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宿料一生无,身后仍遭金十奴。帷盖却教蒙狗马,不知何事负农夫。
谁怜宿料一生无,身后仍遭金十奴。帷盖却教蒙狗马,不知何事负农夫。

niútàn--jiǔchóu

shuílián宿liàoshēngshēnhòuréngzāojīnshíwéigàiquèjiàoménggǒuzhīshìnóng

麻九畴

麻九畴

(1183—1232)易州人,初名文纯,字知几。幼颖悟,善草书,能诗,号神童。弱冠入太学,有文名。博通《五经》,尤长于《易》、《春秋》。宣宗兴定末,试开封府,词赋得第二名,经义居魁首,廷试,以误落第。后以荐赐进士,授太常寺太祝,迁应奉翰林文字。天兴元年,避兵确山,为蒙古兵所俘,病死广平。 ▶ 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青门柳¹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²
译文:门外的杨柳无力的下垂着,春风把柳树枝叶吹成了金黄色。
注释:¹青门柳:长安城东南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里泛指京城东门的柳树。²黄金色:指枝叶的衰黄颜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街东酒薄¹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译文:东街的酒力太小,醉了很容易就会醒来,满腹愁苦还是消不了。
注释:¹街东酒薄:指东街所卖的酒其酒力太小。

zhǎngānchūn--bái

qīngménliǔzhīruǎndōngfēngchuīzuòhuángjīn

jiēdōngjiǔbáozuìxǐngmǎnyǎnchūnchóuxiāo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闲居¹三十载²,遂与尘事³
译文:三十年来村居享悠闲,对于世态隔膜而不明。
注释:辛丑:指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赴假:赴准假之所,意即销假返任。江陵:当时的荆州镇地,是荆州刺史桓玄的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行:经过。涂口:地名,即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北宋前名涂口。¹闲居:闲散在家。²三十载:诗人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三十载”是举其成数。一说“三十”应作“三二”,三二得六,即闲居了六年。³尘事:指世俗之事。⁴冥:冥漠,隔绝。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诗书敦¹宿(sù)(hào)²,林园³无世情
译文:原先爱好诗书现更爱,田园没有应酬之俗情。
注释:¹敦:厚。这里用作动词,即加厚,增加。²宿好:昔日的爱好。宿,宿昔,平素。³林园:一作“园林”。⁴世情:世俗之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如何¹舍此²去,遥遥至南荆(jīng)³
译文:为何舍弃田园而离去,千里迢迢去到那南荆?
注释:¹如何:为何。²舍此:指放弃田园生活。³南荆:荆州治所在湖北江陵,江陵古属南方楚国之地,故西晋称荆州为南荆。东晋沿用此习称。《文选》作“西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kòu)¹(yì)²新秋³月,临流别友生
译文:荡起船桨击碎新秋月,水边暂告分手别亲朋。
注释:¹叩:敲,击。²枻:船舷。³新秋:即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⁴临流:在水边。⁵友生:朋友。生是对年轻读书人的称呼。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凉风起将夕¹,夜景湛(zhàn)²虚明³
译文:傍晚凉风习习已吹起,月光照天夜色清空明。
注释:¹将夕:暮之将临。夕,傍晚。²湛:澄清,清澈。³虚明:空阔明亮。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昭昭¹天宇阔,皛(xiǎo)²皛川上³平。
译文:天宇明净高远无边际,亮光闪闪江面水波平。
注释:¹昭昭:光明,明亮的的样子。²皛:洁白明亮的样子。³川上:此指江面。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怀役¹不遑(huáng)²寐,中宵³孤征。
译文:惦记差役不能安心睡,夜已将半还得独自行。
注释:¹怀役:犹言负役,身负行役。²不遑:不暇,没有工夫。³中宵:半夜。⁴尚:犹,且。独征:独自远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商歌非吾事¹,依依²在耦(ǒu)³
译文:商歌求官不是我事业,留恋沮溺那样并力耕。
注释:¹商歌非我事:意谓像宁戚那样热心于求官,不是我所愿意做的事。商歌:指自荐求官。商,声调名,音悲凉。²依依:依恋、留恋的样子。³耦耕:两人并肩而耕。这里指隐居躬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投冠¹²旧墟³,不为好(hǎo)(yíng)
译文:甩掉官帽决心返故里,高官厚禄本来不动情。
注释:¹投冠:抛弃官帽,即弃官。²旋:返回。³旧墟:这里指故乡旧居。⁴好爵:指高官厚禄。⁵萦:缠绕,束缚。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养真¹衡茅²下,庶³以善自名。
译文:衡门茅舍才可修真性,或可凭善建立好声名。
注释:¹养真:养性修真,保持真朴的本性。²衡茅:指简陋的住房。衡,同“横”,即“横木为门”。茅,茅屋。³庶:庶几。有“差不多”之意,在古语中常含希望、企求的成分。这里就有希望的意思。

  此诗开头六句,是从题前着墨,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再转到当前。他这年三十七岁,说“闲居三十载”,是就大体举成数而言。过去精神寄托所在是诗书和园林,官场应酬这些尘事、虚伪欺诈这些俗情是远隔而无沾染的。四句盛写过去生活的值得追恋,也正是蓄势;接着便迸发出“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的自诘,强烈表现出自悔、自责。这里用十字成一句作反诘,足见出表现的力度;说“遥遥至西荆(荆州在京都之西)”,自然不仅是指地理上的“遥遥”,而且也包括与荆人在情性、心理上的相隔“遥遥”。

  “叩枻”以下八句是第二节。前六句正面写“夜行”,也写内心所感。诗人挥手告别岸边的友人,举棹西行。这时,新秋月上,凉风乍起,夜景虚明一片,天宇空阔无垠,平静的江波上闪映着月影,望过去分外皎洁。这是无限美好的境界,但是,作者如此着力描写这秋江夜景,不是因为“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而正是为了反跌出自己役事在身、中宵孤行之苦。一切美景,对此时的诗人说来,都成虚设;反足以引发其深思,既追抚已往,也思考未来。这样,“怀役”两句,便成了绾结上下的关捩语句。

  结尾六句,抒写夜行所感。在上节所写境和情的强烈矛盾下,诗人不自禁地像在自语,也像在对大江、秋月倾诉:“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像宁戚那样唱着哀伤的歌来感动齐桓公以干禄求仕的世不乏人,而自己却恋恋于像长沮、桀溺那样的并肩而耕。“商歌”、“耦耕”,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作者在此已作了明确的抉择。“耦耕”是“归隐”的代称,所以下文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具体考虑:首先是“投冠”(不是一般的“挂冠”),掷弃仕进之心,不为高官厚俸牵肠挂肚;其次是返归故里,在衡门茅舍之下、在田园和大自然的怀抱中,养其浩然真气。诗人深沉地想:要是这样,大概可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了吧。一个“庶”字,也表现出诗人对崇高的人生境界的不息追求。

  诗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江上夜行的所见、所遇,无一不真切、生动,发人兴会。其抒述感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语。方东树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昭昧詹言》);又说:“读陶公诗,须知其直书即目,直书胸臆,逼真而道腴”(《昭昧詹言》),此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5-507

xīnchǒusuìyuèjiǎháijiānglíngxíngkǒu--táoyuānmíng

xiánsānshízàisuìchénshìmíng

shīshūdūn宿hǎolínyuánshìqíng

shěyáoyáozhìnánjīng

kòuxīnqiūyuèlínliúbiéyǒushēng

liángfēngjiāngjǐngzhànmíng

zhāozhāotiānkuòxiǎoxiǎochuānshàngpíng

怀huáihuángmèizhōngxiāoshàngzhēng

shāngfēishìzàiǒugēng

tóuguānxuánjiùwèihǎojuéyíng

yǎngzhēnhéngmáoxiàshùshànmíng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一身从远使¹,万里向安西。
译文: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
注释:¹从远使:指在安西都护府任职。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汉月¹垂乡泪²,胡沙费³马蹄(tí)
译文: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
注释:¹汉月:汉家的明月。借指故乡。²乡泪:思乡的眼泪。³费:一作“损”。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寻河¹愁地尽,过碛(qì)觉天低。
译文: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
注释:¹寻河:借汉代通西域穷河源的故事表明自己到极边远的地区。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送子军中饮,家书¹醉里题。
译文: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注释:¹家书:家人来往的书信。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天宝八年(749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 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具体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颔联“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写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独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这里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见于言外。这也是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活泼的人格,给在沙漠上行进的孤身一人作陪衬,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遥相对应,别有情致。在夜中行进,松软的沙子使坐骑格外吃力,“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足见行进的艰难,但作者仍然奋进不息。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这最后的送行绝没有悲切之语,而是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诗人也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这里无须再作赘语了。诗人此时更多的想到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家人。他万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蕴蓄于心的深切乡思,此时一经李判官返京的触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饮酒酣之时,在军帐中作书,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写出,托李判官带回长安家中。“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8-329

西tóusòngpànguānjīng--céncān

shēncóngyuǎn使shǐwànxiàngān西

hànyuèchuíxiānglèishāfèi

xúnchóujǐnguòjuétiān

sòngzijūnzhōngyǐnjiāshūzuì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君不见夸父¹逐日窥虞渊²,跳踉(liàng)³北海超昆仑
译文:你可曾得知夸父追赶太阳窥探到了日落的去处,跳过了北海,越过了昆仑山。
注释: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¹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²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³跳踉:腾跃跳动。⁴超:跨越,越过。⁵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披霄¹决汉²出踉(hàng)(mǎng)³,瞥(piē)左右遗星辰。
译文:劈开云霄冲出苍茫,风驰电掣将星辰遗落身旁。
注释:¹披霄:劈开云霄。²决汉:冲破银河。汉,银汉。³踉漭: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⁴瞥裂:迅疾貌。⁵遗:留下,丢下。
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
须臾¹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shì)²吞。
译文:没过多久便筋疲力尽在半路上干渴而死,成了豺狼野鼠争相吞食的美餐。
注释:¹须臾:片刻,一会儿。²噬:咬。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北方竫(jìng)¹长九寸,开口抵(zhǐ)²更笑喧。
译文:北方有高不过九寸的矮人,鼓掌相庆,有说有笑,神采飞扬。
注释:¹竫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国名靖人。”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²抵掌:拍手、鼓掌。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啾啾¹饮食滴与粒²,生死亦足终天年³
译文: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几滴水,几粒米,也能维持生命,使它们活到应到的寿算。
注释:¹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响。²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³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天年,自然寿命。
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suī)(xū)¹大志小²成遂³,坐使儿女相悲怜。
译文:张目仰视,慨叹大志少成功。人生路难,徒劳儿女空悲伤。
注释:¹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²小:通“少”。³成遂:成功。⁴坐使:致使。

xíngnánsānshǒu ·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ūnjiànkuāzhúkuīyuān tiàoliàngběihǎichāokūnlún 
xiāojuéhànchūhàngmǎng piēlièzuǒyòuxīngchén 
jìndào shǔfēngzhēngshìtūn 
běifāngjìngrénchángjiǔcùn kāikǒuzhǎnggèngxiàoxuān 
jiūjiūyǐnshí shēngzhōngtiānnián 
suīzhìxiǎochéngsuì zuòshǐ使érxiāngbēilián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译文:溪水奔流,看上去无情却有情,进入山中三天,溪水总是伴着我前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岭头¹便是分头²处,惜别潺(chán)(yuán)³一夜声。
译文: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听到流水一夜潺湲作响如同深情的惜别之声。
注释:¹岭头:山头。²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³潺湲: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的感受。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首句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的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是诗人时而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统一。开头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才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所以行人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就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清澈的面影、流动的身姿和清脆的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这位有情良伴的欣喜。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登上山岭头就是我俩的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与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的感到这溪水“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的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体会如此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在不言之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由于温庭筠对羁旅生活的深切体会,对朋友间友谊的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在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是诗意出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7-1118

guòfēnshuǐlǐng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shuǐqíngyǒuqíng shānsāntóngxíng 
lǐngtóubiàn便shìfēntóuchù biéchányuá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