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下梧桐,新凉风露。喜鹊桥成渺云步。旧家机杼,巧织紫绡如雾。
一叶下梧桐,新凉风露。喜鹊桥成渺云步。旧家机杼,巧织紫绡如雾。
新愁还织就,无重数。
新愁还织就,无重数。
天上何年,人间朝莫。回首星津又空渡。盈盈别泪,散作半空疏雨。
天上何年,人间朝莫。回首星津又空渡。盈盈别泪,散作半空疏雨。
离魂都付与,秋将去。
离魂都付与,秋将去。

gǎnhuángēn--dǎng怀huáiyīng

xiàtóngxīnliángfēngquèqiáochéngmiǎoyúnjiùjiāzhùqiǎozhīxiāo

xīnchóuháizhījiùzhòngshù

tiānshàngniánrénjiāncháohuíshǒuxīngjīnyòukōngyíngyíngbiélèisànzuòbànkōngshū

húndōuqiūjiāng

党怀英

党怀英

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冯翊人(今陕西大荔)。北宋太尉党进十一代孙,金朝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金朝大定十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党承旨”。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崇尚宽简,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年,受诏编修《辽史》,大安三年逝世,逝世后埋葬于奉符城党家林,谥号文献。擅长文章,工画篆籀,称当时第一,金朝文坛领袖,著有《竹溪集》十卷。 ▶ 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鹅儿¹(shà)(dié)²栀黄³(zuǐ),凤子轻盈腻粉腰。
译文:小鹅儿张开栀子一般的黄嘴巴发出吃食声,凤蝶扭动粉色的细腰在空中飞舞轻盈。
注释:¹鹅儿:指鹅雏。²唼啑:形容鱼或水鸟吃食的声,也指鱼或水鸟吃食。³栀黄:栀子一般的黄色。⁴凤子:粉蝶的爱称。 ⁵轻盈:这里指粉蝶轻盈飞舞。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深院下帘¹人昼寝²,红蔷薇架碧芭蕉。
译文:院子因为主人拉下窗帘睡眠而变得更清静,红色的蔷薇和碧绿的芭蕉叶相互衬映。
注释:¹下帘:放下遮日的软帘。 ²昼寝:白天睡觉,这里指午睡。

  “深院”之“深”,似乎不仅是个空间的观念,而且攸关环境气氛。一般说,要幽才能“深”,但诗人笔下却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闹春的小景:庭院内,黄嘴的鹅雏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红色的蔷薇花与绿色的芭蕉叶交相辉映。作者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其色彩之繁丽,为盛唐诗作中所罕见。“栀黄”(栀子提炼出的黄色)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腻)。这种对形相、色彩更细腻的体味和表现,正是韩诗一种特色。诗中遣词用字的工妙不止于此。用两个带“儿”、“子”的缀化词:“鹅儿”(不说鹅雏)、“凤子”(不说蛱蝶),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啑”(shà dié)、“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于鹅儿写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于蛱蝶写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本径作“红蔷薇映碧芭蕉”,则点明矣。)凡此种种,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看到这样一幅禽虫花卉各得自在的妙景,真不禁要问一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了。但这境中不是真个“无人”,“深院下帘人昼寝”,人是有的,只不过未曾露面罢了。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他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同时,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而这,才是此诗经得起反复玩味的奥妙之所在。

  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韩偓在唐末是一个有气节操守的人,以不肯附“逆”而遭忌,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这样的“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读者不当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那“昼寝”的人大约是中酒而卧吧。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27-1328页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窗前桃蕊(ruǐ)¹娇如倦,东风²泪洗胭(yān)(zhi)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³》。
译文:窗前的桃花正在含苞欲放,它的娇嫩模样就像你傭懒的青春年华。春雨似泪,湿润桃花的娇颜。突然听见有人在小红楼上吟唱悲凉的《石州曲》。
注释:¹桃蕊:桃花花苞。²东风:春风。³石州:指乐府七调之一的商调曲名。商调之音凄怆哀怨,多表达凄清伤感之情。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¹。香尽雨阑(lán)(shān)²,薄衾(qīn)³寒不寒。
译文:夜晚降临,一双燕子飞入楼中相互依偎,微弱的灯光将影子映在了屏风之上。此刻,点燃的篆香已经燃尽,窗外的雨也即将要停了,被子单薄,那是怎样的冷啊!
注释:¹灯背屏腰绿:绿,指乌黑发亮的颜色,古诗词中多以之形容乌黑的头发。如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但此处引申为昏暗不明。即谓双燕背灯而宿,其双双身影落到了屏风中间(屏腰)会呈现出昏暗不明之景象。²雨阑珊:雨将尽。³薄衾:被子单薄。
风浩寒溪照胆明,小君山上玉蟾生。荷露坠,翠烟轻,拨剌游鱼几处惊。
风浩寒溪照胆明,小君山上玉蟾(chán)¹生。荷露坠,翠烟轻,拨剌²游鱼几处惊。
注释:¹玉蟾: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称月。²拨剌:象声词,鱼跳水声。

··fēnghàohánzhàodǎnmíng--ōuyángjiǒng

fēnghàohánzhàodǎnmíngxiǎojūnshānshàngchánshēngzhuìcuìyānqīngyóuchùjīng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tǎ)数头,美净可怜¹,见人辄(zhé)²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
译文:魏明帝到洛书游玩,水中有好几只白獭,样子美丽安静令人喜欢,但它们看见人就马上离开。魏明帝想取得白獭,最终没有如愿。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shì)¹(zī)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辄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译文:侍者徐景山说:“白獭喜欢吃辄,(为了吃)连死都不怕。”于是在画板上画了两只辄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白獭竞相追逐,一下子可以抓住。
帝甚嘉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
帝甚嘉¹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²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
译文:魏明帝赞叹不已,说:“早就听说你擅长画画,没想到(你的画技)这么神奇。”徐景山回答说:“我并没有在画画上下功夫。”魏明帝说:“这就是善于运用自己的专长。”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水天向晚¹碧沉沉²,树影霞光重叠深。
译文:将晚未晚时,湖光天色渐渐转成深碧色,夕阳映照下,秋树上的红叶与天上的霞光重叠交映,如火如荼。
注释:湖:指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面积2213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屿数十个,以洞庭西山和马迹山最大。¹向晚:将晚未晚。²沉沉:水天渐渐转暗的样子。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浸月冷波千顷¹²,苞³霜新橘万株金。
译文:夜幕降临,朗月升起,皎洁的月光侵入水中,辉映着深秋清冷的湖面,千顷波光如练;及至天色渐明,秋霜落下,湖畔万树新橘披着晶莹的霜花,化出一片金色。
注释:¹千顷:形容太湖水面宽广辽阔。一顷为十五亩。²练:白色的丝绢。³苞:同“包”,裹之意。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幸无案牍¹何妨醉,纵²有笙歌³不废吟。
译文:幸好没有公事文书需要处理,何妨到太湖上尽情一醉呢。虽能吹笙唱歌,但也代替不了吟诗抒怀的雅兴。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十只画船¹何处宿,洞庭山²脚太湖心。
译文:船队浩浩荡荡地在湖中漫游,准备在哪里住宿呢? 就在湖中心的洞庭山脚下。

  诗的首联描绘作者黄昏时节初入太湖所见,颔联描绘进入湖心,银光撒满湖面,碧波粼粼,颈联写诗人面对此美景良宵,趁案头的官府文书不存在,何不开怀畅饮,吟咏赋诗,何其潇洒畅快;尾联写诗人竟留连不返,夜宿湖边。全诗境界壮阔,色彩明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太湖夜色的优美,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诗的首联写向晚之景,颌联写月出之景,从中所透露出的是时间的推移,是欢乐时光的疾速飞驰。向晚时分,水天一色,幽静沉碧,树影交替叠映着霞光,深浅斑驳。不知不觉再抬头望向窗外时,“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月华流素,跃动在千顷冷波上,映照得水面如同飘扬的白练。岸边橘树千万株,橘树上的橘子在霜降之后个个圆润饱满,色泽金黄,仿佛镀上了一层金粉。这两句中都写到了树,然而情态却是大不相同,前者是黄昏时分的树,影叠霞光是光影交替的朦胧之美。而后者是月光下的橘树,黑暗中擎起一只只橘子,仿佛挂着无数只散发着暖黄灯火的灯笼,饱和的色彩透露出的是热闹繁华之美。“万株金”的橘树,昭示着宴乐已经进展到欢腾的高潮了。

  颈联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宴会的场景,而是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幸好没有公文案牍劳我形体,何妨一醉而归?即便处处笙歌,我仍要放声吟诗明志。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诗人却反其意而行,无案牍之劳形,但需吟诗与丝竹相伴相映,可见诗人沉醉在欢乐之中,春风得意之感已跃然纸上。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以“十只画船”写出宴乐场面之宏大,以“何处宿”“太湖心” 写出宴乐之尽兴忘归。诗人以“宿湖中”为题,却只在最后一联中点题,给人以恍然之感,原来这“宿湖中”非是苏东坡泛赤壁之上,也非杜甫驾船漂流于潇湘之中,而是欢宴未尽,暂宿湖上之意,颇有“夜未央”的狂欢意味。

参考资料:
1、 琬如.飞花令里读诗词 风暖鸟声碎.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210-211

宿zhōng--bái

shuǐtiānxiàngwǎnchénchénshùyǐngxiáguāngzhòngdiéshēnjìnyuèlěngqiānqǐngliàn

bāoshuāngxīnwànzhūjīnxìngànfángzuìzòngyǒushēngfèiyín

shízhǐhuàchuánchù宿dòngtíngshānjiǎotài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