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红红委暗尘,苍藤次第着花新。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分垂百尺身。
白白红红委暗尘,苍藤次第着花新。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分垂百尺身。
见说紫云偏得意,不知翠幄巧藏春。斋厨晚甑清香满,未信侯门有八珍。
见说紫云偏得意,不知翠幄巧藏春。斋厨晚甑清香满,未信侯门有八珍。

ténghuāchūn--féngyándēng

báibáihónghóngwěiànchéncāngténgzhehuāxīnlóngshéfènsāndōngzhéyīngluòfēnchuíbǎichǐshēn

jiànshuōyúnpiānzhīcuìqiǎocángchūnzhāichúwǎnzèngqīngxiāngmǎnwèixìnhóuményǒuzhēn

冯延登

冯延登

冯延登(1175年—1233年),字子骏,号横溪翁,吉州(今山西吉县)人。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中进士。贞祐二年(1213年),担任河中府判官、兼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兴定五年(1221年),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任太常博士。元光二年(1223年),管理登闻鼓院,兼任翰林修撰。在正大八年(1232年),与元议和时被监押,天兴元年(1232年)被释放,任祭酒,后又任吏、礼二部侍郎。天兴二年(1233年),汴梁被元军围困,冯延登出逃时被元军抓获,投井自杀,卒年五十八岁。 ▶ 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南轩¹有孤松,柯叶²自绵幂(mì)³
译文:南面窗外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繁茂层层叠叠。
注释:¹南轩:轩原本指多窗的长廊,这里泛指当南的窗外。²柯叶:枝叶。³绵幂:密密层层的样子,枝叶稠密而相覆之意。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清风无闲时,潇(xiāo)¹终日夕²
译文: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
注释:¹潇洒:洒脱,无拘束貌。此以形容松树枝叶在清风中摆动的样子。²日夕:早晚。“终日夕”与上句“无闲时”对举。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阴生古苔(tái)绿¹,色染秋烟碧。
译文:阴凉处长满了颜色深绿的青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
注释:¹“阴生”句:阴凉处生出的青苔颜色深绿。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何当¹凌云霄(xiāo)²,直上数千尺。
译文:松树何时才能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注释:¹何当:犹言何日、何时。²凌云霄:直上云霄。

  此诗的前六句,重在描绘诗人所见“孤松”之景,写“孤松”枝叶繁茂、清风中显得那样潇洒自得;“孤松”苔绿叶翠,秋烟中更添膘胧之美。这给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觉。末二句,侧重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此诗借孤松自喻,借物抒怀,写孤松的潇洒高洁、顽强挺拔的品性,赞颂“凌云霄”的孤松,表现出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希望孤松上冲千尺、直上云霄,侧重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暗寓出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首联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松树苍劲挺拔、松树枝叶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诗一开头,就说这是一棵“孤松”,突出了它的不同凡俗。接着写松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树郁郁苍苍、风朴高洁的形象。

  颔联是讲风吹劲松,更觉松树苍劲。风人有诗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清风”、“潇洒”、“日夕”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风因松而见其盛,松因风而见其劲,为下文期盼“孤松”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作铺垫。

  颈联两句,再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阴生风苔绿”,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风苔。既言“风苔”足见这棵松树的年岁之长。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密翠绿,而地上的风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色染秋烟碧”,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迷人景象。其中一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都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最后尾联两句以夸张的口吻极言其高。正是抒写的诗人见“孤松”而生的感叹,但不是以上所说的那种感觉,却是一种因不满足于眼前之景而萌生的期待、盼望之情。

  此诗借用“孤松”、“清风”、“游云”、“日夕”、“苔绿”、“秋烟”、“苔绿”、“云霄”、“染”、“凌”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衬托出“孤松”潇洒高洁、顽强挺拔的品性,表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道明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参考资料:
1、 陈文新 .历代草木诗选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12月第1版 :77-7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21 .

nánxuānsōng

bái tángdài 

nánxuānyǒusōng mián 
qīngfēngxiánshí xiāozhōng 
yīnshēngtái绿 rǎnqiūyān 
dānglíngyúnxiāo zhíshàngshùqiānchǐ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¹阴。
译文:天寒地冷风雨交加,天气阴暗楚城一片苍茫。
注释:¹楚城:楚王城,湖北秭归屈原故里(湖北宜昌)。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一尊广陵¹酒,十载衡阳²心。
译文:还记得我们曾在广陵开怀畅饮,在衡阳倾心交谈,尊经意间,已成为过往。
注释:¹广陵:古代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广陵区)。²衡阳:湖南中南部,衡山之南。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译文:人生的祸福尊可预料,悲欢离合又怎能确定?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译文:今天的相逢后就是长久的别离,即使以后会见面,尊如珍惜今日的相聚。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译文:朋友啊,虽然身在遥远的江海,但我们的内心却牵挂着朝廷,如同云海紧紧地连接着京城。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駸駸。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駸(qīn)(qīn)
译文:一旦出仕,一定致力于建功立业,策马扬鞭,骏马奔跑地多么迅疾!

biéliú--wángchānglíng

tiānhángèngcāngmángchǔchéngyīnzūn广guǎnglíngjiǔshízàihéngyángxīn

zhàngliàobēihuānxúnxiāngféngchéngyuǎnbiéhòuhuìjīn

shēnzàijiānghǎishàngyúnliánjīngguóshēnxíngdānggōngqīnqīn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译文:以前我曾经在长安和扬雄一样献《长杨赋》,那真是天开日耀云雨欢。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译文:当时作为翰林待诏在承明殿里,朝廷中人都称赞我有扬雄之才,文章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译文:皇上还敕赐我两匹飞龙天马,黄金打的络头,白玉做的鞍,威风极了。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扬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译文:可是好日子不长,浮云蔽日,小人献谗,我一去不返;佞臣陷害,总像那萧瑟的秋风力摧紫色兰花。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译文:我头戴道士的角巾,向东出商山道去了洛阳;边采秀花,边行路,边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译文:路上人都笑说我是商山四皓。两君分手以来,情况还好吗?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译文:听说金陵是个虎踞龙盘之地,还可以与谢脁将军一同北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千峰夹水向秋浦¹,五松名山当夏寒。
译文:秋浦山峦重叠,千峰夹一水,更有五松名山四季清凉,可消夏寒。
注释:¹秋浦:水名,在池州,秋浦县依此水立名。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译文:铜矿井炼铜炉,热腾九天,仿佛当年黄帝在荆山前铸鼎。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译文:陶安公精神矍铄,呼唤赤电火神,神态跋扈,飞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译文:这里可不是久留之处,来这里是为了炼烧金丹,飞升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译文:我爱听松风且喜松下高卧,飕飕清风吹尽炎气。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译文:登崖独立,放眼望九州,欲奏阳春白雪,有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闻君往年游锦城¹,章仇尚书²倒屣迎。
译文:听说你往年游谒锦城成都,章仇兼琼尚书对你佩服得不得了,对你倒屣相迎。
注释:¹锦城:即蜀郡成都府城。²章仇尚书:章仇兼琼。《通鉴》:天宝五载,以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为户部尚书。《宝刻丛编》:章仇兼琼,鲁郡任城人,官至户部尚书、殿中监,谥曰忠。《三国志》: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王粲在门,倒展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译文:并飞书奏章向明主皇上推荐你,天子还下诏天书降下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译文:可你却傲然不愿去当官,至今到处都传扬你高尚的名字。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译文:夫子你的文章举世奇绝,你在五松山的新作天下推举。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译文:吾可不敢说我是谢脁,你是袁宏,但异代风流各一时,各领时代风骚。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译文:和你相逢,其乐无穷,卷卷袖口,咱们拂着白云弹琴,先弹奏一曲《三峡流泉》的音乐。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译文:从此一别,我要去武陵山了。去那里以后,桃花春水深,恐怕难以再见了!

xiùcáisōngjiànzèng--bái

xiànzhǎngyángtiānkāiyúnhuān

dāngshídàizhàochéngmíngjiēdàoyángxióngcáiguān

chìfēilóngèrtiānhuángjīnluòtóubáiān

yúnfǎnzǒngwèiqiūfēngcuīlán

jiǎojīndōngchūshāngshāndàocǎixiùxíngyǒngzhīcǎo

féngyuánxiàoxiàngrénliǎngjūnjiěláihǎo

wéndàojīnlínglóngpánháitóngxiètiǎowàngzhǎngān

qiānfēngjiāshuǐxiàngqiūsōngmíngshāndāngxiàhán

tóngjǐngyánxiāojiǔtiānzhùdǐngjīngshānqián

táogōngjuéshuòāchìdiànhuísuīyángyān

zhōngshìjiǔliúchù便biànshāodāncónglièxiān

àitīngsōngfēngqiěgāosōusōuchuījǐnyánfēnguò

dēngwàngjiǔzhōuyángchūnzòushuíxiāng

wénjūnwǎngniányóujǐnchéngzhāngchóushàngshūdàoyíng

fēijiānluòzòumíngzhǔtiānshūjiàngwènhuíēnróng

āngzàngnéngjiùguīzhìjīnkōngyánggāodǎomíng

zigōngwénjuéshìsōngxīnzuòtiānxiàtuī

fēixièshàngyāoyàndàifēngliúshí

shíxiāngféngzàijīnxiùbáiyúnkāiqíndànwèisānxiáliúquányīn

cóngbiélínghòutáohuāchūnshuǐshēn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偶然相遇人间世¹,合²在增城³阿姥(lǎo)家。
译文: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总觉这花应该生长在昆仑仙境西王母家。
注释: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¹人间世:即人世间,人间当世。²合:应该。³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此处此喻牡丹花的重瓣,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九重的增城。⁴阿姥:指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人名。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有此倾城¹好颜色,天教晚发²³(zhū)
译文: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好颜色,上天让你晚点开放与诸花争艳!
注释:¹倾城:典出李延年歌:这里以美人倾城的美貌来比喻牡丹花色的艳美。²晚发:晚开。牡丹花在暮春开放。³赛:胜过。⁴诸花:他花。

  刘禹锡写过的三首诗,均很有特色。五绝《浑侍中宅牡丹》,用白描手法,激赏、盛赞了浑家牡丹花的硕大和繁多。此诗还有一定史料价值,说明在刘禹锡所生活的中唐前期,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七绝《赏牡丹》,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轰动效应”。七绝《思黯南墅赏牡丹》,则运用典故,写牡丹花艳压群芳的美丽。

  百花之中,雍容华艳的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名。全诗诗人以虚写称妙,此诗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

  牡丹 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首句点明在牛僧孺南墅中,偶然的机会,初次见到牡丹花,就如同遇到生命中“贵人”似的,无意之中技露出牡丹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崇高境界,在诗人看来,牡丹是日月精华的结晶,应栽天上,今日人间相逢,纯属“偶然”,所以一见到牛宅中牡丹,就作惊人语。首句破空雨入,诗人恍惚浸入仙境,跟前拟有灵光浮动。此句通过对牡丹花身价的高度估量,暗衬主人之高雅脱俗,一笔双,可见作者对牡丹花的重视及喜爱。后一句即用西王母昆仑山增城之典,巧妙地描写出了牡丹重瓣,花瓣层层叠叠的形态。

  第三句由初见牡丹时的萼然惊叹转入对花容花貌的由衷礼赞,牡丹之貌,诗人美其名日“倾城”,这“倾城”二字,殊非过誉。唐代人对牡丹花的迷恋钟爱,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两京是牡丹荟萃之地,每当四、五月份牡丹盛开时。整个帝京为之哄动。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之诗,刘禹锡也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描述当时赏花的空前盛况。诗人在此,没有用工笔精敷细绘牡丹形象,而是以倾城之举来侧面烘托倾城之色,笔法空灵,较之于工笔重彩勾勒更具无穷魅力。

  最后,诗人以“天教晚发赛诸花”一句再评花之品性。重在‘晚”与“赛”两字上做文章。牡丹晚发,开于暮春。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游园惊梦”一折中唱道:“牡丹虽好,她春归怎占得先!”既是叹亦是赞。牡丹俏不争春,天教晚发而集众芳之长。当然我们也可由此而寻绎一下诗人彼时心境,也许还包涵着大器晚成或对晚景赞美之昧外之旨。至于“赛诸花”之赛字,亦颇可玩味,既云“赛”,必有赛之对象和意义。在此我们不妨引一下刘禹锡的另一首《赏牡丹》诗。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四句可为“赛诸花”三字诠解。诗人之于牡丹的一片爱心,是与对女性美理想化身的追求以及对阴柔之美的生命体验发生契合的,他对牡丹的美感经验,是在与芍药、荷花诸花品赏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芍药因妖艳而无标格,荷花太洁净而缺少风情,只有牡丹花婀娜而不失端庄,顾盼之间百媚俱生。此种美,才是诗人最心醉的,也是牡丹之所以令群芳失色、独占鳌头的缘由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牡丹被誉为天姿国色,当之无愧。

  第一个把花与女性相比的天才,无疑创造了人类审美历程上的伟大飞跃。尽管刘禹锡这首牡丹诗还是将花拟人,但已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对此作了更高层次的审美观照。他将对牡丹的花容、花性的欣赏和感受,升华到对女性柔美个性形象的精神把握,即形、神、情三者并举,爱得有个性,有情睐,包涵了更广更深的美学意义。

参考资料:
1、 卞孝萱著,卞孝萱文集 第一卷,凤凰出版社,2010.09,第151页
2、 谭习朴,历代诗人咏洛阳,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49页
3、 李文禄 刘维治主编,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495页

ànnánshùshǎngdān--liú

ǒuránxiāngrénjiānshìzàizēngchéngālǎojiā

yǒuqīngchénghǎoyántiānjiàowǎnsàizhūhuā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
故人别我出阳关¹,无计锁雕鞍(ān)²。今古别离难,兀(wù)谁画蛾眉远山³
译文:老朋友和我告别远去山东,我无法锁住你的鞍马留住你。古往今来离别最是让人伤感,以后谁再为我画眉形如远山?
注释:太常引:词牌名,又名《太清引》、《腊前梅》等。双调,四十九字,前片四句四平韵,后片五句三平 韵。 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七(四句),下接幺篇换头,为四、四、五、五、七(五句),与词牌上阕同。专作小令。¹阳关:汉置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叫“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关隘。诗词中的阳关常代指送别之地,如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²雕鞍:雕花的华丽马鞍,此代马。³“兀谁“句:兀,作语助。峨眉远山:指女子的眉毛。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¹,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译文:一樽离别的苦酒,一声杜鹃催人启程的啼唤,孤寂空虚中又百花凋残。今晚我将独守空楼,对着明月把相思泪酒,度过这别后的第一个夜晚。
注释:¹杜宇:杜鹃。传说古蜀帝王望帝,因通其相鳖灵之妻,惭愧而死,其魂化为杜鹃鸟,声声悲啼。

  这首小曲是作者刘燕歌与一位官员饯别时即席而作。先化用王维的诗句,写出了离别的无奈;接着又化用柳永的词句,点明自古而今最难最苦的是别离,中间几句写了别后的相思和无比的空虚寂寞。结尾两句写出了相思之苦。该曲言简意赅,用典而不隐晦,深入而能浅出,无限凄怆之情,只以缠绵含蓄之语出之,故能优游不竭。

  开头即紧扣题目写饯别。“故人”见两人交情之深之久;“阳关”非指西北玉门之阳关,亦非山东宁阳之阳关,乃泛说空间之遥远而已,尤在化用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以为下文张本。“无计”是客观情势,“锁雕鞍”是主观幻想,五字写主客矛盾,则凄然欲绝之情已力透纸背。

  大合之后,第三句即大开,宕开泛说古今之人同感离别之难,屈原首叹“悲莫悲兮生别离”(《九歌·少司命》),江淹《别赋》继称“黯然而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无题》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柳永《雨霖铃》总结“多情自古伤离别”,当为此曲所本。第四句又挽合到自己,但却不写当前而虚写未来,问今后谁再像张敞那样为我画远山眉呢?用典不露痕迹,而齐参

  议往时为她画眉之体贴人微,亦可窥见,此正虚处传神之笔。

  “一尊”三句,又挽合到当前实写。“一尊别酒”,对行者而言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已而言,也许是“未饮心先醉”了,蕴含了多少无声的千言万语!偏偏此时又“一声杜宇”啼叫不如归去”,似乎在催促分手,更加情何以堪?“寂寞”回应“谁画蛾眉”,“春残”呼应“杜宇”,且双关爱情的春天也将“残”了。叠用“一”字,视听力重千钧;双关“残”字,情景双重销魂。

  收尾二句,复又大开,虚写遥想未来:到今夜将是独守空楼,仰望明月,月圆人不再圆,只能形影相吊了;第一夜尚且如此难熬,那今后漫长的日日夜夜又该怎么难熬啊!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参考资料:
1、 陈鹏,闫丽红主编. 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6 ,329-330.
2、 赵义山编. 元曲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1036-103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