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宅赋
四公子宅赋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映帘十二挂珍珠,燕子时来去。午梦薰风在何处?问青奴,冰敲宝鑑玎珰玉。兀的不胜如,石家争富,击破紫珊瑚。
映帘十二挂珍珠,燕子时来去。午梦薰风在何处?问青奴,冰敲宝鑑玎珰玉。兀的不胜如,石家争富,击破紫珊瑚。
碧纱人歇翠纨闲,觉后微生汗。乞巧楼空夜筵散,袜生寒,青苔砌上观银汉。流萤几点,井梧一叶,新月曲阑干。
碧纱人歇翠纨闲,觉后微生汗。乞巧楼空夜筵散,袜生寒,青苔砌上观银汉。流萤几点,井梧一叶,新月曲阑干。
两轩修竹凤凰栖,雪压玲珑翠。惯得闲人日高睡,赖花医,扶头枕上多风味。门前怪得,狂风无力,家有辟寒犀。
两轩修竹凤凰栖,雪压玲珑翠。惯得闲人日高睡,赖花医,扶头枕上多风味。门前怪得,狂风无力,家有辟寒犀。

yuèdiàoxiǎotáohónggōngzizhái--zhìyuǎn

gōngzizhái

chūn

huàtángchūnnuǎnxiùwéizhòngbǎozhuànxiāngwēidòngwàimíngyàoyòngzuìxiāngzhōngdōngfēnghuànxǐnghuāmèngzhǔrénàixúnchángyíngsòngyīngzàijīnlóng

xià

yìngliánshíèrguàzhēnzhūyànzishíláimèngxūnfēngzàichùwènqīngbīngqiāobǎojiàndīngdāngdeshèngshíjiāzhēngshān

qiū

shārénxiēcuìwánxiánjuéhòuwēishēnghànqiǎolóukōngyánsànshēnghánqīngtáishàngguānyínhànliúyíngdiǎnjǐngxīnyuèlángàn

dōng

liǎngxuānxiūzhúfènghuángxuělínglóngcuìguànxiánréngāoshuìlàihuātóuzhěnshàngduōfēngwèiménqiánguàikuángfēngjiāyǒuhán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君不见昆吾¹铁冶²飞炎³烟,红光紫气俱赫(hè)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注释:¹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²铁冶:即冶铁的工场。³炎:指火光上升。⁴红光:指火光。⁵紫气:即剑气。⁶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良工锻炼凡¹几年,铸(zhù)得宝剑名龙泉²
译文: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注释:¹凡:即共,一作“经”。²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zī)(jiē)¹叹奇绝。
译文: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光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注释:¹咨嗟:即赞叹。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琉璃玉匣(xiá)吐莲花,错镂(lòu)¹金环²³明月。
译文: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注释:¹错镂:指错彩、镂金。²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³映:一作“生”。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正逢天下无风尘¹,幸²得周³防君子身。
译文: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
注释:¹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²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³周:一作“用”。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精光黯(àn)¹青蛇色,文章²片片绿龟鳞(lín)
译文: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注释:¹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²文章:指剑上的花纹。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非直¹结交游侠子²,亦曾³亲近英雄人。
译文: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
注释:¹直:通“只”。²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³曾:一作“常”。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何言中路¹遭弃捐²,零落漂沦古狱边³
译文: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
注释:¹中路:即中途。²弃捐:指抛弃。³“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虽复尘埋¹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译文: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光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注释:¹尘埋:为尘土埋没。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的对象是龙泉宝剑。据传龙泉宝剑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光;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40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淡妆人更婵娟¹,晚奁(lián)²净洗铅华³腻。泠(líng)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⁷空,霓(ní)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yú)难驻,玉簪(zān)¹⁰为谁轻坠。
译文:白莲的纯洁,如同美人在夜晚梳妆去粉一样美丽。白莲挺立在清凉的月光下,萧萧的风声里,娇红都顾忌退避无踪的环境中。过去宫中美丽的太液池空了,动人的霓裳羽衣舞没有了,一切都不堪回首。虽然白莲高清的精魂尚在,但翠绿的荷叶已经残败,白莲花蕊也已坠落,水中一片凄凉萧瑟。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因李白诗“笛奏龙吟水”句,故名。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皆仄韵。¹婵娟:美好的样子。²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³铅华:妇女化妆用的铅粉。⁴泠泠:清凉的样子。⁵萧萧:风声。⁶娇红敛避:红花失色之意。⁷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宫内的太液池,曾内植白莲。⁸霓裳:即《霓裳羽衣舞》,简称《霓裳》。⁹舆:本谓车厢,后代指车。¹⁰玉簪:花名。开花约与白莲同时,花大如拳,色洁白如玉,蕊长似玉簪,故名。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别有凌空一叶¹,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dāng)²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qióng)³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xiāo)衣半脱,露凉如水。
译文:白莲凋谢后,尚有荷叶在清凉寒冷的夜里,遥远地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水中。莲蓬萎落,采莲少女恨亦远,昔日的良辰美景都永远逝去了,现在只能在梦中重温。虽然盛时已经过去,秋日也已来临,但琼楼依旧不夜,广寒泛夜仙意尚留。莲花凋谢了,莲香散失了,秋深露凉,寒气逼人。
注释:¹凌空一叶:指荷叶摇荡空中。²珰:古代女子的耳饰。³琼楼:美玉砌成的高楼。⁴绡:薄纱。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全篇围绕“白莲”。词人用笔把白莲作为一个淡妆少女描绘,是咏莲词中的一篇佳作。

  上片“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赋”,从外部形象上写白莲本色。紧扣“白”字,花中有人,风姿绰约。“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词人对首二句的描绘而进一步加以渲染、烘托。“泠泠”“萧萧”描绘了白莲的“淡妆”的同时也写出白莲的精神状态。向以红色娇媚与洗净铅华腻粉的白莲相比,却要“敛避”,以此说白莲之美,则不言而喻。至此为白莲所绘之彩之形,已形神俱得。“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借典故来追述白莲受宠的史迹。《天宝遗事》载,唐明皇与杨贵妃共赏太液池中白莲,白居易《长恨歌》也有“太液芙蓉未央柳”的诗句。这些可惜已成历史陈迹,贵妃醉中舞《霓裳羽衣》,唐玄宗龙颜大悦。曾经的华美盛景,如今却一转为“空”“倦”。以“不堪重记”收束繁华往昔,点明白莲已凋、盛时已往的今朝。“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反承“不堪”句意而来,又开一个层次转写眼前白莲的遭遇。“翠舆难驻”“玉簪轻坠”是指时序更换,指白莲凋零,狼藉池塘,众芳芜秽。

  下片“别有凌空一叶,泣清寒、素波千里”以萧索景象为背景,写白莲凋落之后的景况。首先写“凌空一叶”立于千里清寒素波之上,笔意较为奇特。写莲房垂露,在梦里怀恋着它那过去的纷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凌空一叶”“素波”让读者不禁想起当时漂泊海上的南宋流亡政权。“泪湿”“恨远”形容白莲的凄苦,同时也可看作是暗指南宋彻底灭亡一事。“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转写秋天月夜之下,残荷虽残,而“仙意”尚留。以“羽扇”句写秋,以“琼楼”句写月。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总括白莲凋残,虽然冰魂犹在,无奈香消衣脱,冷露凌逼,语调悲凉至极。

  这是一首“长调词”,但构局开合多变,擒纵自如。起笔至“娇红敛避”,词人以散骈结合的笔法,描绘白莲形象;随之三句忽然另辟天地。“冰魂”三句,转笔收揽,而于下片换头再次转笔,作进一步推阐。用笔,曲折往复,卷舒之间,一无沾滞,显示了长调“构局贵变”的特点。从咏物的角度看,词人把“白莲”写得形神俱备,写白莲却无二字,寄慨亡国,却也幽极静极,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咏白莲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第2258-2260页

shuǐlóngyín··cuìshānfángbáilián--tángjué

dànzhuāngréngèngchánjuānwǎnliánjìngqiānhuálínglíngyuèxiāoxiāofēngjiāohóngliǎntàichíkōngshangjuànkānzhòngtànbīnghúnyóuzàicuìnánzhùzānwèishuíqīngzhuì

biéyǒulíngkōngfànqīnghánqiānzhūfánglèi湿shīmíngdānghènyuǎnjiùyóumèngshànshēngqiūqiónglóushàngxiānnàixiāngyúnsànxiāobàntuōliángshuǐ

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
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
译文:庄前可以望见毛女峰,太阳高高升起,毛女峰就像是没有梳妆的样子。
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地侵山影扫,叶带露(lù)痕书。
译文:地面之上被山的影子慢慢覆盖,山中树木满布晶莹剔透的露珠。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松径¹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译文:松间小路上,一位老侵正在寻找草药;清澈的沙泉旁,仙鹤正在捕鱼。
注释:¹松径:松间小路。
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
一川风景好,恨¹不有吾庐。
译文:两岸风光如此秀美,只遗憾这里没有我的住处。
注释:¹恨:遗憾。

sòngtánghuánguīshuǐzhuāng--jiǎdǎo

máofēngdānggāotóuwèishūqīnshānyǐngsǎodàihénshū

sōngjìngsēngxúnyàoshāquánjiànchuānfēngjǐnghǎohènyǒu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井边分水过寒厅¹,斩竹南溪仗友生。
译文:将井水分引到我家需要几根竹子,想仰仗您,砍几根您家南溪边的竹子。
注释:¹寒厅: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译文:等引水成功,待我酿酒百壶,与您一道在三峡月夜之下享春酒、听水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能令官舍庖(páo)¹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译文:引水入厨既能让我厨房保持洁净,对您在竹间赏月的雅兴也没有减损。
注释:¹庖厨:厨房。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惊。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惊。
译文:挥斧砍竹时我一定动作轻巧,倒担心砍竹会惊扰到凤凰来您家竹林觅食。

cóngchénzhāngqiúzhú竿gānyǐnshuǐchú--huángtíngjiān

jǐngbiānfēnshuǐguòhántīngzhǎnzhúnánzhàngyǒushēng

láiniàngbǎichūnjiǔwèiliúsānxiáquánshēng

nénglìngguānshěpáochújiéwèijiǎnjūnjiāfēngyuèqīng

huīzhíqīngfàngshǒuquèchóushíshífènghuángjīng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夏,会于葵(kuí)¹,寻盟²,且修好,礼也。
译文:夏天,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聚会,为的是重申原来的盟誓,使大家更加和好。这是合乎礼的。
注释:¹葵丘:宋国地名,在今河南兰考。一说在民权县东北。当时齐桓公与宋襄公、鲁僖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葵丘相会。²寻盟:重温旧盟。齐桓公曾在曹国的洮会合过鲁、宋等诸侯,故称“寻盟”。寻,通“爝(jué)”,把冷了的东西重新温一温,引申为重续或重温。盟,在神前立誓缔约。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¹使宰孔²赐齐侯胙(zuò)³,也:“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也:“且有后命。天子使孔也:‘以伯舅耋(dié)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也:“天威不违¹⁰(zhǐ)¹¹,小白¹²¹³¹⁴¹⁵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¹⁶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译文:周襄王派宰孔赏赐齐侯一块祭肉。宰孔说:“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特派我来,赏赐伯舅一块祭肉。” 齐侯刚要下阶拜谢。宰孔说:“且慢,后面还有命令哩。天子命我告诉您:‘伯舅年纪大了,加之对王室有功,特赐爵一级,不必下阶拜谢。’”齐桓公答谢:“天子的威严,离我不过咫尺,小白我岂敢贪受天子之命‘不下拜’?果真那样,恐有失做臣下的礼仪,使天子也蒙受羞耻。怎敢不下阶拜谢!”下阶,拜谢;登堂,领赏。
注释:¹王:周襄王。²宰孔:周襄王的使臣。宰,官名。孔,人名。³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⁴文、武:周文王与周武王。⁵伯舅:周天子尊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尊称异姓诸侯为伯舅。⁶周,姬姓;齐,姜姓。耋老:老迈,年高。⁷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⁸加劳:加上有功劳。一说重加慰劳。⁹违:离。¹⁰颜:面。¹¹咫尺:距离很近,八寸为咫。¹²小白:齐桓公名。¹³余:我。¹⁴敢:怎敢。¹⁵贪:贪妄,意为恃宠而违礼法。¹⁶陨越:坠落。指违背礼法。

  这篇百字短文记述了齐桓公在会晤诸侯时接受周襄王赏赐祭肉的一个场面。粗读似乎平淡无奇,细品则觉别有滋味。

  依据周朝的规矩,“胙”是不应赐给异姓诸侯的,并且诸侯受赐必须“下拜”。周襄王却破例赐给齐侯“胙”并传令免去“下拜”之礼。这是为什么?齐桓公虽已年迈功高,且当着众诸侯的面,坚持要“下拜”受赐,绝不违礼法,又是为什么?文章围绕“下拜”二字,一波三折,既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也反映了当时还普遍存在尊周意识。

  周襄王对齐侯的特殊礼遇,不无讨好巴结之嫌,企盼霸主尊周,以维持周王室的生存与面子。他未必不觉屈辱、难堪,心中酸苦唯有自知。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这时已任诸侯盟主数十年,功高年迈,傲视群雄,称霸中原。周天子在他心目中未必有多大分量。但他在接受周天子赏赐时却表现出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情态,非但谦恭有礼,甚至近于肉麻。与其说他的言行带有矫揉的成分,毋宁说他的表演相当成功。霸主尊周,固然是给周王室面子,而他表演的真正目的,则是给在场与不在场的诸侯看,借周天子的名号,使自己的霸权合法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是后世曹孟德一类奸雄的祖师爷。

  《左传》刻画人物,往往着墨不多,很少客观地描绘,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本文写齐桓公只有一段话、一套程式化动作,却把一个雄才大略、老谋深算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

  附带说一句,《左传》作者评价历史人物的准则与当时儒家“尊王”的宗旨是一致的。所以文章在平稳朴实中仍可见到作者对齐桓公的赞许。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