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
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
千篇未暇偿诗债,一饭聊从结净缘。欲问安心心巳了,手书谁识是生前。
千篇未暇偿诗债,一饭聊从结净缘。欲问安心心巳了,手书谁识是生前。

xiāngshān--zhōuáng

shānlíncháoshìliǎngmángránhónghuánghuāchuānshuǐchènrényǒuyuēzhǎngsōngyuèshìzhīnián

qiānpiānwèixiáchángshīzhàifànliáocóngjiéjìngyuánwènānxīnxīnleshǒushūshuíshíshìshēngqián

周昂

周昂

(?—1211)真定人,字德卿。年二十四进士擢第。调南和主簿。有异政。拜监察御史。以诗得罪,废谪十余年。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召为三司官。大安三年,权行六部员外郎,从完颜承裕军御蒙古。易州陷落时死难。 ▶ 1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者边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译文:这边走那边走,终日宴游寻花问柳。那边走这边走,时时歌舞贪饮金杯酒。
注释:¹者边:这边。

  王衍是五代十国时前蜀的亡国君主。他不问朝政,生活荒淫无度。这首醉妆词就是他生活的写照。词调是王衍所自创。《花草粹编》卷一引《北梦琐言》说:“蜀主衍,尝裹小巾,其尖如锥。宫妓多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衍作《醉妆词》。”

  词极写恣意游宴的乐趣。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这首词开头几句是说,这边走那边走,终日宴游寻花问柳。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后几句是说,那边走这边走,时时歌舞贪饮金杯酒。

  为了透彻而极致的写出宴游的乐趣,作者采用民歌中常常运用的重沓交错的手法,从而构成回环往复的形式,创造了一个处处花柳,触目芳菲的环境,表现了流连赏玩,耽于淫乐的情景。

  “者(即这)边走,那边走”,这是略呈变化的重叠复沓。而“那边走,者边走”,则不仅本身重叠复沓,而且和前者又形成参差交错的特点。再加之它们稍被间开,而全词又是不分片的小令,一气直下,所以词既顿挫有致,又特别显得珠圆流走,音节上十分谐婉。“只是寻花柳”和“莫厌金杯酒”,因为被复沓句隔开,造成一种偏宕之致。它们前后的出现,表达了赏景和酣饮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而“只是”、“莫厌”二词,则又将人流连于良辰美景,沉溺于赏心乐事的一种极端的追求欲望表现了出来,这种沉浸于醉生梦死的颓废情绪是很强烈的。

zuìzhuāng--yǎn

zhěbiānzǒubiānzǒuzhǐshìxúnhuāliǔ

biānzǒuzhěbiānzǒuyànjīnbēijiǔ

藻国凄迷,麹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藻国凄迷,麹¹²澄映³,怨入粉烟蓝雾。香笼麝水,腻涨红波,烟镜万妆争妒。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能¹⁰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¹¹
注释:¹麹:亦写作“曲”。²澜:烟作“尘”。³映:烟本作“碧”。⁴诉:亦写作“愬”,烟本作“想”,烟本作“语”。⁵彩鸳:烟本作“绣鵷”。⁶兰:烟本作“蓝”。⁷屋:烟本作“谷”,烟本作“幄”。⁸生怕哀蝉:烟本缺“蝉”字。⁹被:烟本作“破”。¹⁰能:原注:去声;烟本作“奈”。¹¹羞趁东风嫁与:烟本无“羞”字。
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
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

  “过秦楼”,《词谱》:“调见《乐府雅词》李甲作,其词中有‘曾过秦楼’句,取以为名。”双调,一百十一字。前片十二句,四仄韵;后片十一句,四仄韵。

  “芙蓉”,荷花的别称。

  “藻国”三句,述荷叶的神韵。“藻国”,荷生水中,故云藻国。“曲”,酒曲也。发酵时酒曲呈黄绿色。这里借喻叶色。此言田田荷叶覆盖水面,迷迷蒙蒙无际无涯。黄绿色的荷叶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使水叶一色,浑然难分。清晨远望水面荷叶,好象包裹在又白又蓝的烟雾之中。“香笼”三句,述荷花的色、香、形。“腻涨红波”。一句脱胎于杜牧《阿房宫赋》中:“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此言荷花的香气似麝香般的散溢四周,红艳艳的花色把水波也染成了胭脂红,水面平静如镜,荷花亭亭玉立在水中,恰似临镜梳洗的绝色佳人,高洁典雅,人见人爱。然而因自愧不如,就会爱极生妒也。“湘女”三句。“湘”,湖南省的简称,湖南又称芙蓉国。故以湘女借代荷花。毛泽东有“芙蓉国里尽朝晖”诗句,可参照之。此言荷花又好像湘水女神从水上飘然而来,她身上的饰物(即荷的茎、叶、莲蓬等物)虽多,却只见其形动而不闻其声起。她专注独立水面的神态,又好像要向什么人倾诉心曲一样。“愬”,通诉,即告诉、倾诉。“又江空”三句,叙夜色中的荷花。言静夜中月儿西坠,水面更显空旷。朦胧中玉立在水面上的荷花化作了凌波去来的仙女,又好像一对对翩翩起舞的五彩鸳鸯。上片将荷的叶、花、茎、色、香、形一一描述,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还暗忆”三句,承上述莲蓬、莲子。“菂”,即是莲子。一“忆”字,领起下片。词人回忆以前有一次曾荡桨在荷淀中,钿合般的莲蓬可以用船桨勾到,同船的佳人用玉臂采下了鲜嫩的莲蓬,荷梗的茎丝欲断还连。莲子芯极苦,由“苦”味,联想到荷的孤芳清高的气质,更使人怜惜不已。“玲珑”三句,续写莲蓬及藕根。言翠绿色的莲蓬外形玲珑透剔,里面就像座座小屋居住着颗颗莲子。切成冰绡般薄的藕片,连着缠绵不绝的藕丝。似乎这藕丝能将这一片鲜艳美丽的荷淀永远拴住。词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赋于无知的荷花以通灵的人性,故有此深厚的感情也。“生怕”三句,替荷花的身后设想。一“怕”字,直管到底,明设想之意。词人说:我恐怕到那残蝉哀鸣的深秋降临之时,水中的荷花将变得凋零不堪,惟见枯叶残梗上流淌着泪珠似的露珠,老景凄凉啊!“能西风”两句作结,以景寓意。末句“羞趁东风嫁与”,反用李贺诗“嫁与东风不须媒”句意。言荷花宁可遭受西风的摧残,凋零衰败,也不愿意伴着春风去与百花争妍斗艳。这里词人以花设喻,盛赞那些孤芳自重,却不愿随波逐流去献媚权贵的文人。全词紧扣题目,从各个方面为读者描述了荷的整体形态及其清高气质,给读者无穷回味。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jià)五百斛(hú),甚喜。而今而田,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duì)¹制磨,制筛罗簸(bò)(ji),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bì)妾,皆令习舂(chōng)(yú)(róu)(bò)²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xiá)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chuò)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译文: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稻谷,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妇女,连同家中女佣,都让它们学习舂揄蹂簸的活计,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生活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再加一小碟酱姜等佐料,这最能使他们感到温暖。农闲的日子,吃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的早晨,喝这样的粥,全身都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注释:¹碓:舂米器具。²舂揄蹂簸:《诗经生民》:“或舂或揄,或蹂或簸。”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揄,拉,引;蹂,搓。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¹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²,守先待田,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³,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jué)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田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ái)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译文:我想世界上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的最后一等。上等的农夫,耕种一百亩的地,次等的七、八十亩,再次等的五、六十亩,都是劳苦他们的身体,勤奋地付出他们的力量,耕种收获,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全世界的人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就应该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守住先人的美德,等待传给后人来继承发扬,做官得志时,把恩泽施与百姓;不能达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表现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就不是这样了,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作官,作官后要如何抓取金钱,建造大房屋,购买很多田产。一开始便错走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而那些在事业上没有发展和成就的人,便在乡里为非作歹,行为丑陋,更令人受不了。至于约束言行,注重修养自己品德的人,难道没有吗?甚至期望自己达到经世济民的理想,使自己的心智高尚,媲美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于是让我们也开不得口。一开口说话,别人便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让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有方便民众的地方。只有读书人对于人民最不方便,难怪要列在四民中的最后一等,而且连求列在最后一等也都得不到呢。
注释:¹四民:指士、农、工、商。《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²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重兄长。³“得志”二句:语见《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见,同“现”,显露。⁴小头锐面:谓尖头小面,形容善于经营。《春秋田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断敢行也。’”⁵束修:约束整饬。⁶经济:经世济民。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¹他,要怜悯(mǐn)他;有所借贷(dài),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²(zhāo)昭可鉴矣。吾邑(yì)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kuì)³,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jí)宜戒之。
译文:兄长我一生中最敬重的是农夫。对于新招用的佃户,一定以礼相待。他们称呼我们为主人,我们称呼他们为客户;主客本来就应该是相互平等对待的意思,我们有什么好尊贵的,而他们又有什么好低贱的呢?要体恤他们,要怜悯他们,如果他们有需要借贷,就要周全他,无能力偿还的,就要宽让他们。我曾经嘲笑唐人《七夕》诗,吟咏牛郎织女,都作相会、离别等可怜之说,实在失去了原本的主旨。织女,穿衣的本源;牵牛,吃饭的根本,作为天星为最尊贵,上天非常重视它们,而人却反不重视啊!它们昭示人民勤劳务农,它们的形象明显可作为人们的镜子。我们乡邑的妇女们,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持家务,多做针线,也仍然不失为勤劳。近来有很多沉湎于听鼓词、玩斗叶的人,这习惯太放纵,亟应该制止他们。
注释:¹体貌:谓以礼待人。²呈象:指天所呈现的现象。³主中馈:指主持家中饮食之事。⁴斗叶:玩纸牌。明清时称纸牌为叶子。⁵荡轶:放荡纵逸。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¹,不可久恃(shì)。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²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³乎!或曰:“世上连阡(qiān)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zūn)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译文: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总是人家典押的产业,不可长久依靠它。将来需买二百亩田,我兄弟二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农夫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再求多,就是侵占他人产业,那是很大的罪过。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如何求得生存呢?有人说:"在这世上,很多人的田产是阡陌相连,拥地数百顷还多,你奈他何?"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尽力做自家的事情,当世道昌盛时,大家一起遵守王制;若世风日下,民俗浇薄时,也决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哥哥字。
注释:¹典产:指支付典价而占有的土地。原主可以赎回。²一夫受田百亩:《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³措足:立足。⁴偷:浇薄。

  文章中提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是振聋发聩之语。这虽与中国农本主义的传统有关,但更是基于作者对当时读书做官、物欲横流的不良风气的深切痛恨及批判。作者指出应尊重“苦其身,勤其力”“以养天下之人”的农夫,批评了一心想做官发财的读书人,表现了极为可贵的进步思想。全文语言浅近贴切,叙事议论不加雕饰,明白如话,但“颇有言近指远之处”。

  这封家书原不分段,但从文意可以把握到它是讲了四层意思。

  首先是郑燮从家中来信得知的信息很高兴,高兴的是有“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这对远在山东作七品知县的他是很大的欣慰,因为宦海不仅凶险,而且肮脏,郑燮是厌倦了官场生涯的,后方家园有此气象,无异有着极好的退路。所以,他一再喟叹“堪为农夫以没世矣”。此中人生感受极深,不言而自见。至于叮嘱备制足够农活用具,家人都要习作农活,以及待穷亲友要有“暖老温贫”情意,日常饮食应粗茶淡饭自供等等,全为强化“靠田园长子孙”的厚道而自俭“气象”。

  由此而紧接着申述“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的观念,这是从理论上说清为什么要强化上述“靠田园长子孙气象”。作者自己原已是个地道的“士”,却申称在农、工、商、士的四民之列居士于末,强调“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这显得很奇突。读者不应认为郑燮恪守的是小国寡民式的小农思想,进而以为在城市经济已趋发达的清中叶,这种思想是保守落后的。郑燮的这些想法,一是儒家农本思想所教化的表现,此中还有民本观念;二是他这个从小生活于农村的下层知识分子出身者对乡土特有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在与世俗社会中千奇百怪的“士”的行为的比较中形成农夫才算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的观点。他其实并非要一笔抹倒“士”的价值,他讲了“士”本应“又高于农夫一等”的,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是,世道风气却变为“士独于民大不便”,专门孳生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令正派士子为之气短,反而“捱人笑骂”。所以,郑燮显然是有所激愤而发,这一层必须得看到。

  到这里,农为四民之首而士为末的道理已讲透,可是他还旁敲侧击地加上一笔:“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所谓“唐人《七夕》诗”,未知所指何篇。杜牧《七夕》云:“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李商隐《七夕》云:“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则确是“皆作会别可怜之语”的。而牛郎、织女命名的本旨,是“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而唐人诗又确是“失其本旨”了,所以他特地在家书中要家中人明此理后身体力行,在“重农夫”上,“勤谨”而不准“荡轶”上告诫兄弟子侄辈,从具体行为上强化前述“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最后再从田产设置上嘱咐既要使全家有所恃,又不能贪求过多,占人产业,并将结束语落实在“我自做我家事”六字上。

  作为“家书”,本是随意写来,意行则行,意止则止,不必花梢,多饰语。这通家书即平实而生动,真挚恳切之极,而文字却又行云流水,自然吞吐,然而绝不散漫,在“意”的缕析上,犹如茧裹而紧圆,脉理清晰。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827—1830页

fànxiànshǔzhōngshèshū

zhèngxiè qīngdài 

    shíyuèèrshíliùjiāshū zhīxīnzhìtiánhuòqiūjiàbǎi shèn érjīnérhòu kānwéinóngshì yàozhìduìzhì zhìshāiluó zhìxiǎosàozhǒu zhìshēngdǒu jiāzhōng shuàizhūqiè jiēlìngchōngróuzhīshì biàn便shìzhǒngkàotiányuánzhǎngsūnxiàng tiānhánbīngdòngshí qióngqīnpéngyǒudàomén xiānpàowǎnchǎosòngshǒuzhōng zuǒjiàngjiāngxiǎodié zuìshìnuǎnlǎowēnpínzhī xiáyānsuìbǐng zhǔzhōu shuāngshǒupěngwǎn suōjǐngérchuòzhī shuāngchénxuězǎo zhōushēnnuǎn jiē jiē zhǎngwéinóngshì 

    xiǎngtiānjiānděngrén zhǐyǒunóng érshìwéimínzhī nóngshàngzhězhǒngbǎi shí liùshí jiēshēn qín gēngzhǒngshōuhuò yǎngtiānxiàzhīrén shǐ使tiānxiànóng shìjiēè饿 bèishūrén xiào chū shǒuxiāndàihòu zhìjiāmín zhìxiūshēnjiànshì suǒyòugāonóngděng jīnrán pěngshūběn biàn便xiǎngzhōng zhōngjìnshì zuòguān juéjīnqián zàofáng zhìduōchǎntián shǒubiàn便zǒucuòliǎotóu hòuláiyuèzuòyuèhuài zǒngyǒuhǎojiēguǒ néngzhě xiāngzuòè xiǎotóuruìmiàn gèngdāng shùxiūhǎozhě rén jīng kànghuái怀qiānzhě suǒzàiduōyǒu érhǎorénwéihuàirénsuǒlèi suìlìngbèikāikǒu kāikǒu rénbiàn便xiàoyuē  bèishūshēng zǒngshìhuìshuō guān biàn便shuōliǎo  suǒrěntūnshēng zhǐáirénxiào gōngrénzhìyòng rénbānyǒuyùn jiēyǒubiàn便mínzhīchù érshìmínbiàn便 guàimínzhī qiěqiúmínzhī ér 

    xiōngpíngshēngzuìzhòngnóng xīnzhāodiànrén dàizhī chēngwéizhǔrén chēngwéi zhǔyuánshìduìdàizhī guìérjiàn yàomào yàoliánmǐn yǒusuǒjièdài yàozhōuquán néngchánghuán yàokuānràng chángxiàotángrén  shī yǒngniúlángzhī jiēzuòhuìbiéliánzhī shūshīmìngmíngběnzhǐ zhī zhīyuán qiānniú shízhīběn zàitiānxīngwéizuìguì tiānzhòngzhī érrénfǎnzhòng běnqínmín chéngxiàngzhāozhāojiàn rén néngzhīchóuzhī ránérzhǔzhōngkuì zhēnxiàn线 yóushīwéiqínjǐn jìnyǒutīngér dǒuwéizhě fēngdàng jièzhī 

    jiāsuīyǒusānbǎi zǒngshìdiǎnchǎn jiǔshì jiāngláimǎitiánèrbǎi xiōngèrrén bǎi zhěshòutiánbǎizhī ruòzàiqiúduō biàn便shìzhànrénchǎn zuìguò tiānxiàtiánzhěduō rén tānqiúyàn qióngmínjiāngsuǒcuò huòyuē  shìshàngliánqiānyuè shùbǎiqǐngyǒuzhě jiāngnài  yìngzhīyuē zuòjiāshì zuòjiāshì shìdàoshèngzūnwáng fēngtōutóngwéiè bǎnqiáozhījiā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yuán)¹鱼踊²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mì)³
译文: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注释:¹猿愁:猿哀鸣。²踊:往上跳。³汨罗:汨,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pín)¹满盘无处奠(diàn),空闻渔父扣舷歌。
译文: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注释:¹蘋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自从汉代贾谊被贬长沙写了《吊屈原赋》之后,以屈原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之感便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手法。韩愈此诗别具匠心,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此诗的大意是:汨罗江畔山猿愁啼,汨罗江上鱼跃浪翻,这里自古就流传着屈原的故事。如今我空有满盘的频草,却找不到地方把屈原祭奠,只听到渔夫击舷歌唱的声音。

  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这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相传屈原贬逐,披发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遇一渔父相劝道:“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说罢,“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子已逝,渔父犹在,此时之渔父虽非昔日之渔父,然而此时之诗人正如昔日之屈原,贤者遭黜,隐者得全,清浊醒醉,古今一理。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这首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成功地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韩愈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深厚造诣。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00-801页

xiāngzhōng

hán tángdài 

yuánchóuyǒngshuǐfān liúchuánshìluó 
pínzǎomǎnpánchùdiàn kōngwénkòuxián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渐老念乡国¹,先归独羡(xiàn)君。
译文:年纪渐长便生故土之思,很羡慕您能够先我而行。
注释:¹乡国:指家乡。
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
吴山¹全接汉²,江树半藏云。
译文:吴山与汉地相隔不远,江边树仿佛藏于烟云之中。
注释:¹吴山:指南归僧人的家乡。²汉:指作者简长所住的寺院。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振锡(xī)¹林烟断,添瓶²(jiàn)月分。
译文:振动锡杖走入荒地无处化缘,饥饿难忍,只能以涧水果腹。
注释:,只能以涧水果腹。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重栖上方¹定,孤狖(yòu)²雪中闻。
译文: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注释:¹上方:佛教的寺院。²狖:黑色的长尾猿。
这首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描写了作者简长与南归僧人的惜别之情,另一方面也想像出僧人归途中的艰辛以及修禅学道所面对的孤独。前四句,作者写离别,情景交融。俗语说:“叶落归根”。上了年纪的人自然都会思恋家乡,都想回到故土,所以当朋友返乡时,作者流露出钦羡的神情,勾起自己心中的故乡之思。两位僧人曾经在一个寺院共同生活过,感情笃深,因此当僧人南归时,作者依依不舍,送行之际,一直目送友人的背影消失,满怀惆怅之情。他还安慰自己:“吴山与汉地虽然相隔两处,只要两人心心相印,就如同近在咫尺一般。”后四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想像友人在南归途中所经受的艰苦,途中无处化缘,只好以涧水充饥。友人回去并非返俗,而是重新回到寺院,开始修禅生活。末句“孤狖雪中闻”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勾勒出一个清冷的意境,也折射出僧人修行时心静如水、近乎禅定的状态,与前一句“重栖上方定”遥遥相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