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分携如隔世,相逢惊见两茫然。松楸河朔三千里,萍梗天东二十年。
忆昔分携如隔世,相逢惊见两茫然。松楸河朔三千里,萍梗天东二十年。
白发可怜浮海粟,青囊不博买山钱。明年会约同归去,里巷追随作散仙。
白发可怜浮海粟,青囊不博买山钱。明年会约同归去,里巷追随作散仙。

zèngwángshēng--wáng

fēnxiéshìxiāngféngjīngjiànliǎngmángránsōngqiūshuòsānqiānpínggěngtiāndōngèrshínián

báiliánhǎiqīngnángmǎishānqiánmíngniánhuìyuētóngguīxiàngzhuīsuízuòsànxiān

王寂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 ▶ 2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满目芊(qiān)¹野渡(dù)头,不知若个²解忘忧?
译文:那绿茸茸的野草布满了野外渡头,也不知哪棵草真能让人忘记忧愁?
注释:¹芊芊:也作“千千”、“仟仟”、“阡阡”。形容草木茂盛、葱绿的样子。²若个:哪个。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细随绿水侵离馆¹,远带斜忘过别洲²
译文:芳草沿着细流一直铺到豪门别墅,它追随着落日延展到遥远的沙洲。
注释:¹离馆:即别馆、别墅。这里指西晋石崇官荆州刺史时,以劫掠客商致巨富所建的豪宅。²别洲:荒远沙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金谷园¹中荒映月,石头城²下碧连秋。
译文:金谷园中一片荒芜对着凄凉月色;石头城下孤清冷漠接待萧瑟深秋。
注释:¹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园中财产丰积,屋宇宏丽,极尽奢华。²石头城:即金陵(今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设都城于此。金粉膏泽,豪华相继。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行人怅望王孙¹去,买断²金钗(chāi)十二³愁。
译文:过往行人依稀记得石崇身亡势败,招致坠楼香殒金钗折毁抱恨悠悠。
注释:¹王孙:古代贵族的别称。这里指石崇。²买断:招致来的意思。³金钗十二:指美女,此处指石崇爱妾绿珠,绿珠美而艳,善吹笛。赵王司马伦派孙秀杀石崇,欲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古乐府》有“头上金钗十二行”之句,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说古人发高,故能插金钗六双。

  此诗首联、颔联、颈联围绕着草来写,写远近之草、虚实之草、今昔之草;尾联直触人事,说明富贵只是一时,就像昙花一现,争逐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借草来抒情对比而显意,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诗借草抒情,采用虚实、远近、今昔对比特色描写,意蕴婉曲,意新语工,使诗歌显得别具一格。

  首联从渡头草写到忘忧草。“满目芊芊野渡头”起句铺之以实景:满眼都是茸茸碧草。开篇即触题,既精警峭拔,又平顺自然。野渡头,是野草蔓生之处,也是诗人立足之地。这渡头,为下文“绿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继野草实景之后,诗人没有纵笔铺叙草的滋生和繁茂,或就此直接发一通议论,而是缘此提出一个问题:“不知若个解忘忧?”句意为不知道那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这个草能使人懂得忘忧。古代有萓草可以忘忧的说法,《诗・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萓)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优。”这里沿用其意。诗的开头统领全篇,为下文叙写开拓了境地。

  颌联从离馆草写到别洲草。近处看,芊芊绿草随着碧水流进繁华的别墅;远处看,茫茫青草带动夕阳的光辉越过荒远之洲。视线慢慢移动,由近及远,将草不分贵贱的四处蔓延的景象表现出来。上句“侵”字用得极妙,使草成为主动者,其野与离馆的豪华形成对照。下句的“带”“过”也很生动。这两句说草到处蔓延,可到富贵之宅,也能达荒远之洲。

  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这两句写的是秋草。衰草凄迷,反村了荣华已逝。石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晋书・石崇传》)。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金谷园中过去铺锦列绣,花奇草异,如今成了“荒映月”的凄凉景象。月是当年月,园非昔日园,离馆的豪华已付流水,石崇的奢富已成陈迹,只有草还在那里一岁一枯荣。石头城,这六朝建都之地,虎踞龙盘,过去也是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这一联由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以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的盛况,仍然以草为行文线索,可是概入了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而且对比的反差极为强烈。这两句以草的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同时隐含着草枯还可荣,人败不再盛的意思,意蕴丰足,委婉曲折。

  尾联从送王孙愁写到金钗愁。诗的前面部分都围绕着草来写,至此始直触人事。此联意为行人想着石崇离去。 绿珠为石崇堕楼而死。诗的结尾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诗到收煞处才回应发端时提出的“不知若个解忘忧”的问题,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294-295页
2、 亚民、志林主编.中国诗词曲赋名句鉴赏大辞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07月:第484页

yǒngcǎo--zhī

mǎnqiānqiāntóuzhīruòjiěwàngyōu

suí绿shuǐqīnguǎnyuǎndàixiéyángguòbiézhōu

jīnyuánzhōnghuāngyìngyuèshítóuchéngxiàliánqiū

xíngrénchàngwàngwángsūnmǎiduànjīnchāishíèrchóu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译文: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译文:冒着雨久站着凝望,看见你如同看见亲朋好友雨样。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译文:虬龙掬手扬波,人间万里春色如洗。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译文:只是每天春雨不断,让爱山人心情发愁。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译文:阴暗的天气不会太久,虽然现在的狂风来的非常猛烈。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译文:久雨新晴,坏心情雨扫而光之后,终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画泻于雨国之京城的长安。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译文: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家家门前张开雨面新崭崭的屏风。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译文:谁家的山最好看,我愿意成为他家的邻居。

wàngshān--jiǎdǎo

nánshānsānshíjiànxún

màoshíwàngwàngzhīpéngqīn

qiúlóngdàngqiānwànchūn

duànchóushāwàngshānrén

tiānshìzhǎngjìnfēngláibēn

yīnyínsǎohàocuìxiěguómén

zhǎngānbǎiwànjiājiājiāzhāngpíngxīn

shuíjiāzuìhǎoshānyuànwèilín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悠悠飏(yáng)¹,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译文: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舞,一副轻盈潇洒的模样。半夜只听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响,压折那院中梅树和竹枝。
注释:¹飏飏:飘扬貌、飞舞貌。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朱楼¹向晓²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译文:第二天起床便迫不及待的掀开帘子,只见片片雪花迎面扑来。无奈房内熏炉中的烟雾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只能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
注释:¹朱楼:阁楼。²向晓:拂晓。

  雪,自古以来就一直备受着人们的青睐。自东晋谢家才女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它似乎更成了后世文人反复咏唱的对象。

  “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黄昏之际,作者看见了雪花在漫天飞舞。“轻模样”,轻盈的模样,此形容可谓贴切传神。五百多年后,纳兰容若写了一首《采桑子》的词,开头就化用孙道勋的这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公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并不是喜欢雪花那轻盈悠扬的模样,我之所以喜爱它,完全是因为它生有人间绝无仅有的,那一种孤寂而又冷艳的美。

  “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这句是描写她半夜时分睡在床上,静静地聆听着大雪压折梅树和竹枝的声音。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五言诗《夜雪》,作品的意境尤其相似:“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由物及人,梅竹身上那种抽象的疼痛,继而转换成了一种具体的自怜之语。

  今夜的大雪,重重地压着梅花和竹子。如今我尚会疼惜你们,而我一生的寂寞与哀愁,又有谁知道,有谁怜爱呢?这样的心境,也真真算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第二天一大早,她起来后,便迫不及待地掀开帘子。此时依然是大雪纷飞,只见是大片大片雪花迎面扑来。这个场景,诚如用《红楼梦》中的联诗所写: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面对大自然馈赠的这些美丽的精灵之物,惊喜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在看到这一幕情景的时候,她的嘴角,当时兴许是泛起了一抹久违的微笑的。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结句笔触轻灵,情感细腻。描写的是作者转身回屋的时候,没想到由于房内熏炉中那些带有温度的烟气,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她无奈地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雾气最后也渐渐地消失了,她显得无比的失落,只得独自在那低眉叹气。

  明末戏曲理论家沈际飞,曾对这首词评曰:“雪之形声,盈耳盈目。”全词借物抒情,不写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怒,作者用轻灵的笔触,把一个女子一喜一嗔的神情,刻画得是如此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人的一生中,注定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要转瞬即逝。邓红梅教授也说过,纤微优美的景物,能映照出女词人内心敏感而细腻的情绪。

  所以说,孙道绚虽然身为古代的一名未亡人,却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能以女性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把生活中具体的意象和心中抽象的情绪,在词中巧妙的转换。她完成了她个人情感的升华,更为自己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

  无疑,孙道绚是一位优秀的女词人,也是一位善于煽情的高手。她的词作含蓄蕴藉、深微幽隐。情感细腻,韵味无穷。论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成就,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了。在宋词这片群芳灿烂的园圃里,她将当之无愧地永远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1、 青若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的宋朝女子》

qīngpíngyuè ·xuě

 sòngdài 

yōuyōuyángyáng zuòjìnqīngyàng bànxiāoxiāochuāngwàixiǎng duōzàiméibiānzhúshàng 
zhūlóuxiàngxiǎoliánkāi liùhuāpiànpiànfēilái nàixūnyān téngténgshàngjīnchāi 
髻鬟狼藉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jì)(huán)狼藉¹黛眉长,出兰房²,别檀(tán)³。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译文:发髻散乱不整,眉毛久未打理已经长得很长。走出闺房,与心上人依依惜别。呜咽的鼓角声中,星辰渐渐黯淡变得稀疏又模糊。露已成霜月无光,留不住离去的人,只能泪千行。
注释:¹狼藉:或作“狼籍”,散乱不整的样子。²兰房:香闺绣阁。³檀郎:潘岳小名为檀奴,所以妇女称自己所欢者为檀郎。又解:檀有香之意,檀郎是对所爱者的美称。清褚人获《坚瓠集》:“诗词中多用檀郎字,檀喻其香也。”⁴微茫:稀疏而模糊。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¹得归²
译文: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
注释:¹始:才。²归:回家。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道逢¹乡里人:“家中有阿(ā)²谁?”
译文: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
注释:¹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²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遥看 一作:遥望)
“遥看¹是君²家,松柏(bǎi)³(zhǒng)(lěi)(lěi)。”(遥看 一作:遥望)
译文:“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注释:¹遥看:远远地望去。²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³松柏:松树、柏树。⁴冢:坟墓。⁵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兔从狗窦(dòu)¹入,雉(zhì)²从梁上飞。
译文: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注释:¹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²雉:野鸡。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中庭¹生旅谷²,井上生³旅葵(kuí)
译文: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注释:¹中庭:屋前的院子。²旅谷:野生的谷子。³生:长。⁴旅葵:即野葵。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chōng)¹谷持作饭,采葵持²³(gēng)
译文:拿着捣掉壳的野谷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注释:¹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²持:拿着。³作:当做。⁴羹: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羹饭一时¹熟,不知饴(yí)²阿谁。
译文: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注释:¹一时:一会儿就。²饴:同“贻”。送,赠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东向看 一作:东向望)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¹我衣。(东向看 一作:东向望)
译文: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¹沾:渗入。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远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186 .

shícóngjūnzhēng

yuèshī liǎnghàn 

shícóngjūnzhēng shíshǐguī 
dàoféngxiāngrén  jiāzhōngyǒuāshuí  
 yáokànshìjūnjiā sōngbǎizhǒnglěilěi   (yáokànzuò yáowàng )
cónggǒudòu zhìcóngliángshàngfēi 
zhōngtíngshēng jǐngshàngshēngkuí 
chōngchízuòfàn cǎikuíchízuògēng 
gēngfànshíshú zhīāshuí 
chūméndōngxiàngkàn lèiluòzhān  (dōngxiàngkànzuò dōngxiàngwà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