的东面,那里是越王的亭台宫殿,蓼花开的正红。
注释:¹碾玉钗:研磨制成的玉钗。²鸂鶒:此指钗上鸂鶒鸟型的花饰。³战:颤动。⁴越王台殿: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的亭台宫殿,亦即女子故国宫殿。⁵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红或白。

línjiāngxiān··hǎitángxiānglǎochūnjiāngwǎn--níng

hǎitángxiānglǎochūnjiāngwǎnxiǎolóukōngméngcuìhuánchūchūxiùliánzhōngshèyānluánpèipíngfēng

niǎnchāiyáochìzhànxuěyúnbìnjiāngrónghánqíngyáozhǐdōngyuèwángtái殿diànliǎohuā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