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云气赤城霞,绵络钧天帝子家。仙掌高承九霄露,霓旌遥驻五云车。
苍梧云气赤城霞,绵络钧天帝子家。仙掌高承九霄露,霓旌遥驻五云车。
昆明火劫惊人世,瀛海风涛撼客槎。醉里忽逢王子晋,玉笙吹上碧桃花。
昆明火劫惊人世,瀛海风涛撼客槎。醉里忽逢王子晋,玉笙吹上碧桃花。

shàngqīnggōngsānshǒuèr--fén

cāngyúnchìchéngxiámiánluòjūntiānzijiāxiānzhǎnggāochéngjiǔxiāojīngyáozhùyúnchē

kūnmínghuǒjiéjīngrénshìyínghǎifēngtāohàncházuìféngwángzijìnshēngchuīshàngtáohuā

李汾

李汾

金太原平晋人,字长源。为人跌宕不羁。工诗,雄健有法。举进士不第,一度为史馆书写。后为恒山公武仙行尚书省讲议官,又与仙不合,逃走被追获,被囚绝食死,年不满四十。 ▶ 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
二月春花厌¹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²。渭(wèi)城丝雨劝离杯。
注释:¹厌:满足。引申为眷恋。²“仙源”句: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故事。
欢意似云真薄幸,客鞭摇柳正多才,凤楼人待锦书来。
碧意似云真薄幸,客鞭(biān)摇柳正多才,凤楼¹人待锦书来。
注释:¹凤楼:妇女居处。

huànshā ·èryuèchūnhuāyànluòméi

yàndào sòngdài 

èryuèchūnhuāyànluòméi xiānyuánguītáocuī wèichéngquànbēi 
huānyúnzhēnxìng biānyáoliǔzhèngduōcái fènglóuréndàijǐnshūlái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译文:长江边上的采石矶有李白的坟墓,因为李白的名气大而使人人都知道。
注释:采石矶: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是牛渚山突出长江的部分形成的。地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译文:可是大家都在李白的坟墓上刻自己写的诗,在这里写这种拙劣的诗简直就是在班门弄斧。

tàibái--méizhīhuàn

cǎishíjiāngbiānduībáizhīmínggāoqiān

láiláiwǎngwǎngshǒushībānménqiánnòng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秋晚佳晨重物华¹,高台复帐²³鸣笳(jiā)
译文:我特别看重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风物清嘉,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响动听的琴瑟琵琶。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置酒:安排酒宴。¹物华:自然景物。²复帐:双重的帷帐。³驻:驻留。⁴鸣笳:泛指奏乐。笳,胡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áo)¹任落风前帽²,促饮³争吹酒上花
译文:寻求欢畅任随帽子在风中掉落,彼此劝酒争吹杯里的菊花。
注释:¹邀欢:寻求欢乐。²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³促饮:催人饮酒。⁴酒上花:指菊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溪态¹澄明初雨毕,日痕²清淡不成霞。
译文:雨后溪水的形态多么澄净空明,初晴的淡淡日光不能映成彩霞。
注释:¹溪态:犹溪流。²日痕:日光。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白头太守¹真愚甚,满插茱(zhū)(yú)望辟邪²
译文:我这白头太守真是过份痴愚,指望避邪把茱萸插满了鬓发。
注释:¹白头太守:作者自指。²“满插”句:古俗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佩带茱萸,以祛邪避灾。茱萸,植物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辟,同“避”。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秋之愁;“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乡之思。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颔联承上,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典故。《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古人把此事作为风流美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甚为宋人所激赏。宋祁又反杜诗之意。一用“羞”,一用“住”;一沉郁,一洒脱。显示心境不同,诗境亦不同。“争吹酒上花”,意谓争饮菊花酒。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

  颈联一转,以景语出之,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二句境界开阔,气象恢宏。“明”字与“清”字道出了秋晨的特色。其意境与韩琦“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着黄花晚节香”(《九日水阁》)约略有相似处。宋祁修唐书十余年,晚年“弥为进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他“博学能文章,天资蕴藉,好游宴,以矜持自喜,晚年知成都府,带《唐书》于本任刊修……远近观者,皆知尚书修唐书矣,望之如神仙焉。”(《东轩笔录》)此诗的境界与他积极处世的态度有关。

  尾联笔力所聚,精彩益显,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意谓“九日置酒”非一般登高,而是太守在宴游。一股富贵气从中透出,照应首联。结句“满插”为“愚甚”作了注脚。古人有重九登高插茱萸以压邪的习俗。《续齐谐记》:“费长房令桓景九月九日囊茱英,登高以避祸。”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杜牧有“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之句,乃故作旷达语,强颜欢笑;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亦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而宋祁此句与之异趣,原因在于身世际遇不同。

  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尤其是末联,给全篇平添喜剧气氛,生活情趣极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诗人适逢其会,发为词章,写成了这首充满兴致的作品。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望夷(yí)¹中鹿为马²,秦人半死长城³下。
译文: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注释:¹望夷宫:秦国宫名,秦相赵高在此杀秦二世胡亥。²鹿为马:比喻长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里用来概指秦国政治的黑暗。³长城:这里用来指代秦国繁重的劳役。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避时¹不独商山翁(wēng)²,亦长桃源³种桃者。
译文: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注释:¹避时:逃避乱世。²商山翁:指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人.史称“商山四皓”。³桃源:代指桃花源。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此来种桃经几春¹,采花食实枝为薪(xīn)²
译文: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注释:¹经几春:度过了多少冬春。²薪:柴火。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长父子无君臣。
译文: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渔郎漾(yàng)¹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译文:渔郎荡着船不知远近,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注释:¹漾舟:泛舟。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世上¹那知古长秦,山中²岂料今为晋。
译文: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注释:¹世上:指渔人。²山中:指桃源中人。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闻道长安¹吹战尘²,春风回首一沾巾。
译文: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注释:¹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²吹战尘:指发生战乱。西晋先是长“八王之乱”。随后是外族人侵,终至灭亡。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重华¹一去宁²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注释:¹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²宁:岂。

  头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诗开篇,点明了陶花源的来历。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举两件事:一是指鹿为马胡亥,二是修筑长城害民伤财。说明秦政昏暗朝纲乱,民心尽失,并独创“种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平之意。

  “此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自由平等的社会生活。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果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无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独创“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虽源于陶诗“秋熟靡王税”,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远,虽有血缘亲情,但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人自由平等。

  “渔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渔人与桃源人的交流和叹。渔人荡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为惊叹。“惊相问”“山中岂料今为晋”则出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诸语的缩写。“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知道暴秦无道的具体情况。此句并说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隐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汉、魏、晋多个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沧桑之变。

  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对天下战乱不息、朝代替换的感慨。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醉如痴,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战乱之苦,悲泪泣下而沾巾,感叹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已不复出现了,桃源人只经过一次秦末之乱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换代,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沧桑之变故的残酷现实。真是可叹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厌恶与对和平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

  本篇故事新咏诗,与晋唐朝诗风格调有异,一是重整体脉络而不作具体描绘,二是叙述以议论出,语意出新取胜,虽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则自创新格,以议论为特点,浓缩陶渊明诗意,精炼词句,独造名句,运思谋篇上胜过了前人。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125页
2、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7:第106页

táoyuánxí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wànggōngzhōng鹿wéi qínrénbànchángchéngxià 
shíshāngshānwēng yǒutáoyuánzhòngtáozhě 
láizhòngtáojīngchūn cǎihuāshíshízhīwéixīn 
érsūnshēngchángshì suīyǒujūnchén 
lángyàngzhōuyuǎnjìn huājiānxiāngjiànyīnxiāngwèn 
shìshàngzhīyǒuqín shānzhōngliàojīnwéijìn 
wéndàochángānchuīzhànchén chūnfēnghuíshǒuzhānjīn 
chónghuánìng tiānxiàfēnfēnjīngqín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东飞伯劳¹西飞燕,黄姑²织女时相见。
译文:伯劳东飞燕子西去,黄姑和织女时而相见。
注释:¹伯劳:鸟的一种,属雀形目,伯劳科。除西藏无记录外,遍布全国。²黄姑:牵牛星。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¹照里闾(lǘ)²
译文:住在对门那户人家的女孩子,光彩照人十里八乡都出名。
注释:¹发艳:艳光照人。²闾:乡里。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南窗北牖(yǒu)¹挂明光²,罗帷绮(qǐ)(bó)³脂粉香。
译文:阳光穿过南北的窗户洒入室内,落在女子的帷帐上,屋内飘散着脂粉的芳香。
注释:¹牖:窗户。²明光:阳光。³绮箔:帷幔。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yǎo)(tiǎo)无双颜如玉。
译文:女子今年将要十五六岁,身材窈窕,容颜如玉,洁白美丽,无与伦比。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三春¹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译文:但三春已经过去,日暮时分花朵都已凋零,女儿虽然可爱,但尚没有夫家,这般美丽又有谁爱怜呢?
注释:¹三春: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这首诗前两句是比:“伯劳”,亦称博劳,又名鵙,是一种健壮的益鸟。“黄姑”是河鼓的转音,即牵牛星。以东来西去的鵙与燕,以隔河相对的牵牛与织女,比喻彼此常常相见却不得相亲相近的情景。

  接下来的四句,是作者以诗中男子的立场,即目即事所作的实景描写:"对门居住的是谁家的女儿呀?那张笑脸和乌亮的头发照亮了整个儿闾里。那女儿容光焕发,无论她是站在南窗内还是北牖下,都想象似在那挂一个明亮的小太阳,且连那罗帐和细绫制的绣帘都溢散着脂粉的芳香。那姑娘年仅十五六岁,窈窕无双,面如美玉,堪称绝代佳人。“

  诗的最后两句,是由此引起的兴叹:“哎,如此隔街相望下去,一旦那佳丽三春已暮,花从风落,岂不空留下一片可怜!那时她又将随何人而去?”

  此诗以“实理实心”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少女的恋慕之情。肝胆剖露,不事浮饰。因而后来唱和者甚广:上起萧衍的儿子梁简文帝萧纲,下至唐代李暇,仅《乐府诗集》就以同名同题收列了十首之多。然而论起造诣,却无后来居上之感,大多不及萧衍这首朴实大方。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 - 吕晴飞 1990年.第690页-第691页

dōngfēiláo--xiāoyǎn

dōngfēiláo西fēiyànhuángzhīshíxiāngjiàn

shuíjiāérduìménkāiyányànzhào

nánchuāngběiyǒuguàmíngguāngluówéizhīfěnxiāng

érniánshíliùyǎotiǎoshuāngyán

sānchūnhuācóngfēngkōngliúliánshuít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