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帐初鸣鼓,金鞍半偃弓。伤心看寒水,对面隔华风。
玉帐初鸣鼓,金鞍半偃弓。伤心看寒水,对面隔华风。
山去何时断,云来本自通。不须惊异域,曾在版图中。
山去何时断,云来本自通。不须惊异域,曾在版图中。

cuìpíngkǒushǒusān--zhōuáng

zhàngchūmíngjīnānbànyǎngōngshāngxīnkànhánshuǐduìmiànhuáfēng

shānshíduànyúnláiběntōngjīngcéngzàibǎnzhōng

周昂

周昂

(?—1211)真定人,字德卿。年二十四进士擢第。调南和主簿。有异政。拜监察御史。以诗得罪,废谪十余年。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召为三司官。大安三年,权行六部员外郎,从完颜承裕军御蒙古。易州陷落时死难。 ▶ 1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¹
译文:荆州不是我的家乡,却长久无奈地在这里滞留?
注释:¹滞淫:长久停留。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方舟泝(sù)大江¹,日暮愁我心。
译文:极目望去,大船在江心正溯流而上,天色渐晚更勾起我思乡的情愁。
注释:¹方舟泝大江:方舟,方形的小船。泝,通“溯”:逆流而上。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山冈有余映,岩阿(ē)¹增重阴²
译文:山坡上映着太阳的余晖,沟岩下的阴影显得更加灰暗。
注释:¹岩阿:到处都是岩石的山阿。阿,山丘。²增重阴:更黑暗。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译文: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译文:大江上涌动的浪花轰然作响,猿猴在临岸的山林长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迅风拂裳袂(mèi)¹,白露沾衣襟。
译文:迅猛的江风掀起我的下衣和衣袖,秋天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¹裳袂:下衣裙和上衣袖子。袂,袖子。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独夜不能寐,摄¹衣起抚琴。
译文:夜深了我孤独难眠,便又披衣起床拿起了桐琴。
注释:¹摄:整理。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丝桐¹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译文:桐琴象理解我的心思一样,为我发出悲凉的乡音。
注释:¹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拣丝为弦,故称。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jī)¹无终极,忧思壮²难任³
译文:在外寄人篱下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心中充满了难以排遣的忧愁。
注释:¹羁旅:被羁绊而旅居在外,引申为长久寄居他乡。²壮:盛,指忧思深重。³难任:难以承受。

  “荆蛮”四句写诗人久客荆州的苦闷和日暮乘船泛江时所引起的思乡之情。起句自问,喷射出强烈的感情,直抒久留荆州的怨愤。为销愁乘船泛江散心,不想销愁愁更愁。江上日落余辉,并船逆流而上,引起诗人思乡怀归的无限忧愁。“愁”字虚笼全篇,诗篇始终处于这悲愁的氛围之中。

  “山冈”以下八句写日暮时的自然景色,抒发诗人思归的凄苦之情。诗人摄下了落日西沉时大自然姿态的倏忽变化:山脊之上犹存夕阳余辉,山谷本来就很阴暗,天将晚则更显得阴暗幽深。起两句写了山色秀拔,给人以清新之感;又因日将西落,山谷愈暗,造成了一种凄清气氛。“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这两句取《楚辞·哀郢》“鸟飞还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之意。日暮时刻,狐狸归穴,鸟下窠巢。狐狸和飞鸟尚且思归自己的穴巢,何况于人。“流波激情响,猴猿临岸吟。”湍急的江流声浪激越,山上的猴猿在岸边凄厉嘶叫,气氛越发凄凉。“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迅疾的江风吹动着衣袖,阴凉的露水沾湿衣裳。诗句点明秋季。秋风萧瑟迅猛,白露阴寒湿衣,气氛更为阴冷。以上八句诗人用寒秋日暮、荒江的寂寞、凄凉的景色,来映衬自己内心思乡念归的悲凄。情动于中而发于景,景见真情而感人。对仗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烈,读来十分流畅。这样的例子古诗里固然少见,在建安诗里也是极少的。它已经突破了汉诗古朴浑厚的风格,下开两晋南朝风气了。

  “独夜”以下六句,由写景转入集中抒情,写诗人夜不能眠忧思难忍的情状。“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羁旅之客难以返归,愁思不绝,夜不能眠。由“不能寐”而“摄衣起抚琴”,暗示着一种烦忧的过程。接下两句,诗人以拟人手法赋物以人的情感,借以衬托、强化思归感伤之情。琴也通晓人的心情,为诗人的不幸而哀鸣。这“悲音”体现了诗人无处寄托又无从宣泄的哀愁。通过物之情表现人之情,这是传统诗歌中常用而又精巧的描写手法。最后两句悲愤低沉,哀怨不绝。寄居他乡永无尽头,沉重忧伤难以承担。这悲愤的结句同扣篇首诗句,哀怨之情直露,毫不掩饰愁思深重的离人形象,令人黯然神伤。

  王粲久留荆州,不得舒展大志,此时此地,他忧多、愁多、愤懑多。这首诗抒发了他的沉痛之情,也是诗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个人抱负无从施展的忧愤心情的流泻。诗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增添了抒写思归之情的浓郁效果。

āishīsānshǒu ·èr

wángcàn liǎnghàn 

jīngmánfēixiāng wèijiǔzhìyín 
fāngzhōujiāng chóuxīn 
shāngāngyǒuyìng yánēzēngchóngyīn 
chíxué fēiniǎoxiánglín 
liúqīngxiǎng hóuyuánlínànyín 
xùnfēngchángmèi báizhānjīn 
néngmèi shèqín 
tónggǎnrénqíng wèibēiyīn 
zhōng yōuzhuàngnánrèn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本诗是在洛阳送奚三回扬州的诗。主题、结构,和送辛大的诗《都下送辛大之鄂》完全一样。

  前四句说扬州是茫茫无涯的水乡,乘船回去都要依仗顺风。我羡慕你从此路回去,不久就可以见到家乡。“朝夕”即“旦夕”,亦即不久”。

  下四句说自己也离家已久,恨不能同你一起回南。将来如果你有书信来,我们也许可以在江上会晤。这意思是说:那时我也可能回家了。

luòxiàsòngsānháiyángzhōu--mènghàorán

shuǐguóbiānzhōuxínggòng使shǐfēng

xiànjūncóngcháojiànxiāngzhōng

jiājiǔnánguīhèntóng

yīnshūruòyǒuwènjiāngshànghuìxiāngféng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后稷(jì)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¹西。
译文:后稷所葬之地,四周山水环绕。它位于氐人国的西面。
注释:¹氐国:即氐人国,传说中的国名,人面鱼身,传说是炎帝后裔。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山海经》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shū)、膏稻、膏黍(shǔ)、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¹。鸾鸟自歌,凤鸟自儛(wǔ)²,灵焉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译文:在西南方黑水流经的地方,有一处叫都广野,后稷就埋葬在这里。这一带有味美如膏的豆类、稻、黍和稷,各种谷物在这里自然生长,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可以播种。在这里,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跳舞,灵寿木开花结果,各种草木聚集生长。这里还有各种野兽成群相处。这里生长的草无论冬夏都不会死。
注释:¹播琴:播种。²儛:同“舞”,舞蹈。
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淮南子》
后稷垅(lǒng)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
译文:后稷的坟墓在建木西边,后稷死后苏醒,只有半条鱼在坟墓里。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暗中¹人事忽推迁²,坐³守寒灰望复燃
译文:不知不觉中人间的情事已骤然移迁,我徒然地守候着冷却的灰烬,只盼它能够再次烧燃。
注释:甲午:指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也就是蒙古太宗窝阔台六年。除夜: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的晚上。¹暗中:等于说不知不觉中。²推迁:发展变化。³坐:徒然地,白白地。⁴寒灰望复燃:这里意为盼望金国东山再起,恢复旧业。典自《史记·韩长孺传》,载:汉大臣韩安国被捕入狱:“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已恨太官馀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已恨太官¹(yú)曲饼²,争教³汉水入胶船
译文:已痛惜今日的蔡州,太仓中只剩了充饥的曲饼,怎忍让当年的汉水,再一次淹没了天子的胶船?
注释:¹太官:官名,掌管皇帝的饮食。²馀曲饼:只剩下曲饼,意思是金哀宗在蔡州已经绝粮。曲饼,酿酒用的酒曲饼。据《晋书·愍帝纪》记载说,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前赵刘曜率兵包围长安。城中绝粮,太仓(京城中储粮的仓库)中仅剩下几十块曲饼,晋愍帝只能以曲饼研碎熬成的粥充饥。³争教:怎叫,怎让。汉水入胶船:这里是借指金哀宗国亡身殒。周昭王晚年南攻楚国,至汉水时,当地人民故意让他乘坐一只用胶粘的船,行至中流,胶溶船散,昭王溺水而死。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神功圣德¹三千牍(dú)²,大定³明昌五十年
译文:金朝开国皇帝的神一般的功绩和圣人般的德行,鼎盛的大定、明昌五十华年,怎不让人留恋?
注释:¹神功圣德:指金朝开国皇帝的神一般的功绩和圣人般的德行。²三千牍:意思是臣下奏事极多,政务繁忙。三千,极言其多。牍,奏牍,臣子上奏皇帝的公文。³大定: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1161—1189)共二十九年。⁴明昌:金章宗完颜璟的第一个年号(1190— 1195)。章宗在位十九年,先后用过三个年号,依次为明昌、承安、泰和。⁵五十年:世宗章宗在位共四十八年,这里说五十年,是举的整数。这一时期,是金朝的鼎盛时期,史称世宗为“小尧舜”。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甲子两周¹今日尽,空将衰泪²洒吴天³
译文:一百二十年的大好江山如今气数已尽,我空自将纵横的老泪洒向那愁惨的南天。
注释:¹甲子两周:一百二十年。古人用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统称甲子。自甲子至癸亥为一周,为六十年,两周即一百二十年。诗中指金国的立国时间,自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恰好是一百二十年。²衰泪:老泪,老年之泪。³吴天:这里是泛指南方的天空。金哀宗身死的蔡州,是金国最南的地方。

  该诗是一首对金国灭亡的挽歌,全诗正视金朝灭亡是不会死灰复燃,再回顾开国皇帝们的神功圣德,大定、明昌两朝的太平盛世,如今走到尽头。倾吐了亡国忠臣的绝望与无可奈何的哀伤,真切动人。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国亡君死的消息时的绝望与哀痛。天旋地转,世事推迁,金国灭亡了。起句破空而来,表现了金国灭亡消息传来的突然和诗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猝然无措,震惊不已。对于金国的灭亡,诗人虽然早有预感,但是他又不甘心也不忍心承认这个事实。虽然“沧海忽惊龙穴露”,但是诗人“广寒犹想凤笙归”(《出都二首》)。而现在“灰土已寒宁复燃”(《过蜀鹿城与赵尚宾谈山阳旧事》)。希望成灰,徒唤奈何,这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金国灭亡的绝望与悲恸。

  “已恨太官馀曲饼,争望汉水入胶船。”颔联紧承上联,借用典故,抒写了诗人对金国灭亡的无限憾恨,对金哀宗的沉痛悲悼。诗人用此典,上句说金哀宗在围城中粮尽食绝,下句写金哀宗国亡身殒。已痛惜蔡州城的太仓中只剩下几张为国君充饥的曲饼,怎忍心再让汉水淹没了天子的胶船,“已恨”,写出了诗人对金哀宗当时困境的无限憾恨,“争望”则是痛上加痛,进一步写出了对金哀宗之死的痛苦悲伤。此联连用两典,极为工巧,犹如己出。一写金哀宗蔡州粮绝,一写金哀宗自缢身死,这都是当时的实际事件,是实事;诗人以“太官曲饼”“汉水胶船”两典来表现这两件事,切人(亡国之君),切事(粮绝、国亡),使实事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二是浑化无痕。诗用“已恨”“争望”这两个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词,连接两个典故,使得典事之问衔接紧密,自然、明快,不着痕迹。三是含蕴深厚。两个典故,典中有情,把诗人对金国的灭亡,金哀宗的身死的无限恨憾、悲悼,表现得情思绵远,凝炼蕴藉,较之明出直抒,具有一种含蓄深沉的震撼力、感染力。四是典意反用。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严有翼《艺苑雌黄》)前者如“太官曲饼”,后者如“汉水胶船”。“汉水胶船”,本意表现周昭王失德,人民憎恶,有意陷其于死地,诗人此处反其意而用之,对金哀宗的死表现了十分的遗憾。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颈联宕开一笔,回忆金朝全盛时期的景况。大金开国之初,君王圣德神功,臣下效忠用命,奏牍连连,政务繁忙,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大定、明昌两朝五十年,君为尧舜,“群臣守职,家给人足,仓库有余”(《金史·世宗纪赞》),国势鼎盛。“神功圣德”,夸赞极致;“大定明昌”,如数家珍。从此可以看出诗人对金国的昌盛时期的怀念、留恋、神往。但是,“三千牍”,国亡君丧,牍奏何人;“五十年”,匆匆一瞬,华年不再。当此国亡君死之际,回忆当年昌盛,诗人胸中涌动的除了怀念留恋之外,更多的是遗憾痛苦的心潮。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尾联,思绪顿束,回归眼前,总括全诗,表达诗人极度的哀痛绝望。不忍言“尽”,而“今日”确已“尽”,起死无术,回天乏力,“无可奈何花落去”,只有“空将”悲痛之泪洒向苍天了。诗人悲到极点,痛到极度,全诗哀伤苦痛的感情达到了顶巅。

  该诗表达了极度哀伤的情感,是典型的亡国之音。诗人把亡国的悲哀,丧君的伤痛,表现得开合跌宕,波推浪涌。开篇,突兀而起,国亡君死,复兴无望,痛在天塌地陷,如雷击顶;颔联稍作舒缓,细叙金哀宗粮绝之苦,覆舟之悲,痛在如泣如诉间的痛定思痛,痛彻心骨;颈联于神驰思扬间,回忆金朝的全盛时期。而把“神功圣德”“五十年”的繁盛放在这亡国之音中,今昔殊异,盛亡相对,人事已非,诗人之痛则在鲜明的对比中,更显得感慨深沉。尾联诗人之痛则更加深沉,不见呼天抢地,但蕴蓄心中的沉痛则如波之峰巅,浪之涌端,无以复加。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73-176页
侯非侯,王非王,千骑万骑走北邙。
(hóu)¹非侯,王²非王,千乘万骑(qí)归北邙³
译文:侯不像侯,王不像王,路上逃窜狼狈相;千乘万骑来寻找,发现二人在北芒。
注释:¹侯:指汉少帝刘辩,曾被封史侯。²王:指陈留王刘协。³北芒:又作北邙,即邙山,在河南省洛阳北面。

  汉灵帝刘宏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十分厉害。中平六年(189年)八月,灵帝新死不久,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等人密谋杀宦官夺权,不料何进反为宦官张让、段珪等所杀,虎贲中郎将、袁绍的弟弟袁术带兵烧东、西宫。张让、段珪等人在混乱中挟持17岁的小皇帝少帝和7岁的陈留王(即后来的汉献帝)先逃往北宫德阳殿,在袁绍等人的进攻下,又逃往小平津(在今巩县西北)的北邙山。尚书卢植、前将军董卓等人得知后,先后率领人马赶到北邙山前迎驾。张、段等人有的被杀,有的投水而死,两个小皇帝则狼狈夜逃,先躲到一架农民的车上,天亮时被发现接入宫中。没几天,只当了五个月皇帝的刘辩就被董卓废为弘农王,而让刘协当了皇帝,实际上董卓操纵了军政大权。

  这首童谣就是这样一次宫廷政变的反映。它以简短的词句,描写了当时小皇帝的狼狈情景以及君臣上下混乱不堪的局面。在这里,至高无上的皇帝,不过是权臣们追逐的一种猎物而已,他们出动千乘万骑,不过是为了把这个猎物抓到手,以实现自己的野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首童谣。

língjīngtóngyáo

míng wèijìn 

hóufēihóu wángfēiwáng qiānwànzǒuběim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