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方终暖日阳。春和崇义,无梦天长。十方三界恣游行,炎夏还逢,不觉秋霜。悟得真闲万事忘。自然佚乐,心地清凉。本来一点纵宽舒,散尽群魔,独现威光。
九九方终暖日阳。春和崇义,无梦天长。十方三界恣游行,炎夏还逢,不觉秋霜。悟得真闲万事忘。自然佚乐,心地清凉。本来一点纵宽舒,散尽群魔,独现威光。
尹志平

尹志平

尹志平(1169~1251)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号。 ▶ 18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¹秋。
注释:¹穷:《英华》作“新”。
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¹。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注释:¹滑台二句:唐代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流入黄河。《元和郡县志》谓滑州白马县“黄河去外城二十步。”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
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高适曾于开元二十九年隐居淇上一年。其间曾送韦司仓顺淇水去滑台(今滑县西南临黄河)。首两句为饯行时劝酒之词。三四句写秋天远别,满怀愁绪。“淇水眼前流”说明作者的隐居地就在淇河之畔。末两句是对韦司仓前途的惦念,也说明淇河当时是可以行舟航运的。

shàngsòngwéicāngwǎnghuátái--gāoshì

yǐnjiǔzuìzuìduōshìchóushúzhīfēiyuǎnbiézhōngniànduìqióngqiū

huátáiménwàijiànshuǐyǎnqiánliújūnyīnghuíshǒufēngmǎntóu

盖将军,真丈夫。
(gě)将军¹,真丈夫。
译文:盖将军,真是大丈夫。
注释:¹盖将军:当为盖庭伦,当时任河西兵马使。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行年¹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译文:三十岁就当上了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注释:¹行年:犹言年纪。执金吾:金吾将军,唐时武官中的显要职位。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城迥(jiǒng)¹且孤,黄沙万里白草²枯。
译文:玉门关的关城偏远又单孤,黄沙万里百草都干枯。
注释:¹迥:遥远。²白草:西北草原上的野草,到秋天干枯变白,称为“白草”。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南邻犬戎(róng)¹北接胡²,将军到来备不虞(yú)³
译文:南邻犬戎北面接着胡,将军来此防备意外事。
注释:¹犬戎:古代西方戎族的一支,诗中借指西北的少数民族。²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³备不虞:用以戒备意外事变的发生。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五千甲兵¹胆力粗,军中无事但²欢娱。
译文:带着五千甲兵胆壮气又粗,军中无事只知求欢娱。
注释:¹甲兵:武装的士兵。²但:只。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¹花氍(qú)(shū)²
译文:暖屋里挂着绣帘烧起红地炉,织成的壁衣还有花氍毹。
注释:¹壁衣:悬挂在墙壁上用作装饰用的布帛。²氍毹:毛织的地毯。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灯前侍婢泻玉壶¹,金铛(chēng)²乱点野酡(tuó)(sū)³
译文:灯前的侍婢倾泻玉壶,金铛里乱点的是野酡酥。
注释:¹玉壶:形容精美的酒壶。²金铛:金属制的平底浅锅。³野酡酥:野外猎获的兽类制的酥油。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紫绂(fú)¹金章²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³
译文:紫绶金印的在左右趋,一问才知不过是家中奴。
注释:¹紫绂:紫绶(shòu),系印纽的紫色丝带。²金章:铜制的官印。古代大官赐有紫绶金印,诗中指盖将军家奴的服饰,用以显示他的显贵。³苍头奴:私家的奴仆。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美人一双闲且都¹,朱唇翠眉²映明眸(móu)
译文:美人一对闲且都,红唇翠眉映着那明泸。
注释:¹闲且都:仪态雍容闲雅,容颜美好艳丽。²翠眉:用青黑色的矿物颜料螺黛描画过的眉毛。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chú)¹
译文:清歌一曲世上所无,今日高兴地听到了《凤将雏》。
注释:¹凤将雏:汉代乐曲名。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可怜绝胜秦罗敷(fū)¹,使君²五马³(màn)(chí)(chú)
译文:可爱啊完全胜过了秦罗敷,使君五马只能空踟蹰。
注释:¹秦罗敷: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的女主人公,后代指美丽而有节操的妇女。²使君:汉代对刺史、太守等州郡长官的尊称。³五马:汉太守驾车用五只马。⁴谩:空;徒。⁵踟蹰:徘徊行不进。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野草绣窠(kē)¹紫罗襦(rú)²,红牙³(lòu)马对樗(chū)(pú)
译文:她们穿着绣有野草的紫罗襦,拿着红牙雕的赌具玩樗藕。
注释:¹野草绣窠:指美人服装上的花纹图案。²紫罗襦:紫色轻柔而有疏孔的丝织物裁成的短衫。³红牙:乐器名,用紫檀木制的拍板。缕马:指红牙板上雕刻着马,作为装饰。樗蒲:古代一种赌具,砍木为子,一具五枚,掷五木看它的采色,以赌胜负。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玉盘¹纤手撒作卢²,众中夸道不曾输。
译文:纤手往玉盘中投成卢,众人夸奖说从来没有输。
注释:¹玉盘:玉琢成的盘子。²卢:赌樗蒲时,一撒五子都是黑的,算是最胜采,称为“卢”。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lì)¹上昂昂²皆骏驹(jū)³,桃花叱(chì)(bō)价最殊。
译文:马槽里昂昂地都是骏马驹,那桃花叱拨的价最殊。
注释:¹枥:马厩。²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³骏驹:良马名。桃花叱拨:良种马名。殊:昂贵。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骑将(jiāng)¹猎向城南隅,腊日²射杀千年狐³
译文:主人骑着它打猎在城南隅,腊日射杀了千年狐。
注释:¹将: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²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旧时猎祭的日子。³千年狐:老狐,比喻凶恶的敌人。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我来塞外按边储¹,为君取醉酒剩沽(gū)²
译文:我来塞外考察边储,为君一醉酒剩沽。
注释:¹按边储:指至德元年,岑参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佐理边务的事。²酒剩沽:买更多的酒。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醉争酒盏¹相喧呼,忽忆咸阳²旧酒徒。
译文:醉里争着酒盏相互喧呼,忽然想起那长安的旧酒徒。
注释:¹酒盏:酒杯。²咸阳:秦时都城,这里借指唐都长安。

  《玉门关盖将军歌》的内容与表现方式在岑参的边塞诗,甚或是整个唐代的边塞诗中,都有一点别致。它用纪实的铺叙手法,首句便以“真丈夫”起笔,由年龄、相貌,及其智、其威,介绍盖将军的功名和业绩,写出了这位守将武勇的外貌和粗豪的性格的一面,又从室内装饰、家宴、奴婢、家戏、名驹、出猎等几个侧重场景,写出了他军中无事只知寻欢作乐的一面。其中对奢侈豪华的夜宴的描写占了一半的篇幅,里面有赞赏也有讽刺。这种讽刺自然是委婉的,甚至带点调侃的语气。这位盖将军在古代边将中大概很有点代表性。他们在战场上是勇猛的,在争豪斗富的享乐方面也决不示弱。从狭隘的角度看,这些记述,无不是为盖将军炫耀光彩。但就理解全诗而言,诗末却以“酒剩沽”、忆“旧酒徒”(诗人旧友皆为学子,均非权贵),无不表现出诗人的清高。诗中尽述盖将军家妓之美貌,闻绝世名曲之喜悦后,却以秦罗敷之绝胜而告警。虽然此议夹在几个侧重面之间,却能使读者领悟到诗人对其奢侈之过的批评。

  这首诗的主旨是歌颂盖将军,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诗中所写盖将军享受的奢侈,连奴仆侍妾都服三品以上官服,反映出了唐朝边将的骄盈跋扈。这是唐玄宗后期穷兵黩武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安史之乱和后来的藩镇割据,决不是偶然的。从客观上看,这首诗为后人记述了盛唐时达官显贵的荒淫奢侈,成为史料的一个方面,颇具有价值。此诗句句押韵,或三句一顿,或两句一顿,既富有音乐感,又穷极抑扬顿挫变化,具有一种声情效果。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0页
2、 徐百成著.岑参西域诗新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02:第89页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天上星河¹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diàn)²泪痕滋³。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译文:天上银河星移斗转,人间夜幕低垂。枕席透出丝丝秋凉,眼泪浸湿了席子。起身解下罗衣,姑且问问:“夜已经到什么时候了?”
注释:¹星河:银河,到秋天转向东南。²枕簟:枕头和竹席。³滋:增益,加多。⁴夜何其:《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已经到了什么时候了?”“其”,语助词。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翠贴¹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²不似、旧家³时。
译文: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缝成的莲叶也稀疏了。天气如旧时,罗衣如旧时,只有人的心情不似旧时了!
注释:¹翠贴、金销:即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²情怀:心情。³旧家:从前。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生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生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生”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nán ·tiānshàngxīngzhuàn

qīngzhào sòngdài 

tiānshàngxīngzhuàn rénjiānliánchuí liángshēngzhěndiànlèihén jiěluóliáowèn  
cuìtiēliánpéngxiǎo jīnxiāoǒu jiùshítiānjiùshí zhǐyǒuqínghuái怀 jiùjiāshí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赵郡(jùn)¹苏轼,予之同年²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wèi)³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hóng)壮隽(juàn)伟,善反复驰(chí)(chěng),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kuí)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译文:赵郡苏轼,是我同年中考的朋友。他从四川写信到京师给我,称道四川的两位叫黎生和安生的年青人。不久,黎生携带了他的几十万字的文章,安生也携带了他的几千字的文章,屈尊来拜访我。我读了他们的文章,的确是宽广雄壮、意味深长,善于照应,气势奔放,充分表达了事实和道理,而他们的才力豪放纵逸,好似没有尽头。二生固然可以算得是魁首、奇特和崛起的读书人,苏君因此也可以说是善于知晓人才的人了。
注释:¹赵郡:即赵州,治所在今河北赵县。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文学家,因祖籍是赵郡,所以作者称赵郡苏轼。²同年:同年中考的人。曾巩和苏轼都是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³遗:赠予。⁴黎生、安生:生平不详。⁵辱:谦词。这里是屈尊的意思。⁶闳:宏大。⁷隽:意味深长。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顷之¹,黎生补²江陵府司法参军³,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译文:不久,黎生补缺江陵府的司法参军,即将远行的时候,请我以言相赠。我说:“我知道你,已经在内心深处留下你的印象了,还需要在形式上用语言加以表达吗?”黎生说:“我和安生都学习这种骈文,同乡都讥笑我们,认为不切合实际。现在请求您赠言,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看法。”我听了这些话,连自己都克制不住笑了。
注释:¹顷之:不久。²补:充任。³司法参军:官名,掌刑法。⁴迂阔:迂远而不切实际。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¹,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jù)²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³
译文:世间不切合实际的人,还有比我更严重的吗?只知道相信古人,却不知道符合世俗;只知道记住圣贤之道,却不知道与世俗同流合污。这就是我现在还遭受困厄的缘故,而且自己还不知道啊!世间不切合实际的人,还有比我更严重的吗?如今您的不切实际,仅仅是由于文章不接近世俗,这不过是不切合实际中的小事罢了,担忧同乡讥笑。像我的不切合实际可就大了,假使你拿着我的文章归去,将要重重的得罪他人,哪里还只是被讥笑?那么像我这样的人,对于你们将要说些什么呢?如果说我的不切合实际算好,那么它的后患就是这样;如果说它不好,那么就可以符合世俗,必定违背古人,就要随同世俗,必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的疑惑,那么这样,必定能够选择而取其正确的途径。
注释:¹道:指圣人之道,即儒家学说。²庸讵:岂,难道,怎么。³择而取之:指在古文、道与时文,世俗之间的选择。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译文:于是,我书写这些话来赠送给两位,并给苏君看看,认为我们的话怎么样呢?

  这是曾巩撰写给同年好友苏轼推荐的两位青年 (黎生和安生) 的赠序。作者针对黎生提出的写作古文遭到时人非议讥笑一事,表明自己的见解,委婉地告诫黎、安二生不要因怕他人嘲笑就迎合世俗,放弃自己的原则,热情鼓励他们要有勇气走自己的路。

  全文一共共分三段。首段叙述黎、安的来历。黎、安二生都为蜀人, 但并不曾与曾巩相识。作者曲尽笔意先写好友苏轼来信引荐之故,“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 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曾巩和苏轼都是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又都是文坛上两颗相映生辉的星座, 苏君的推荐是曾巩留意黎生、安生二人的重要原因, 并非无故牵扯。不久,黎、安二生就各持其文来见曾巩, 于是作者读黎生“数十万言”, 安生“数千言”的文章, 感到二人文章实在是“闳壮隽伟, 善反复驰骋, 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 若不可极者也”, 给予了很高评价。且由文及人, 想到黎、安二生确是“魁奇特起之士”,而苏轼也如伯乐识马, 善荐才子, 令作者感喟。

  第二段继由黎生之口,提出了迂滞疏阔——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问题。但作者题目云赠“二生”, 文中却单提参军黎生求赠言, 因“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 请予言以为赠”, 作者便说既然已经心契相知, 就不需要写序言表达出来。 于是从黎生的答话中牵引出安生, 实际上这是补救之笔,关键是道出了文章的主旨“迂阔”。“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 盖将解惑于里人。”至此, 将赠言之故委婉表达,而作者闻言之后, 感触颇深, 因其笑迂阔一语, 即从“迂”字生情, 将己扯入,而“世之迂阔, 孰有甚于予乎?”作者将自己的迂阔概括为知信古而不知合世, 知志道而不知同俗, 说似自嘲, 实则自况, 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肯定。作者因博学知古而兴趣高远, 显出与世不同的特性来;因矢志于圣人学者之道而超尘拔俗, 因此难免招致世俗的毁誉, 而作者仍独善其身, 径直前行,“困于今而不知”,“迂阔”之大, 无人堪当比拟。而作者以己“迂”之大, 更进一步、更高一层论述“迂”的含义, 令人心领神会, 议论极为得体。作者以自己虽长期受世人嘲笑, 也绝不苟合世俗, 以至于“困于今而不自知”的坚定态度和忘我精神为例, 心平气和地劝勉对方, 分析利弊,处处为“二生”细心着想, 毫无师长训示晚辈的架子, 反而使人从他为自许自叹中受到教益和鼓舞。因此, 他说“二生”的“迂”和作者的“迂阔”相比,其“迂”甚小,如果“使生持吾言”回故里,那么,“庸讵止于笑乎?”这种慨叹,实际上是以反问的语气鼓励“二生”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必顾虑世俗之人的非难嘲笑。

  感慨之后,第三段一开始便照应前文,从正面写赠言之意,仍以“迂”字为中心,极抒笔墨,大肆渲染,“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右;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文中反复突出了二者的矛盾:如果说作者的迂是好的,而黎、安二生担心的正是这个,如果说它是不好的,那么就能迎合世俗而违背古之天理,流于庸俗而悖于圣人之道,其实作者一直在肯定自己“迂阔”的人生态度,也在晓喻黎安二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为世俗的毁誉困扰,方能有所成就的所谓主人之道。“解里人之惑”和“知古”“志道”是两种不可调合的人生态度,这只能凭一个人的志向去取舍、追求,作者不能越俎代庖,因此作者在阐明二者的高远浅近后,留给黎安二生“择而取之”,同时也以“并示苏君”照应了开头部分提及的由苏轼介绍和作者给黎安二生写赠序的缘起,首尾相应,环环相扣,可谓构思缜密。

  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递进法,即一层接一层,一层高于一层,层层递进,顺序论述,《古文观止》按云:“文之近俗者,必非文也。故里人皆笑,则其文必佳。子固借迂阔二字,曲曲引二生入道。读之觉文章生气,去圣贤名教不远”。本文通篇以“里人笑为迂阔”一语步步引发,从作文上引到立身行己上去,命题落落大方而论事又细致入微。文章读来似嘲似解,总是自信十足,而以迂阔与不迂阔听人自择,厉中带婉,意尽其意,文尽其妙。通观全篇,“无法不备、无处不切”(《古文笔记注》),文章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厚,古今并举,涵含颇深。特别是其中论志道知古之说,对读者选择人生的道路仍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此文风格虽逊于韩愈、苏轼之文的奇变恣肆,但也自成一格,醇稳质实,广为人们诵读。可见,曾巩名列八家确有其独特高妙之处,南宋理学家朱熹就非常喜欢曾巩的文章。曾巩的文章纡徐百折,转入幽深,能曲尽笔意,从这篇文章就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zèngānèrshēng

zēnggǒng sòngdài 

    zhàojùnshì zhītóngniányǒu shǔshūzhìjīngshīwèi chēngshǔzhīshìyuēshēng ānshēngzhě érshēngxiéwénshùshíwànyán ānshēngxiéwénshùqiānyán  wén chénghóngzhuàngjuànwěi shànfǎnchíchěng qióngjìnshì ércáizhīfàngzòng ruòzhě èrshēngwèikuízhīshì érjūnwèishànzhīrénzhě 

    qǐngzhī shēngjiānglíngcānjūn jiāngxíng qǐngyánwéizèng yuē  zhīzhīshēng zhīxīn nǎijiāngyánxiāngqiúwài  shēngyuē  shēngānshēngzhīxuéwén zhīrénjiēxiàowéikuò jīnqiúzhīyán gàijiāngjiěhuòrén  wénzhī érxiào 

    shìzhīkuò shúyǒushèn zhīxìn érzhīshì zhīzhìdào érzhītóng suǒkùnjīnérzhī shìzhīkuò shúyǒushèn jīnshēngzhī wénjìn zhīxiǎozhěěr huànwéixiàozhīrén ruòzhī shǐ使shēngchíyánérguī qiěchóngzuì yōngzhǐxiào ránruòzhīshēng jiāngyánzāi wèizhīwéishàn huànruò wèiwéishàn yǒushì wéi yǒutóng dào shēngjiěrénzhīhuò shìyān néngérzhī 

    suìshūzèngèrshēng bìngshìjūnwéi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gě),记来时,尝与鸳(yuān)(yāng)为侣,三十六陂(bēi)¹人未到,水佩风裳²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pú)³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译文:小舟荡漾在红火、繁茂的荷花丛里,记得来时曾经与水面鸳鸯结成伴侣。放眼望三十六处荷塘连绵一气,罕见游人踪迹,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我赞美荷花的诗句。
注释:¹三十六陂: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²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³菰蒲:水草。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¹亭亭,情人不见,争忍²凌波³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译文:日暮之际,荷叶如青翠的伞盖亭亭玉立,情人艳姿已隐然不见,我怎忍心乘舟荡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时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风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凄。那高高的柳树垂下绿荫,肥大的老鱼将浪花吹起,仿佛拘留我在荷花间留居。多少圆圆的荷叶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边的归路上徘徊,不舍离去。
注释:¹青盖:特指荷叶。²争忍:犹怎忍。³凌波:行于水波之上。常指乘船。⁴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⁵田田:莲叶盛密的样子。⁶沙际:沙洲或沙滩边。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这是一篇托物比兴的咏物词,借写荷花寄托身世。  

  宋代词人周邦彦是钱塘人,写下“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暮遮》)的名句。姜夔的这首咏荷词,也同样把读者带到一个光景奇绝清幽空灵的世界,那里有冰清玉洁的美人,有人们寻找的清香幽韵的梦……从这首《念奴娇》词的小序知道,姜夔曾多次与友人倘徉于江南荷塘景色之中,因感其“意象幽闲,不类人境”,而有是作。 

  词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向那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荷花丛中荡舟,一路上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真是到了荷花世界了,这里人迹罕到,只见那望不见边的荷塘,绿波荡漾,荷叶翻飞。“水佩风裳”,本指美人妆饰,代指荷叶荷花,与周邦彦“一一风荷举”共得荷花之神理。从那碧绿的荷叶间,吹来阵阵凉风,那鲜艳的荷花,好像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时的微红。一阵密雨从菰蒲丛中飘洒过来,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幽幽冷香。惹起诗人诗兴大发,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这美好的情景多么使人留恋,然而时间在悄悄过去,已是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凌波用曹植《洛神赋》之典故。只怕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还有那高高柳树垂下绿阴,肥大的老鱼吹波吐浪,这一切,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词人说:田田的荷叶呵,您多得难以计算,可曾记得我多少回在沙堤旁边的归路上依恋徘徊?“田田”形容浮在水面的荷叶,南朝民歌有“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之句。

  姜夔以清空骚雅的词笔,把荷塘景色描绘得十分真切生动。可是,这样的好词,王国维却看不上眼,他在称赞周邦彦咏荷名句后,接着就批评姜夔咏荷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其实,姜夔咏荷在“得荷之神理”方面,并不比周词逊色。周词主要是写客子思乡之情,咏荷就是“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数句,它使人看到的还仅仅是荷叶之物态,而姜夔咏荷,不仅具有荷花之物态,还使人同时隐隐看到一位荷花化身清馨幽逸的美人,她“玉容销酒”,像荷花般的红晕,她“嫣然”微笑,像花朵盛开。荷花生长水中,她便似凌波仙子;荷香清幽,她又是美人“冷香”。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恍惚迷离,具有朦胧之美。

  更可贵的是,姜夔这首词写出了赏爱荷花的最真切的心灵感受。姜夔一生襟怀清旷,诗词亦如其人。他写“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的荷塘,实是要体现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这个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境界中,有美人兮,在水一方。“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这不简直是一场富有诗意浪漫的人花之恋么?“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词人深情如此,词人对荷花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也是无限依恋。因此不妨这样说,姜夔这首《念奴娇》实是一支荷花的恋歌。由于荷花在我国文学中是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姜夔对荷花的爱恋不正寄托着他对自己的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吗?姜夔写荷花,不是停留在实际描摹其形态,而是摄取其神理,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融合进去,把自己的个性和神韵融合进去,写花实是写人也。姜夔这种空际传神的词笔,往往意在言外,寄托深微充满美妙的想象,而富有启发性。这种写法与一般实际摹写景物者大异其趣。如“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之类,读者须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品味,否则,便有如王国维所说“雾里看花”之感了。写出对荷花的一片怜惜爱护之情,留连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作者胸襟之旷荡,心情之依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731-1734页

niànjiāo ·nàohóng

jiāngkuí sòngdài 

líng běixiànzhìzàiyān chéngshuǐ qiáocāntiān èrsānyǒu dàngzhōujiān huāéryǐn xiàngyōuxián lèirénjìng qiūshuǐqiě chūxúnzhàng yīnlièzuòxià shàngjiàn qīngfēnglái 绿yúndòng jiānshūchù kuījiànyóurénhuàchuán  qièláixīng shùxiāngyánghuāzhōng yòufàn西 guāngjǐngjué xiězhī 

nàohóng láishí chángyuānyāngwéi sānshíliùbēirénwèidào shuǐpèifēngchángshù cuìchuīliáng róngxiāojiǔ gèng yānrányáodòng lěngxiāngfēishàngshī 
 qīnggàitíngtíng qíngrénjiàn zhēngrěnlíng zhǐkǒnghánluò chóu 西fēngnán gāoliǔchuíyīn lǎochuīlàng liúhuājiānzhù tiántiánduōshǎo huíshā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