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浥轻尘,离亭饯远人。
微雨浥轻尘,离亭饯远人。
紫骝嘶岸草,白燕蹙江春。
紫骝嘶岸草,白燕蹙江春。
野迥天垂楚,山连地入闽。
野迥天垂楚,山连地入闽。
商歌莫轻发,一曲泪沾巾。
商歌莫轻发,一曲泪沾巾。
叶兰

叶兰

元饶州路鄱阳人,字楚庭,号寓庵,又号醉渔。元末官太常礼仪院奉礼。入明,周伯琦应召入金陵,兰以诗讽之。后伯琦以其名荐,兰投水死。有《寓庵诗集》。 ▶ 1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译文: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译文:兰花幽香,不会因为风吹就不再散发,松树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松兰相因依¹,萧艾²徒丰茸³
译文:松树与兰草相因相依,萧艾之类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注释:¹因依:依靠。²萧艾:野蒿,臭草,常用以比喻不肖小人。³丰茸:茂盛。茸:细密貌。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译文:鸡与鸡相并而食,鸾鸟与鸾鸟同枝而栖。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译文:拣起珍珠弃去沙砾,人们只要珍珠与己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译文:远来的客人投靠名士贤人,真值得他们来倾诉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译文:假若怜惜方寸心中所怀,那么等待何人可尽数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¹
译文:虞卿甘愿放弃相国之位,在魏齐有难之时与他一同出行。
注释:¹“虞卿”二句:事见《史记·范睢传》:秦相范睢的仇人魏齐逃亡至赵国,秦昭王逼赵王送魏齐头至秦。否则就出兵攻赵。赵孝成王急忙追捕魏齐。魏齐夜见赵相虞卿。虞卿估计说服不了赵王,乃解其相印,连夜与魏齐一同出逃。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¹
译文:海上那五百壮士,听说田横已死,同日里一起自杀。
注释:¹“海上”二句:事见《史记·田儋传》:刘邦灭项羽称帝后,项羽部下田横率五百人逃入海中小岛,不肯归降。刘邦使赦田横罪而召之,横未至洛阳即自杀,其部下五百人闻之,皆跳海自杀。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译文:如果他们不喜好贤才,哪能流传下来这千古名声。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译文:希望您这与我同心同德之人,对我稍加留意与眷顾。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¹
译文:寂寞啊十万分的寂寞,刚一出门便迷失方向不知走向何方!
注释:¹适:往,到。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长铗归来乎¹,秋风思归客²
译文:剑高吟“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秋风起我思家之情愈发浓烈。
注释:¹“长铗”句:事见《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初不受重视,三次倚柱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盂尝君都满足了他的要求。后冯谖出大力报效孟尝君。铗:剑。²“秋风”句:晋人张翰见秋风起,思故乡菰菜、尊羹、鲈鱼脍,辞官回乡。

  这是一首艺术上颇具特色的诗。

  特色一:托物寓意,松兰明志。这首诗首句就高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极度赞美“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的高洁傲岸的节操。赞颂之情,意犹未尽,诗人又盛赞孤高的鸾风、明洁的珍珠,并以形陋质卑的萧艾、鸡、沙砾等物与之对比映衬,越发使得兰松等物的高风亮节、清操美德熠熠发光。在赞美和鄙视中,诗人托物寓意,形象地表明了自己峻洁孤高的心迹和晚节。表明了自己愤世嫉俗、不与卑劣小人同流合污的傲骨。李白虽屡遭挫折,困顿穷窘,却仍一如既往:“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第十二),要作“独立自萧飚”的“南山松”(《古风》第四十七),傲然不同,不失孤直本性,不失高尚志节。

  特色二:借事抒怀,用典表情。诗人长安被黜之后,浪迹天下多年,而今流落江南,正处于“寂寂还寂寂”的无路可走的寂寞痛苦境况中。诗人欲向常赞府倾诉衷肠、一吐怀抱,以求得知己好友的同情和支持。诗中就借古事,用典故,较好地抒发了这种沉郁深擎的感情。诗人之所以向常赞府“真堪写怀抱”,是因为视其为意趣相投的“同心人”。作为“远客”的诗人是高滔的松兰,作为主人的常赞府也是惜才的“名贤”。“松兰相因浓”,“鸾与鸾同枝”,贤才俊士理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样写,既与诗前句孤高的自我形象紧相勾连,又让主人的“名贤”形象与之相映生辉,为诗人倾吐心事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其落脚点在一个“贤”字上。而诗人向好友“倾倒”的“方寸心”,是用“虞卿弃赵相”、“壮士死田横”、“长铗归来乎”三个典故来表达的。诗人用典喻意极明,将主人“好贤”品德推崇至极点,把自己欲得同情、欲求支持之情表达得更为明白。三个典故侧重点不一,却以一个“贤”字贯通,极精当地披露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怀抱胸襟。

  总之,上述两种手法的运用,使此诗形象生动,寓意深邃。它们既囊括了原物、原典之形象和内涵,又注入了新的形象和内容,诗人处置恰当,熔铸有方,故极生动精确地塑造了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自身深沉含蕴的内在情感。

参考资料:
1、 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铜陵文史资料 第4辑 铜都历代诗粹.铜陵市: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1年:3-4页

sōngshānzèngnánlíngchángzàn

bái tángdài 

wéicǎodāngzuòlán wéidāngzuòsōng 
lánqiūxiāngfēngyuǎn sōnghángǎiróng 
sōnglánxiāngyīn xiāoàifēngróng 
bìngshí luánluántóngzhī 
jiǎnzhūshā dànyǒuzhūxiāngsuí 
yuǎntóumíngxián zhēnkānxiěhuái怀bào 
ruòfāngcùnxīn dàishuíqīngdǎo 
qīngzhàoxiāng biàn便wèixíng 
hǎishàngbǎirén tóngtiánhéng 
dāngshíhàoxián chuánqiānmíng 
yuànjūntóngxīnrén shǎoliúqíng 
huán chūménsuǒshì 
chángjiáguīlái qiūfēngguī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卷多情似故人¹,晨昏²³乐每相亲
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注释:¹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²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³忧:愁。⁴每:时常。⁵亲:近。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眼前直下三千字¹,胸次²全相一点尘³
译文: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注释:¹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²胸次:胸中,心里。³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相杂念。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活水源流随处满¹,东风花柳逐²时新。
译文: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注释:¹“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²逐:挨着次序。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金鞍(ān)¹玉勒(lè)²寻芳客,未信我庐³别有春。
译文: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¹金鞍:饰金的马鞍。²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³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本首诗盛赞书之好处,讲开卷有益之理,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首联说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中间两联,集中写己读书之乐。

  颔联是说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

  结尾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能领略的。

参考资料:
1、 孙鑫亭主编.《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第317页
2、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117-1119

guānshū

qiān míngdài 

shūjuànduōqíngrén chénhūnyōuměixiāngqīn 
yǎnqiánzhíxiàsānqiān xiōngquándiǎnchén 
huóshuǐyuánliúsuíchùmǎn dōngfēnghuāliǔzhúshíxīn 
jīnānxúnfāng wèixìnbiéyǒuchūn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黄花谩说年年老。也趁秋光老。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¹²前,人老花堪笑。
译文: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注释:¹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²尊:酒杯。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pán)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¹。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²了。
译文: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注释:¹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²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zuìhuāyīn··huánghuāmánshuōniánniánhǎo--xīn

huánghuāmánshuōniánniánhǎochènqiūguānglǎo绿bìnjīngqiūruòdòuzūnqiánrénhǎohuākānxiào

pántáojiézizhīduōshǎojiāzhùsānshāndǎokuàguīluáncānghǎifēichénrénshìyīnyuánle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人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¹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¹雪香:指肌肤如雪,香气溢散。
这是一首赞美歌女小琼的词。上片写花落草长,春天已然归去,“绿肥红瘦”,杏子方青,梅子尚小。这几句是背景,是陪衬,为下片推出的人物形象作一铺垫。小琼这女子果然招人喜爱,“闲抱琵琶”,既点明她的身份,而其神情意态亦约略可见;“雪香微透轻纱”一句,蕴含丰厚,颇能引人联想。最后两句,照应花落春去的时令,把小琼比作“一枝娇艳”的不谢之花,而且在酒席筵前独占韶华,也算得风光一时了。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二月杨花¹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译文:二月的杨花轻盈而卑微,随着春风摇摇荡荡,撩惹他人衣襟。
注释:¹杨花:柳絮。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译文:上天给柳絮本来的命运就是无情的,一意让它南飞北飞,飘忽无定。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