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年来一复斋,驯庭鸟雀绝惊猜。雨添窗下砚池满,风揭床头书卷开。
居士年来一复斋,驯庭鸟雀绝惊猜。雨添窗下砚池满,风揭床头书卷开。
身似卧轮无伎俩,心如明镜不尘埃。纷纷宠辱人间世,付与浮云任去来。
身似卧轮无伎俩,心如明镜不尘埃。纷纷宠辱人间世,付与浮云任去来。

zhāi--shǐ

shìniánláizhāixúntíngniǎoquèjuéjīngcāitiānchuāngxiàyànchímǎnfēngjiēchuángtóushūjuǎnkāi

shēnshìlúnliǎxīnmíngjìngchénāifēnfēnchǒngrénjiānshìyúnrènlái

史肃

史肃

史肃(约公元1195年前后在世)金代诗人。字舜元,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侨居北京路大定府合众县(今辽宁省凌源县西北)。 ▶ 3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大江¹歌罢掉头东,邃(suì)²群科³济世穷
译文: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注释:¹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²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³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⁴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面壁¹十年图破壁²,难酬(chóu)³(dǎo)亦英雄。
译文: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注释:¹面壁:面对墙壁坐着。²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³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⁴蹈海:投海。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周恩来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中国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恩来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周恩来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留学潮中的中国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中国的愿望。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周恩来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破壁”之说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周恩来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周恩来此诗的背景。

 ·jiāngdiàotóudōng

zhōuēnlái jìnxiàndài 

jiāngdiàotóudōng suìqúnshìqióng 
miànshínián nánchóudǎohǎiyīngxióng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fàn)¹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一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²。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译文: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注释:¹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²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云中锡¹,溪头钓,涧(jiàn)边琴。此生著几两屐(jī)²,谁识卧游³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译文: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注释:¹锡:即锡飞,僧人行走。²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³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⁴准拟:打算、希望。⁵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⁶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⁷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shuǐdiàotóu··西shānqiūshuǎng--lánxìng

kōngshānfànbeijìngshuǐyuèyǐngchényōuránjìngrénwàidōuchénqīnsuìwǎncéngyóuchùyóubàn竿gānxiézhàojièshūlínjuédǐngmáoānlǎozhèngyín

yúnzhōngtóudiàojiànbiānqínshēngzheliǎngshuíshíyóuxīnzhǔnchéngfēngguīcuòxiànghuáiānhuíshǒutóuzānqīngxiéyuēdànxiànghuàxún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
银地¹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duò)莓苔²
译文:月光铺满地面,纤洁无尘,院中金黄的菊花在月色中盛开;树上熟透的紫梨、红枣早被风吹落,坠落在长着青苔的石板地。
注释:¹银地:指月光铺满的地面,月色如银,故曰银地。²莓苔:青苔。
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一泓(hóng)¹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译文:一片秋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今夜友人到底来不来?
注释:¹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湘帘¹卷处,甚离披²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yōng)³,掩映绣住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guǒ)、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注释:¹湘帘: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²离披:摇动、晃动貌。³春慵:以春天的到来而生懒散意绪。⁴绣住金缕:绣住,装饰华丽的住。多指女子的睡住。金缕,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或谓金丝所织之物。此处指绣住上装饰得极其华美。⁵芳心:花心。亦喻女子之情怀。⁶空阶:空寂的台阶。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xié)¹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qióng)双杵²。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³、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注释:¹缬被: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²乱蛩双杵: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蛩,蟋蟀之别称。³玉人:美貌之女子。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此篇咏的是芭蕉,而寓托的却是怀人之意。词之上片侧重写芭蕉的形貌。先描绘帘外摇动的翠影遮檐,又转写其掩映帘内之人和物,而后再写芭蕉之“芳心”裹泪,暗喻人心之愁聚,最后以空阶夜雨,梦回无眠烘衬愁情。下片侧重写怀人之思。过片承上片结处而来,写雨打芭蕉,声声铸怨,接以蚤鸣杆捣之声,更托出离愁别恨,再以梧叶落尽,芭蕉依旧,落到借叶题诗,以寄相思,抒离愁之旨。全篇曲折迭宕,婉约细密。

shūyǐng··jiāo--lánxìng

xiāngliánjuǎnchùshéncuìyǐngràoyánzhēzhùxiǎochuīqúnchángbànchūnyōngyǎnyìngxiùchuángjīnfāngxīnshùhúnnánzhǎnqīnglèiguǒniánchóugèngshēntīngkōngjiēmènghuí

zhèngshìqiūláipiānshēngshēngdiǎndiǎnzhùrénnánxiébèichūhán宿jiǔquánxǐngjiǎosuìluànqióngshuāngchǔ西fēngluòjǐntíngháishèng绿yīnxiǎngrénzhéláicéngxiěduàncháng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jiǎo)¹白驹(jū),食我场²苗。絷(zhí)³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
注释:¹皎皎:毛色洁白貌。²场:菜园。³絷:用绳子绊住马足。⁴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⁵永:长。此处用如动词,延长。⁶今朝:今天。⁷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⁸于焉:在这里。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huò)¹。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注释:¹藿:豆叶。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贲(bì)¹来思²。尔³公尔侯,逸豫无期?慎(shèn)尔优游,勉尔遁(dùn)¹⁰思。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
注释:¹贲然:文饰,装饰得很好。²思:语助词。³尔:你,即“伊人”。⁴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⁵逸豫:安乐。⁶无期:没有终期。⁷慎:慎重。⁸优游:悠闲自得。⁹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¹⁰遁:避世。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¹。生刍(chú)²一束,其人³如玉。毋(wú)金玉尔音,而有遐(xiá)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¹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²生刍:喂牲畜的青草。³其人:亦即“伊人”。⁴如玉:品德美好如玉。⁵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⁶遐心:疏远之心。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5-377

bái

míng xiānqín 

jiǎojiǎobái shíchángmiáo zhízhīwéizhī yǒngjīnzhāo suǒwèirén yānxiāoyáo 
jiǎojiǎobái shíchánghuò zhízhīwéizhī yǒngjīn suǒwèirén yānjiā 
jiǎojiǎobái ránlái ěrgōngěrhóu  shèněryōuyóu miǎněrdùn 
jiǎojiǎobái zàikōng shēngchúshù rén jīněryīn éryǒuxiá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