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玻璃锦绣堆。弄妆人对影徘徊。香薰木麝芳姿瘦,酒晕朝霞笑脸开。
千顷玻璃锦绣堆。弄妆人对影徘徊。香薰木麝芳姿瘦,酒晕朝霞笑脸开。
娇倚扇,醉翻杯。莫随云雨下阳台。平生老子风流惯,消得冰魂入梦来。
娇倚扇,醉翻杯。莫随云雨下阳台。平生老子风流惯,消得冰魂入梦来。

zhètiān--wáng

qiānqǐngjǐnxiùduīnòngzhuāngrénduìyǐngpáihuáixiāngxūnshèfāng姿shòujiǔyūncháoxiáxiàoliǎnkāi

jiāoshànzuìfānbēisuíyúnxiàyángtáipíngshēnglǎozifēngliúguànxiāobīnghúnmènglái

王寂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 ▶ 2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南阳¹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²谁?”定伯诳(kuáng)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译文:南阳地方的宋定伯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夜里走路遇见了鬼,问道:“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要到宛市。”鬼说:“我也要到宛市。”
注释:¹南阳:古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²复:又。³诳:欺骗。⁴宛市:宛,即南阳;市,市场。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jí)¹,可共递相担²,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qīng)³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cuǐ)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译文:(他们)一同走了几里路。 鬼说:“步行太劳累,可以轮流相互背负。”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刚死,所以身体(比较)重。”轮到宋定伯背鬼,(这个)鬼几乎没有重量。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着它一点声音也没有。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刚死不久,是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见怪。”
注释:¹亟:疲劳。²递相担:轮流相互背负。³卿:您,敬称。⁴略无重:几乎没有重量。⁵了无:一点也没有。⁶漕漼:涉水的声音。⁷习:熟悉。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¹肩上,急持²之。鬼大呼,声咋(zé)³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译文:一路上,快到宛市,宋定伯便把鬼背在肩上,紧紧地抓住它。鬼大声惊叫,恳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宋定伯担心它再有变化,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当时石崇说(过这样的话):“宋定伯卖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注释:¹著:放置。²急持:紧紧地抓住。³咋咋:像声词。⁴索下:要求下来。⁵至:到。⁶唾之:用唾液吐他。唾:用唾液吐……、向……身上吐唾液,意动用法。

  这是一篇有名的不怕鬼的故事,显系民间传说,选自《列异传》。

  《搜神记》卷十六也收有此篇,题目略有改动,“宋定伯”作“宗定伯”。《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有所征引。

  作品的主题是宣扬不怕鬼更要敢捉鬼制服鬼。

  它通过逢鬼、骗鬼和捉鬼的描写,赞扬了少年宋定伯的机智和勇敢,说明鬼并没有什么可怕,人完全可以制服它,特别是在人们相信“人鬼乃皆实有”,“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的魏晋南北朝,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心人物是宋定伯,他年少气盛,夜行遇鬼,他不仅不怕,还主动与鬼打招呼。当鬼问“汝复谁?”定伯答:“我亦鬼。”妙!佯装是鬼的同类,才能与鬼同行。这表现了宋定伯的沉着和机智。

  鬼背负宋定伯时说:“卿太重,将非鬼也!”他一点不惊慌,反而自称是“新鬼,故身重耳”。又一次巧妙地解除了鬼的怀疑,取得了鬼的信任,并进而掌握了捉鬼的奥秘“惟不喜人唾”。

  当宋定伯涉水有声时,鬼又问:“何以有声?”定伯又以“新死,不习渡水故尔”作答,使鬼信以为真,完全把鬼迷住。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当行至宛市,定伯紧紧抓住鬼不放,不管鬼怎样惨叫,他也不心软。鬼变成一只羊,便将它卖掉,并“唾之”以防鬼再变。这些层层深入的描绘,活生生地再现了一个有胆有识、善于谋略、勇于捉鬼的少年英雄宋定伯的形象。

  作品中的鬼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形象,它是作为宋定伯的陪衬而出现的。它的一切都被神机妙算的宋定伯所控制,这个鬼必然要成为英雄手下的败将。

  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贯穿全篇,简洁而传神,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作者把宋定伯和鬼的对话描写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颇为有趣。

  在对话中,宋定伯的灵活、机智、勇敢与鬼的笨拙、窝囊、怯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特别把宋定伯捉鬼的情节写得极为生动:“定伯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鬼的惊呼与凄然求饶的可怜相和定伯坚定果断的神情都跃然纸上,生动逼真。

  本文是魏晋志怪小说中精彩的篇章。

sòngdìngzhuōguǐ

gānbǎo wèijìn 

    nányángsòngdìng ,niánshàoshí xíngféngguǐ wènzhī guǐyán  shìguǐ  guǐwèn  shuí  dìngkuángzhī yán  guǐ  guǐwèn  zhìsuǒ  yuē  zhìyuānshì  guǐyán  zhìyuānshì  suìxíng 

    shù guǐyán  xíngtài gòngxiāngdān   dìngyuē  shàn  guǐbiàn便xiāndāndìngshù guǐyán  qīngtàizhòng jiāngfēiguǐ  dìngyán  xīnguǐ shēnzhòngěr  dìngyīndānguǐ guǐlüèzhòng shìzàisān dìngyán  xīnguǐ zhīyǒusuǒwèi  guǐyán  wéiréntuò  shìgòngxíng dàoshuǐ dìnglìngguǐxiān tīngzhī liǎoránshēngyīn dìng cáocuīzuòshēng guǐyán  zuòshēng  dìngyuē  xīn shuǐěr guài  

    xíngzhìyuānshì dìngbiàn便dānguǐzhuójiānshàng chízhī guǐ shēngrán suǒxià tīngzhī jìngzhìyuānshìzhōngxiàzhuó huàwéiyáng biàn便màizhīkǒngbiànhuà tuòzhī qiánqiānbǎi nǎi shíshíchóngyán  dìngmàiguǐ ,qiánqiānbǎiwén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王大司马¹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pén)²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chuí)(tà)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³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yǎn)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tì)抽肠衅鼓云。
译文: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 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 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 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 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 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 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注释:¹王大司马:即王僧辨,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 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²湓城:也称 湓口,古城名。³梁元帝:即萧绎,字世诚,南朝 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 人,梁武帝第七子,初 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 ,侯景叛乱时, 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 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⁴学士:官 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⁵揜  :同“掩”,遮蔽,掩盖。⁶婚宦:结婚和做 官。此指成年。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算来好景只如斯¹,惟许有情知。寻常²风月³,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译文:细细算来,所谓的美景不过只那些时日、只有在多情人的眼里,风景才会美丽 即使是一般的风景,随意谈笑,只要称心,一切也都很好。
注释:¹斯:代词,意为“这”,表示语境中所指的事物。²寻常:普通,一般。³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后代指男女情爱。⁴称意:合乎心意。⁵相宜:合适,符合。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十年青鸟¹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²,半帘飞絮(xù),总是恼人时。
译文:已经多年没有收到你的音信,总是不忍回想往事。一弯残月下,飞絮扑打着半掩的门帘,这样的情景总是让人伤怀。
注释:¹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²残照:指月亮的余晖。

  这首词写的是爱情失败后的痛苦。

  上阕以议论和叙述为主,描写热恋时的甜蜜幸福。起首两句写只要“有情”,便无处不是“好景”。“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这就是所谓的“称意即相寻”。论及“相寻”,陆游曾吟《梨花》,“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率地最相寻”。无论是在人生的春秋还是晴雨,遇到她,孤单消弭,一切未知便立刻有了答案——那不是参考,而是确定,是唯一。她随风而过,不似斯佳丽那般疯狂固执的爱却如一杯陈年女儿红,令人沉溺于往事中久久不愿醒转。

  而下阕笔锋陡然一转,从热恋的甜蜜转为离别的苦楚。好景不长,这是千百年流传的古训。由墨菲定理可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会发生。越渴望,越难求;越珍惜,便越易失去。相知相伴,最是难求。“十年青鸟音尘断”,此处“十年”虽非实指,但也足以说明词人与所爱之人已经分离多年,且送信的青鸟不见,杳无音讯。那些陈年往事日日温习,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烦恼。本是“花有清香月有阴”之时,本应与爱人尽享“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千古同月落下的清辉在人间划出一道铜墙铁壁,一边“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另一边只剩“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过没有到伤情的地方。那一份执著的念想,和卢氏一起生活的时候,卢氏的一颦一笑,纳兰的一言一语,打碎了,搅匀了,和一团泥。看着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的帘子上,词人回首往事,相思之情溢涌而出。“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接下来的这两句进一步烘托相思之情难耐,相伴的那些日子虽无大喜,回忆起来却总是沁着丁香一般若有若无的甘甜。即使人再合适、再称意、再相寻,若不属于自己,到最后也只有“不胜思”的“往事”。最后一句“总是恼人时”方点醒题旨,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上下两阙一喜一悲,对比鲜明,简淡清新,自然道来,直中间曲,质而能婉。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 .《经典读库 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第82-8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 :第364页
3、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第4页

shǎoniányóu··suànláihǎojǐngzhǐ--lánxìng

suànláihǎojǐngzhǐwéiyǒuqíngzhīxúnchángfēngyuèděngxiántánxiàochēngxiāng

shíniánqīngniǎoyīnchénduànwǎngshìshènggōucánzhàobànliánfēizǒngshìnǎorénshí

上雒郡南六百里,属邑有丰阳、上津,皆深山穷谷,不通辙迹。其民刀耕火种,大抵先斫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俟其干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炽,即以种播之。然后酿黍稷,烹鸡豚,先约曰:“某家某日,有事于畬田。”虽数百里如期而至,锄斧随焉。至则行酒啖炙,鼓噪而作,盖剧而掩其土也。掩毕则生,不复耘矣。援桴者有勉励督课之语,若歌曲然。且其俗更互力田,人人自勉。仆爱其有义,作《畬田词》五首,以侑其气。亦欲采诗官闻之,传于执政者,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辟矣。其词俚,欲山甿之易晓也。
上雒(luò)¹郡南六百里,属邑有丰阳、上津,皆深山穷谷,不通辙阳。其民刀耕火种²,大抵³先斫(zhuó)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俟(sì)其干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炽,即以种播之。然后酿黍(shǔ)(jì),烹鸡豚(tún),先约曰:“某家某日,有事于畬田。”虽数百里如期而至,锄斧随焉。至则行酒啖(dàn)(zhì),鼓噪而作,盖剧而掩¹⁰其土也。掩毕则生,不复耘(yún)矣。援桴(fú)¹¹有勉励督课之语,若歌曲然。且其俗更互力田,人人自勉。仆¹²爱其有义,作《畬田词¹³》五首,以侑(yòu)其气。亦欲采诗官¹⁴闻之,传于执政者¹⁵,苟¹⁶择良二千石(dàn)¹⁷(jì)贤百里¹⁸,使化天下之民¹⁹如斯民之义²⁰,庶乎污莱²¹尽辟矣。其词俚(lǐ)²²,欲山甿(méng)之易晓也²³
译文:在上雒郡南方六百里,有其属县丰阳、上津,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当地农民仍旧采用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是先砍掉山田上的树木,即使是悬崖绝岭,也将树木全部砍到,等到树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火势猛烈之时,便可进行播种。之后,用高粱烧酒,煮鸡肉猪肉,在农事季节前约定:“某家在某日要进行畬田。”届时,即使是在数百里外的人,也会带着锄头、斧子按时到来。到了以后就饮酒、吃烤肉,擂鼓高歌后开始耕作,锄土覆盖种子。覆盖好后种子就会生长,不需要再耕耘。耕作时,持桴指挥的人会唱着山歌似的调子勉励大家。而且当地保持着协力耕作的习俗,大家都自觉。我喜爱这种耕作制度的有义气,于是创作《畬田词》五首来发扬当地的风气。同时希望采诗官知道这种风气,上报给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选择贤良的州官和县官,使各地的农民都能像商州人民一样有情谊,则荒地差不多都能得到开垦。用词通俗,是为了让山民容易明白。
注释:畬田:烧荒垦种。畬,《全宋诗》全部作“畲”。词:《宋诗钞》作“调”。有序:《宋诗钞》作“并序”。¹雒:《宋诗钞》作“洛”。²刀耕火种:古时农民,在多山地区开荒,先伐去树木,烧去野草,以灰肥田。³抵:《宋诗钞》作“底”。⁴斫:砍伐。⁵仆:倒。⁶酿黍稷,烹鸡豚:用高梁烧酒,煮鸡肉猪肉。这里指招待客人。豚,小猪,亦泛指猪。⁷至:《宋诗钞》作“集”。⁸啖炙:吃肉食。⁹鼓噪:擂鼓高歌。¹⁰掩:《宋诗钞》作“劚”。¹¹援桴者:司鼓人。桴,打鼓的棒。¹²仆:自称的谦辞。¹³畬田词:《宋诗钞》作“畬田”。¹⁴采诗官:收集采访诗歌的官员。¹⁵执政者:掌理国家政事的官员。¹⁶苟:如果。¹⁷二千石:古代郡守的代称,指州官。¹⁸百里:县令的代称,指县官。¹⁹使化天下之民:以此教化国内的农民。²⁰如斯民之义:像此地农民一样有互助合作的义气。²¹污莱:荒田。²²其词俚:《宋诗钞》作“其则采乎词俚”。俚,指俚语,即民间俗话。²³欲山甿之易晓也:《宋诗钞》作“盖欲山民之易晓也”。
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大家齐力斫(zhuó)¹(chán)²,耳听田歌手莫闲。
译文:大家齐心合力上高峻的山岩砍树烧灰,耳听山歌的同时手不停地劳动。
注释:¹斫:《全宋诗》作“劚”。²孱颜:通“巉岩”,高峻的山岩。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各愿种成千百索¹,豆萁(qí)²禾穗满青山。
译文:各家都希望种上千百索的庄稼,豆子和稻谷的果实遍布在山中。
注释:¹索:古代长度单位,十丈为一索。作者自注:“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宋诗钞》作“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以为田数。”²豆萁:豆茎,这里泛指豆类作物。
杀尽鸡豚唤劚畬,由来递互作生涯。
杀尽鸡豚唤劚(zhú)(shē),由来递互¹作生涯²
译文:杀鸡杀猪招待前来助耕的乡亲,这里向来以交替互助为谋生的办法。
注释:¹递互:交替互助。²生涯:生活,活计。
莫言火种无多利,树种明年似乱麻。
莫言火种无多利,树种明年似乱麻¹
译文:不要说烧山种谷没有什么好处,明年树木就会茂盛如丛生的麻。
注释:¹树种明年似乱麻:作者自注:“种谷之明年,自然生木,山民获济。”树种,《全宋诗》作“禾树”,《宋诗钞》作“林树”。
数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乱入云。
¹声猎猎²酒醺(xūn)醺,斫上高山乱入云。
译文:在山中四面回应的鼓声、人声中喝酒喝得足足的,登山砍柴烧灰直到被云雾缭绕。
注释:¹数:《全宋诗》作“鼓”,《宋诗钞》作“谷”。²猎猎:风声,这里用来形容山中四面回应的鼓声、人声。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¹
译文:自种自收而能够满足自家吃用,连尧舜是我们的国君都不知道。
注释:¹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取《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之意。尧舜,唐尧、虞舜,古时的贤明帝王。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¹耕岂有偏²
译文:耕完北山的田就去耕南山的田,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哪会有偏心?
注释:¹刀:《宋诗钞》作“力”。²岂有偏:没有偏心,指互相帮助,公平无私。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愿得人间皆似我¹,也应四海²少荒田。
译文:希望种田人都像我们这样合作,这样天下就不会有荒废的田园。
注释:¹皆似我:都像我们一样的互助合作。²四海:四海之内,即普天下。
畬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畬田鼓笛乐熙(xī)¹,空有歌声未有词。
译文:烧荒垦种时伴着鼓笛声而一派和乐,只是吟唱时有歌曲而没有歌词。
注释:¹熙熙:和乐的样子。
从此商於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
从此商於(wū)¹为故事,满山皆唱舍(shè)²诗。
译文:这种情况在商於地区成为过去,满山人都将唱我写的这五首诗。
注释:¹商於:古地区名,在今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内乡一带。战国时,张仪说楚怀王绝齐亲秦,愿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献楚,即指此。(见《史记·张仪传》)一说指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陕县)两邑及两邑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宋代属商州所辖。於,《宋诗钞》作“于”。故事:过去的事。²舍人:作者自称。《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作者曾任右拾遗、直史馆、左司谏知制诰等官,常在皇帝左右,故自称“舍人”。

  这五首诗歌颂了山民们劳动的快乐和山乡民风的淳朴,语言和情调都酷似山歌。第一首诗可称作歌头,以呼唤努力劳动、实现美好愿望起兴。第二首诗写山民们杀鸡设宴,盛情邀集。第三首诗写山民们乘着酒兴自由快乐地劳动。第四首诗写山民们自发地互相合作。第五首诗可称作歌尾,表明诗人作诗是有感于这种劳动,是为山民们助兴的。整组诗语言朴素浅近,清新流畅。

  五首诗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描绘了齐力垦畬的情景,表达了山民纯朴的愿望。山民们登上高山,伐树斩草,烧灰种地,互相劝勉,齐力向前,烟云火影笼罩山头,悠扬田歌回荡山间,组合成一幅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的劳动图景,充满自信的语调中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第二首叙写了一家畬田而四邻相助的淳美风习。

  第三首抒发了劳动的欢乐和对自食其力生活的自得之情,表现的是诗人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推崇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四首抒写了在团结互助、勤奋劳作中产生的自豪感。其中,前二句,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畬田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特点,表现了山民的勤奋和愉快心情,朴素的诗句,道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团结互助,共同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第五首描述了畬田时乐歌相和的欢乐景象,总结全篇。其中,第一句真切地刻画了劳动场景的欢快热烈。

  整组诗仿效当地民歌格调写成的,极富民歌情味。朴素浅近的语言,悠扬欢畅的节律以及对风土习俗的生动描绘,交织成一幅诗意盎然的风情画,呈现出浓郁的民俗美。同时,诗人不是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而是把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化为畬田劳动者的心声,用他们的口吻唱出,使整组诗更显得活泼自然,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主编.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07月第1版:1282-1284.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春分¹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译文: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斜风轻拂带回远方的客人。
注释:¹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译文:这个时节北方要来的晚一些,可知道此时的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了。

jué··xǐng--xuàn

chūnfēnjiǎoluòshēngwēiliǔànxiéfēngdàiguī

shílìngběifāngpiānxiàngwǎnzhīzǎoyǒu绿yāof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