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身中,火龙水虎争吟啸。真奇妙。风浪声繁,盘绕天光罩。炼结金霜,壶鼎推真造。成宝耀。地辉天净,□体无尘扰。
静听身中,火龙水虎争吟啸。真奇妙。风浪声繁,盘绕天光罩。炼结金霜,壶鼎推真造。成宝耀。地辉天净,□体无尘扰。

wànniánchūn··jìngtīngshēnzhōng--liúzhìyuān

jìngtīngshēnzhōnghuǒlóngshuǐzhēngyínxiàozhēnmiàofēnglàngshēngfánpánràotiānguāngzhàoliànjiéjīnshuāngdǐngtuīzhēnzàochéngbǎo耀yàohuītiānjìngchénrǎo

刘志渊

刘志渊

金道士。河中万泉人,字海南,号元冲子。童时不作嬉戏,事亲至孝。慕仙学道,后遇长春真人丘处机于栖游庵。金末兵乱,避于绵山。卒年七十九。 ▶ 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译文: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恰似¹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译文:而现在春风竟然也来欺欺凌,晚上的春风吹折几枝桃李花。
注释:¹恰似:正是。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现在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juémànxīngjiǔshǒu ·èr

 tángdài 

shǒuzhòngtáofēizhǔ lǎoqiángháijiā 
qiàchūnfēngxiāng láichuīzhéshùzhīhuā 
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
神兵¹十万²忽乘秋³,西碛(qì)妖氛一夕
译文:十万大军趁着秋天草丰马壮,大军西征,一举消灭了西北边塞的敌人。
注释:种(chóng)谔:字子正,宋神宗时人。官至凤州团练使,知延州。为人残忍狡诈,但战功颇多。米脂川大捷:《宋史·种世衡传·附种谔传》载:“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米脂,宋时置米脂砦,因米脂河而得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川,平原,原野。¹神兵:神奇莫测的兵,这里称赞宋兵。²十万:种谔所领之兵实为九万三千,这里是举其成数。³乘秋:趁着秋天草丰马壮的季节进行战争。⁴西碛:西北沙漠地带,这里用以指西夏。⁵妖氛:妖气。本指凶灾、祸乱,这里指西夏的嚣张气焰及其对宋边的危害。⁶一夕:一旦,一日。⁷收:肃清。
匹马不嘶榆塞外,长城自起玉关头。
匹马不嘶榆(yú)¹外,长城自起玉关²头。
译文:边塞从此没有了战马嘶鸣,无仗可打,安定祥和。种谔有如长城,守卫着玉门关。
注释:¹榆塞:塞名,又称榆林塞、榆谿塞,据《汉书》记载为秦修长城所在,蒙恬曾于此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以名之。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此处用为边塞通称,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诗中有“边烽警榆塞”之句。²玉关: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疏勒河边,汉武帝时为内地通西域要道,宋以后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君王别绘凌烟阁,将帅今轻定远侯。
君王别绘¹凌烟阁²,将帅今轻³定远侯
译文:他功高当世,定能绘图凌烟阁,青史扬名。他的功劳远远胜过班超。
注释:¹别绘:另外绘制。²凌烟阁:唐皇宫殿阁名。刘肃《大唐新语·褒赐篇》载,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图画开国功臣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尉迟敬德等二十四人于长安凌烟阁上,以褒彰其功业。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³轻:轻视。⁴定远侯:《后汉书·班超传》载,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威震西域三十六国,以功封定远侯,封地在今陕西省镇巴县。这句说种谔功胜班超,是溢美之词。
莫道无人能报国,红旗行去取凉州。
莫道无人能报国,红旗行去取¹凉州²
译文:不要说没有能够报国之人,此行高举战旗,定当一举收复凉州。
注释:¹取:收复。²凉州:古州名,西汉始置为州,东汉时所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及青海、内蒙古的一部分。西夏所辖地为古凉州的一部分。

  在宋与西夏的多次战争中,宋军常打败仗,所以听到种谔米脂川大捷的消息使诗人兴奋不已。诗人颂扬了这场胜仗,认为它可以一扫西夏的嚣张气焰,使西北边塞安宁,种谔等人的功劳不在班超之下,可与凌烟阁的功臣并举。全诗构思严谨,属对工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气概,风格雄奇,意境开阔。

  首联使用轻笔,点明战争已经取得胜利。“忽乘秋”,是说在深秋初冬,宋军突然发动攻击。“一夕收”,即一夜之间便把西夏兵消灭了,结束战事。这都说的是战争进展迅速,平中见奇,渲染了宋军的神奇莫测和迅捷勇猛。然而,诗中暗写宋军的强悍,西夏兵力的劣败。上句称颂“神兵”,下句贱称“妖氛”,爱憎分明。西夏政权的建立人之一李继迁曾经受过宋朝赠送的五州之地,并且担任节度使,而后背叛了宋朝,不以和睦相处,反以兵刃相向。加上王珪曾经为宋军督战而败北,那么他对西夏的感情可想而知,他对宋军此战取胜又是多么兴奋了。

  颔联写战果,乐观地展望了大捷后安宁和平的边塞局势。一方面西夏军逃遁,一方面宋阵巩固,边境得以安宁。西夏人以游牧为主,每当秋高草肥时就闯入宋境掠夺。唐宋时把加强西北边防叫“防秋”。首句说宋军“忽乘秋”,即暗用“防秋”意。现在防秋胜利了,北人逃了,边境那边无声无息,所以说“匹马不嘶榆关外”。长城故址西起临洮,到明代加以重修,才以嘉峪关为西端。这里说“长城自起玉关头”,是一种泛泛说法,意思是长城如今得以有首有尾,完整地起到保卫宋朝江山的作用。把这个意思深化一层,就是有了种谔这样的良将,朝廷可以信赖他,就像可以凭仗的长城屏障一样了。这一层曲笔点到了题旨,引起后半篇的感想。

  颈联盛赞种谔等人的卓越功勋。诗人没有直接颂扬,而是借用汉唐时代的两个典故,说种谔等人的功劳不在定远侯班超之下,可与凌烟阁的功臣相提并论。凌烟阁是唐太宗表彰武将战功的建筑物,因为把功臣像画在阁壁上,所以说“绘”。“别绘”,是说宋朝皇帝应该另外造阁,绘上宋将图像。一个“轻”字,大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和气概。

  尾联语重心长地指出并不缺乏报国志士,像种谔这样的良将,一定会高举战旗,乘胜去收复失地凉州。“莫道”句以否定句式充分肯定了种谔等宋军将士的爱国思想。“行去”以轻松的口吻直抒豪迈之情。结尾特别提到凉州,值得一思。凉州在唐代本来已是边城,到宋代早已不属朝廷管辖了。南宋陆游念念不忘的“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也正是北宋王珪梦寐以求的。

  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慷慨激昂的感情。全诗构思严谨,布局恰当;属对工整,用笔稳健;风格雄奇,意境开阔,是一首颂捷奏凯的快诗。

参考资料:
1、 葛杰编. 中华浩歌[M]. 昆明: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156-159.
2、 刘凤泉,牟瑞平,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M].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368-369.
吁嗟乎!
吁嗟乎!
译文:唉,可悲啊!
沧海扬尘兮日月盲,神州陆沉兮陵谷崩!
沧海扬尘兮日月盲¹,神州陆沉²兮陵谷崩³
译文:大海上尘雾弥漫,日月惨淡无光;国家已是一片丘墟,山川全变了样。
注释:¹沧海:大海。神州,中国的别称。²陆沉:国家变成丘墟的意思。³陵谷崩:比喻世事的变迁。
吁嗟乎!沧海扬尘兮日月盲,神州陆沉兮陵谷崩。
藐孤军之屹立兮,呼癸呼庚¹
译文:孤军屹立在海岛上,没有衣,没有粮;
注释:¹呼癸呼庚:庚癸是军粮的隐语;呼庚呼癸,表示乞粮的意思。
藐孤军之屹立兮,呼癸呼庚。
余悯此孑(jié)遗兮¹,遂息机²而寝兵³
译文:只为怜悯这些遗民,才放下了刀枪。
注释:¹孑遗,遗民,《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²息机:停止谋划。³寝兵:休兵,停战。
余悯此孑遗兮,遂息机而寝兵。
方壶圆峤兮¹,聊驾税²以薶(mái)名。
译文:权把小岛作为避难的海外仙山,
注释:¹方壶:海中仙山名。圆峤,弧形的山岛。²驾税:即税驾,休息的意思。薶同埋。
方壶圆峤兮,聊驾税以薶名。
神龙鱼腹兮,罹此豫且之罾(zēng)¹
译文:谁料神龙竟葬身鱼腹,投入罗网。
注释:¹豫且句:豫是一种多疑的兽类;且是乘且,骏马名,且同驵(zang),误作疽。罾,一种用竹竿或木棍做支架的方形鱼网。
神龙鱼腹兮,罹此豫且之罾。
余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译文:我活着是中国人,死了是大明臣民;
余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寸丹¹为重兮,七尺为轻。
译文:贵在有一寸丹心,生命何足重轻。
注释:¹寸丹:一寸丹心,忠心。
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维彼文山¹兮,亦羁絏(xiè)于燕京,
译文:想起文天祥也曾被囚禁在燕京,
注释:¹文山:文天祥,字文山,被元兵捕送燕京囚禁。
维彼文山兮,亦羁絏于燕京,
黄冠¹故乡兮,非余心之所馨²
译文:我并不希望能活着回家当顺民。
注释:¹黄冠,农民的服装。²馨:馨香祷祝。
黄冠故乡兮,非余心之所馨。
欲慷慨而自裁¹兮,既束缚而严更²
译文:满身锁链和严密的防范不容我慷慨自尽,
注释:¹自裁:自杀。²严更:严厉执行夜里打更,李白诗:“严更千户肃”。
欲慷慨而自裁兮,既束缚而严更,
学谢公¹以绝粒兮,奈群喙(huì)之相并。
译文:想学谢叠山绝食,无奈又受众人的阻梗。
注释:¹谢公:指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谢枋得字叠山,宋亡后,元朝强迫他出来做官,他不肯,绝食而死。
学谢公以绝粒兮,奈群喙之相并。
等鸿毛¹于一掷兮,何难谈笑而委形²
译文:生命于我如鸿毛,何难在谈笑中随时舍弃。
注释:¹鸿毛:比喻轻。²委形:舍弃生命。
等鸿毛于一掷兮,何难谈笑而委形,
忆唐臣¹之啮齿兮,视鼎镬(huò)²其犹冰。
译文:想到张睢阳的英勇,即便赴汤蹈火也不能使我畏惧。
注释:¹唐臣:指张巡,见张巡《守睢阳作》作者简介。²鼎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放在鼎镬里煮。
忆唐臣之啮齿兮,视鼎镬其犹冰。
念先人之践土¹兮,愧忠孝之无成。
译文:难忘是先王的创业,自愧有负于忠孝大义;
注释:¹践土:开辟疆土的意思。
念先人之践土兮,愧忠孝之无成。
(yì)¹嗣子于牢笼兮,痛宗祀之云倾。
译文:可痛是在狱中杀死我嗣子,使我宗祧断绝。
注释:¹翳:通殪,杀死。
翳嗣子于牢笼兮,痛宗祀之云倾。
已矣夫!荀琼(qióng)¹谢玉²兮,亦有时而凋零。
译文:一切都完了啊!像荀悦、谢朓那样的美才也免不了短命,
注释:¹荀琼:指荀悦,东汉时人,早慧,好著述。²谢玉:指谢朓,南朝齐人,文章清丽,工诗,与谢灵运齐名,两人均不寿。“琼”、“玉”二字喻荀、谢二人的美质。
已矣夫!荀琼谢玉兮,亦有时而凋零。
余之浩气兮,化为风霆(tíng)
译文:我死后,要把浩然之气化为风云雷霆,
余之浩气兮,化为风霆;
余之精魂兮,变为日星。
译文:要把精诚的魂魄变成日月和星辰。
余之精魂兮,变为日星。
尚足留纲常¹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
译文:好让纲常永留后世,名节万古长存。
注释:¹纲常: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这里指的是忠君爱国思想。
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
夫何分孰为国祚(zuò)¹兮,孰为家声。
译文:国和家祸福连在一起,还有什么可分。
注释:¹国祚:国家的福运。
夫何分孰为国祚兮,孰为家声。
歌以言志兮,肯浮慕兮箕(jī)¹之贞?
译文:作歌表明我的意志,岂只为了仰慕古贤的德性。
注释:¹箕子:商朝纣王的伯叔辈,纣王无道,箕子进谏不听,于是披发佯狂为奴,周武王灭商后,很敬重他,封他在朝鲜而不以臣礼相待。
歌以言志兮,肯浮慕兮箕子之贞?
若以拟乎正气兮,或无愧乎先生¹
译文:把这种意志比之于正气,或可无愧于文先生。
注释:¹先生:指文天祥。
若以拟乎正气兮,或无愧乎先生。
若以拟乎正气兮,或无愧乎先生。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这支曲子写隐居生活。曲中这位“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的渔翁,应该就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但他决不是只靠打鱼谋生的不识字的真渔夫。他游逸于山水之间,不再过问世事;读古史只为了消闲而不加评判,对现实则“缄口回头”,更不管其是是非非。一心只求醉赏明月,让水陶情,净化心灵,以花消愁,愉悦身心。从“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及“水可陶情,花可融愁”数句中可以看出,他平静的漾表下,还藏着一颗士大夫的心。

  全曲语言平易,淡入淡出。质朴澹泊的艺术风格,与所咏林泉生活的内容鱼水相谐,作者的艺术素养,正是从平淡中显露出来的。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也不同一般。如“风漾闲钩”句中的一个“漾”字,把微风鼓荡之态及渔翁志不在鱼的神情点染得悠然如见,极为传神。几处对仗,也都工致自然,毫不费力。朱权《太和正音谱》谓“吴西逸之词,如空谷流泉”,可谓深得三昧。

参考资料:
1、 《元曲精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122-123页

chángōng··shānjiānshūshì--西

ménqiánliǔyǐnglánzhōuyānmǎnyínsuōfēngyàngxiángōushíshàngyúnshēngshānjiānshùlǎoqiáowàixiáshōuwánqīngshǐtóuxiùshǒuwènhóngchénjiānkǒuhuítóuzuìyuèyōuyōushùshíxiūxiūshuǐtáoqínghuāróngchóu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驾虹霓¹,乘赤云,登彼九疑²³玉门
译文: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注释:陌上桑: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曹操只是沿用旧题,内容与古词无关。¹虹霓: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出现的七色圆弧。虹霓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霓,也称副虹、雌虹或雌霓。²九疑:山名,又作“九嶷”,或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据司马迁《史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³历:经过。⁴玉门:古关隘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为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玉,一作“王”。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¹天汉²,至昆仑³,见西王玉(yè)东君
译文: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专门拜见西王母和东王公。
注释:¹济:渡河。²天汉:银河。³昆仑:昆仑山,西王玉的居所。《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玉。”⁴西王玉: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居昆仑瑶池。谒东君:道家说东华为男仙居住之处,东方公为男仙之首西华为女仙居住之处,西王玉为女仙之首。⁵谒:见,拜见。⁶东君:东王公,西王玉的配偶神。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交赤松¹,及羡门²,受要秘道³爱精神
译文: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
注释:¹赤松: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汉·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赤松子,帝喾师。”²羡门:羡门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汉·韦昭注:“古仙人。”³要秘道:指成仙和养生之道。⁴精神:指人的精华和灵气。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食芝英¹,饮醴(lǐ)²,柱杖桂枝³秋兰
译文: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注释:¹芝英:灵芝的精华。灵芝,菌类,古人认为服食灵芝可以长生不老。²醴泉:甘美的泉水。《史记·大宛传》:“河出昆仑……上有醴泉瑶池。”³杖桂枝:一本杖枝,无桂字。⁴佩:带在身上。⁵秋兰:香草,属菊科,高三、四尺,秋天开淡蓝色小花。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绝人事¹,游浑元²,若疾风³游欻(xū)(piān)
译文: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注释:¹人事:指功名利禄、饮食男女等世俗之事。²浑元:大气,指大自然。³疾风:暴风。⁴欻:吹动的样子。⁵翩翩:一作“飘飘”。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景未移¹,行数千,寿如南山²不忘愆(qiān)³
译文: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注释:¹景未移:形容时间很短。景:日光。²寿如南山:寿命如南山一样长久。³愆:过错,过失。当指其在过去统一战争。

  这首乐府诗先写游仙的路程,再写谒见、交游神仙,三写学习和修养成仙之道,四写得道后的遨游,篇末点明虽寿比南山但不忘自己的过失。全诗句式长短错落,语气则急缓相间,造成飘忽荡逸的气势,极恰切地表现了游仙的内容。

  诗开始就紧扣游仙的主旨,直叙诗人驾彩虹、乘赤云升天。接着写他升天的经历、与众多仙人相见的情景以及在仙境的神仙生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写与众多仙人相见以及神仙生活时,特别写了要断绝人事和长寿,但又不忘自己的过失。既流露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也没有完全割舍掉对社会、对人生的牵挂。

  诗以“驾虹霓”领起,通过层层渲染表达了诗人向往仙界、与神仙交往以求长生不老的心愿。然而,往事历历在目,人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末句“寿如南山不忘愆”,富有张力。当一个人希望寻求解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塑造的理想国是虚无飘渺的。为此,当诗人以浪漫的笔调写飘飘欲仙的感觉时,就不得不反省过去,为曾经有过的错误提出自责。

  全诗虽尽说仙人之事,其本意却与仙人之事无涉。因作者“老骥伏木厉,志在千里。”实不可以消极看。主要实质意图在于运用韬晦谋略而瞒天过海,消减社会舆论误解压力,使政敌不战而屈。同时也要做出功成身退的示范。然而“寿比南山不忘愆”,只要他活着他就要完成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总御皇机,克成洪业的大誓愿。这就是他不忘愆的意思。既然“不忘愆”,又岂能“绝人事,游浑元”!故曹操在《述志令》中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竟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就流露出了他欲罢不能的矛盾心情。“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之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略提其述志之言以示其此诗“不忘愆”之真谛。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2-4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