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情方惨,暄寒气尚胶。谷风连远阵,原树郁春梢。
羁旅情方惨,暄寒气尚胶。谷风连远阵,原树郁春梢。
要路嗟何及,浮名久已抛。百年粗饭在,真欲事诛茅。
要路嗟何及,浮名久已抛。百年粗饭在,真欲事诛茅。

--zhōuáng

qíngfāngcǎnxuānhánshàngjiāofēngliányuǎnzhènyuánshùchūnshāo

yàojiēmíngjiǔpāobǎiniánfànzàizhēnshìzhūmáo

周昂

周昂

(?—1211)真定人,字德卿。年二十四进士擢第。调南和主簿。有异政。拜监察御史。以诗得罪,废谪十余年。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召为三司官。大安三年,权行六部员外郎,从完颜承裕军御蒙古。易州陷落时死难。 ▶ 1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bìn)云松,红玉¹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yōng)未整,晕入轻潮²,刚爱微风醒。
注释:¹红玉:红色宝石,比喻女子红润之肌肤。²晕入句:意谓微微泛起红润的肤色。
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露华¹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luán)²。罗袜³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注释:¹露华:清冷的月光。²青莺镜:《鸳鸟诗序》云即镜子。³罗袜:此为描绘女子沐浴的情景。⁴凌波:比喻女子步履轻盈,行于水上。此处谓拨动所沐浴之水。

  鬓云松令,原名苏幕遮, 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范仲淹有一首著名的《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后周邦彦《苏幕遮》词中有“鬓云松,眉叶聚。一阕离歌,不为行人驻”之句而得名鬓云松令。纳兰性德写过两首鬓云松令, 本篇咏浴是其一。

  美人出浴是现代影视作品、西方美术中的常见题材。然而在我国的浩瀚的诗歌中却不多见,词里面有以此来形容花的,如李清照的“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却极少有直接以此作为主题的来吟咏的,仅见过有五代阎选的《谒金门·美人浴》,清代 徐石麒的《南乡子 美人浴》和纳兰的此篇。

  本词的上半阙写美人入浴。

  “鬓云松,红玉莹” 写入浴前美人散开的乌发和晶莹的肌肤。以玉石喻女子之肌肤,如东坡《诉衷情·琵琶女》词“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 写时令,暮春梨花季节,新月初升时分,同时暗写月下女子洁白的浴衣或身躯。”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写她慵懒的泡在水中,半晌没有动静,腾腾的热气烘得她泛起了红晕。或许头也有点晕了,刚好一阵微风吹来,吹醒了她,好舒服啊!

  词的下半阙写美人出浴。

  “露华清,人语静”。夜幕降临,起露了,外面安静下来。美人出浴了,身上带着的水滴就像那晶莹的露珠。外面突然的安静,反而让她有点担心会不会有人偷窥刚出浴的她。”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殊不知,移镜这个小动作,还有她的轻盈的步履都被郎看在眼里呢!不光看在眼里,而且为她担心,只穿了单衣的她能不能耐得住这星星出来之前的夜寒呢。“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罗袜凌波典出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像走在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

bìnyúnsōnglìng··yǒng--lánxìng

bìnyúnsōnghóngyíngzǎoyuèduōqíngsòngguòhuāyǐngbànxiǎngxiéchāiyōngwèizhěngyūnqīngcháogāngàiwēifēngxǐng

huáqīngrénjìngbèilángkuīquèqīngluánjìngluólíngdìngxiǎoshàndānnàixīngqiánlěng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jīn)袖知¹。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²,何处飞来白鹭(lù)立移时³
译文: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泛起了涟漪。轻风拂来,吹动了衣袖。夏天的树长满了浓密的叶子,树荫中响起黄鹂婉转的啼叫声。一只白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独立池塘,已经很久很久。
注释:¹“疏雨”二句:杜牧《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²“阴阴”句: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³“何处”句: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词:“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易醉扶头酒¹,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²,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³
译文:喝扶头酒很容易让人醉,可下棋时却难逢对手。这长长的白日,用来睡觉是最合适的了。我睡醒后,一个人在芭蕉叶子上百无聊赖地写着诗。
注释:¹扶头酒:一种使人易醉的烈酒。谓饮此酒后,头亦须扶。姚合《答友人招游》诗:“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²“日长”句: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诗“日长惟有睡相宜。”³“睡起”句: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坐题诗。”

  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南歌子》便是一例。

  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见 ”、知,觉的意思,可与第二句的“知”字互证。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这景致并无多少新奇,到是“见”“知”二字颇见功力。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便是主人公观物,这里用笔也曲回婉转,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其实贺铸这两句原有所本,语出杜牧《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接下去两句化用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诗句和诗意。王诗云:“漠漠水田飞白阴,阴阴夏木啭黄鹂。”宽阔的水田里白阴飞翔,繁茂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啼鸣,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自由而宁静的。王维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抒写了自己超脱尘世的恬淡自然的心境。贺铸直用了“阴阴夏木啭黄鹂”一句,又化用了“漠漠 水田飞白阴”一语。不过仔细品味,这白阴之句,贺词与王诗所透露出来的心绪还是有所不同的。王诗是一种带有佛家气息的宁静;而贺词云“何处飞来白阴,立移时。”似乎在说,什么地方飞来的白阴哟,怎么刚呆了一会儿就走了。这 “何”字,这“移时”,似乎透露着主人公的一种心境,他似乎在埋怨什么,在追寻什么,在挽留什么……。字里行间飘溢出的是一种孤寂和 无奈。而且这上片结句不仅写景,在结构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上下片之间暗脉相接。

  下片进入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扶头酒”,即易醉之酒。唐代姚合《答友人招游》诗云:“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贺铸的“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化用其意写自己饮酒下棋的生活。喝酒易醉;下棋,对手难逢,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于是便有结句“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睡起之后,只管在芭蕉叶上自题诗,自取其乐。这之中透露着的是一种自我嘲解,自我调侃。其实这两句词也有所本。欧阳修《蕲簟》有句云:“自然唯与睡相宜。”方干《送郑台处士归绛岩》有句云:“曾书蕉叶寄新题。”下片内容并不复杂,无非是饮酒、下棋、睡觉、题诗等文人的生活琐事,可是借助于“易解”、“难逢”、“偏”、“相宜”、“自题诗”等字眼,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孤寂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不平。

  贺铸是以善于点化前人诗句而著称的,而此篇句句点化,且又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实在是难能可贵。

nánzi··shūchítángjiàn--zhù

shūchítángjiànwēifēngjīnxiùzhīyīnyīnxiàzhuànhuángchùfēiláibáishí

zuìtóujiǔnánféngshǒuzhǎngpiānshuìxiāngshuìjiāoshàngshī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¹。黄童²白叟³聚睢(huī)(xū)
译文: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注释:¹乌:乌鸦。²黄童:黄发儿童。³白叟:白发老人⁴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¹逢人虽未惯,猿猱(náo)²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译文: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¹麋鹿:鹿类的一种。²猿猱:猿类的一种。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徐房明.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试论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吉安师专学报,1994,3

huànshā ·zhàoshēnhóngnuǎnjiàn

shì sòngdài 

ménshítánxiè dàoshàngzuòshǒu tánzàichéngdōngèrshí chángshuǐzēngjiǎnqīngzhuóxiāngyìng

zhāoshēnhóngnuǎnjiàn lián绿ànwǎncáng huángtóngbáisǒusuī 
鹿féngrénsuīwèiguàn yuánnáowén guījiāshuōcǎisāng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¹,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²。秋渐老³、蛩(qióng)正苦,夜将阑(lán)、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nèn)孤眠却。
译文:夜晚窗外的雨声滴在空空的台阶上,孤独地宿在旅舍里突然惊醒,心中情绪凄清萧索。这一种闲愁,想来用图画难以描摹。秋天渐深,蟋蟀声听起来叫得很苦,夜晚将尽,灯花不久就落了。最无聊的时刻,总是让良宵在孤眠的寂寞中过去。
注释:尾犯:词牌名。又名“碧芙蓉”。双调,以九十四字为较常见,仄韵。¹梦回:从梦中醒来。²丹青难貌:难以用图画描绘。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因此丹青成为绘画的代称。貌,描绘。³秋渐老:渐渐秋深的意思。⁴蛩声:蟋蟀的鸣叫声。⁵阑:尽,残。⁶无端:无聊,没有情绪。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佳人¹应怪我,别后寡(guǎ)信轻诺²。记得当初,翦(jiǎn)香云³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zhuó)。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译文:远处的佳人应该会怪我,离别后不遵守诺言。记得当初,她翦剪下一绺头发作为别后重聚的约定,看来此越难以兑现了。什么时候才能够在幽闺深处,填写新词,共饮美酒。如果能再次同欢笑,我肯拿金玉珍珠来换取这样的机会。
注释:¹佳人:美女。²寡信轻诺:随便许诺,很少讲信用。随便用语言欺骗的意思。³翦香云:剪下一绺头发。古代女子与情人相别,因情无所托,即剪发以赠。翦,同“剪”。香云,指女子的头发。⁴甚时向:什么时候。向,语助词。⁵幽闺:深闺。多指女子的卧室。⁶按新词:创作新词。填词须倚声按律,故称。⁷流霞:酒仙名。⁸博:换取。

  这首词写词人独居异乡孤宿,耿耿难眠,思念天涯一方的佳人,流露出深深的悲苦与无奈。上下片各表一境。

  词一起笔,作者便以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意象渲染气氛:“夜雨”透着寒凉,“空阶”透着冷落,“孤馆”透着寂寞,寂寞孤馆“梦回”之际,雨打“空阶”,最使人凄凉难耐。故以“情绪萧索”四字收煞,人物的孤寂与环境的凄冷融在一处,全词也笼罩在这伤感的氛围中。羁旅漂泊之时,以夜雨沥沥领起,刹那间情绪萧索,于孤独寂寞中,无限相思与懊恼一齐向词人袭来,情难自禁。而一个“滴”字,如泪坠一般,更是写出了词人对雨意的敏感以及内心深处无可倾诉的苦楚。“闲愁”本无形,词人强自挣扎,试图将之描述出来,无奈这“闲愁”太深重了,他只好发出这样的感喟:“想丹青难貌。”接下来是一个工整的对句:“萧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写深萧时节蟋蟀悲鸣,又收回来,将视点落在室内很快落下的灯花上,自然引出下文,直抒抱影孤眠,辜负良宵的无聊。然后引出下片对佳人的思念。

  下片“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是词人设想对方别后的情景,更是对自己的深深自责,但这自责中透着太多的无奈与悲哀。也正是如此,他对与佳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是那样留恋,又是那样向往。昔日“翦香云为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再相偎相伴,填新词,酌美酒的愿望不知什么时候能实现。词人虽表示愿意用“金玉珠珍”换取再次“同欢笑”,但这种表白同样透着无力,透着悲哀,透着无奈。

  柳永不仅是词作大家,且是一位绘画大师。而眼前这位手执丹青竹毫曾绘制了无数经典难忘的自然萧景的绘画大师,面对“情绪萧索”“一片闲愁”却“丹青难貌”了。这充分表现了羁旅在外、孤馆回梦的词人离情之深、离愁之浓。

  凡词都离不开意象。古人称“意象”为“兴象”,即诗词中的意境,是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亦即表现作者情趣的形象。词中“灯花”的意象用的自然巧妙。古时俗以灯花为吉兆,如杜甫《独酌成诗》:“灯花和太喜?酒绿正相亲。”王实甫《西厢记》:“昨夜灯花报,今朝喜鹊噪?”《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喜,灯花碰头结双蕊。”萧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蛩声正苦”,词人正“情绪萧索”“一片闲愁”,而此时“夜将阑、灯花旋落”,本已情绪衰颓的词人,哪堪夜深人静之时,却又目睹唯有象征“吉祥”的灯花余烬凋落,这不能不叫词人深深感叹:“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这“灯花”将词人“丹青难貌”的“闲愁”承上启下地推向高潮,以致“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珍珠博”,才会有词人“肯用金玉珍珠来换取和佳人的再次欢笑”的迫切豪情。

  词人所谓“难画”的“闲愁”就这样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闲愁”融进了词人太多的人生况味,很苦涩,很沉重。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顾之京.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华书局,2005:12-14
2、 佘红云.柳永词雨意象审美意蕴探析[J]. 芒种. 2015.(08)

wěifàn··kōngjiē--liǔyǒng

kōngjiēguǎnmènghuíqíngxiāosuǒpiànxiánchóuxiǎngdānqīngnánmàoqiūjiànlǎoqióngshēngzhèngjiānglándēnghuāxuánluòzuìduānchùzǒngliángxiāozhǐnènmiánquè

jiārényīngguàibiéhòuguǎxìnqīngnuòdāngchūjiǎnxiāngyúnwèiyuēshénshíxiàngyōuguīshēnchùànxīnliúxiágòngzhuózàitónghuānxiàokěnjīnzhūzhēn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¹,悠悠²我心。纵我不往,子宁(nìng)³不嗣(sì)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注释:¹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衣服的交领。²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³宁:岂,难道。⁴嗣音:保持音信。嗣:接续,继续。另有说法:嗣作诒(yí),给,赠,寄送的意思。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子佩¹,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注释:¹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tāo)兮达(tà)¹,在城阙(què)²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
注释:¹挑兮达兮:独自徘徊的样子。挑,也作“佻”。²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8-179
2、 王卉.《郑风·子衿》中的女性爱情意识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08.

jī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qīngqīngjīn yōuyōuxīn zòngwǎng nìngyīn 
qīngqīngpèi yōuyōu zòngwǎng nìnglái 
tāo zàichéngquè jiàn sānyu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