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轼。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轼。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悽兮,原一见而有明。
心闵怜之惨悽兮,原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塊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塊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台而取路。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台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原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原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原忠其焉得?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原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霜露惨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原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原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原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
原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厌按而学诵。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厌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晟兮,恐时世之不固。
窃美申包胥之气晟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宛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白日?宛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
中憀恻之悽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中憀恻之悽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氾滥之浮云兮?猋廱蔽此明月。
何氾滥之浮云兮?猋廱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原见兮,然霠曀而莫达。
忠昭昭而原见兮,然霠曀而莫达。
原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原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窃不自料而原忠兮,或黕点而汙之。
窃不自料而原忠兮,或黕点而汙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
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後之危败。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後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今修饰而窥镜兮,後尚可以[穴鼠]藏。
今修饰而窥镜兮,後尚可以[穴鼠]藏。
原寄言夫流星兮,羌儵忽而难当。
原寄言夫流星兮,羌儵忽而难当。
卒廱蔽此浮云,下暗漠而无光。
卒廱蔽此浮云,下暗漠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適。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適。
谅无怨於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谅无怨於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嶜。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嶜。
原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原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而自苦。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甯戚讴於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甯戚讴於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纷纯纯之原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纷纯纯之原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原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原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習習兮,历群灵之丰丰。
骖白霓之習習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硃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左硃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轻辌之锵锵兮,後辎乘之从从。
前轻辌之锵锵兮,後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原遂推而为臧。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原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宋玉

宋玉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 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 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¹
译文: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
注释:听话:听人论事。¹ 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云遮襄国¹天边去,树绕漳(zhāng)²地里来。
译文:站在丛台上极目远眺,白云绵绵,飘在襄国上空;繁茂的绿树顺着漳河弯曲的河道蜿蜒而来,经过丛台的脚下;
注释:¹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该句又衍“云遮襄国无边尽”。²漳河:位于邯郸市南方。该句又衍“树绕漳河掌上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弦管¹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译文:丛台上却丛台上,山鸟啼鸣,野去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
注释:¹弦管:管弦乐器,代指音乐。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金舆(yú)¹玉辇(niǎn)²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译文:早已看不见当年金舆玉辇来往的痕迹,只有在风雨的见证下不断生长的绿苔。
注释:¹舆:车,亦指轿子。²辇:用人推挽的车。秦汉以后特指君侯所乘的车;金舆玉辇:此指赵武灵王宠爱的惠妃,常携其登台玩乐。

  诗人借朋友游丛台之事,将朋友眼中见到的丛台景象加上自己的感慨,描绘出丛台一片荒凉萧索情景,抒写了自己吊古伤今之情。首联交待作诗缘由,次联写远望之景。颈联以对比手法,衬托丛台之荒凉,有声有色。尾联以往日赵武灵王之豪侈繁华与眼前台上长满绿苔的荒芜景象再作对比,更见出今日丛台之落寞凄凉。诗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所写景物也不是一般的景象,而是诗的意象,即这些景物包蕴诗人及客人吊古伤今的情思。为了表达这种情怀,诗人除了采用意象叠加的方法,还采用了对比联想的手法来涤化。诗中所写的白云、树木、野去、绿苔、山鸟等,无不与昔日丛台的人、事、物相关联,这是对比的关联;从昔日丛台之盛对比今日丛台之荒,从而表达出富贵不存、时光难再、人世沧桑的感叹。如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各式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去怒开,年武灵王与惠妃金舆玉辇的车辙都附满青苔了。这种对比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

参考资料:
1、 潘百齐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天津: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tīnghuàcóngtái--yuǎn

yǒuxīncóngzhàohuíyáncéngshàngcóngtái

yúnzhēxiāngguótiānbiānshùràozhānglái

xiánguǎnbiànchéngshānniǎolòngluóliúzuòhuākāi

jīnniǎnxíngfēngwéizhīzhǎng绿tái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海行信¹风帆,夕宿逗²云岛。
译文:凭风鼓帆海上行,黄昏住宿逗云岛。
注释: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东北。西南接括苍山、雁荡山,西北接四明山、金华山。桐柏观:即桐柏宫。观:道教之庙宇。¹信:任凭。²逗:停留。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miǎn)¹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译文:远寻水滨隐者的乐趣,近爱赤城山无限美好。
注释:¹缅寻:远处探访。缅,遥远的样子。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mén)¹寻践苔,辍(chuò)(zhào)²(zì)探讨³
译文:手揽长萝足踩着软苔,停船到天台山观赏探讨。
注释:¹扪萝:扪,攀援。萝,女萝,生长在山中的一种地衣类植物,常自树梢悬垂,全体丝状,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²辍棹:停船。棹,划船工具。³恣探讨:尽情赏玩。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息阴憩(qì)桐柏,采秀弄芝草。
译文:桐柏观中稍休息,采摘灵芝仙人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鹤唳(lì)¹清露垂,鸡鸣信潮²早。
译文:深夜鹤鸣露水垂降,拂晓鸡啼信潮早。
注释:¹唳:鹤鸣声。²信潮:潮水定时而起,故称。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译文:真想抛开官服印信,从此去掉世间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译文:迈开大步登上四明高顶,探踪觅迹寻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¹吾远游意,乐彼长生²道。
译文:我饶有离家远游的意趣,就是要学他们的长生之道。
注释:¹纷:盛多的样子。²长生:生命永远存在。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日夕望三山¹,云涛空浩浩。
译文:日日夜夜遥望海上三神山,只看到云水相接一片浩渺。
注释:¹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译文: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清朝饮醴(lǐ)(quán)¹,日夕栖(qī)山冈。
译文: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注释:¹醴泉 :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译文: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商风¹起,羽翼自摧藏。
译文: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的羽翼自然的收藏起来。
注释:¹商风:秋风。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译文: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但恨处非位,怆(chuàng)(liàng)¹使心伤。
译文: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注释:¹怆悢: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朝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朝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朝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直接用飞鸟意象者29首,间接用者13首,总计42首。这些飞鸟意象的渊源,可追溯至《国风》、《离骚》、《庄子》、《山海经》。《国风》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兴;《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各种不同的飞鸟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侧面,最终建构了阮籍复杂、矛盾的多重人格。《咏怀诗》第一首云:“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徘徊”二字,既为八十二首《咏怀诗》奠定了基调,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点。

yǒng怀huáishíèrshǒu··shíjiǔ--ruǎn

línzhōngyǒuniǎoyánshìfènghuáng

qīngcháoyǐnquánshāngāng

gāomíngchèjiǔzhōuyánjǐngwànghuāng

shìféngshāngfēngcuīcáng

kūnlún西shíhuíxiáng

dànhènchùfēiwèichuàngliàng使shǐxīnshāng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jí)¹
译文:桃叶啊桃叶,桃叶轻巧,渡江不用划船桨就可以过去了。
注释:¹楫:船桨。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rǔ)¹
译文:你就渡江去吧,不要有什么苦恼,我自会迎接你回来的。
注释:¹汝:你。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译文:马汗落地踏成稀泥,清晨驰过几万马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雪中行地角¹,火处²宿天倪(ní)³
译文:雪中来到大地边缘,靠近火山宿昔天际。
注释:¹地角:地之角,地的尽头,形容已走至西边极远处。²火处:火山。一说为灯火通明处。³天倪:自然的分际。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塞迥(jiǒng)¹中常怯,乡遥梦亦迷。
译文:边塞遥遥心常畏怯,故乡万里归梦迷迷。
注释:¹迥:远。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那知¹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译文:谁知今夜故乡明月,随我来到铁关以西。
注释:¹那知:哪知。

  岑参首次出塞,写过许多报绘边塞生活,抒发怀乡之情的优秀作品。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写千里行军途中对故园的怀恋。

  诗的首联写清晨行军图景。初赴边塞,千里行军,可记载的很多,诗人舍掉其他事物,仅从战马汗水落地,又踏成泥水这一细节写起,从而突出行军的急促和艰苦,描写是极真切的,没有切身的感受是写不出的。之后,诗人才又补写一笔;“朝驰几万蹄”,不仅点出时间:清晨,事件:行军,而且以“几万蹄”交代出形驰之远,与“朝驰”相映衬进一步突出行军之急切,同时把首句细节描写与长途行军这一巨大场景联系在一起。这两句仅从马蹄着笔写马,而赴边将士行军的急切和艰苦却已经表现很好了,似特写镜头,渲染急促格调,带起全篇。

  诗的次两句回顾行军途中经历。“地角”、“天倪”都极言边塞之远,而“雪中”、“火处”则形成鲜明对照,写出边远行军途中气候变化的悬殊,从而用概括的笔墨为上文行军提供了一个特征十分突出的广阔背景。一“行”,一“宿”,概括了行军途中单调而又艰苦的生活,联系“朝驰几万蹄”一句,可知“宿”是多么的短暂,而“行”又是怎样的长久。如果说首句写的是次句的一个细节,那么首联所写的就不过是次联所泻的长途行军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剪影了。至此鞍马风尘,餐风宿露的长途行军图景已写得十分突出。

  在前四句描写千里行军的基础上,后四句转写远赴边塞的乡思。“塞迥”和“乡遥”承上文“地角”和“天倪”而来,是触动诗人情思的客观因索,“中”和“梦”都写诗人情怀,转得极为自然。而一“怯”、一“迷”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初出边塞的诗人对环境的陌生和畏惧,对故乡的梦绕魂牵而又难以归去。诗的最后两句写宿铁关西馆时的怀乡之馆:“哪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照应题目点出月夜和铁关。诗人宿于边塞,唯以望月寄托怀乡之情,而又不写自己望月,却反写明月有情伴随自己,从而使自己更添乡思,望的是“故园月”,想的是故乡情,把思乡之情写得很含蓄,很深切。

  这首诗写塞上行军,从“胡朝至夜,层层归结到“宿”字上,既有细节描绘,又有场景概括。写乡思,既有直接点示,又以景物烘托,写得十分生动,也十分含蓄。全诗八句,前六句描绘出笼时情景与中情,最后才以景物暗示出“宿”字,结构较别致。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1-19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